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精彩14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实际测量和图形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思考。如何有效掌握这一知识点?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表面的周长。

2、在“描一描”“摸一摸”“数一数”等学习活动中经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发展合作能力,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准确找到物体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动物界有一个大力士,它能举起自己重量400倍的食物,快看看它是谁?(小蚂蚁)

师:今天我们就邀请小蚂蚁乐乐,陪我们一起学习《什么是周长》。(图片出示)

师:乐乐去森林里玩,瞧,它发现了什么。(ppt出示树叶)它找到了一片大树叶,顽皮的乐乐想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圈,你能描出它要爬的路线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借助描边线活动,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独立尝试用彩笔描出树叶的边线。

(2)学生上台交流,边指边说,你是怎样描的。

师:你描的可真准确,像这样从一个点开始,沿着树叶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树叶的边线。(边说边把手势跟上)

过渡:乐乐也是只爱学习的小蚂蚁,现在它想要沿着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爬一圈,你能独立描出来吗?

(3)独立尝试用彩笔描出书的边线。

(4)生汇报

师:原来这就是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手势跟上),同学们你们还能仿照这样指一指,摸一摸其他图形的边线吗?课桌面的边线,小尺的边线,钟面的边线。(同桌互相检查,监督)

小结:通过描一描,摸一摸,我们找到了一些常见的物体表面的边线,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乐乐的脚步去认识周长吧!

2、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1)出示情景图

师: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一周,像这样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追问:你能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

预设: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小结:数学书的封面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概括来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交流指说其他常见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指一指,说一说。同桌互相指、认。

(3)及时练-书后习题1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乐乐现在想知道刚才爬过的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具体是多少?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测量吧!

3、测量图形的周长-探索得到图形周长的方法

(1)看一看,思考如何得到他们的周长。

(2)做一做。小组合作。

(3)说一说,小组汇报。展示测量的方法和过程。

点拨:为了避免出现误差,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多测量一次。

小结:在测量树叶的周长时,面对不规则的边线,同学们巧妙地运用了化曲为直的办法,先用线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再用小尺测量出线的长度。而测量数学书封面可以直接用小尺。所以,实际测量不同的物体,要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过渡:乐乐这次不想亲自用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它有的新方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4、度量——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的周长。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点拨 :要想数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其实就是数每个图形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1)教师领着数第一幅图

(2)生独立用彩笔描出其余图形的边线,边描边数。

(3)展示交流。

点拨:在数的过程中,一定要记清楚起点的位置,避免重复数。

(4)交流更快的方法:转变图形。

(5)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乐乐的脚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选用了合适的工具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长度,又用方格图巧妙地测量出图形的周长,你们真是乐学善思,希望大家继续带着这样的学习理念,畅游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

三、课堂练习,夯实基础

1.书46页练一练2

分层: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在圈里画上“>”,“<”或“=”)

2.这是一块长方形菜地,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种西红柿,一部分种黄瓜,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菜地的周长一样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周长。

3、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问题解决

明白学习周长的必要性,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

课件、树叶、碟片、扑克牌、直尺、彩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孩子们,大家好,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大家,蚂蚁家族要举办一场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观看,你们想去吗?不过想去的话是需要入场券的,看大屏幕,答出这些题你就有入场券了。(出示口算题找同学回答)

孩子们,你们很棒,取得了观看运动会的入场券,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这只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做了运动场,请注意观察它在树叶上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小蚂蚁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景)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圈。

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哪里。

孩子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小蚂蚁有一句话要告诉我们: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拿出一片树叶,根据小蚂蚁的话谁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根据学生指的情况强调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点)

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刚才我们对周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看这幅图你能指出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指,教师展示并进一步明确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孩子们做的很棒!看看下面这幅图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出示正方形,找学生指出周长)

师总结: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图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

2、描周长。

大家做得很好,下面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进一步明确描周长时的注意事项。)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请孩子们上台试一试。我们看看他们描得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下面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三、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每个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如果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如果物体的边是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孩子们,刚才小蚂蚁又传来了一个消息,由于参观的人太多,前排的座位只能留给聪明的人,我们一起去智慧小屋看看吧!(课件出示智慧小屋的练习题)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七、课下小实践

老师留了这样一个小实践的题,大家一定要认真去做呦!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板书】

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封闭平面图形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边线一周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能测量和计算简单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水彩笔、直尺、线绳、软皮、铁丝、乒乓球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体育比赛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蚂蚁跑步比赛。比赛规则是:先跑完赛场一圈的选手获胜,谁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呢?我们试目以待。

课件播放比赛场景。

师:哪只小蚂蚁赢了这场比赛?你怎么知道的?

