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优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家乡的景物特点写具体。

2、表达思想感情要真挚。

准备:

1、请同学们观察家乡一处熟悉的景物。

2、发放一份教师作文。

3、准备郭兰英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

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感到很荣幸,愿我们合作愉快!我给大家带了一首歌,请大家欣赏,希望望大家喜欢。播放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对,是著名歌星郭兰英演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作词:乔羽作曲:张棣昌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板书:家乡的景物表达感情)

2、歌星们通过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通过写文章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作文指导

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1篇描写家乡的作文《钟楼山》,请大家和我分享写作快乐。下面我就读给大家听。

1、听的时候有个要求,大家一边听,一面用笔画下你感受深刻的地方。以便于听后我们交流。好吗?

2、有感情朗读自己的作文

3、交流:

①作文读完了,你感觉老师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家乡的喜爱)

②你觉得老师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传说,儿时玩耍的情景,以及钟楼山的变化描写

③老师是怎么描写的?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表达自己喜爱家乡的心意。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那些景物在形、声、色、感几方面的具体情况,还可回想某处景物的美丽故事。(板书抓住特点写具体)

④你觉得老师表达的这种情感真实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表达感情要真挚)

师:赞美是一种爱,担心、牵挂也是一种爱。

三、审题指导

1、出示作文内容,学生读。思考这次作文是写()作文?写()景物?表达什么感情?

2、老师写的是家乡的一座小山,你打算写家乡的什么景物?

我是以钟楼山的。名字作为作文的题目,你打算怎样拟个什么题目呢?

①以地点名称为题2景物特点定题目

3、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想赶快写下自己家乡的美景,现在就请你们抓住家乡某一出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写一段或两段话,写完后我们来欣赏。

四、学生作文,老师巡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五、指名读自己的作文,可把学生的作文放到实物投影上。

六、作业把作文写完整。

板书

家乡的景色

抓住特点写具体

表达感情要真挚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理解“借景抒情”

1、指名读“借景抒情”。

2、这个词听说过吗?什么叫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情。)

3、借景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诗人作家在诗文里面都有借景抒情的运用。

二、古人借景抒情

1、读诗句,看这里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借月亮抒思乡情)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而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再读诗句,这里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小结:可见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相似之处。

板书:景物再看这两句诗是借景的什么特点抒发怎样的感情?

2、总结:其实在诗人的眼里还有很多景物都可以借来抒情,比如说柳树、荷花、梅花?

三、课本中的借景抒情

1、其实在我们学习过的很多课文中也有借景抒情的内容。

2、看这句话,是《最后的姿势》课文的第二小节,作者写这个天空有什么意图?“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发生,将会令人心情沉痛)

3、再看这几句话,也都在文章前面,有什么效果?

总结并板书:渲染气氛

4、不仅在文章开头有借景抒情的描写,在结尾也有,自由读一读,作者借景色的描写想抒发怎样的感情?

(借对茉莉花香的描写表达父母之间的真爱,家庭的幸福温暖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借白桦树的号叫控诉社会的残忍、冷漠?)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5、借景抒情写法的运用不仅仅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中间也会出现,也都具有一定的表达作用。

四、学习《爱之链》中的借景抒情

1、学习借景抒情,就不得不讲一讲我们这学期学过的1篇课文——《爱之链》。打开书,读一读,找到文中两处写景的文字。

2、读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为了写出乔伊凄凉的内心)

3、课文中还有一处环境描写,谁来读一读?

4、为什么不写成“餐馆里的窗台上摆着一盆花,叶儿如碧玉,花儿如白钻,墙上挂着一幅油墨画。”呢?这样不更美吗?(他们生活艰难、内心凄凉。)

5、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读一读,如果在小说的结尾处加上一段环境描写,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6、现在请你们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以“清晨,乔伊醒过来”开头,要用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7、学生写作。

8、交流。

五、作文题目:让我_________的一件事

要求:

请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能恰当地穿插几处景物描写,达到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作用。

指导:你准备填什么?准备写些什么景物来抒发感情?

