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实用【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实用【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一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实用【汇集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一周内集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让教师明确自己所教学的科目总体目标、本期教学目标、课程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探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探讨如何在新学期实现教师本身角色的转变,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失。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往期工作做深刻的自我反思,组内交流。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分科目成立教研组:语文教研组由王兴来任组长,数学教研组由宋树春任组长,常识教研组由周长富任组长,幼儿教研组由石静任组长。各教研组长在开学一周内广泛听取教师建议,拟订学期教研计划,按计划中规定的时间和内容组织组内教研活动。并负责组内活动的考勤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年级教师集体备课,按教学内容收集、加工、整理教学资源,探讨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教师学习交流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教学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继续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网络学习的方式尽力提供教师学习的机会。1、外派教师到外校听课交流学习,听取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经验,回校汇报讨论。2、组织教研商讨,扩大学习交流面。3、采取网络学习交流方式,让教师教学视野更开阔。4、以听课评课的方式组织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促进。
校本培训是教师提高教育觉悟,提高教学技能,掌握教育业务知识的重要途径。本年来学校校本培训将从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根据上级有关计划,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赛课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教师问题,针对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做为教师,更应与时俱进,让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去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手段。教师的基本功关系着学校教育发展前途,本期着重加强教师基本功,比如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设计优质教案、制作并整合教学课件、自制教具及其科技小制作等。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二篇】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登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人类而言,情感智慧要比智力智慧更为关键;在人类获取成功的道路之上,情感智慧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所谓情感指的就是人们面对一种事物时所呈现的态度,所谓情感教育指的就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新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课标向学校提出了开展情感教育的要求。学校需要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及其作用。
人类是充满感情的生物,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用自己丰富的感情来了解和认识世界。通过情感教育,小学生可以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利用这些情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各种情感体验,并利用这些情感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
1.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依据和参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包含着充足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准确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具体来讲,从情感的角度可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下述形式的划分:(1)涉及民族感情的内容,如《开国大典》等;(2)涉及历史方面情感的内容,如《草船借箭》等;(3)涉及亲情和友情的内容,如《他是我的朋友》等;(4)涉及著名人物节操的内容,如《向命运挑战》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上述内容作为情感教育的媒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创造情境,以情导情。
情境教学是现阶段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作为有效的依托,找到学生的情感点。以教授《十里长街送》为例,这是1篇充满了对周缅怀之情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充沛的情感来朗诵文章,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深刻的缅怀之情。
3.体验情感,以情引情。
情感来源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以《乌鸦喝水》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寻找答案。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主体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共同配合,教师和学生之间无障碍的交流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学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犯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学生及时改正。此外,教学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关爱,这样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作者:陈芳芳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运河学校。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三篇】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如沐春风,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整体信息素养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呈现出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状况。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历与学科不配套,导致教学水平较低。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现状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敷衍应付检查的状态。
(4)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不加创新地将课本知识照搬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和学生差异,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6)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设施设备闲置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时代在不断进步,可是很多偏远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脑,很多小学生入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动力。
2.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学校首先应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不得挤占信息技术课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个人待遇上也有所体现,调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尝试自己的资源库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途径,加强研究、大胆尝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学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考虑小学低段语言障碍的难题应注重培养本民族的计算机教师,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打造一支既与时俱进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已日趋完备,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结合国家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多数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模式,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时代气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并为他们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四篇】
摘要:趣味是儿童认识世界万物的一种最主要的途径,而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的概念进行了总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和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等几点音乐趣味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与启蒙,在小学生情操陶冶、智慧启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趣味教学是一种更加重视小学生心里活动的教学模式,将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完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了教学中[1]。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使师生感情得到良好的交流。笔者以下就结合自己的相关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应用进行一些阐述,以期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围绕学生的音乐理想、音乐兴趣、音乐感情、音乐情绪以及音乐目标等多方面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给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2]。
