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实用汇总8篇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一篇】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高一年的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高中体育课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武术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1律的组织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课上多组织教学比赛,在结束部分可让动作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二篇】
1、一个物理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快乐的学习时光”。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因为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学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离他们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三篇】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四篇】
摘要:采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观察工具(asuoi)修改版”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系统观察的研究工具,对某高校8名体育教师教学录像进行行为观察,分类统计其教学行为数据,并结合对被观察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所表现出的内在教学理念。结果发现,教师教学行为主要集中在教学指导、传授与督促练习等两个方面,却很少关注情感交流、引发思考等教育环节。据此,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教学目标单一、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体育教师。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c1108)。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教学行为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受思想支配表现出来的组织、言行等方面的行为方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教学行为表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此外,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领域。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呈现从关注教学整体过程(比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环境的影响等整体环节)到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趋势。研究趋向深入课堂教学,直接观察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教练员)的行为,以直观得到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教练员)究竟做什么,通过其教学行为表现来推断其主体思维过程及教学理念,进而反思并改进被观察者的教学行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随之改进,然而教师教学理念是否与当前的教育观相符,却难以度量。本研究以系统观察方式对个案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对获得的教师教学行为数据进行量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其行为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联系。依据研究结果进行教学行为反思,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改进,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并引导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小样本个案研究,选择了某普通高校为研究范围,该校学生众多,拥有30多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体育课专任教师,符合当前我国普通大学教育的现实情况。选取该校8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具有长期大学体育教学的经验,其中6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2人为本科学历;3人为副教授,5人为讲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观察工具(asuoi)修改版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系统观察的研究工具。asuoi源自于tharpandgalliamor(1976)开发的10个行为条目,最先是用来观察篮球教练训练活动的行为,其后经逐渐扩增、修订成为完善的系统观察工具,也适用于观察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工具观察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所有观察到的教学行为都能被合理地归纳、编码,显示出此工具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本研究将以13个行为项目为基础,其项目内容可分成以下3类。(1)指导行为:练习前指导、练习中指导、练习后指导、提问、肢体协助、正确动作示范、错误动作示范;(2)情感互动行为:鼓励、责备、催促;(3)管理行为:指示、安静和管理。
研究过程。
本研究于20xx年10月到11月,使用系统观察法对8位教师各进行2次观察,每次45min。并在事先征求教师意见的前提下对教师的教学实况进行拍摄,拍摄时尽量不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活动,随后,再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见表2)。
对另外3位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将其作为观察员,对拍摄到的教学实录分别进行观察并记录。采用分时记录的方式对8位教师的课堂录像进行记录,并对3位观察者的观察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对于某事件分类不一致时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确定。经检验,3位观察员的一致性即观察事件一致次数/观察事件总次数×100%达到了%,可以认为观察结果可信、有效。
对被观察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
观察数据统计结束后,对被观察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前对研究的结果使用与研究的隐私性进行说明,排除访谈对象的心理顾虑,然后,就教学中出现的行为统计结果进行询问,了解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数据分析。
以描述统计方式分别计算出每一个行为条目的次数、教学行为的总数、各类行为的百分比,以及每分钟的行为数,用来描述8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并与对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相印证,以分析其教学理念的特征。
本研究用asuoi观察8位体育教师各2次(每次45min),共计16次640min的教学活动,发现体育教师出现的教学行为总数为2697次,各行为项目的总数、百分比、rpm如表3所示。
由表3发现,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总数依次是指导类行为、管理类行为、情感互动类行为,其大致比例为7:2:1,其中以指导类行为为主,约占行为总数的2/3,平均每20s就出现一次。情感互动类行为出现次数大约是管理类行为出现次数的一半,占所有教学行为的12%,平均每2min出现1次。
在所有出现的教学行为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练习中指导、正确示范、指示,约占所有行为总数的70%。排名后几位的是:其他行为、练习后指导、催促、提问等,总共不到10%。三种不同时机(事前、当场与事后指导)的指导行为中,又以当场指导使用最多,其他二者使用较少,尤其是事后指导最小;而包含“事前指导、当场指导、事后指导、问问题、肢体协助、正确动作示范与错误动作示范”在内的7种“指导类行为”的使用,占据了所有教学行为的绝大多数,大大多于“非指导类行为”的使用。其次,包含鼓励与责备的反馈行为使用共占%,其中,赞美行为约占%,而鼓励与责备之比约为2:1。再则,包含指示与管理的管理类行为合计共占%,二者以指示的使用居多。
