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用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用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一篇】

生物实验是检验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学生丰富自己的感官认识,活化已经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有的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靠老师的语言讲述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主地学习,更容易接受和巩固相关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最前沿的生物知识,比如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用一滴血检测你体内潜在的疾病”这一生物学前沿科学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其动手和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转化成了“主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模仿去创新,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需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手、眼、脑并用,准确、灵活地掌握实验的各个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形象,再通过思考和分析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实践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是严肃的、认真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他们以后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使学生形成积极、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最后的实验结果和预期有所出入,也不能随意地臆造,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二篇】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总结:食物进入胃肠后,还能被胰脏分泌出来的唾液淀粉酶水解初二,形成的葡萄糖被小肠壁吸收,成为人体组织的营养物。支链淀粉部分水解可产生称为糊精的混合物。糊精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胶水、浆糊,并用于纸张和纺织品的制造(精整)等。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三篇】

摘要:创新能力推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我们想要让学生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个体,而不是复制品,这样的学生才能促进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老师的实践和探索,这样才可以保证对学生正确的进行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这样发展下的学生才可能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教育,希望培养的学生是具备自己的特点的,具备自己的能力,所以应该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去进行有效的培养,还需要老师不断去尝试和探索,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来有效的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1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这个社会想要发展,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创新能力,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产品,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的社会发展,一些新的理念的出现,也需要打破常规,这样才可以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先进和文明。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社会,才可以出现更多新的事物,而不是局限于旧的事物中,没办法去进行发展和进步。创新能力,有助于去打破常规,让社会的发展更加的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从而更加符合整个世界的发展步伐。我们希望国家强大,那么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它可以带来很多发展,让很多东西都变得更加先进,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创新能力很难培养,但是作用却很大,老师应该在实际教学时去努力尝试。

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么他就只会死读书,掌握书本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希望学生可以很好地去运用知识,去实现创新,去促进自己的发展。具备创新能力,学生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思考方向,思考角度,也许有的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却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变得更加全面。现代教育,希望培养不一样的学生,所以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变得很有特色。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可以去不断思考和探索,去发现一些新的事物,去创造一些新的事物,从而推动自我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希望学生去发展和进步,就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去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四篇】

学的基本任务当中。这里,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

一、兴趣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

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三、比较法教学。

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在教学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意识。比如,用“合理密植”、“混合放养”等教会学生如何用较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用“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生物知识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等,根据需要随时让各种植物的花朵开放等。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做准备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只要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好新课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五篇】

幼儿教育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智力因素,更能针对幼儿的心理、意识和素质进行培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符合时代的发展,也迎合现代教育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析幼教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以此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与建设。

一、重视音乐理论教育。

在当前的幼教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主观上的认识,其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地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舞蹈以及简单的弹奏。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意识,体现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师要在幼教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该重视音乐理论教育,要让幼儿对基本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进一步说,随着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其才能从最初级的歌唱和舞蹈,上升为对音乐的探究、认知和鉴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幼教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更应该引导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幼教音乐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让幼儿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对音乐产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和集体舞蹈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获得快乐。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观看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并由此鉴赏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素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更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要让幼儿在长期的教育中获得逐步的提升。这就需要众多教师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教音乐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六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学会收集、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的创新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做好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结合初中生物实验课创新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几次下来,通过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在减退。原因很简单: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但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一个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较多的是动植物材料,如蚯蚓、鼠妇、鲫鱼、青菜、虫、蝗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材料。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如能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如让学生自己采集蚯蚓、鼠妇等实验材料,他们就能了解蚯蚓、鼠妇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把实验后的蚯蚓、鼠妇放回大自然,他们就理解了珍爱生命的真谛;让他们每两人为一组,准备用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全班20多个小组,他们会带来不同品种的小鱼,探究哪种小鱼的实验效果最好;课外分小组收集材料,他们从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当然,学生参与课前实验材料准备有一定困难,首先是时间问题,对于时间问题,我认为可以利用劳技课或周末来解决。然后是地点问题,对于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建立植物园和在周边郊区固定的实验基地,也可通过组织郊游的方式来采集材料。最后是组织问题,在这里教师是总指挥,一定要把好安全关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在光合作用实验的基础上,拓展实验外延,增加了在叶片上印上自己的头像或自己喜欢的照片,在果实上印上自己喜爱的商标或图案的实践;学习了植物分类之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自豪感由然而生。