(一)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就小学生而言,其对于音乐课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说,其理解能力和坚持性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化繁为简、由简入深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和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游戏带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来[3]。例如在进行歌曲《大鹿》教学时,可采取小小擂台赛的游戏方式,首先由教师教唱,并且在教唱之前告知小朋友们,教唱完成后要进行歌唱擂台赛。然后将小朋友分为若干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大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表演唱,力求表现出与其他组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组织和评委的角色,而每个学生都是歌唱选手。然后教师对每组小朋友的歌唱表演进行点评,并且评比出最佳表演小组,可给予“表演星”等称号作为奖励,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又例如在进行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小花猫与小老鼠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小花猫与小老鼠的灵巧特征,并且提前制作一些猫、鼠头饰,让学生戴上,然后以轻快、风趣、幽默的曲调进行演唱。演唱完毕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歌词?”、“你能给大家演唱一段你喜欢的歌词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起来,积极调动课堂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游戏、评比、创编、表演活动,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乐趣,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感知音乐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
实现生动音乐的教学根本在于变更原有的课堂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很好的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知识的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这类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性讲解,那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印象浅薄。因此,在这类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挖掘学生的主体性的精妙之处,利于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4]。比如说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课时,老师完全可以避免对学生的简单传授,如果只告诉学生歌曲,带学生唱那么就不能达到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容易导致课堂的氛围死板。因此,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面国旗,让学生面对国旗行少先队队礼,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进行授课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交流有关国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对国旗有一个心理上的感受,这样可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枯燥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通俗易懂又具有特色的肢体语言,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音乐本身具备的律动性就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并且利用好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律动的特性,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朋友具有爱动的天性,这种天性与音乐的律动性具有非常好的契合性[5]。基于这一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配合着音乐的律动,活跃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自己演奏的旋律,用不同的形状的动作来表示音符的高低,例如在旋律低时,学生可以将手放在身体下方进行摇摆,而在旋律高时,则将手举过头顶进行摇摆。例如在进行《杜鹃圆舞曲》乐曲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整支曲子的3/4拍的节奏感,并且让学生对三拍子舞曲的特点进行理解。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辨听《杜鹃圆舞曲》中各个部分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对舞曲各个部分的旋律进行表现。还可以鼓励个别小朋友跟随旋律进行舞蹈,然后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编排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全班的小朋友们都跟随舞曲旋律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对整个舞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趣味盎然。
三、结语。
将趣味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音乐的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趣味性以及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围绕教学大纲,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趣味教学目的,从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3]曹静.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画面感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21.。
[4]陈蔓茵.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24.。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五篇】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如沐春风,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整体信息素养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呈现出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状况。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历与学科不配套,导致教学水平较低。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现状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敷衍应付检查的状态。
(4)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不加创新地将课本知识照搬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和学生差异,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6)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设施设备闲置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时代在不断进步,可是很多偏远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脑,很多小学生入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动力。
2.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学校首先应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不得挤占信息技术课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个人待遇上也有所体现,调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尝试自己的资源库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途径,加强研究、大胆尝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学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考虑小学低段语言障碍的难题应注重培养本民族的计算机教师,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打造一支既与时俱进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已日趋完备,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结合国家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多数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模式,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时代气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并为他们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六篇】
五年内,湖南将在全省范围内建立60所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0所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在29日举行的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班透露上述信息。
由该局和湖南省教育厅联合制定的《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审定中,这项工作已经列入湖南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计划,预计12月即将启动。
“在青少年阶段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观的培养,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全社会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刘跃红说,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非常必要。她表示,正在审定中的工作方案,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并在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按照预定方案,在试点示范期内,各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应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体系,使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教有师资、学有课时、鼓励发明、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师生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试点促推广,通过示范促深化,整体推进全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
据了解,湖南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2008年长沙便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目前已经有27所市级试点学校、11所市级示范学校;常德等地区近两年也启动了这项工作。去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经过前期申报和专家评定,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获批首批试点学校;今年11月,株洲市二中、长沙天心区沙湖桥小学获批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与此同时,湖南省发明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该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每年组织湖南青少年项目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国内国际发明展览会,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举办多期创新教育师资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教育的骨干师资,为湖南启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七篇】
