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五年级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实用5篇
【导言】此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五年级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实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
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最近一周我们走进祖国西部,游览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探寻了神秘的丝绸之路,观赏了茫茫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祖国的西部景色具有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美景,师简介拉萨概况: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世界上海拔的城市。)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可是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是,“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早在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青藏铁路就开工了,但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在20世纪拉萨是全国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板书课题)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三、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交流:阅读提示有3个要求
⑴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 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2、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心愿誓言,但真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条修建的很艰难的铁路,(师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攻克了难关,使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1、(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板书)
(2)为什么说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混泥土的温度,*了冻土区。 (板书:*冻土)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板书:顽强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板书:建制氧站)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3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突击队员决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是风火山隧道一开凿,问题就出来了。
2、师读: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媒体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五、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出修建青藏铁路的遇到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要求: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进行采访。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第二个困难:恶劣天气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第三个困难:极度缺氧。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混凝土的温度,*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刚才我们二十多个小记者采访了二十多个突击队员和科技工作者,现在谁来在摄像机前向全国观众报道一下风火山现场情况。(提示: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现场三次报道。可边报道边采访)
六、现场报道
1、如何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工程化被迫停工)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如何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3、如何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七、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20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拉萨正式告别无铁路的历史,开通了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现在,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2、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3、面对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八、作业
给课文插图配解说词。20xx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多年冻土-----*冻土
天气恶劣-----顽强工作
极度缺氧-----建制氧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2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欢这段话,应该怎么做?
季丹妮:读流利。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将这一段读流利。
(季丹妮认真地在读了一遍,很投入,且读得相当流畅)
师:谁还想读一读自己想读的段落。
(李泓读了建筑工人困难重重的一段,较流利)
师:刚才老师猜了季丹妮为什么读那段话,现在“有奖竞猜”,你们来猜猜李泓为什么要读这段话?
朱宇航:我猜是这段话详细的描写修建青藏铁路的艰辛,所以李泓选择读这一段。
师(还以为猜中了):李泓,对不对?
李泓:没猜中,我是敬佩筑路工人,他们在这样艰辛的条件工作。
(师生一阵哈哈笑,课堂气氛明显更加向上,不再出现初读课文时总是死气沉沉的,很多学生走神的现象)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总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感之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此为其一
其二,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时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而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这一环节,自然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而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课的教学时,在“初读课文”时,针对季丹妮这类课文还未读流利的同学,老师中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同时,用老师 “已经猜到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这样赞赏的话表扬,更使学生产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为让学生“有奖竞猜”读书原因埋下伏笔。针对李泓这类课文已经读流利的学生,先让其他同学猜,然后再李泓自己说,这样就在学生初读课文一环节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3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2、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提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3、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⑴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①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②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⑵ 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4、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提示: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提示:“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4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5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
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最近一周我们走进祖国西部,游览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探寻了神秘的丝绸之路,观赏了茫茫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祖国的西部景色具有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美景,师简介拉萨概况: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世界上海拔的城市。)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可是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是,“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早在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青藏铁路就开工了,但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在20世纪拉萨是全国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板书课题)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三、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交流:阅读提示有3个要求
⑴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 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2、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心愿誓言,但真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条修建的很艰难的铁路,(师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攻克了难关,使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1、(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板书)
(2)为什么说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板书:制服冻土)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板书:顽强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板书:建制氧站)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3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突击队员决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是风火山隧道一开凿,问题就出来了。
2、师读: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媒体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五、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出修建青藏铁路的遇到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要求: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进行采访。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第二个困难:恶劣天气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第三个困难:极度缺氧。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刚才我们二十多个小记者采访了二十多个突击队员和科技工作者,现在谁来在摄像机前向全国观众报道一下风火山现场情况。(提示: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现场三次报道。可边报道边采访)
六、现场报道
1、如何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工程化被迫停工)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如何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3、如何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七、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20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拉萨正式告别无铁路的历史,开通了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现在,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2、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3、面对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八、作业
给课文插图配解说词。20xx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多年冻土-----制服冻土
天气恶劣-----顽强工作
极度缺氧-----建制氧站
教学反思1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1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任务完成得较好,学生们很积极地搜集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汇报交流的时候也兴致勃勃,讲起来滔滔不绝,由于时间关系,课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让他们课后再互相传阅资料,增长见识。从他们汇报情况可以知道,学生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是有待加强。一节课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课文的主要内容;修铁路遇到的困难;铁路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这么做的: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一首韩红的《天路》,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在悦耳的歌声里,学生一点点静下心来,沉浸其中。
二、抓住行文线索,体会人物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感悟写作特点
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的精神。其次,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这里提到的第一个特点,学生能发现,也能较好地进行感悟。而第二个特点,则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感受,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一节课下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
教学反思2
初读课文,总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感之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此为其一;其二,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时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而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这一环节,自然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而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课的教学时,在“初读课文”时,针对季丹妮这类课文还未读流利的同学,老师中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同时,用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这样赞赏的话表扬,更使学生产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为让学生“有奖竞猜”读书原因埋下伏笔。针对李泓这类课文已经读流利的学生,先让其他同学猜,然后再李泓自己说,这样就在学生初读课文一环节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