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汇集4篇】

零零七 分享 时间:

通过《美术中的比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激发创作兴趣,提升综合艺术素养。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比例,有意识的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比例之美,并能够运用比例创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欣赏、测量、讨论,理解黄金比例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拼贴与绘画的方式创作一个花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提高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及其在生活中以及作品中的运用。

【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设计一个具有美感的花瓶。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T台走秀”的视频,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问题:这些模特有什么特点?身材比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模特的身材比例是“黄金比例”,并且提出疑问:什么是黄金比例?带着疑问学习今天的课程《美术中的比例》。

(二)观察探讨,认识比例

1.讲授黄金比例的由来。

(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2.①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个建筑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大胆的猜想并自由的回答,教师布置任务:测量课本中巴黎圣母院的高与宽的长度并计算比例关系。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总结并讲授黄金比例: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3.展示范宽《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山石有什么特点?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哪一部分可以体现黄金比例?(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整幅作品中近景与远景的比例约为5:8。

4.提出问题:人体中的黄金比例是如何来体现的?

学生大胆的.猜想,并回答。教师展示达芬奇《维鲁维斯的人》,并引导学生测一测,量一量,教师总结: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而黄金分割则是以肚脐为中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

(三)回归生活,比例运用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黄金比例?可以有尺子量一量。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课本、花瓶……

2.布置任务:试着将课本中泰姬陵与古瓶的“黄金分割比”画出来。

学生测一测画一画,教师总结:古瓶的高与肚,颈与瓶口体现黄金比例。

(四)创作实践,展示评价

1.布置作业要求:根据所学的“黄金分割比”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3.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从黄金分割比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展示图片并总结:黄金比的确是美的,但是人们往往不满足于习惯的比例、造型、艺术大师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个性的创作,如艾菲尔铁塔、摩天大楼,它们并不是各个部位都体现黄金比,但都给人们流下了深刻印象。

2.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品等,并量一量看看哪些运用了黄金比例,哪些又具有特殊的比例美感。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篇2

年级

小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版)

授课时长

45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比例概念及其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美,学会运用比例原则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中比例和谐美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如何在实践中准确运用比例原则。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比例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创造符合比例美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比例的艺术作品图片、比例尺示例)。

实物教具(如不同大小的几何形状、比例尺)。

绘画材料(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

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建筑师利用比例原理建造美丽宫殿的故事,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比例”这一主题。

展示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著名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埃舍尔的《上升与下降》,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中比例的运用。

二、讲授新知(15分钟)

定义讲解:解释比例的概念,即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等相对关系。

比例类型:介绍黄金比例、等比数列等常见比例类型,并通过实物教具演示如何测量和应用。

案例分析:深入分析一两幅艺术作品,指出其中比例的运用如何增强了作品的美感。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大小的几何形状和比例尺,要求学生合作绘制一幅利用比例原理设计的图案。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纠正比例应用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创新设计。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

作品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简述设计理念及比例的运用。

互评与师评:采用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作品中比例运用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总结反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学生将比例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创作中。

五、拓展延伸(5分钟)

生活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家具布局、服装设计等,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并记录。

预告下节:简要介绍下一节美术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待。

作业布置:

完成一幅以“比例之美”为主题的创作,可以是绘画、剪纸或手工制品,要求体现对比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课后记录学生参与度、理解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并运用比例的形式美法则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比例的美感。

2、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3、培养学生对比例这一形式法则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美,并能够找到生活和艺术作品的“黄金分割比”。

2、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师:教具、ppt课件

生:彩色卡纸A4一张,白色卡纸A4一张,彩色手工纸一袋,剪刀、固体胶、彩色笔。

(二)组织教学

课前与学生互动,简洁告知课堂要求,分组、分发学习材料。

(三)活动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比例

活动一:哪件衣服最合适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衣服,让学生挑选,引导生体会衣服与身材大小比例的关系。

师:孩子们,老师带来了几件衣服,如果让你来当模特,你会选哪一件?

学生上台挑选。

师:你为什么会挑这一件呢?

学生互动

小结:

看来,不管款式如何,我们在选衣服时首先考虑到身高、胖瘦与衣服的大小关系。

活动二:巧选礼物盒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礼物盒和物品,让学生进行分装。

师:我这有这样一些礼物,我要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我想把它包装起来,我这有几个礼物盒,看看怎么摆放是最合适的?

