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就目前现状而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堂效率低、进步发展空间小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学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数学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而言,数学对人类社会的科学进步等起到了推动作用.人们运用数学推理等的方式,对电磁波、原子反应、遗传变异等科学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推动了社会的科技发展.通过学习数学,可使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提升,也让学生更加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第一,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抽象思维、数学逻辑等不够成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而初中数学恰恰是对逻辑推算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一门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些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只向学生讲解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困惑时,也只是用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解答,这样单一、抽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真正的理解,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第二,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进行授课,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第三,教学情境创设不具实用性.在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时,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颖,而使其脱离了实际,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具有实用性,学生没有理解、体会到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情境的真实意图,也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不能起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第一,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兴趣时,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对数学知识展开讨论、研究,更快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因此,对于教师来讲,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师应将“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单一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第三,分层教学.目前,有些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对数学课堂教学时长进行了压缩,加快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度.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的方式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复习时间,但从根本上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

第四,创设互助合作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班级也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 而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本文通过阐述数学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教材、生活、学生和网络等各方面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xx-9214(20xx)03-0029-01 DOI:/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各种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利用的一切场所工具等资源。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程资源的不正确认识,导致数学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难以更好地服务数学教学,因此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基本阐述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概念。事实上所谓的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指数学资源,即教学信息和课程的源泉,有益于课程教学的一切人力物质。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前者指对课程及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有利因素;后者指课程及教学的直接形成因素。而通常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中多指广义概念,实施课程必须用到的资源,它具有三种划分形式:其一,有形或无形;其二,素材性或条件性;其三,校、内外和网络化。一般数学课程资源主指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满足数学课程实施的材料场地等,对于这些课程资源应做到目的'性的开发利用。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条件,即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理解新课程观,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机械化、重视教材的教学形式,加强教材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等各类因素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质疑,交流合作,加大对校内外所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给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利环境。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教师应做重点研究和处理,根据教学实际采取重组、删减或添加措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如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改编或更替教材中某些不切合实际的例题,令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习兴趣。例如: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教学,让学生通过升国旗行注目礼的情景表演,对仰角概念进行形象感知;通过对李白《静夜思》中望月和思故乡的回忆,加深对仰视和俯视不同的体会;然后再画出示意图,基于数学角度上去认识和掌握概念及知识。

(二)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教师应有机结合教学实际,尽可能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其既能学习知识,也能灵活运用知识。例如:《三角形》章节教学中,针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准备四边形木框和三角形木框,通过对比突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再让学生例举生活实例,比如,三角形的门窗支架;呈大三角形的数字信号转播台主体,以及大量焊接的小三角形支架等,都是为了保证稳定性。又如:《平行投影》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旗杆、树木以及教学楼等高度进行测量,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平行投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增强数学学习信心,提高知识应用意识,锻炼和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和生生等多方因素促成,但学生作为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对文本的理解方向及深度也各异。因此,进行有效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他们的互动欲望,爱惜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差异中获得成长、拓展极为重要。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某位教师讲解《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求出四道计算题的答案,它们分别是:①(x-y)(x+y)=?②(2s-3y)(2s+3x)=?③(5m-n)(5m+n)=?④(4a-5y)(4a+5y)=?并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组员身份参与各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讨论情况进行正确引导,要求每个小组推荐本组代表向全班阐述其结论,在全班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推导出平方差计算公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可发散思维,也可提高创新能力,更能促进学困生不断成长。

(四)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网� 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教会学生在网络上获取数学信息,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还可借助网络解决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比如查询具代表性题目、中考历年试题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连接校外数学教学网站,共享数学信息,实现师生互学,扬长避短。

结束语: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资源不再仅限于教材,也包括生活资源、学生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些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交流探究,不断扩展获取的范围,为数学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课程资源,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庆华.侧重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新课程中学,20xx,(6):28-28.

[2]石素金.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30):265-265.

[3]何新荣.巧用动态资源,尽展课堂精彩———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动态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J].中学数学,20xx,(14):68-71.