师:谁观察到了小蚂蚁从哪里开始跑的,跑到哪里结束的?(板书从起点回起点)

师:小蚂蚁是怎样跑的?(沿边线)

师:小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又回到了起点,我们就说小蚂蚁跑了树叶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一周周长)

师:你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又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比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周长。】

(二)实践探索,体验周长。

1、指一指。老师出示乒乓球拍

师:这是一个乒乓球拍,你能指出它表面的周长吗?(点学生指)

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里指的,你能从这里指吗?(换一个起点)

2、找一找。

师: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从我们周围的物体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周长吗?并请你摸一摸。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体会物体的表面有周长,也就是周长的平面性。】

3、描一描。

师:其实我们沿着物体的边线画一画,就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教师示范沿着乒乓球拍边线画图形)

学生动手描一描书上的图片边线。

师:你描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

反馈:你同意他的描法吗?强调边沿性。

【设计意图:通过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的边线,体会“一周”的边沿性。】

4、说一说。

师:那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也就是几条边的总长度?(边引导学生说,边贴三角形图形)

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同上)

以此类推:什么是五边形的周长?六边形?十边形呢?

【设计意图:在让孩子们理解周长意义的同时,多给孩子表述的机会,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帮助学生清楚表述“周长”。】

5、辨一辨。

师:同学们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议一议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老师考考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

课件出示没有封闭的图形,学生进行判断。进而强调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环节,激发学生对周长含义的深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封闭性,进一步完善周长的含义。】

(三)策略探究,内化周长。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必须经过准确的测量和计算才会知道。

1、三角形、长方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1)讨论测量计算方法。

师:怎样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师:你会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吗?

(2)动手测量和计算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师:谁愿意汇报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

师:五边形要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六边形要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七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几边形的周长,就要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小结: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边线是直线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讨论圆形如何测量周长。

师:这个圆怎样测量呢?

分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想到的办法多。

汇报交流:用铁丝绕,再测量;用软尺测;用线绕。

师:现在如果既没有软尺,也没有铁丝,线绳,只有直尺,该怎样测量呢?

课件出示滚动法。

师小结:其实圆的边线是曲线,不能直接用直尺测量,经过转化就行了。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对周长的学习关注的就是规则图形的计算,应该说这是非常狭隘的。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并不一定都是规则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得到周长。】

(四)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和计算周长,学会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解决生活问题1

师: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开展了“百盆花卉”进校园的活动。为了保护好这些花卉,需要用栅栏把它们围起来,你能帮助园艺师傅算一算需要多长的栅栏呢?(课件展示花卉摆的形状)

师:求栅栏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几条边的长度?

【设计意图:把身边的生成性资源,巧妙地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周长的必要性。】

解决生活问题2(课件出示根据课本第45页第3题改编习题)

师:刚才我们观看了两只蚂蚁的比赛,现在有两只蜗牛也想进行一场跑步比赛,比赛没有开始,他俩却争吵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播放课件)

师: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周长?

学生交流:

1、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发现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2、用直尺测量、计算图两个图形的周长,发现周长相等。

3、移边法(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教材,把课本第45页练习第3题改编,结合故事情境引入,关注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并渗透了平移、转化重要的数学思想。】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怎么样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针对预设,做好学生随机的回答进行必要引导与评价,让学生总结学会的知识,评价自己的表现。】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边线,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周长的概念。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心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  (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ppt播放小蚂蚁的声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问:“同学们对周长有点感觉了吗?找周长应该先画出什么呢?”ppt出示“边线”。师:“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

2、小结: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看动画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理解周长概念

1、描一描,说一说,初步形成周长概念。  ppt出示图形,并让学生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  小结:边线即一周,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板书: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边线及判断边线描的是否正确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  教师出示图形:圆。让学生找这个图形的周长。(先找出它的一周,然后测量一周的长度,这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教师将这个图形的边线取下来,粘在黑板上并测量,告诉学生测量出的“长度”——34厘米,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周长是边线的“长度”。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周长的定义。)  