师:你们觉得他们的选择合适吗?这个小的为什么不装进这个大的里面呢?

小结:

看来,我们摆放物件会考虑到物件与盒子的大小的关系,要适合。

活动三:美化上墙

师:你们真会选择,看来我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心的交给你们了,来再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我的家想要挂一幅画,能从下面的画帮我选一选吗,哪一幅挂在墙上更合适?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孩子们真棒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临这样大小、长短的选择,而生活中这些大小、长短关系,我们就称为比例。(板书——大小、长短、比例)

设计意图: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大小、长短等视觉关系,从而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比例。

(四)作品赏析,认识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1、欣赏《溪山行旅图》,了解中国画中的比例法则和美感。

师:哎呀,说到挂画,其实我特别喜欢一幅画,看,它叫《溪山行旅图》,是我国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代表作,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山峰的高大画家是怎样给我们传达这种感受的呢?

师:除了山还有什么?书翻开13页仔细找找,画里还有人和马,在哪,对比这些内容(山、树、马、人),你发现了吗?山的高大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

课件出示空白线条比例比

师:看,山画得非常高,而正人、马都相对画的很小,高度、大小在比例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使这座山显得山高大、雄伟。

课件回到画面

小结:

之所以范宽这幅画是他非常著名的作品,其原因是他非常巧妙的运用了中国绘画的审美法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设计意图:

在欣赏中了解中国画的比例运用,及中国画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素材:

《溪山行旅图》范宽

2、欣赏尼德兰勃鲁盖尔的油画《冬猎》,感受西方绘画中的比例视觉美感。

师:中国画在比例上有他的审美法则,有巧妙的运用,那西方的油画有没有呢?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幅画,尼德兰著名画家勃鲁盖尔的名作《冬猎》,孩子们,在这幅画你看到了些什么?你在画面的哪些位置看到了人?们的大小一样吗?一大一小,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师:一个非常大一个非常小,让画面有了近和远的空间感,这就是对比例的一种巧妙运用。

小结:

可见虽然中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画家都有意识的在画面中运用比例的变化,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设计意图:

在欣赏中了解国外油画的比例运用,及带给我们视觉感受。

教学素材:

《冬猎》勃鲁盖尔

设计意图:

学生在中外绘画作品赏析中,感知美术中有目的的运用不同的比例关系,为了给人们带来不同视觉效果。

(五)黄金比例

过渡:然而在我们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形状,因为不同的比例也能带给我们不同视觉感受。

课件出示几个比例不同的矩形,选一选、量一量。

1、选一选

师:你看这有个形状,我来试着改变他的比例,变长变瘦,像竹竿不好看,再变矮变宽,太胖了不好看,再来变瘦变高,现在呢,是不是觉得这个形状的身材很合适了?太高太胖我们都觉得不太好,还是这个标准身材我们最满意,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那他形成的这种比例关系,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最适合的,像这样的比例我们把他称为黄金比例。(板书——黄金比例)

2、介绍黄金比例

师:有没有同学听说过,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因为这个矩形的宽除以长其比值约等于,人们在多次探索中发现,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是公认最和谐的比例,而被称为黄金比例,黄金比在运用中没有那么精确去计算比值非要为,人们常将在范围内的2:3,3:5,5:8等这样的比例进行代替应用。

设计意图:

感受黄金比例的美感,学习黄金分割比的知识定义。

3、找一找画一画,小组探究,分发建筑、工艺作品,画出黄金分割比。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了黄金比例了,我想考考你们,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些图片,想让你们在这些建筑和工艺品中找出运用了黄金比例的结构?你们能不能办到?刚才你们也看了这些图片,根据你们肉眼的感觉和比例,来试着找一找。

课件出示帕特农神庙图片,引导学生找黄金比例

师:看看哪些部分形成黄金分割比?