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论文 篇2:

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论文

摘要:师范院校数学系是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阵地。我国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师范院校数学系师范类课程跟上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实际的需要。改革以往教学理论课程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理论修养,同时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是提高数学系师范类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理论;学习兴趣;理论修养;教学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对本国的基础教育进行反思与改革,我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这其中既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使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素质的普遍提高。中学数学教师在职培训是一条途径,但是难度较大,因为在职教师长时间教学实践形成了思维定势,要转变观念极不容易;而在师范院校就读的师范生没有思想包袱,易于创新,一旦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较好地付诸实践。因此,师范院校应该加大职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们学院开设的师范类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概论”是一门必修课。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能够编写完整的教案并实施;通过“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中学数学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学基本功;树立改革观念与创新意识。随着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近几年我们相应地调整了“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作一介绍。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在师范院校数学系,许多学生对数学理论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等师范类课程缺乏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理科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关,但更多的是课程自身的原因,如:教学内容脱离现实,过于狭窄、陈旧;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讨论和实践的机会较少;评价手段单一;等等。为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扩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对教学理论的认识

数学教学理论是一门多边缘交叉的理论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学教学理论在我们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中学数学教师投入到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中来,出现了百家争鸣、万紫千红的喜人局面。有关数学教学理论的译著、专著和文章大量涌现,为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材料。

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及时增加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介绍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对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变动进行着重介绍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我们给出多本参考书的同时,还指定《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杂志上的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广泛的内容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

一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目前,大学里的在校生绝大多数是中学应届毕业生,虽然他们在中学聆听了许多数学教师的授课,但普遍对数学教学理论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教学体验,因为他们在中学时期没有精力、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对中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从中学一路进入大学学习,中间又没有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了大量中学数学教学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看后组织学生讨论,大家在比较的基础上能够明白哪些内容、哪些环节教学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但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改进比较好,他们却不知怎样回答或回答得不够理想。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兴趣大增,而且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也透彻了,掌握情况比较令人满意。

二是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数学教学理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早期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归纳、抽象与概括,即使是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方能成为真理。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模拟中学课堂这一环节:一个学生担任中学教师,其他学生扮演中学生。刚开始,大家还不太好意思,渐渐地,各自都进入了角色。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下,大家共同评议,及时总结。通过自身的参与,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实践中,他们用学到的理论作指导,也使得理论的教学更加充实、有意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不但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大大加强,而且对中学数学教学理论有了兴趣,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能够就自己感兴趣的中学数学教学问题与教师探讨、交流。

三是提高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力度。近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录像资料和实践机会,还结合学生在做家教中涉及的问题提出若干数学教育专题供学生小组课外探讨,定期在课堂上交流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有些内容采用学生先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再讨论、讲解的教学模式,有些内容则由学生主讲。

(三)改革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

在过去,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的成绩评定是期末闭卷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制约与管理功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许多学生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没有兴趣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能力。因此,传统的评价方式必须改革。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原有期末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考勤、作业、专题研讨发言、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等几个方面的考核。期末的闭卷考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闭卷考试的内容较多,且要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的目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分数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记忆力的强弱,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公平性。改革后的闭卷考试则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的开放性加大,需要学生结合平时学习的基本理论,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一个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既要有数学理论方面的素养,也要有数学教学理论方面的素养,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教学能力,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就是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开设的。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过多地重视了数学教学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实际教学能力的培� 因此,在改革中,我们加强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重视中学数学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它具有共同性、基础性、习得性、专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功包括表达、板书、画图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

普通话是中国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中学数学教师的必要条件,同时,在数学中,还有许多容易说错或混淆的语句(如与;2与r的读法就很容易混淆),所以,学会正确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作 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引导学生探究、合作等方面的效果。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小组,互相帮助,练习普通话和数学术语的正确读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普通话测试、选修教师语言艺术等课程。

板书是中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它要求书写规范、整齐,详略得当,更要求设计合理,能够给学生以启发。虽然多媒体教学日益普遍,但板书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因为数学的抽象程度很高、逻辑要求很强,许多内容无法在计算机上实现。另外,写板书的过程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和与学生进行交流。

画图是中学数学教师的又一基本技能。这一要求也难于完全用计算机替代,所以,师范院校数学系学生应该能够画出正确、美观、立体感强的图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画图方面的技能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能够画出很理想的图形,在实习中也更加自信。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要求。它包括教学演示、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等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要求教师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现成的教学课件,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件,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起来。然而,我们的在校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在与中学教学整合方面却欠缺很多。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联合计算机相关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知识与中学数学教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尝试制作教学课件,并在模拟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己的课件。