2、认识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周长概念。  ppt出示“角”  引导:利用对比,使学生明白有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无法描出它们的“一周”。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师完成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

三、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让学生准备了直尺和一些线的工具等,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长方形和心形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1、学习要求: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直尺测量法、绕线法)   (设计意图:荷兰学者弗赖兰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等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

四、练习巩固

1、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2、分别计算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让学生明白各个图形边的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

五、拓展提高  

六、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6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但是,对于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对他们而言是很抽象的。因此我设计了剪一剪、比一比、描一描、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一周、封闭”这些词,理解周长的含义并优化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装有多种平面图形及细绳的学具袋、多边形实物塑料板、米尺、时钟、树叶、剪刀。

一、谈话激趣,形成概念。

1.给“周”字组词。

(预设学生组词结果:周围,四周,一周,(周长)……,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当做解释,重点引导学生谈谈对“一周”的理解,适时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比划比划,谈谈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趁机揭示“周长”的定义:物体一周的长度。)

2.揭示课题。

师:我们周围的许多物体、图形都有各自的周长,今天我们主要来认识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合作探究,理解周长。

1、剪一剪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图形,有笑脸、红五星、三角形、方手绢、月牙、半圆、树叶、楼梯状图形、及不规则形状等)

师:找找看,在这些图形里,你最喜欢哪一个?拿出剪刀,把你最喜欢的图形剪下来,剪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刚才剪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剪的?

2、比一比

过渡语:同学们实在太棒了,老师觉得跟你们上课是一种享受!看,七星瓢虫也凑热闹来了,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1)(播放课件:七星瓢虫爬树叶的两种不同情况,第一种绕树叶走一周,第二种是没走完一周。)

(2)学生汇报。

(3)小结。

(4)(flash课件演示:树叶逐渐变小至消失,只剩下树叶的边框)

师:咦,树叶都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图形,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这个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树叶的周长。

3、描一描

过渡语:同学们,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认识了周长。想不想描一描周长啊?

师:(打开书本P41)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它的周长,描完后与同桌说说此图形的周长,看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周长概念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周长,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动、眼看、口说,直观地看到原来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学生对周长建立丰富的表象。在学生汇报时,比较侧重讲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为下面测量周长作铺垫。

4、说一说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叫周长,师引导总结归纳周长的概念,并完善周长概念的板书: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探究周长的方法。(师出示图形)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学生思考、讲方法。

师: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用尺子量、用绳子围的方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听清老师要求,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代表汇报,整理板书。

3、小结。

师:不同的封闭图形有不同的测量方法,所以在以后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闯关练习

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图形的周长;

第二、三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第四关,量树叶的周长。

五、谈谈收获,知识升华

今天你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图片欣赏,回归生活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周长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7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把“理解和认识周长”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吧?请看(播放课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描一描,说一说

师:同学们,叶子我们已经欣赏过了,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来?老师已经把这些漂亮的树叶的图案送给了你们,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图形,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师: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

师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一周的长度 )

师:老师现在还有一个小问题:谁说清楚你所画树叶图案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你有什么发现?起点和终点两点重合。两点重合形成的图形是封闭式图形。(板书:封闭图形)课件: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我们看一组物体的边线,如果是封闭图形的周长,请坐好;如果不是封闭图形的周长,请举手。(如果学生有不举手的可以分别请出举手同学和没举手同学说明原因)

师:好了,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你在信封中找到带有三个图形的纸,一笔描出上面图形的边线。同座之间互相检查。

(二)找一找,摸一摸

1、同学们描的真好,检查的也很真认真!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 )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描出它的周长;并说出什么是它的周长。(如: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同学们表现得真好,在生活中你能找到物体的一个面,并说说它的周长么?(课桌面、数学书封面、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师小结:”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物体一周的长度也是周长”,

(三)量一量

刚才我们通过摸,描,说,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的周长,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出示课件)

1.信封里有3个图形,请你将图形周长测量出来,并说一说你用的方法。怎样求图形周长的?注意要从“0”刻度开始量。

说明:这些图形边线的总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说清楚过程,结果。

(课件出示答案)

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难题希望小朋友能帮老师解决你们愿意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1.师:老师想要给这张正方形的照片加一个相框,那相框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结合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给照片加相框。

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个相框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出相框的长度后,再让学生思考:要想给这张照片再加一块玻璃,玻璃应该加在什么地方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给相框加玻璃。

师:真不错,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来看下一个问题:

2.师:这两组图形的周长都一样吗?为什么?(课件分别出示)

(1)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的方法:它们的周长相等。(平移)

(2)它们的周长不相等。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要想给这面圆形的镜子加一条花边,怎样测量,才能知道要加的花边有多长?