教学民主是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桥梁,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才能使各种智力的、非智力的创造性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在发挥主导性的同时,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进而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前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曾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辩,对于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即使他的意见是错的,也要在肯定他的勇敢精神的前提下,通过讨论加以指导。

例如:初一生物教材涉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教师提到“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学生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万物生长靠月亮”,引来学生的哄笑。对于这一与传统观念明显相悖的.观点,教师没有粗暴地加以指责,而是鼓励他说出他自己的想法,与他一起寻找证据,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两者其实不相矛盾,而是角度不同的结论。对这位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传统的精神,教师在很多场合加以褒奖。于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有206块骨,书本上说得太绝对了,有的人有207块骨”“有的人心脏不在左边而在右边。”……等更多质疑教材的观点出现了。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七篇】

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生物学科注重实验和实践,因此课前的准备更应该充分、有效。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标本,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学案。如:在讲《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课时,我准备好了两个学生共用一台显微镜。由于学生对显微镜非常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初一学生来说,无形中提高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教师要立足于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实现有效教学。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设计并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第一节课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大门,成功有效的第一堂课,决定了以后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取向。如何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及生物与生活、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呢?首先要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这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角色扮演、演讲(我曾养过的……动物)等形式来使学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知识,了解到更多生物的奥秘。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内容要做必要的讲解,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时间都来探究,因此教师的精心设问、精讲点拨不可缺少。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中设置的一些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了也可能不会回答,所以不能照本宣科,要通过实验探究,从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

重视做好演示实验;上好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引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识;四是重视课外实验,使实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五是教师要善于用小实验、小制作等方式为学生解惑释疑,最终引导学生养成用实验解惑释疑的习惯;六是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现代应用技术紧密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网络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学校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兰文化,学生通过亲手种兰、养兰等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培育了兰之精神,又丰富了生物的知识,更加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3.有效设计练习题。

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利用空余时间,网上寻找习题,经过筛选,自己编辑了一课一练,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前准备好预习的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一些基础知识。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关注测查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作业布置分层结合,视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数量及难度,具体包括巩固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例如:在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课练习时,整体水平较弱的学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液循环的组成等基础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信心;整体水平较好的学生完成提高题,如:静脉输液时,舌尖为什么感觉甜的,葡萄糖是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舌尖的?以加强对知识的强化,少做一些重复性机械题,同时要多布置一些拓展性、发散性题目。练习题设计要有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生物学科本身就和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在生物练习中设置一些资料分析题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拓宽非常有效。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时,通过对温室效应、酸雨等一些当今突出问题进行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4.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教学的有效改进,使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而课后思考与教学后记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能持续有效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反思和评价则是通过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教学效果打基础。所以说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能够给有效教学注入“活性酶”。这就是教学思考和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包括教学活动之前、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之后的原因。

通过几年来的生物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努力作好本职的工作,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优越性,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课外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感受到生物学科独特的魅力,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从知识、情感、价值上尽情的享受课堂、享受生活,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创新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第八篇】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

教师再进行追问:“麻屋子”指什么?“红帐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们合起来叫什么?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规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血液”这一节时,教师形象生动地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传授了知识。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

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三、比较法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像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在教学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意识。比如,用“合理密植”、“混合放养”等教会学生如何用较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用“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生物知识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等,根据需要随时让各种植物的花朵开放等。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做准备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

22 3117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