(二)重视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编写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它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为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与学生共同探讨改革的理念、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异同,使学生把握新教材的培养目标与编写体系。我们还向学生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情况,使学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也有所了解,为他们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依据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是中学数学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讲解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动手练习与实践,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命题、例题,布置学生独立设计教学过程并将自己的设计书写成教案片段或完整教案,要求学生书写规范,作图准确,板书设计合理,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实施自己的设计,小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他们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点,并在突出数学本质、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语言表达准确、板书设计规范、多媒体使用恰当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重视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中学数学课程新的标准强调变学生的被动学 现代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很重要地体现在教师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有效地吸引到教学中来。因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改革中,注重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介绍与实践,注重各种数学课型的教学规律的探讨,组织学生观看大量的教学录像,使学生体会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学生深信“教无定法,教有定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于某一内容、某一情景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数学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中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该是既会教书,又会研究的人才,是专家型教师。为此,在师范生毕业之前,学习一些教学科研的方法,做一些研究的尝试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月都要指导学生写1篇科研论文,题目有的涉及相关的教学内容,有的涉及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通过科研,学生尝试了查找资料、调查问卷、个案分析等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懂得了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

我们进一步的设想是:组织学生到中学调研、考察,以增强学生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现状的了解;请中学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请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开设专题讲座;等等。

教学改革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理论兴趣大增,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有许多学生希望经常与同学、老师探讨数学教育问题。报考数学教育方向的研究生的学生也明显增多。在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已连续五年被学生评为优秀,在后继的教育实习中取得了连续三年全体学生优秀的好成绩。中学对我们的毕业生非常欢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中学看中,有的还没有毕业就到中学兼职。这一切都有“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功劳。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的信心。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技击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兴趣导入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已经将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加以结合,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是最好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为出发� 现阶段初中生大部分会对明星以及网络游戏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课本内� 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物,作为数学案例的一部分,站在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这样,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入手,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初中生就能够更为积极的去学习数学,配合教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师所创设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何为相交线,并引导学生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由于相交线的出现,造成的看图时出现错觉的。案例。此时教师将这些容易导致视觉错觉的图片与相交线的概念联系起来,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也能够让学生再次理解课上所学内容,并认识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同样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入手,联系生活创社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与解决问题相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数学学科,提升初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让初中生能夠以一种更为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者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点,也可以在学生初步接触和学习到了某类知识与技能之后,选取日常生活中问题来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去尝试着解决。教师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时最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初中生能够去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从而保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能够真正的去检验自己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帮助自己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学生需要认识到“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会利用字母和数学符号来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三角形的物品,并 这样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创设数学学习情景,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生活性和实用性,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

三、人文关怀创设情境

数学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 � 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由来,并且能够根据其来历,准确地认识到某一数学知识可以更为专业的来帮助学生解决哪一类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有关于美学等方面的教育,然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精神品质的提升,让数学知识与技能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传递给学生“算筹”这样一个古代计数工具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让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古人是如何来表示负数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古代人日常生活的视频,帮助学生更为迅速的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之后教师再引出“算筹”,让学生了解古人在表示数时,会利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学生就可以在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上,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且尝试着联系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时间问题,同时要注意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加以人文关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创设情境,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不断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建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校园(阅读).20xx(11)

[2]杨桂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4:

一、坚持“学以致用”的正确教学原则

为了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的教学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首先,“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一定要真实、具体,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便于学生接触和理解,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要过于笼统、随意或指向不明,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在此基础上,数学应用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和具体,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分别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和角色,并在实践和应用中达成学习目标。其次,“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性,即明确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强化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避免出现数学实践教学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影响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再次,初中数学的应用教学要适度,这是因为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坚持适度性原则,既不能过多、过少,也不能过难、过易,这样才能将“学以致用”的教学价值最大化;此外,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要适度,要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安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穿插进行,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实现边学、边做、边应用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以致用”,需要体现“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充分参与到知识应用的具体实践中来,才能实现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多导入一些趣味化的实践教学项目,这样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注意力也能得到有效集中,充分调动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同时,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心理,必要时可以对传统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增强数学教学的新颖性、时代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反思、探究和应用,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数学应用思维能力。例如,在“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些动手实践任务,如利用“轴对称”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中国的剪纸艺术,对自己脑海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裁剪,或者设计一些美观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进行绘画和设计,这样能够很好的实施“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良好的发展。