从上述各项目的教学行为统计中可以直观得出,上课过程中,指导(含事前、当场与事后指导)行为是教师们上课的主要行为方式,再辅以正确动作示范作讲解,以指示、命令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练习中进行指导,教学反馈则采用多鼓励、少责备的方式。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最常使用的行为是“当场指导、正确动作示范与指示”,高达所有教学行为的70%,可知,教师主要教学行为集中在传授技术动作,讲解练习要点与动作要领,而且通过正确示范、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与提醒,相应地表明教师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运动技术学习。极小比重出现的练习后指导、提问等关注情感、心理、思维的教学行为表明,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教学目标相对单一。
在三种同时机的“指导”中,教师最常使用当场指导,占所有行为总数的%,远大于练习前指导的%和练习后指导的%。说明教师习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及时发现指出并协助改正其错误,却忽视了练习前的思维引导与兴趣激发,形成了灌输多启发少的情况。练习后指导不仅仅是对运动技术学习的集中反馈,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判。二者的缺失也表明,教师包办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环节还有待改进。
教学反馈与教学理念的反思。
整个教学反馈行为的使用显示出鼓励多与责备,大概比例是2:1,教师比较喜欢用赞扬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那些认真练习的同学会更容易受到教师的鼓励与称赞。教师较少采用责备的方式给予负面反馈。从教师访谈及反馈行为统计结果来看,教学反馈以鼓励为主,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数据显示教学过程呈现多用指示、少管理的行为模式。指示行为占总教学行为的%,管理行为仅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认为,大学生们的自制能力与理解能力都很高,给学生明确的指示,让他们知道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此外,很多管理行为已经成为课堂常规,无需教师提醒就能自觉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指示行为多,管理行为少的现象。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五篇】
今后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学力基础。同时,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差异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的好的学生帮助学习不足的学生,让学生一帮一。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徒手到持球、由慢到快进行多次反复练习,从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六篇】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持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在同其他同学进行比赛时,输了就说:“不玩了,没意思!”在400米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在前200米时还认真坚持的跑,可还是落后于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于是,他气馁了,干脆不跑了,停了下来、、、、、、学生在遇到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心里。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各方面锻炼我们的学生。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要怕受挫折,不要害怕失败,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必胜的信念,去面对它,战胜它,一定会成功的。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七篇】
每日1篇文章,安排一名学生朗读或背诵或演讲,课前听读,课上前两分钟交流评价。老师有时安排作文的小作者自己读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有时推荐名著里的片段,或美文共同欣赏。用励志短文激励学生。
与听的能力训练相结合,训练学生主动发言,当众发言,在面批学生作文时我让他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运用了什么写法,拟题有什么特色,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等学生自己亲自回答。之后我再与他交流修改意见,学生有纠纷时,我让他大胆陈述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另外口语交际课按时上,要求学生大方的'用普通话说完整。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知道学生不愿意在课外再去读语文课文,我就尽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读。默读文章时要求学生根据文体的不同抓住要点去读,默读最高要求500字每分钟。如:记叙文抓住记叙的要素去阅读,时间地点人物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写法,修辞等。说明文的阅读:了解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抓住特征去说明事物时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阅读抓住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方法初中阶段掌握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理解字词,掌握常用的古文字的含义,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思路。
作文要有训练重点,坚持面批。允许学生犯错,有时有个别学生因为一些原因写作文书写不认真,整篇作文不成功,甚至不会按时完成,我都很少让她撕了重写,我认为每个学生写的作文不会篇篇都好,有时不在状态,或在补其它作业,或在心里有不痛快,我都是让他随后补开。在写作文时我坚持一次训练一个重点,如训练学生叙事有条理,叙事中适当抒情或议论,训练学生拟题审题立意,训练学生首尾呼应,叙事中的描写,环境描写烘托心情,借物抒情等等,一次只抓一个一个重点,学生找毛病也好找,修改也好修改,每次面批每班约20人左右,亲自指出他优缺点,并且让他修改好补充好,力争完美,让学生找到修改后成功的体验。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第八篇】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改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改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每次新授课我都会引导学生设计、创编新的练习游戏。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高兴和快乐中复习新的学习内容,从而调动起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游戏的创编。这样,我就把能力强的学生与创边能力较差的学生编为一组,让创编智能弱者共同发展和进步,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和技巧动作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不但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非常好,而且这些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智能)也非常强。
对于体操和技巧动作完成非常出色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和视觉智能非常好,因为在技巧课中的各种滚翻,在支撑跳跃中的各种跳跃和腾空的动作;在田径课中的各种跑、跳、投的动作;在各种球类课的教学中,对球体运动轨迹的判断和落点的争夺等。无论是人体运动轨迹还是器材运动轨迹的判断,无不体现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二者失其一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一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这些技术动作非常好的学生节奏感(音乐智能)非常强。在一次体育课上做广播操时,我无意中放了一段没有口令的音乐,有很多学生都找不到拍节,甚至有的学生都无法做下去。而那些平时技术动作表现出色的学生却跟上了拍节,做的很好。
为了证实这观点,后来我又做了多次对比试验。试验是这样进行的,我将平时技术动作很好的学生与平时技术动作差的`学生分开站立,然后听节奏较明显的儿童乐曲踏步,要求强拍踏在左脚上弱拍踏在右脚上,听到音乐一起,两组学生同学踏步。经过多次的试验,证明了技术动作非常好的学生,节奏感也非常强。由此使我又联想到在跳高和跳远的教学中,是非常强调助跑节奏的,如果助跑的节奏乱,那么后面的技术动作是无发顺利完成的,在跑的项目中如果节奏感不强,那么就会影响生理平衡,使技术动作下降影响成绩,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任何一个在运动中完成动作非常出色的学生,是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很强的身体节奏感(音乐智能)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