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元日》教学设计【第一篇】

第一稿:

课前《铃儿响叮当》谈谈节日(东西方不同的重要节日)元日与元日

一、了解学习情况

1、诵读情况(字音、句读、读、背)

2、  理解情况(除 屠苏 曈曈  桃符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换与除的联系)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形容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子。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字形指导)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成春联)

3、  积累情况

关于作者的了解  王安石宋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位宰相,不顾官僚大地主们的反对实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些,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后来受到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就被废除,不久就怀着悲愤的心情死去。

《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时写的。

关于春节主题诗词的了解

二、联系“我”的生活经验理解阅读

文中提及了哪些事情?(波浪线划出)

生活中谁做这些事情?(在相关事情旁边写人)

读出自己

感受如何?(暖)来自何处?(爆竹——好玩、长一岁、春风、屠苏、曈曈日、新)

还有多少人在其中?

三、 走进作者的内心阅读

作者的心境如何?(为什么?)

作者的眼界如何?(从何看出?)

类似于作者的人知多少?(范仲淹  )

四、自定作业:读完这首诗,你想建议大家一起继续做些什么?

第二稿:

《铃儿响叮当》——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日)——风俗习惯。

一、 了解学习情况

1、  诵读情况(字音、句读、读)

2、  理解情况(元日  除 屠苏 曈曈  桃符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换与除的联系)

3、  资料情况 关于作者的了解

过渡:四年级的孩子,凭自己就能基本读懂了几千年前的诗文,真是了不起![读诗文]集体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暖)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

二、感受“暖”

1、“暖意”何处来?

(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

2、谁“暖”?

读者“暖”:文字的传递(读: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千年的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男生、女生)[读自己]

千门万户:普天同庆(读:这是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相关资料)(读: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读作者]

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读: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

过渡:看来我们读诗文,不仅要弄懂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要读读作者,最重要的要联系自己来读一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个作品,它能让所有读它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也自然地成为经典之作。今天这首《元日》就这样几千年来温暖着无数人的心,当然是经典。

三、学法延伸

我们学习的这24课的课题叫——《古诗两首》,还有一首是什么?(《江雪》)

轻声地读一遍 用一个字说出这首诗传递给你的感受。这个感受又是谁传递给你的?(柳宗元)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要写这样的一首诗?他又为何有如此寒冷的感受?我们从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今天读《元日》的方法去读一读。

24  古诗两首

读诗文

经典 读作者

读自己

《元日》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1)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 (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 [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 (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 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会读还要会写, 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说说 知道"爆"字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别写错。在书上描红(p132),提醒写字姿势。

4,让我们把生字带进古诗,一起挑战第一关(齐读古诗).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接下来我要发出第二关挑战[出示:挑战二].

2,引导学法:同学们,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看一看,这首诗里你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 [出示全诗,相机点击词语]

3,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解决的 (指名说)是的,我们一般有三个途径解决:[出示:(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找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请教别人。]

4,现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吗 [出示诗歌]

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屠苏","曈曈日","桃符"的解释]

5,理解了重点词意,现在就请你准备迎接挑战,说说诗句的意思。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学一起讨论。

6,交流理解诗意:[出示全诗]

(1)第一句:

a,谁来挑战第一句 (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b,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 (板书:热闹,喜庆)指读(2人),男女分别读。

(2)第二句

a,谁来挑战第二句 (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

b,组织交流:理解"入".这"温暖"仅仅指的是人们身体上的温暖 (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c,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指读(2人)小组读。

(3)第三句

a,谁来挑战第三句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

b,指导朗读:太阳给人温暖,光明与希望,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读(2人),齐读。

(4)第四句

a,谁来完成最后的挑战 (每年春节时人们总要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 (辞旧迎新,表达祝福)强调理解"总".

b,说到春联,课前老师请大家回去搜集几副,谁带大家欣赏一下 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几副,我们一起欣赏[出示春联]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元日》这首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热闹,喜庆,谁能完成更大的挑战,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师引:俗语常说"诗中有画"[出示:诗中有画],诗中,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 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给大家介绍一下。

2,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同学们根据诗文,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那欢乐的情景。其实,不仅"诗中有画",诗中还有"话"呢。[出示:诗中有话]

诗人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写作背景]

3,引导朗读: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诗,教师配乐朗读]

你能把诗人的这份美好祝福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读,齐读[配乐].

4,理解了诗意,我们和诗人共同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与欢快,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请大家接受挑战。[出示:挑战三]

5,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师:三关挑战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接招。

2,课堂练习:[出示:挑战四].

3,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元日》;

2,积累辞旧迎新的诗句和对联。

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热闹,喜庆

《元日》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介绍

1、正月初一。

《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选·张衡》:“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宋王得臣《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於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清昭连《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2、吉日。

《吕氏春秋·仲春》:“择元日,命人社。”高诱注:“元,善也。”《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颜师古注:“元,善也。”《南史·宋纪上》:“敬简元日,升坛受禅。”

元日,本以为吉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但古人只有农历,没有阳历,所以正月初一最正确。

《元日》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诵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身的话解释古诗。

3、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描述现在的过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在这段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发言)

同学们非常喜欢过年,了解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写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板书课题:《元旦》。(齐读课题)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元旦”的含义。(我国古代以正月七年级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过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诗中都会写些什么吗?自身读读古诗看看。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读古诗体会含义,找出自身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班交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估计学生会对下列词语不理解:屠苏、曈曈日 千门万户、新桃、旧符。

4、一读古诗,你能自身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人们都在这一天做什么?