三、留给学生实践与反思的'充足空间

初中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需要初中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经常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和反思。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实践与反思的空间。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利用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于数学知识应用的自主探索,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例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难易适中且富有层次的实践“任务”,如让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的到校时间、学习成绩,或者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这些基础性的统计工作,统计内容相对简单,却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反思与知识应用,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与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过程的引导和管理

由于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在“学以致用”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确保知识应用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有效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到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初中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意愿不是很强,或者“玩”的心理比较强,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忽略实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从而割裂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这是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

五、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以致用”,需要数学教师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多给学生实践应用和反思探索的空间,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学以致用”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数学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顾岳澄。如何让数学教学学以致用[J].新课程(上),20xx(0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5: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枯燥的传统教学完全没办法满足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主要以兴趣教学为主,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在这过程中对答案进行探索,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那么,该怎么开展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热爱数学呢?本篇文章便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黑板教学,仅靠粉笔和尺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本篇文章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初中的学生在社会上的经验尚浅,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绪特别不稳定,有些同学性格还会有些偏激,所以教师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付出一些耐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口才融入到学生群体里,积极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品格、兴趣、专长;以平等、随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无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找到学生们交流的话题,努力与他们沟通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便能成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比较冲动,对待事情不会三思而后行,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恶劣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讨厌学习,扰乱班级秩序,其实这跟他们现在的价值观有关系,大多数不听话的中学生心里都 比如,某个班级的某一位同学,英语成绩非常差,他非但不愿意学习,而且还大声说话影响课堂秩序,导致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没有办法好好听课,老师教育他,他用粗俗的话语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情景,老师千万不能被激怒,更不要给他语言上的打击,或者是怀疑他的人格。我一般会选择对该学生进行家访,只有真正的去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开导该学生的办法。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因为家中父母工作较忙,平时没有过多的对他进行管教,不知什么时候他结交了一群社会青年,他们都是一些品格不正而中途辍学的孩子,就是受他们的影响该学生才会走上歧路。我耐心地跟他谈人生理想、谈人际关系,并且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予他无限的关心,最后配合他的父母一起,终于把他拉回了正轨,他开始信任老师,努力学习,最终他终是把落下的课程都补回来了,并且在期中考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的事� 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去关心学生,去帮助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开始敬爱你,信任你,这样便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课桌上静静聆听。这样的课堂主要强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只是木讷地听着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逻辑思考。当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不能完全摒弃的,一些数学公式,定理和常见的题型等必须要通过教师的细心讲解,一定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比如,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是逆运算,这个知识点容易使人混淆,这样的知识点听起来非常的枯燥,所以不能让学生完全被动的进行课程教学。因为光靠老师一个人授课,学生之间缺少合作与交谈,这样便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数学本就是一门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的学科,渐渐地学生便会丢失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们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不断地去探索,树立“我要学数学”“我爱学数学”的积极观念。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人的`身份。这样师生之间便能形成一个共同点,共同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初中数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少数民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兴趣培养策略,促进初中数学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教学水平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初中生面对着大量的学习任务,难免会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这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克服种种困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影响

在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许多老师的观念都比较传统,达不到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对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中浪费太多时间,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严重阻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也不符合现代小学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数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许多初中数学课堂中,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公式以及一些计算步骤,把这些都罗列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地学习数学,如果问题稍有难度,就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解决起来感到特别的困难,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阻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造成了学生讨厌数学的现象。

(三)师资力量落后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一个老师具有渊博的数学知识,以及幽默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使课堂氛围融洽、活跃,具有高超的数学教学能力,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然而,面对着双语教材,许多老师的观念以及知识能力达不到要求,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讨厌心理,不愿意上这个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从而发展到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不利于初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

要想使教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跟上教育事业的潮流,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少数民族教育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互动,而不是以一副高贵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做到和蔼可亲,把数学课堂充分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思维观念,根据班级的人数设定扑克牌游戏。假如有50名学生,老师可以将扑克牌按照1~50的顺序进行编号,同时把学生进行相同编号,然后让编号为1的学生进行翻1倍数的扑克牌,2号学生按照同种方式进行翻牌,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翻牌结束,老师可以问,有几张牌是正面朝上的,写出来并说明理由,这样不仅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有理数的规律。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非常吸引学生,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还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坐标系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坐标系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水平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老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 同时,学校应该对小学教育足够重视,在选拔数学教师的时候严格把关,保证教师的质量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淘汰一些蒙混过关的教师,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开创一个光明的未来;另外,学校可以对在职教师进行再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还需要为教师建立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应该不断地探索,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令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xx(20).

