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样例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样例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一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橡皮头和铅笔)。
教学反思。
《橡皮头铅笔》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1篇略读课文,是1篇鼓励人们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发现的文章,介绍了橡皮头铅笔是怎样发明的。
话音刚落,几个男生也附和道:我也这样认为。学生看似说得有理有据,但我转念一想,文中的李浦曼是一个酷爱画画,执著认真的画家,为什么会给孩子们一个丢三落四的印象呢,这个问题的探讨我认为很有必要,何不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李浦曼真的是一个丢三落四的人吗?仔细读文,然后我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孩子们兴趣很高,立即行动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得很激烈,通过再次深入读文,最后他们说:李浦曼因为太穷了,买不起好的铅笔和橡皮头,手中仅有的铅笔和橡皮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再加上他在晚上作画,光线一定很不好,他一心扑在画画上才使得他的铅笔和橡皮头老是找不到。这些地方更能看出他对画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我很庆幸,在一个孩子抛出这一问题后,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通过讨论,深入走进文本,挖掘了课文背后的内容。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形象。我很欣慰,以前我总要一遍又一遍地引导,怕漏掉一个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学生自己就能够完成。
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为什么不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学习呢?在平时总是说要学生自主学习,但真到了上课时,又怕这怕那,不敢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对于问题的设计,我们总是想了又想,掂了又掂,对于孩子有可能做的回答全部预设好,看似学生在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其实给的问题总是在一定的限度内,犹如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掌之中。对于课文的理解总是根据教师备课时想到的学生有可能不懂的,或者是重点的等。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二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4月10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分米=10厘米1dm=10mm。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第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
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设计理念:
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笔者认为,《课标》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应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新课程改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途径,变暗示性复习铺垫“迁移”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本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生活中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以及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次测量不同长度铅笔的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遵循这一特点,本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还让学生通过游戏对已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整理与排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些长度单位。设计的一些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铅笔、直尺、1分硬币、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全班一起说歌谣:边说边要用手比,米、米,这么长约是1米,厘米、厘米,这么长约是1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在头脑中感知1米和1厘米有多长,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谜语激趣导课。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三、创设问题情境。
1、估一估。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铅笔有多长?(赶紧把你们抽屉里的铅笔朋友找出来),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四、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认识和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1、揭示分米。
师: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分米和米的关系。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活动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用尺子量一量你自己的铅笔吧。(不是整厘米数)。
2、认一认。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仔细观察尺子,有新的发现吗?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出示直尺的放大图:
师: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购物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师: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查是否准确。
五、整理。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六、练习(小朋友们学得真快,现在让老师也来考考你们)。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张购物卡厚约1()小亮高1()多一点一枝铅笔长约10(),也可以说是1()。
2、简单的换算。
7m=()dm。
3dm=()cm。
500cm=()m。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附板书:
分米d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m=100cm。
1米=10分米。
1m=10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40mm=()cm。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内容分析: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我们班的孩子地处城乡结合部,孩子们对于本节学的5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掌握较好。但本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因此,本节我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数字中抽象也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四、设计理念:
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数字中抽象也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准备:铅笔和桃子图片生:学具中5个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
(先拿出2枝铅笔,再拿出3枝铅笔,最后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
3.师讲解:像刚才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动作,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枝铅笔?(板书课题)请齐读两遍。
下面,请你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做合起来的动作。(师适时在黑板上粘贴铅笔)。
师边讲边板书: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还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们看!我用2个符号就把数字组成了加法算式。
4.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了,它叫做“加号”,请跟老师读。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叫什么名字?记得真准!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有多少的意思。那么,你会读这个加法算式吗?(指名读,指生领读)。
5.新知渗透,小结。
谁会把老师刚才合铅笔的过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说一说?(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并给予及时评价)。
师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6.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指名上台摆桃子,其他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列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
(2)师:请你自己摆出一幅圆片图,并说出加法算式。
(3)师: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加法问题?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特别高兴,接下来带你们去参观一下!
1.(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这是哪里呢?你看到了什么?