5、从古诗当中你能感受出怎样一种气氛?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齐读古诗。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位一起背诵。

6、在这首古诗当中你感觉哪些字对你来说记住有些困难?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互相协助,交流记字,写字心得)

教师总结讲解:

“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在写起来的时候需要注意右下局部共有5笔完成(教师示范)。

“屠”让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记住生字。

“苏”让班里姓苏的小朋友讲解给大家听。

“换”是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字,如交换、换位等,右边不能写成“央”。

“符”很简单,注意写的时候上小下大。

根据老师讲的学生自由练习,可以选择自身认为不太好写的字多练(教师巡视指导)

7、同学们这首古诗要求大家会默写,让我们趁热打铁,在你们的练字本上默写一遍试试。

8、我们现在过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一起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三)教学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还写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老师非常喜欢他写的另外两首诗《梅花》和《泊船瓜洲》,实物投影仪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间,

凌寒独自开。 钟山只隔数重山。

遥知不是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有暗香来。 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学后选择自身喜欢的一首诗来背诵。你还知道哪一些?(鼓励学生课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诗积累。)

(四)作业设计

不论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年,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资料,下节课带来一起交流。

古诗《元日》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读熟,熟读成诵。

2、利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表达的情景,情感。

二、选材目的: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宰相之后,著名的“熙宁变法”之前。他借描写过年的习俗、气氛抒发他在改革伊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心情。诗中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气氛融入到了热闹的迎春场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旧换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新学期开始,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利用学生对春节的观察和感受,比较熟悉过春节的习俗、情景。选择这首诗作为开学第1篇,有利于学生从贴近他们生活的经历入手,从自我感受入手,从切身体会入手,比较易于学生进入诗中的情景,更好的赏析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字的读音,词的含义。范读、讲读、自读、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描写的情景、意境。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这一节古诗课,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课本和一支能用的笔,放在课桌上,把其他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清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体,有利于课堂秩序)

2、同学们,你们的春节过得好吗?(引出课题)谁来说一说过春节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习惯,请举手。

3、(生回答)同学们观察真仔细,看来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过春节的情景的古诗,请同学们把古诗课本打开,在目录里找到《元日》这首诗。翻到这首诗。(78页)

4、解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5、范读,并出示较容易出错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苏”、“瞳”、“换”、“符”等。让学生重点拼读容易出错的字,并朗读。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诗中有那些过春节的风俗?

6、自渎完毕,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早就读过这首诗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提问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在检查学生正确阅读的情况)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仔细听他读的效果,发现问题,等他读完了就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好不好?

7、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发音不准的字、词,首先请举手的学生来纠正,并及时板书字及注音。请出错的同学拼读,然后大家一起拼读。

8、提问“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注释,联系古诗,说出答案。目的培养学生利用手头的甘(课本、字典、资料等)自主阅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问一个差生,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注释,是能够回答好的。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可以进一步让他读读“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并让他说说下一个问题(即问题9)。

9、(如果上一个问题,差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好,再提问一个中等生,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够完整,再提问一个优等生。以下提问基本定格在这样的思路上,把简单的。问题目首先给差生,目的在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较难的问题,引导差生由浅入深慢慢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较难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够得着”的基础上,跳一跳,回答好问题,享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进而督促中等生向更难的问题挺进。在此过程中,如果差生或者中等生回答不完美,交给优等生来总结归纳,最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优等生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让他们面对挑战,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除”字,过去的意思,一年过去了,一切不如意的,陈旧的东西都过去,除旧迎新,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过去一年里不曾实现的梦想,又有了新的机会。这里一个“除”字,在读的时候,音调要高亢,果断,要把那种除旧迎新,充满希望的、一展宏图的感觉读出来。

10 、“屠苏”是什么?请看注释,回答。屠苏酒,古代风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家人要先幼后长饮屠苏酒来庆贺新春。“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这里的“入”字,用得非常的妙,一个“入”字把春风拟人化,写活了!把春风写成了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东西!细心体会, “入”字读的时候,要惟妙惟肖,把春风那种悄悄的,暖洋洋的感觉读出来,声调要婉转,亲切。

11、“曈曈”是什么意思?“千门万户曈曈日”,用你的话来说,应该怎样说?

12、“桃符”是什么?现在演变成了什么?在黑板上画出桃符的大约形状,“桃符”,一种画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更换。现在演变成了对联。引导学生从自己过春节的亲身经历回答问题。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把作者当时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融入的这两句古诗中,读出来。“曈曈”的语调要上扬,声音要铿锵有力;“换”字读的要果断。

14、通过这样的解读以后,学生读这首诗的意境有了较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放声读,眉飞色舞的读,手舞足蹈的读。熟读成诵。大家一起,合上课本,手打拍子,集体背诵。

15、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背诵的情况。

16、课后,用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王安石的另一首《泊船瓜洲》,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江雪》。

五、板书设计:

爆(bào) 屠(tú) 苏(sū) 曈(tóng) 换(huàn) 符(fú)

22 1467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