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专业【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生动的活动和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与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专业【通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一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投影、实物。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分享的“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专业【通用8篇】”,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1课时。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四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五篇】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习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六篇】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看两段动画片,你愿意吗?

生:愿意。

师播放动画片。

动画一:大懒和小懒搬西瓜搬不动就滚。

动画二:三个小猴子抬箱子。

师:大懒和小懒可真聪明呀。小猴子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生:因为习惯是圆的,箱子滚不动。

师:看来,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物体,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一分。

课件演示分物。

师: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就叫长方体,这样的叫正方体,这样的叫圆柱,这样的叫球。

师:你手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吗?请你拿出来摸一摸。

摸一摸学生动手摸。

师:请你说一说你摸的感觉。

生:长方体长长方方的。

生:每个面平平的,每个面不一样。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稳稳地。

师:请你来摸一摸。

师:再和同桌说一说。

生:圆柱直直的,两头有圆形,放倒能滚动。

生:球可以到处滚动。

师:在桌子上玩一玩,看看他们是怎样滚动的。

生:圆柱只有放倒了才能滚动,球可以随便滚动。

师:你们说的可真棒。

师捡起学生掉的球。

师:谁的球滚到老师这了?这件事充分说明了球是可以随意滚动的。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性了。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你有信心吗?

生:有。

猜一猜老师从袋子中任意拿出一种物体,请你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好吗?

生:好。

师拿出长方体。

生:长方体。

师拿出圆柱。

生:圆柱。

师拿出正方体。

生:正方体。

师:你们表现的真好,请给自己鼓鼓掌。

师:下一关:摸一摸。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请你拿出小组的学具袋。老师说一个名字,你就拿出这样的物体。

师:请你拿出一个球。

生:拿球。

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生:拿出长方体。

师: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

生:拿出正方体。

师:刚才每个人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摸出了物体,你们可真棒。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同桌的学生互说。

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学生完成第一题。

1、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北面)。

2、2、提问:孔雀园在狮虎山的哪一面?(南偏西)。

3、3、讨论:为什么孔雀在北面,现在又在南偏西的位置?

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

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4、4、同桌的同学用方位词相互说一说平面图上某一景点的位置。

5、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各景点的位置。

提问:在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要先确定表示该景点所在的列,再确定该景点所在的行。在列和行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并加小括号)。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出示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哪些信息。

(如:电信大楼在电视塔的北面;市民广场在电视塔的东面……还可以知道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提问:要知道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这几个位置距离电视塔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距离电视塔的实际距离并将(1)、(2)两个问题填完整。

集体校对。

提问:要在图中表示出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适时追问:如何求出图上距离?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列比例式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乘以比例尺进行解答……)。

提问:在确定角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要以南北方向的这条线为0刻度线并确定好方向)。

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2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这路公共汽车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具体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

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独立在书上的景点旁用数对表示出来。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1)、(2)两个问题。

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指名回答。

独立先计算再在书上完成画图。

同桌先互相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纠正。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八篇】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22 3502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