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锦瑟》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锦瑟 《锦瑟》教学设计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锦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大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四、合作探究

诗歌解析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请学生齐读全诗,体会其中感情。

五、诗歌小结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六、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课后搜集李商隐诗词及相关资料。

板书:

锦瑟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哀怨的基调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凄迷的意境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清丽的语言

《锦瑟》教学设计2

情感解析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参考资料:关于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

苏轼:咏瑟抒情朱彝尊:深悼亡妻何焯:自伤身世程湘蘅:自序其诗钱钟书:自寓创作

1、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2、悼念亡妻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3、自比文才说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4、恋情难忘说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这首诗歌是追忆人生感慨爱情兼而有之的。

我们同学的鉴赏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见略同”。有一些同学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非常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阅读本就应该是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者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同学的理解,虽然能有自己的个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却不够规范,让人听来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圆其说。

近年来一些侧重考查考生古诗阅读鉴赏个性表达能力的开放题型渐渐在高考中在占了相当的比例,且分值较高,一般在5分-8分。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置指向鲜明的标准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方法作出个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评价诗人思想感情。那接下来,我们就结合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的思想感情评价类试题来谈谈在做此类题型时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表述更加合理。

开放性诗歌鉴赏中综合评价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这种题型的主要设问形式或标志性词语是“你认为……”、“你是否同意……,为什么”、“你觉得……”等,或者在题干中明示“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等。

做此种题型的根本是审清题干,紧扣文本,规范表述。

(一)审清题干信息,明确亮出个人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不清不楚。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作答的角度。关键看问号,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知人,即要了解诗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风格。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

紧扣文本

1、把握意象意境的感情倾向

在回答表述时要就意象和意境来谈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紧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倾向是极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开放性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回答表述时,关键一点就是要结合某些字词的传神性,来分析诗人的意旨。

3、结合表现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诗歌内容的关联

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关联的基础上,对诗歌的阐释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三)规范表述,条理清晰

规范表述

总体模式

诗的句(上阙或下阙),运用手法,起了xxxxxx的效果,借助xxxxx意象,描绘出情景(塑造了形象),语言xxx(语言风格)表达了xxx的内容,(内容)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条理清晰

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

1、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

2、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

3、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

4、注意用语准确,书写规范。

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审美体会,通过联想、想像,对诗歌进行了再创造,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学作品本就需要个性化解读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化知识为能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能紧扣文本,个性化地去赏析作品。规范合理地抒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锦瑟》教学设计3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1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五、思考:

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自己年近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背诵

八、作业: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初为牛党令孤楚赏识,被表为巡官。开成二年,因令孤楚之子令孤绹荐,中进士。调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为掌书记。后商隐与王女结婚。这行为被牛党视为“背主、忘恩”。从此他一生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无法摆脱,郁郁不得志。开始,他虽遭打击,但还有热情,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想有所作为。及李德裕为相,朝政有些起色,他也比较积极。后来牛党上台,政治上倒行逆施,他再次受到排挤,到桂州、徐州、梓州等地做幕僚,最后在郑州抑郁而死。他的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重实用,对儒学有一定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全唐诗》编其诗三卷。诗长于七律,有杜甫的沉郁。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摹仿杜甫的《北征》,追溯历史,揭露腐败,带有总结教训的性质。《韩碑》则学韩愈《石鼓歌》,对宪宗朝平定淮西叛乱予以赞美。他的《咏史》、《有感》、《重有感》、《茂陵》、《马嵬》、《隋宫》、《贾生》等,或直接、或借咏古来批评时事,讽刺意味极浓烈。《安定城楼》表现抱负、胸襟,驳斥小人对自己的猜忌、诬蔑,其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为王安石所赏。《哭刘蕡》是控诉小人对故友的迫害。《登乐游原》等诗带有感伤色彩。最能表现其特色的是爱情诗,典丽精工、意境朦胧。写了不少《无题》诗,哪些只写爱情,哪些别有寄托,很难断定。《锦瑟》诗号称难解,也有人认为是感叹身世之作。《夜雨寄北》却意思明朗,感情真挚。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二○三。有《玉谿生诗集》和《樊南文集》。

无题二首(其一)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原作二首,此其一。诗写恋爱的兴奋喜悦与别后阻隔不遇的难堪焦灼。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其一)

题解

见《玉谿生诗集》。本有四首,包括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此为第一首。作者围绕“梦”以抒写“远别”之情。

原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诗述恋人间相见不易,别时更为难舍难分。相思之深如春蚕之至死而丝尽,悉绪之切似蜡炬之成灰而泪干。悬想恋人应于晓镜中觉云鬓已改,于夜吟时感月色凄寒。所隔不远,深望青鸟使者一探音问。诗歌曲曲写出恋人相爱而间隔受阻的痛苦、缠绵心声。或回顾前事,或瞻望未来,或空中悬想,或直抒胸臆,寄情比兴,萦回往复,透彻表现出甜蜜而辛酸的柔情蜜意。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题解

此为李商隐于巴蜀时寄给妻子的诗。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诗写自己独居巴蜀的寂寞和对妻子的思念。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乐游原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乐游原为唐代长安郊区登临胜地,可俯览长安全景。诗歌写出了无法摆脱的黯淡心绪。

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锦瑟

题解

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难以确解。有的认为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有的认为是悼亡诗,怀念其妻王氏;或是怀念其青年时所爱恋的一位女道士。有的认为是追悼已故宰相李德裕。锦瑟,形容瑟的精美。瑟,古代的一种乐器。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自读思考

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锦瑟》教学设计4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结合诗的多向旨意,学会诗歌鉴赏中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

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歌曲《别亦难》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全班一起背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作者是谁(李商隐)。他还有哪些有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说说?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那写出这些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下?(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经历也异于常人,年轻时曾有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后与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丧妻。四十六岁就悒郁而亡。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

创作《锦瑟》时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本诗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极耐人寻味……

三、朗读指导:(3分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大致理解诗歌主旨。

总体内容: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译文]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然后教师范读。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四、鉴赏内容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分组讨论后,形成个人的鉴赏文字,100字左右)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资料: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锦瑟》教学设计5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

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

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大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四、朗读指导: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五、典故补解:

1、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2、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通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六、内容精析(师生互动,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②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②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③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④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

3、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梦幻美好迷离怅惘//怨愤哀怨凄凉悲苦不甘

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三)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②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珠,却构成了一种凄楚之美。③“沧海”极易令人想起“沧海桑田”的成语,有隐指今昔变化巨大之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痛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成为一种美丽。……

2、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或指美好时光,或指美好梦想,或指美好情缘,或指美好前途:①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于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于寻觅;②就如玉深埋地下却又露有痕迹一样,此情深埋心中却又时有显露;③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④可以望见却难以企及。……

3、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空旷寂寥孤独冷清凄美//美丽朦胧似真似幻若即若离

(四)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①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②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七、意旨的几种观点:

苏轼:咏瑟抒情朱鹤龄:深悼亡妻何焯:自伤身世程湘蘅: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一般说法: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举例解说此诗:

1、自伤身世: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付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八、艺术特色:

1、抒情含蓄。中间两联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2、对仗工整。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稳,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甚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3、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似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审美现象。

22 3096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