2.师:咱们继续走,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发现数学问题了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随着音乐来活动一下吧。(做《拍拍手》)。
旁边还有一场精彩的比赛呢!试试看把算式写在书上。(同桌先交流后全班交流)。
5.师:明明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直!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五篇】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1课时。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揭示:1米=10分米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估
量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知
比1m=1dm1dm=10cm1cm=10dm。
找
课后小记: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习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量、知、比,找的学习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习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六篇】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第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笔者认为,《课标》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应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新课程改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途径,变暗示性复习铺垫“迁移”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本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生活中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以及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次测量不同长度铅笔的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遵循这一特点,本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还让学生通过游戏对已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整理与排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些长度单位。设计的一些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是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课件、铅笔、直尺、1分硬币、电话卡。
一、复习。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全班一起说歌谣:边说边要用手比,米、米,这么长约是1米,厘米、厘米,这么长约是1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在头脑中感知1米和1厘米有多长,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谜语激趣导课。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三、创设问题情境。
1、估一估。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铅笔有多长?(赶紧把你们抽屉里的铅笔朋友找出来),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四、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认识和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1、揭示分米。
师: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分米和米的关系。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活动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用尺子量一量你自己的铅笔吧。(不是整厘米数)。
2、认一认。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仔细观察尺子,有新的发现吗?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出示直尺的放大图:
师: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购物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师: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查是否准确。
五、整理。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六、练习(小朋友们学得真快,现在让老师也来考考你们)。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张购物卡厚约1小亮高1()多一点一枝铅笔长约10(),也可以说是1()。
2、简单的换算。
7m=dm。
3dm=()cm。
500cm=()m。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附板书:
分米d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m=100cm。
1米=10分米。
1m=10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40mm=()cm。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七篇】
《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不容易建立直观概念。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我深深认识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铅笔淡彩教学设计【第八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铅笔淡彩画法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铅笔淡彩画的接触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技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技能。
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在课堂开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以前都有接触过哪些种类的绘画?”
1、学生回答:水彩笔画,蜡笔画,
教师:看来同学们接触过的绘画有很多,那么今天老师介绍大家来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绘画方式(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觉得这张画与我们平常接触的画有什么不同?(这时进一步展示铅笔淡彩画与平常画的对比图)。
生:教师:(ppt展示)——导入主题:铅笔淡彩画。
2、学生回答:水彩画,铅笔淡彩画。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阅历都很丰富啊,今天我们要接触的就是刚刚同学们提到的一种绘画。
(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它是刚刚同学们提到的哪种类型的绘画?这张画与我们平常接触的画有什么不同?(这时进一步展示铅笔淡彩画与平常画的对比图)生:教师:(ppt展示)——导入主题:铅笔淡彩画。
1.(ppt展示两张图片)——对铅笔淡彩画的概念进行解说。
2.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铅笔淡彩画有哪些特点?(ppt展示解说:以铅笔素描为主,水彩色为辅)。
一、构图,轮廓。要注意远景、近景、中景的构图;
二、表现基本明暗。环境光暗面要一致;
三、上色。上色要淡、薄,且应从淡色入手,逐步转到深色。颜色尽量以纯色为主。(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含义,且对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教师示范。
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示范一幅风景画,首先让学生感觉水彩厚与薄,水分多少将导致水彩颜色的厚薄度。
其次,用铅笔在水彩纸上进行简单构图,在构图中,将上一环节的步骤解剖中提到的要领进一步解释。
加上明暗。明暗面一致、最后进行上色,上色时再次强调同学们要从淡色入手,比如天空的颜色,且颜色尽量以纯色为主。
(设计意图:此环节能够让学生对铅笔淡彩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好的把握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为下一环节:尝试环节打好基础。)。
动手尝试。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创作一幅铅笔淡彩风景画。注意步骤解剖时提过的要点。学生们进行动手尝试,自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创作指导。
(设计意图:实践动手环节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拓展同学们的思维。且对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方式及其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延伸。
反思: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