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精编教学设计(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精编教学设计(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一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精品课程网站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平台,各大高校根据当前的的教育形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教学质量工程。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提高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的。现有的计算机课程网站在师生互动交流等功能方面较为薄弱,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和交流,有必要构建一种集成课程资源管理、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系统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

一、精品课程网站需求分析

总体需求分析

构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符合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申报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减轻教师压力为根本目的。那么依据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要实现几个方面的需求,分别是:(1)计算机网课程教学目标(2)在线学习功能(3)师生互动交流功能(4)教学评估(6)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前面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系统业务流程,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应该具备下述几个功能模块:课程信息浏览及管理功能、在线学习功能、在线考试功能、课程讨论功能、实时咨询功能、用户留言模块、教学资源下载上传功能、在线疑难解答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功能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并负责整个系统维护和管理;二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是精品课程网的前端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是系统后台的用户,学生用户是网站的主体用户。

二、精品课程网站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原则

(1)整体开发原则:系统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是由多个相互作用元素组成的系统。

(2)分解及协调的原则:这就需要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独立简单的问题有利于求解。

(3)求解最有方案:在处理实际的问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求解的方案。

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主要采取B/S架构模式,这种B/S体系结构的处理过程是:当前端的WEB页面发出对WEB服务器的访问请求,WEB服务器接收接来自客户端的系统请求并进行命令解析,然后把解析后的SQL语法命令提交到系统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由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中间服务器接收来自数据库服务器的请求应答以后,把请求的处理结果通过WEB页面的形式返回到客户机端,然后前端将数据信息通过用户界面UI展示出来。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进一步得到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概括为几个部分:精品课程管理、在线学习互动管理、资讯信息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

三、精品课程网站详细设计

系统数据库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而言,需要对精品课程网站教学系统进行日常管理。通常,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系统数据流包括下面的元素:

(1)学生信息:学号、名称、性别、所在专业编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

(2)教师信息:名称、性别、编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

(3)系统用户信息:栏目编号、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用户权限

(4)课程栏目信息:课程编号、栏目名称、课程编号

(5)课程信息:编号、栏目编号、课程介绍、授课教师编号、课程编号

(6)系统留言信息:留言编号、用户编号、留言内容、留言时间

(7)实时咨询信息:咨询编号、咨询用户编号、咨询课程编号、咨询主题、咨询内容、咨询时间、教师回复

(8)课程讨论信息:课程编号、讨论主题、发起讨论用户编号、发起讨论时间

(9)权限信息:权限编号、权限描述、权限等级

(10)资讯信息:资讯编号、资讯主题、咨询内容、时间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1)精品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课程栏目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其中课程栏目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精品课程栏目主题进行管理,包括课程和对应的章节下面的增加、删除、查询、修改操作,主要是以树形菜单的形式来展示精品课程栏目主题;课程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精品课程相关信息的管理。

(2)在线学习互动管理

课程学习互动管理功能细分为:系统留言模块、论坛留言模块、实时咨询模块、课程讨论模块等。系统提供了系统留言板,以供系统用户发表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意见和想法。论坛留言功能,主要提供给广大的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自由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发帖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时咨询老师,通过向教师用户提交疑难问题,然后等待教师回复。

(3)资讯信息管理

资讯信息管理功能细分为:咨询信息管理、网站新闻管理、网站公告信息管理等,可以进行进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

(4)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5)系统管理

系统维护功能可以对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进行各项管理操作。系统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实现用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字典操作等功能。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是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关键。构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有利于普及推广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程。平面广告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陈劲新。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微观建设之研究——美国MITOCW项目建设的启示[J].成才之路。 2008(28).