师:帕特农神庙全部用洁白大理石砌成,给人雄伟、庄严、优美的形象美感,其源于神庙的'长宽严格的按照黄金比例设计。

分小组活动:请各小组分别找出泰姬陵、巴黎圣母院、双耳四系瓶、贯耳瓶图片上黄金分割比,用线勾画出来。

每组派代表上台检验是否找出。

师:根据资料记载泰姬陵的这些常和宽形成黄金比例,而形成泰姬陵巨大的陵墓清真寺的庄严和谐之美。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式建筑,是法国天主教的宗教性建筑,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座建筑以及每一层的高和宽的比例,全都运用了黄金分割比,同样给人庄严、雄伟的美感,所以说巴黎圣母院是集审美与智慧一体的艺术作品,花瓶运用了黄金分割比,更能带给人们平稳的视觉美感。

设计意图:

在建筑和工艺品中找黄金分割比中,了解美术中的黄金分割比的运用,及感受黄金分割比运用下产生的视觉美感。

教学素材: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了解美术比例中“黄金分割”的知识,及在美术和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感受其特有的视觉美感。

(六)讲解实践

1、欣赏花瓶,感受花瓶造型、花纹、比例的美感。

师:这些建筑如泰姬陵这些,因为我们在教室无法实地去测量,在图片上我们是通过肉眼观察和基本的比较,老师给大家回馈的信息也是我在网上查的资料。但是接下来我们的一个设计作业就需要大家精准计算了,运用到黄金比例,就要经过自己的测量比较了。

课件出示各种形态的花瓶图片。

师:请看这些花瓶美不美,他们的设计都用到了黄金比例。看他们宽和高形成了黄金比例,形成了端庄典雅的美。

2、教师示范,如何将黄金分割运用在花瓶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出示课件讲解如何运用黄金比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瓶子,让他具有黄金比例,让他的外形约等于,你们觉得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老师找到一个简洁的方法,你们知道A4纸的长宽是多少?其比例是黄金比,如果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能让瓶子的高度和宽度达到两端,这样的一个瓶子至少在外形上是不是就能能达到黄金比例?

教师示范花瓶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师:那我们来试一试,利用花瓶的对称性,将纸竖着对折,接下来从平底剪出,不管你设计什么样的造型,都必须将花瓶高度和宽度达到这张纸的边缘进行剪,最后形成花瓶的造型。

3、学生作品欣赏,拓展思维

师:剪出造型后怎么设计才美观呢?

师:花纹我们怎样加上去呢,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方法?

自由发言

师:看花纹的设计,可以是植物动物人物等等,以及表现方式上,不仅可以选择剪纸,还以选择绘画和剪贴的方式。

设计意图:

感受花瓶的美感,拓展学生思维,学会“黄金分割比”在花瓶的设计中进行运用。

(七)学生实践

请你根据所学的“黄金分割比”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提示:

1、花瓶比例要符合黄金分割比

2、花瓶造型设计独特

3、设计美观

(八)展示评价

1、花瓶设计是否运用黄金分割比?

2、花瓶造型设计比较独特?

3、得哪个花瓶的花纹设计比较美观?

(九)拓展延伸

黄金分割比带给我们视觉的美感,比如商标设计、影视作品的设计等等,通过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大家学会了设计花瓶,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运用“黄金分割比”让生活变得更具美感。

板书:

美术中的比例

大小长短

黄金比例

()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除了注重学生美术中比例的知识概念, 还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反思的学习过程。就是要认真体会教材编写意图,为学生设计思考、讨论、体验、探究、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过程与方法: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怎样表现你看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作品简介:

①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

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②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 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③出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比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2.师介绍黄金分割比的知识:

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其比值约等于。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被称为黄金分割比。

3.欣赏花瓶:

(1) 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4.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板书设计:

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

美术中的比例

大小长短

黄金比例

()

教后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比例”以及什么是“美的比例”是我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在课上出示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拼摆出一幅能够突显出画面主题物的作品,学生在拼摆的过程能够感知到:小的物体能够使大的物体显得“更高大”。

从这里开始切入“比例”这一概念,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在画面中适宜的运用比例是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的。

再通过发现身边的比例来激起学生对“比例”的好奇,例如:身高与双臂的长度、三庭五眼等,这些都是存在比例关系,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众多比例中的一种:“黄金分割比”。我通过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出“黄金分割比”的比值约等于,然后将符合“黄金分割比”艺术作品交给学生,让他们实际的测量、计算,自己发现艺术品中蕴含的“黄金分割比”。

最后,学以致用,我通过示范,引导学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创作出比例适宜的艺术作品。并且引导学生如何巧妙的装饰艺术作品,使之更加美观。

我除了让学生掌握美术中“黄金分割比”的运用以外,还从多种角度去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意识,让艺术作品在严谨的学习态度中鲜活起来。

22 3729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