[2]付志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兴趣培养[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xx.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6: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中学数学教师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进修和提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交流,撰写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是其中的极为重要的形式。在跨进新世纪的时候,随着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加强教学研究,善于写作是中学数学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学教育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继续,通常要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数学教育学术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则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得到迅速的提高。

一、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格式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由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介绍等部分所组成。目前,在学报上发表的数学教育学术论文,对结构的要求比较严格,大致应具备上述各个项目;在各中学数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往往采取简化的结构,只保留标题、作者姓名、正文和参考文献四个项目。

1、标题。即论文的总题目,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引人注目,用词要求确切、恰当、鲜明、简洁,便于读记、摘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论文署名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作者拥有著作权的声明和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署名一般置于标题下方,同时附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3、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一般包括课题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一般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论文中的关键词语,通常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抽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一般以3-8个为宜。

5、前言。也称引言,是为了向读者交待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起点、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的价值。

6、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它体现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它占主要篇幅。正文应做到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层次分明。应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要条理清楚,文字通俗简明,通顺流畅。

7、结论。又称结束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慨述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对成果的局限性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应交待。有的论文通过叙述后,感到还有些问题需要与读者讨论交流,可用讨论式结尾。讨论式结尾没有固定格式。

8、参考文献。一般指已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或公开出版的书籍,是为撰写和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如下:

书籍: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姓名、标题、刊物名称、年份、期次(或卷、期)、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9、致谢。对参与或支持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人或单位的鸣谢,一般作为第一页的脚注,或写在参考文献之前。

10、作者介绍。作者简历和主要学术著作。

二、数学教育论文的选题

1、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选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既是写论文的起点,又是论文成败的关键。为了做好选题工作,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价值原则。选题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研究价值。即能否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能否对创立或发展数学教育理论有所贡献;能否用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观点、思想与方法是否容易被广大的同仁借鉴和采纳。

(2)新颖性原则。选题应有创新意义,不落俗套。这就是说,一是课题本身应该是新颖的,是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或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二是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又有新的发展或突破。

(3)针对性原则。选题必须切中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和迫切问题。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教法探讨方面,是解题技巧方面还是教学经验方面,是教学改革实验总结还是研究报告,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

(4)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充分估计对研究课题能否驾驭,各方面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可能产生的困难,认真进行课题研究者的可行性分析。

2、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策略

(1)题目宜小不宜大。小题的素材容易集中;小题层次结构简单,写作容易;小题立意清晰,易于创新,不致落入俗套。

(2)见地宜新不宜旧。写论文必须刻意求新,没有新意,人云亦云,这样的作品不能称为论文。

(3)取材宜熟不宜生。选题要避免陌生、缺乏基础、体会不深的内容。课题应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产生。

(4)课题宜重不宜轻。应选择那些有基本重要性、有全局意义的课题。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数学教育课题的解决,可以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同时也可以促使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内容十分广泛,很难将其一一列出。由于数学教育是内涵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交叉学科,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课题。同时,数学教育作为一门迅速发展中的科学,其中某个问题一旦解决,更多的新问题就会代之而起,所以在数学教育中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研究课题。但是,根据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我们仍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

1、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经验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有些东西已经千锤百炼,但至今仍有许多东西使我们探索与研究,甚至有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让学生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既要掌握好“双基”,又要全面提高素质的经验。

2、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随着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十分丰富。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新教学模式的探讨等等,都是很好的内容。

3、中学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的涉及范围有,国内外数学教育的现状、改革比较研究,新旧课程大纲的比较研究,不同地区之间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城乡之间数学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民族地区跨文化数学教育的研究等等。

4、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志力,促进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后进生的形成的原因,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也是十分值得研究课题。学生性别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弱项。

