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猜数引入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二、感受估计的需要

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

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

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

3.课件给机器猫排队,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

×8≈240,把29看成30。

(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

×8≈160,把29看成20。

×8≈290,把8看成10。

×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总结全课

活动八: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现在站在你们的什么方向吗?

生:前面。

师:你知道你们面朝的方向是前还是后呢?

生:前。

师:那我们背对的方向呢?是前还是后

生:后。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教师边说边点题)

1、前后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站得直吗?那看哪位同学坐得比老师还直。现在老师是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向后转:现在呢?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面朝的就是前,背对的则是后。你记住了么?

师:教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一个好消息,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

我们一起去为运动员加油,好吗?

生:(齐说)好。

师:你知道他们在进行什么比赛吗?

生:跑步比赛。

师:有哪些运动员呢?(点名回答)

生:小鹿、小兔子、乌龟、蜗牛、小兔。

师:你真棒,认识这么多的动物。(学生边说教师边指)

师: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么知道的?(点名回答,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哪里是前,从而方便下面的判断。)

生:朝那个方向跑,因为动物的面朝那个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方向)

师:你们说对吗?快看,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

认真观察,比赛的情况如何呢?注意:当比赛开始后,我们一齐

拍手喊加油,好吗?(目的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增强学习兴趣。)

生:(齐答)好。

师:现在,老师来当裁判,(手势)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跑!

师生:(一起拍手喊)加油,加油……

师:停!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点名让学生自由的说,教师不作限

制)例如:

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2:松鼠在白兔的前面,白兔在松鼠的后面。

生3: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鹿的后面;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小兔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生4:鹿跑在最前面,蜗牛跑在最后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你们能完整地把小朋友们看到的'都说出来吗?试试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自由练习说,教师巡视并辅导)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鹿跑第一,松鼠跑第二,兔子跑第三,乌龟跑第四,蜗牛跑第五。鹿在最前面,松鼠在它的后面,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兔子的前面,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兔子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兔子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你真棒!对他的精彩表现,同学们一起来鼓励他。

(或者学生不能说得那么完整,教师将做以下处理)

师:你有补充吗?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讲得怎样?(让其他学生补充。)

师: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听,另一边的赛车场多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屏幕转换赛车画面)

师:现在,跑在最前面的是几号车?(点名回答)

生:2号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5×××4

××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习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习,还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近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平面图)

师:小明家最近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平方米小;

③3、6×3=10、8。面积和10、8平方米接近。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

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22 1387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