[3]李志先。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4]王新伟。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二篇】

论文摘要:为了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中熟练掌握DHCP服务的配置技术.提出在DHCP实验教学q-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在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实验中分别采用传递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0引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 , DHCP)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种,它能够解决网络中IP地址分配的问题,对网络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如今拥有多台电脑的家庭或单位在共享接人Internet时,大多使用DHCP服务进行IP地址的自动分配,以尽量减少手工设置IP地址带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运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太多理论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授了必备的DHCP基本概念后,主要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掌握该技术。实验教学中将DHCP实验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使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DHCP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DHCP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来实现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的动态分配,所以只有掌握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的配置技术才能构建一个可用的DHCP服务网络。另外,若要考虑网络结构、容错以及平衡DHCP服务器负担等因素,则还要掌握复杂网络中的DHCP配置技术。因此,DHCP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DHCP客户机的设置

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一台计算机配置成DHCP客户机,使其能够自动的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应特别指出让学生注意的是,DHCP客户机的配置方式是固定不变的,适合在任何提供了DHCP服务的网络中使用。

单DHCP服务器设置

单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只有一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这是最简单的DHCP服务方式。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DHCP软件,并设定可以分配的IP地址、保留IP地址、租约等信息,使其成为DHCP服务器。

多DHCP服务器设置

多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有多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不仅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还实现了容错、平衡负担等功能。在该服务方式中,服务器的大部分配置跟单DHCP服务器方式中的相同,其关键的地方是如何让多个服务器协调工作。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配置多台服务器的作用域和排除地址,使它们能够互不干扰的执行各自的分配任务。

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

多宿主DHCP服务器,是指在安装了多个网络适配器、并连接多个网络的计算机上实现DHCP服务。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设置一台DHCP服务器的超级作用域,使其能够为多个相连网络中的DHCP客户机服务。

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呈

对于有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往往采用在一个子网中配置一台或两台DHCP服务器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节省经费。使用这样的服务方式时,如果DHCP服务器和DHCP客户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则需要DHCP中继来充当,完成IP地址的分配。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路由器或子网中的一台计算机设置为DHCP中继。

2 D日CP实验教学设计

DHCP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DHCP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做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最终能够独立配置DHCP服务,解决该服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并杜绝出现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例如学生做实验时不积极思考、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报告潦草等,我们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案。该方案把DHCP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验证性实验包括DHCP客户机的设置、单DHCP服务器设置、多DHCP服务器设置3个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文献[3]提出的传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传递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不但要求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让其参与“教”的活动,通过“学”和“教”的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传递式教学法的原理以及实验内容的性质,我们让学生分批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配置操作。设有60人的物理教育专业班级,每次实验时按学号分为3批,并严格按照如下表1的安排进行实验。

根据表1的安排,对于每个新的实验内容教师只需指导参加第一批实验的学生,第二、第三批的学生做实验时分别由前一批已经完成实验的学生负责指导。为了保证验证性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前要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并亲自做一遍所开设的实验,以能够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实验预习。并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通过提问实验基本原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测,发现没预习的学生不准许其参加实验;

(3)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另外,要求做实验的学生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进行指导的学生要负责、耐心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进行第一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要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工作。进行第二、第三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虽然没有主要的指导责任,但其不能离开实验室,以便解决指导的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且还要求老师不时的进行巡视,认真观察学生进行实验,以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课后立即批改实验报告,如发现问题应在进行下一批实验时指出,让在场的前一批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得到及时纠正,以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造成对另一批同学的误导。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设计性实验包括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和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置两个教学内容。这两个内容虽然是较为复杂的DHCP服务配置技术,但跟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它们作为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DHCP的基础配置技术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解决新的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使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实验。另外,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给学生分配实验任务,并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2)要求教师在实验指导书中只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和所用的设备清单,提供完成实验所需的相关资料。而学生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3)要求相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时间进行实验;

(4)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可以互相讨论、帮助,但严禁抄袭其它小组的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对其做详细的评讲,还要给出最优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供学生学习。

3 DHCP实验教学效果

在2006到2007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对物理教育和数学教育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试验,结果都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因为在做验证性实验前存在被抽测的可能性,所以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进行实验预习,真正做到在对实验原理、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做实验。并且,学生除了完成实验之外还有指导同学的任务,就迫使学生必须要弄懂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外,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多,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作用。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教学效果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效果也为设计性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设计性实验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测试等方法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三篇】

一、网上教学资源运用效果与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却并不高,网上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通过反思,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资源整合与建设过于形式化。目前,我校对辅导教师整合以及自建的资源主要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辅导教师往往仅就规定要求的必备项目进行资源的收集,并没有对这些资源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与提升,而教师的自建资源又不能结合现有资源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导致教学平台只是资源堆积的场所,不能高效地发挥其远程学习指导功能。