5、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数学教学影响

6、初中阶段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探索,高中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探索。

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四、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1、选题、选材

关于选题、选材的问题,全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选题选材要从实际出发,选题的大小,题材的深度、广度要恰当,并一定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或方法。一个好的选题的确定,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思考、孕育过程,这是诞生1篇好的中学数学教育科研论文的关键。初学写作而缺乏经验的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在选题选材上多下功夫。

2、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是进行写作的前期工作,通过拟定提纲,能够深入消化材料,提炼论文观点,检验研究成果,查核文献资料,将内容、结构布局好,形成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准备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介绍什么问题,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行一番精心设计,使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3、撰写初稿

拟好提纲,组织好素材以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一鼓作气写出初稿。如果写作时时中断,写作者就必需反复地阅读前面的文字,将会影响效率,特别是写作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思维的火花,若不急时捕捉,任其消失,将是十分可惜的!

4、修改定稿

论文初稿完成后,要切磋琢磨,修改定稿。作者应对论文从头至尾反复地阅读,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核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足,论证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计算是否有误差等等。必要时对论文内容应增、删、换、移,并力求使文章的文气前后贯通,浑然一体。

5、论文的发表

撰写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一般都希望发表,发表的途径有三种:(1)在期刊(包括学报)上登载;(2)在学术会议上宣读;(3)编入论文集。不同的发表途径,对论文的要求可能有些不同。例如有的杂志不登过长的文章,有的会议论文限制字数和格式,在会上报告宣读时还限制时间等等,对这些有关的要求,论文作者事先都应有所了解。

论文不要一稿多投,投稿时应事先了解刊物的编辑部有无退稿的制度,有无录用与否及时答复的制度。虽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自稿件发出30日内未收到通知可以另投,但我国期刊的审稿期限一般规定为三个月。因此,宜在三个月后,再考虑另投。

反思与探究: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实际,本章提出了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讨论了中学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教育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教师的进修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例如:

1、“说课”作为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的新形式,应该怎样进行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2、参加数学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中学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应该怎样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3、在教师进修与提高的工作中,如何让教师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篇7:

数学教学的基本做法是以学习新知、培养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尝试学习。这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而且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一种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好方法。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启发诱导和围绕尝试这一中心环节开展探究活动。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每节课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尝试点,编成有梯度的问题。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尽可能和实际现象对照比较,使学生产生如下心理动机:感到新奇———产生兴趣———急于解决———认知碰撞———迫切探究。这既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学生的尝试学习创设了最佳情境。如讲授代数平方根这个内容时,上课开始就可先出示一组口答题:

(1)面积为16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面积为2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面积为14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学生在回答第(3)题时,迟迟不举手,看得出学生都在苦苦思索,想在所学的有理数范围内找一个数,其平方等于14,这样的数不存在,因此,形成了认识“冲突”。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4?同学们用期待的目光等着老师点拨,从而使这节课达到最佳的教学契机,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无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的获得就是从疑问开始的,从“有疑”到“无疑”的探究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求知过程。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进入思维“盲区”,创设疑问的氛围,引导学生感知问题,然后自己去尝试、探究和猜想,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又如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先写出一组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观察、解答:

(1)说出这类方程的一般形式;

(2)试举出一次项系数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举的方程有x2=9;x2-4=0;x2=7……)(3)观察x2=9和x2-4=0的解是什么?学生争相举手。当让学生回答x2=7的解是什么?多数学生举手迟疑,陷入了沉思。 小结时,可以让学生总结什么样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去解,除了课本上的结论外,学生还总结出了“一次项的系数是零的、且二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符号相反时,一定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的结论。

2在探究尝试变式练习的环节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动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因此,在尝试和变式练习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热情。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生先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得出一百八十度的结论。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需要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但具体证明时,学生遇到了困难。我们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寻找证明的思路和方法。首先,180°的角与平角的度数相等;若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其次,考虑应当怎样证明的问题,学生会即刻答道:若能把其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组成平角,问题就可得证;也有的学生指出,若能想办法将其转化成同旁内角,问题也能得证。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证明。结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研究出现多种作辅助线的方法,并且证明的思路和方法都非常正确。归纳其基本思路是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这种做法充分凸显了学生的自主角色,在议论、探究中发现了新的知识和方法,并且独立地解决了提出的问题。这时学生无不充满着兴奋和喜悦,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进取意识。