用信封里得工具量一量。

方法一:我用线先绕,然后再用直尺量。注意要从“0”刻度开始量。(示范)

师:试一试,还有不同的办法么?假如只有一把直尺,能不能量出来?

方法二: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看来圆的测量方法很巧妙。(示范)如果工具还有很多那还有没有其它方法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其它的方法。

课后作业:课后量一量你的头围和腰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从活动中自己探索出了测量周长的方法,真不简单!这与你们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县直各单位,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由于一些图形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四、教学设计

(一)描一描,说一说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 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请看(出示):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都完成了吗?好,请你看仔细,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出示答案: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3 cm,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 cm,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8 cm)。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

下面两关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小组内每人都会才能加分。明白吗?

2继续闯第二关。(课本45页第3题(2))

请看(课件出示图):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指名说说)

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请小组利用学具讨论。

好!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可展台演示)有不同的方法吗?

我们再来看看(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的方法):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可以看出,这几条边(闪动)分别相等,只来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闪动竖边并移动)这两条竖边相等,(闪动横边并移动)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200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闯最后一关!

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1))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我们分别剪一下。

问题是:它们两个的周长还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利用学具赶快讨论。

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理由?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课件演示)。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300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微机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树叶的轮廓,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教师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本节课的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第一关中,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三关比较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比较图形的周长,掌握了比较的方法(移动、测量),再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就容易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隔着很厚的衣服从外面测量腰围,出现了很不准确的估算结果。

六、案例点评

本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精神,首先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然后把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放在一块,让学生去描,给了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估计腰围、测量腰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描一描、摸一摸、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在知识的应用上,教师的设计也别出心裁,用闯关游戏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9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地位:《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描一描,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能用“边线、一周”等词进行表达和交流。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对周长意义中“一周”“长度”的理解。

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说出什么是周长。

2、小组同学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设计】

评价样题

评价方式

设计意图

任务一:感知、理解“一周”

任务二:感知周长的概念

实际操作

课堂提问

检测目标1

检测目标3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独立解答

讨论交流

检测目标2

一个长方形的足球场,长80米,宽60米。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课堂练习

交流汇报

检测目标3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出示图形家族的几个朋友争辩的情境。

他们在争吵什么?(谁的周长长?)同学愿意帮他们解决吗?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先弄明白?(板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个问题,再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吧。

既复习了学过的几个平面图形,又引出本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理解新知(25分钟)

任务一:感知、理解“一周”(7分钟)

活动一:描一描,说一说

⑴描一描:在本上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⑵汇报交流: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大家都是从起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活动二:找一找、摸一摸

课桌面的一周,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摸完坐直)

活动三:做裁判

请你来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蚂蚁贝贝、豆豆、乐乐在规定时间内谁爬过的是它们所爬树叶的一周呢?(学生发表意见,强调没有回到起点)

通过描树叶,交流,使学生初步体验“一周”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拓宽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进一步理解、巩固“一周”。

任务二:感知周长的概念

(9分钟)

活动一:揭示树叶的周长

这个比赛公平吗?为什么?一周的长度不一样。其实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活动二:揭示图形的周长

比如: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封面的———;你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面的周长吗?三角形的周长呢?长方形的周长呢?梯形的周长呢?(多人次回答)也就是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自己读一读)

活动三:辨一辨

老师画了一些简笔画,请你来看一看,哪个图形所有线条的长度正好是图形的周长?

由树叶的周长到其它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类比着说出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辨一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

任务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0分钟

问题一:每人面前有一个图形,请你们想办法量一量,算一算周长是多少厘米?