考核说明:终结性考试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考核题型形式:
(一)填空题:24分(每空4分)。
(二)判断题:10分(五道)。
(三)单项选择题:30分(十道)。
(四)简答题:36分(三道)占总成绩的5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80分。)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抽象性b.严谨性c.客观性d.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a.注重问题解决b.注重数学应用c.注重解题能力d.注重数学交流。
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c.空间观念d.情感与态度。
4.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a.语言表述阶段b.理解结构阶段c.学会解题阶段d.符号运算阶段。
5.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a.问题的起始状态b.问题空间c.问题的目标状态d.问题的中间状态。
a.导向价值b.甄别价值c.反馈价值d.诊断价值。
7.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容。
a.数的认识b.运算方法c.简便运算d.理解算理。
8.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
a.空间想象障碍b.性质理解障碍c.视觉知觉障碍d.空间描述障碍。
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a.填补认知空隙b.执行方案c.反思修正d.调查资料。
10.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等。
a.探究启发式b.尝试错误法c.逆推法d.逼近法。
11.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阶段。
a.映象式阶段b.动作式阶段c.符号式阶段。
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1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a.运算规则b.数的概念c.图形分解的思路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3.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等这样三个特征。
14.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三种。
a.计算型b.具体型c.调和型d.概括型。
15.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16.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a.操作材料b.辅助学具c.音像资料d.计算机技术。
17.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a.多例比较策略b.生活化策略c.操作分类策略d.表象过渡策略。
18.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等。
a.练习导入b.问题导入c.经验导入d.算理导入。
1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a.水平0b.水平1c.水平2d.水平。
20.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a.问题表征阶段b.明确条件阶段c.感觉阶段d.理解联想阶段。
二、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20分。)。
1.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一、简答题(共1道试题,共46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
等四个阶段。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以及等的特点。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以及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以及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以及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以及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反思评价等。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以及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及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以及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及等三个阶段;答案:1.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2.(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4.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5.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6.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7.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8.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9.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策略(能力)10.(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获得结论11.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1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1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4.情景(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15.认知、联结、自动化。
a.错误b.正确。
2.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错误b.正确。
3.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错误b.正确。
4.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错误b.正确。
5.“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a.错误b.正确。
6.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错误b.正确。
7.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错误b.正确。
8.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b.正确。
9.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错误b.正确。
10.“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错误b.正确。
11.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b.正确。
12.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b.正确。
13.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和“主观性知识”a.错误b.正确。
14.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错误b.正确。
1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错误b.正确。
16.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错误b.正确。
17.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b.正确。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学研究【第八篇】
应用题是组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摆正教学态度,利用好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建模—应用”模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一、提出实际问题,做好审题工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进行探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题材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着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出怎样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让学生进行审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分析出题目的意思。对于数学应用题来说,其难易程度不仅与数据有关,更与题目中的情节与数量关系等因素相关,因此,也就决定了应用题的复杂程度。
二、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同时还要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达到自主解决。因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围绕题目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通过探讨与研究,可以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应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因此要注重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看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以此来控制好教学的过程。
三、建立完善的模型,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就在于要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同时还要通过分析与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实现有效建模。且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这样也就实现了再创造数学的机会。此外,在形成数学知识以后,学生也可以将所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同时还要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与解决策略等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帮助其他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出发,来增强对问题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扩展。
学生在形成完善的解题思路以后,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将解决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行反思与巩固,同时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实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的扩展与延伸。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以此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反思,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问题—建模—应用”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王晶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3]郑惠.数学课要建好“模”做出“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建模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