2.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陈旧,更新不及时。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是教师讲稿的简单再现。这种固化的教学资源很难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3.网上教学资源仍以课程为中心进行建设。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而是依据自身授课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建设,普遍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情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

4.教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引导不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不具备适应远程教育所需求的自觉学习能力。因此远程教育中的学习引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成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引导,导致学生上网学习时感到盲目和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

5.网上教学资源质量监管体系不利。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只是按照考核规定进行项目量化考核,却不能对资源内容本身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提出以开发设计网络课程的方式来整合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下面以开放教育计算机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提出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几点思路。

下图是《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功能结构图。

1.教学内容设计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的,是与其社会角色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信息很快转化为自我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深入剖析,每讲一种规则,都安排一些简单的程序实例来讲解语法,很少有较复杂、较实用的程序,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因此,“单元学习”模块主要对语句语法等理论知识进行“精讲”,然后配以“实训教学”环节,针对某个单元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编程的技能训练。“教学反馈”是将单元的知识点列出,学生进行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如“一般”“较好”“不好”,教师对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在面授课中或者是交互论坛中集中讲解普遍不好掌握的知识点。另外,这种反馈结果还可以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2)注重成人的经验,确定适用的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视频教学”演示策略,模仿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采用“个别辅导”个性化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单元,自主学习;采用“交互讨论”的协作策略,让学生摆脱网络学习的孤立感;采用“测试练习”与“作品展示”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采用“课程导航”的策略,减少网络学习中的迷航现象。

(3)注意“动”“静”配合,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彩,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和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程序库”模块主要采用了Flas的形式对经典程序进行算法分析,并进行单步骤执行演示,以增强程序的直观性。

2.学习情境设计

(1)导航设计。在网络课程中,对学习者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网站功能导航设计和教学内容导航设计。前者通过页面导航条把整个课程分为“教学文件”“课程学习”“资源库”“交互论坛”“评价监控”“系统帮助”等相对独立的模块,防止学生迷航。这些模块在网络课程的每一个页面上同一位置出现,学习者可以随时进入任意一个模块。后者在设计时采取树型结构,整个教学内容设置类似一棵树,从主干到树枝再到树叶,一级级地展开,通过链接使学生到达选定的内容部分,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哪些章节学过了,哪些章节没学过,给学生最充分的导航和指导信息。

(2)界面设计。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进行交互的接口,友好的界面能够起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疲劳现象作用。因此,应该强调界面的友好性,内容要清晰简洁、操作简便,布局合理,风格统一。对于内容较多的页面采用目录导航的方式或者翻页链接的形式方便学生浏览。

(3)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论坛”模块中分设“讨论答疑”“专题讨论”和“作品展示”三个版块。“讨论答疑”用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用,教师可将质量较高的帖子筛选出来加入精华区,避免由于“灌水”行为导致鱼目混珠而带来的浏览上的不便。“专题讨论”是由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较强、功能较为复杂的程序案例,由学生共同探讨解题算法、设计思路,并鼓励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协作式学习。“作品展示”是学生用于展示自己设计开发的C语言程序作品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评价,探讨程序的创新思路和改进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

3.资源库设计

本课程主要提供了常用C语言函数库、习题库、程序案例库、素材库、相关知识库等内容。其中C语言函数库介绍了常用函数的用法、功能和程序举例,并设计了查询功能,便于学生查找特定的函数;素材库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将有关素材按类型进行管理,分为电子教案、图形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相关知识库为学生提供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流行语言的介绍,并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

4.评价监控设计

评价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诊断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以及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5.系统帮助设计

系统帮助模块包括:课程导航和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笔记本、收藏夹、通讯录等。书签记录可以查看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书签的情况,书签将自动记录下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的停止时间和地点,以便学习者在下次登录时可以直接进入添加书签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笔记记录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以供定期查看。学生可以利用收藏夹的功能将平时常用的学习网站收藏进来,这样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登陆网络课程都可以浏览到收藏夹的内容。

三、网络课程的应用

网络课程建设完毕之后,关键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为使网络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辅导教师要精心做好基于网络课程授课的教学设计,培养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其次,利用评价监控体系,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程度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指标;再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从而弥补远程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的不足;最后,就是要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网络教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科技相融合,逐步完善网络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3).