独立解答;讨论交流

生1:我的是长方形,我测量了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生2:我的也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我只测量了相邻的两条边,分别乘2在相加,周长也是——。

生3:我的是三角形,我测量了3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周长是——……

师:刚才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把图形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这才是图形的周长。

由生活接触的图形到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另外,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加深对图形周长的认识,多次体验,感悟周长的概念,体现学生认识的过程。

联系实际应用周长(5分钟)

活动:量、估腰围

1、测量腰围时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可以贴着里面的衣服来围皮尺,从0刻度开始,沿着腰围一周,皮尺要围得平平的.不能打卷,还要松紧适当,看0刻度和哪个刻度重合,老师的腰围是XXCM。

2、请你也估计一下你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3、这些都是估计的结果,你的腰围具体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作为我们的实践作业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在书上。

本环节主要目的是猜测并不是乱猜的,要有据可依;让学生回家测量腰围,使学生将有限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提高练习巩固新知(6分钟)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的足球场,长100米,宽7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3。(P453(1))这是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小蚂蚁要围着这两个图形各爬一周,爬的长度一样吗?

小组合作:利用你小组内的图形卡片,动脑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使学生感受到图形形状不同,周长却有可能相同,使学生会用平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较难的问题。

课堂小结(1分钟)

连这道题都没有难住大家,看来同学们的本领真的很大,谁愿意跟老师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背景】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44的内容,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是,一只蚂蚁绕树叶爬行一周后告诉同学们:“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如何让学生在蚂蚁爬行活动中捕捉到周长问题?如何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将课本主题图的情境改变为两只蚂蚁分别绕各自的树叶比赛爬行,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自主探究,构建周长的概念。

【教学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1.在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学问题,展开数学思考,从而自主探究“什么是周长”这一概念;2.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并寻求相应的测量或计算方法,积累数学经验;3.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周长的。本课是周长的起始课,学好本课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以蚂蚁的四次比赛为教学情境,构成了本课的主线,在情境中感受到认知冲突,从而自发发产生辩论、作、讨论、合作等需要,教师顺应学生的需求,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相关认知体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好尺子、细线等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一次比赛——理解周长的含义

㈠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创设情境,理解“一周”的含义。

⑴播放课件:蚂蚁叮叮当当爬行比赛,金龟子宣布,要他们沿着各自的树叶场地爬行一周。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只蚂蚁爬过的路线如下——

⑵组织辩论:这场较量谁获胜了?为什么?

⑶小结:既要沿边线爬,还要回到起点,才算爬行一周。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学情预设]入课伊始,就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播放课件前,让学生说一说,你希望谁获胜?在看蚂蚁比赛过程中,让学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比赛结束后,老师“煽动”学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辩护,找对方选手的“碴”。一场激烈的辩论由此拉开序幕。支持当当的认为:叮叮没有爬完一周,不算获胜。支持叮叮的则认为:当当没有沿边线跑,犯规了,所以不算获胜。这个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在争论中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两个本质特点(沿边线、回到起点)缺一不可。

2、通过作感知物体的周长。

⑴出示长方形纸张,让学生摸出它的周长。

⑵把纸纸张随意撕去一部份,提问:现在它还有周长吗?

[设计意图]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人认为纸张被破坏了,周长也就没了,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仍然有周长。在争辩之中感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寻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比划出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⑵全班交流。

㈡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通过观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的学习引来了一位好朋友,请看——

让学生比划出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作认识到“封闭的平面平面图形才具有周长”

让学生在答题卡上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描完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比划出周长,所有的图形也就能描出其周长。”当学生带着这样的潜意识,兴趣盎然地描周长时,却发现卡壳了,他们又一次引起了认知上的冲突:3号该描出来还是不能描出来,课堂上又引起一番唇舌剑。在辩论中使学生知道封闭的图形才能描出其周长。

师:你能当一次魔术师,为一号和三号图形添上一笔,使它们也能描得出周长吗?(让学生画,画完后再次展示,对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没封闭的图形改造成封闭的图形,这一设计给出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将图形封闭起来,不管其形状如何,都能描出其周长。创设一个情境不容易,但要将一个情境派生多次利用,并且每用一次都赋予新的使命,才可谓高效而独到。

第二次比赛——测量、计算周长

㈠测量周长

1、介绍测量树叶的方法及所需工具。

师:从我们的课堂上,叮叮当当知道周长的知识,它们真诚地对同学们说声谢谢,并保下次一定爬完树叶的周长。它们终于迎来了第二次较量。

播放课件:两只蚂蚁仍沿各自原来的场地爬行,这次他们既有沿边线爬,亦有回到起点,并且是同时回到起点。

组织讨论:这次较量谁获胜,为什么?