(2)精于激发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每个问题有其一定的规律,若能教给学生剖析问题的原因和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解题的钥匙,长此训练下去,学生在听课或做题时,总会想着发现、揭示其内部规律,找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讲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学生发现并总结出了“缺少常数项的情况下用这种解法解题简便且一定有两个根,其中一个根等于零的”规律。经过长期练习,学生水平提高了,他们无论干什么都想去发现规律,走解题的“捷径”,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思路入手,多路径剖析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首先做到长期性,用初中三年的时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其次是阶段性,认真备好每节课,备课时要想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会从多角度分析解决。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很愿意拿出新招,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看一看自己有多大能力。例:已知:在ABC中,∠B=∠C,D、E是BC边上的两点且BD=CE,求证:∠ADC=∠AEB。分析:主要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三动”,明确思路。生1:要证∠ADC=∠AEB,只要证出AD=AE就行。生2:要证∠ADC=∠AEB,只要证出ABEACD也行。到此,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证明,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接着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学生变式操作,教师也考虑如何变的题更好。总之,我们认为,凡是一位好的数学教育者,定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每时每刻都让学生“三动”,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心。中学数学教学中尝试学习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学生语数外,20xx(4)34.

[2]黎贤敬。谈谈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的应用[J].群文天地,20xx(10)4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8:

新学期伊始,我县进行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即五环节教学法。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觉得五环节教学是成功的,可取的,它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师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了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均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班级的容量比较大,教师授课可能顾全大多数中等生,这就势必要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七年级就开始显现,八年级更明显,九年级则更为严重。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五环节教学法则给出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

五环节源自杜郎口教学法,吸取杜郎口中学教学的优点,与本土学生实际结合形成了“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五节一体的教学新方法。

“导学”即导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喜新厌旧是常人的心理规律,当然初中生更喜欢新鲜东西。因此,在学习中恰当的给学生提供新题型、新题材、新教具、新问题、新方法、新数学故事、游戏等新鲜东西,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前都是老师出题来考你们,今天则让你们出题来考老师好么?你们随意写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马上回答出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各是什么。”同学们感到很新鲜,马上动手出题考老师。我一一进行了回答,并让他们进行检验。全体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快乐地求知,整节内容在热烈的气氛中学完,可见只要有特色地“导学”便能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中生激起兴趣,开始美好的一节课。

“自学”即预习,预习分为课前预习,课堂预习。教师在备课时已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及所要掌握的任务打印好,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将容易完成的任务课下完成,例如: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做标记等。课堂上再自主学习重、难点,主要是运用基础知识如技能和方法。自学时,小组内交流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师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心中的疑惑,即在课堂上得到了解答,又保全了他们的脸面。小组内提问题,小范围就解决了,从而树立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优生与中等生则有一种成就感,为解答问题而骄傲和自豪,为能帮助他人而欣喜,觉得学有所用,这样会激起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

“展示”即输出知识。自学效果如何,全在展示环节,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参与展示,将本节课学习内容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用自己的手写出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在展示中,优等生展示比较难的任务,中等生展示一般任务,而差等生则展示比较简单的任务,展示一段时间后,差等生的胆子会由小变大,展示任务的难度可逐渐增加。展示面由班额大小决定,班额小的`可各人展示,班额大的可合作展示,总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最擅长的一面表现出来。

“探究”即探索疑难。这个环节比较灵活,可穿插于自学、展示环节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学生突发的奇思妙想等都可以进行探究,当场解决最好,如有困难可放在课下,目的只有一个,令全体学生都满意,既学得好,又学得深,记得牢。

“总结”即回顾。学完之后,最后则是回顾总结,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重申,小组总结,全班总结,另外要适当地进行检测。课本上的问题,学案上的习题都可以布置,而这时可采取楼梯式的作业模式,优等生可适当找些难题,而中、差等生只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即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中等生及靠下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意向、有动力地完成更高一级的作业,因为总结是他们本节学习好坏评价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争着回答,抢着做题,为了给小组争光十分的认真,总结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通过五环节教学法,全体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风气愈来愈浓,他们主动学,赛着学,乐意学。数学给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自信,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22 3484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