[2]徐皓。网上教学的特征[J].中国远程教育,2006(5).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四篇】

摘 要: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建设、发展、改革及特色等。

关键词:网络技术;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我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逐步完善了课程档案、丰富了教学资源,2005年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5年5月~2008年5月,本课程组借学院专业人才教学水平评估之东风,加强本课程建设,参照评估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考核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2008年评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作为本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概述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1 本课程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99-2002):课程开设与定位阶段

本课程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历时8年。主要定位于学院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电算化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金融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组于2003年9月,开始建立课程档案,当时的课程资源只局限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测试题库等。

第二阶段(2003-2004):教学模式转变阶段

(1) 教学模式转变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4月、2004年10月,笔者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培训工程的培训,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出“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带领我系专兼职教师全面开展了我院计算机教学改革。至此,计算机教学由传统的学科教育根本性地转向现代的职业教育。

(2) 课程体系构建

本课程组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遵循我院办学理念“理念先导、市场引导、素质主导、实践指导、就业向导”,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理论够用为度,实践实用为主”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标准。

(3) 课程内容整合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技术应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维护、管理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分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实践教学包括: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协议安装、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联、局域网组建、综合布线、子网规划与划分、Internet接入、Internet技术应用、杀毒软件的安装与设置、个人防火墙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的应用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以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及校内外专家的认可。

第三阶段(2004-2008):课程改革与完善阶段

(1) 师资队伍建设

2004年7~9月,我系组织本课程组相关教师参加国家CEAC网络工程师培训,9名教师获取“网络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2名教师获取“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获取“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007年7~12月,我系先后选派本课程组4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锐捷网络公司的网络技术培训,并获取“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及企业网络培训讲师资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及行业知名度。

(2) 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

2004年12月建立我院“计算机网络组网与维护实验室”;

2005年3月建立我院“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2) 国家实训基地

2007年10月申请到“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2008年6月投入使用。

3) 校外实训基地

太原市奥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省邮电建设总公司

山西华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我院师生、中职教师培训、金融等周边行业培训实训。

(3) 专业建设

1) 专业方向

通过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2001年开始至今,我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供学生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方向选择。

2) 新增专业

2004年12月,经过专业论证,我系新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

(4) 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的教师,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本课程先后选用的《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编教材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指导教材》。

(5)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实际网络案例导入。首先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并将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6) 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中,采取分层次、分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良莠搭配,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不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实训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相应层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兴趣诱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课程组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实习任务。

2) 分组学习

实践课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7)考核方式

技能考核:依据课程特色,本课程结合实训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适时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按照学院教考分离制度,参加学院期末统考。

资格认证: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 本课程的建设特色

梯队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005年以来,课程组重新组建了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优良教学团队。本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取“国家CEAC网络管理员”、“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部级的网络实训基地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7年10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

2008年6月新建的“网络技术实验室”投入使用。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精品课程包含:课程描述、课程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图、技能结构图、教案与课件、教学指南、实训指南、教学视频、实训视频、在线测试、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优质教学资源。

易于更新维护的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由2005年的传统静态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改变为当今比较流行的动态网页设计制作技术(ASP),使网站界面更加人性化。网络资源获取在一个界面完成,更加方便、快捷,网站后台的更新与维护更加容易实现,课程组的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更新、添加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企业标准,组建“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按职业标准,组织课程组教师,参加网管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以企业工程案例导入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按企业要求组织校内实训内容。

结合职业需求,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2) 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

1) 与太原奥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针对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训项目:

中小型园区网络构建实训项目

交换机调试案例

路由器调试案例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2) 与山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发网络技术高级资格认证项目,学生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1) 顶岗实习

第5学期开始,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 请进来

于2004年9月,成立计算机网络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及金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3) 走出去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选派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高新技术培训。进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

(4) 毕业设计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前能自主确立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网络维护与管理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质量控制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获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本课程组及时采取分组、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程建设经验,笔者认为,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关键,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22 318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