[学情预设]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会产生三方面的意见:叮叮获胜,当当获胜,平局。怎么评判才能让别人信服?唯有比较它们的周长,根据周长的多少来定胜负。这样能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测量周长的现实需要及其价值,从而投入到对测量树叶周长的探究之中。

2、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⑴四人小组合作比较两片树叶的周长。

⑵全班交流。

⑶学生汇报出两片树叶的周长后宣布比赛结果:叮叮获胜!

[设计意图]荷兰学者弗赖兰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在测量周长的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绳绕、滚动等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

㈡计算周长

1、计算图形的周长

师:祝贺叮叮获胜,现在我们要为他颁发奖牌,设计公司提供了如下几种设计图,并请大家帮忙预算一下,如果给奖牌镶上一条金箔框,哪个奖牌所用的金箔最省?

[设计意图]所有的图形周长都需要用绕一圈的方法获得吗?本道题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有些图需要这样,而有些图只需要测量部分长度,然后根据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其周长。既进一步认识了周长,又为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第三次比赛——比较图形的周长

师:当当输了,但它不气馁,它暗下决心,一定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叮叮。终于等来了第三次比赛。这场较量将在这两块场地中进行。

如果你是叮叮或当当,会选择哪一块场地?为什么?(让学生猜测并用自己的方法验。)

[设计意图]如果可以选择场地,当然选择周长较短的那一块。这一开放练习,意在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还在于让学生懂得了周长的比较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亦可用拉直、移动等方法获得。本环节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已掌握的测量方法,也丰富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更深的用意还在于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认识到:如果仅从周长的角度进行比较,选择哪块场都一样,但如果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第二块显然更合算,因为它的拐弯处更少。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生活需要数学,但数学并非生

活的全部。

第四次比赛——拓展延伸

师:蚂蚁的竞赛仍在继续,周长的有关问题也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出现。聪明的同学们,在蚂蚁的第四次比赛中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大家课后根据下面两幅图续写这则数学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将一只蚂蚁绕树叶一周的情境改变为两只蚂蚁举行爬行比赛,并将这一情境贯彻全课始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实现:

一、趣味、挑战、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一)始终将学生置身于叮叮当当比赛的童话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二)每提一个问题不仅富于挑战,而且将学生置身于争论的双方,个个学生按耐不住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说理,找对方选手的“喳”,这样学生的辩论发自内心,激烈而精,生生互动到了极限,处处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将课堂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二、重探究、重生成、重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本课以蚂蚁比赛为线索,让学生学生经历了三次探究活动,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第一次比赛,使学生经历了三次认知冲突,从三个层面认识到周长的本质含义:⑴沿边线,并回到起点才可谓一周;⑵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⑶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第二次比赛,通过开选择比赛场地这一开放练习,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用周长的相关认知指导自己的猜想、作、计算、比较,使数学之花更加绚烂;第三次比赛,又将学生带入一个童话世界中,让学生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不仅使数学知识得到拓展,也使情境得到延续。

本节课自始至终,既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又让学生动脑想数学;既给予学生履行探究数学知识的义务,又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争辩设计意图的权力;既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又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教与学的辩组合,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1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这片大树叶的一周呢?(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描树叶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生用手指着,说出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拿下树叶模型,大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面?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4)刚才我们进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动,知道了树叶有一周,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平面图形也有一周,那么,它们这一周的长叫什么呢?(板书:在“一周”后添写“的长”)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好不好?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1)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 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①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②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3 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5 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反思】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 提出测量要求。

2、 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概述: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知士标: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 教学课件、自制图片。

3、 学生准备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

教学过程:

1、感悟周长、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准备好学习用品,我们一起摸一摸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请个别同学演示。)摸到的边线是什么呢?(同桌议一议)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一学。(板课题)

2、展开讨论,感知周长。

请同学们描一描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同桌互相说说边线和周长的关系)观察画面中树叶、门洞、小兔等物体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立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并向全班反馈)思考:图形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对吗?(板画树叶,用彩笔描出边线)教师引导归纳: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板书)

3、联系实际,理解周长。

摸一摸桌面、书面、手腕的周长,互相指给同桌看。

4、周长运用,拓展延伸。

a、想知道茶叶筒底面周长,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观看测绳绕茶叶筒底面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师生共同测量出实物茶叶筒的周长。

b、观看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立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

c、观察动画演示,发现每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利用重合、旋转)

22 3902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