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亦、妆”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潋滟、空蒙”等词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导入《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苏轼吗?
2、介绍苏轼。苏轼多才多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他的诗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说题目意思。
三、读古诗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诗中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
4、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读好“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这些词语放进诗中,读好它,你会发现你能读出另一种味道。
6、学生自由读。
7、指名读。
8、齐读。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句
①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②理解“潋滟”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③指名读再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乐。
②、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空蒙”。
④、理解诗句意思。
⑤、指导朗读。
3、学习后两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读后两句。
②、了解西子。
③、诗人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学生汇报。
五、熟诵读,厚积累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读。
3、背诵。
4、拓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小结。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的字词不仅仅是低年级的任务,本课中,生字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要求的“亦、妆”两字,而是根据了学生的需要,对“潋滟、淡妆浓抹”等的字词也让学生反复读,这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整首诗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句必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流传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通过读,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情,每句诗连听带读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后来的背诵有不少学生就能脱口而出了。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仍然是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篇】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三、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
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板书:晴雨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
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
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
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热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