附板书:

借景抒情

景物渲染气氛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案【第三篇】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根据文章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能力的传授,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教材的处理,我也一直坚持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原则。

在上《社戏》这篇课文时,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充分考虑教材特点。

本篇文章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1篇课文。本单元的话题是《幸福的滋味》,单元阅读要求是“阅读本单元课文,揣摩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但这篇文章,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文章特点。

有人说教《社戏》课文最后一段是理解本文的钥匙。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在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文中的戏和豆说的那么好?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对童年生活回忆。大抵来说,回忆的总是美好的事物。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篇文章呢?从《社戏》文章来看,那晚的戏并不好看,豆呢也仅仅是水煮豆。而作者呢,却说是:“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作者如此难忘呢?

三、在教学过程的落实上,充分引导学生参与。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堂课我十分注重让每个学生全员全程参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文眼,即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引发学生去认真读书,充分地和文本进行对话,去思考、讨论、交流。

我尝试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如果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质疑,我相信,学生质疑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会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发现的乐园。

当然,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有要求,但是学生是否认真落实没有认真的去检查,也没有去细致的去搜集学生的疑问,以致于在课堂上不可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中很有价值的问题。

二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的时代差异,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教学要求有些拔高。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过程与方法: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顺序的安排和说明目的、对象、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法学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二、文题展示

就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写1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和功能,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导航

好的内容,必须有恰当的表现形式。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地点的转换。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中学课本中有1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中国石拱桥》中的桥梁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介绍的: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山水风景等,常用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直到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就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也是最合理的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合理的说明顺序应该符合认识规律,应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其固有的特征灵活安排。所以,要采用哪种说明顺序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要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灵活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文章不会仅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在局部则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

四、例文引路

石榴的自述:

同学们好,我叫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罂。每年五月,我火红的花分外娇艳,农历五月也俗称榴月。我,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据传,因此物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引入,故旧时又名“安石榴”“海石榴”。张华《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夏季开花,经常为橙红色,亦有白、黄、红、粉红诸色。果实球形,成熟后外皮为粉红色或深紫色。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我“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在寂寞少花的夏季,我灿红的花朵吐放于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使人感到一种热烈而明快的气氛。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都有吟咏我的诗赋传世。诗人们以“碧油枝上昼煌煌”“火光霞焰递相燃”形容绽开之榴花,可谓气象全出。宋代诗人王安石吟唱独夸我的残诗“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亦不失为赏心悦目的点染之笔。

关于我的传说,一说是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取回石榴。一说是江淹,因为他写有的《石榴赋》。还有一说是钟馗:“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我成熟了之后看起来像一个红灯笼,虽然我的皮没有苹果那么光滑,不过好吃的都在里面哩!你将我掰开时,就会看到我的“肚子”里有许多枚红色的晶莹的小颗粒,而汁水也会流出来。尝一口汁水,有点酸,回味起来又是甜甜的,让你忍不住要尝里面的果实。我们一“家”大约有五六十个果实,每一个中间都有一层黄色的膜。我的营养价值很高,有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我身上的外衣也是很好的药材,我浑身都是宝哦!

五、范文示例

一只猫头鹰的自述

我是一只小猫头鹰。在古希腊神话中,我被赋予神力——可预示未来,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最喜爱的鸟,所以古希腊人把我视为智慧的象征。在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我是魔术师们连接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神秘信使,带领魔术师们穿越时空。这些传说多少让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其实我的世界里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奇怪的外貌

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的家族成员种类超过130余种,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我的亲戚。

我们长相奇怪,头部宽大,嘴短而粗,前端成钩状,脸部的羽毛排列成面盘,有的兄弟姊妹还长有耳状羽毛。一双锐利的圆眼分长面部的两边,单看脸面很有点像人类的宠物猫,所以人类都叫我们“猫头鹰”。虽然我的家庭成员种类较多,但我们的“着装风格”大体相似,我们身着长年不换的褐色羽毛大氅,上面散缀着细小的斑点,显得气度不凡。羽氅冬暖夏凉,稠密松软,不过,它还有一个的特点,就是飞行起来悄无声息。

奇异的习性

我们一般选择树木作为栖息场所,有些兄弟喜欢栖息在岩石间和草地上。我们常常昼伏夜出。我们的食谱通常是固定的,主要以鼠类为主,偶尔也吃些昆虫、小鸟、蜥蝎、鱼类等换换口味。

爸妈当年结婚是现在最流行的“裸婚”,他们结婚时不筑巢,而是找现成的育儿房,如树洞、岩穴,甚至是其他鸟类的完整弃巢。我们的孵化期约一个月左右,孵卵是妈妈的事,把我们养育成鸟则由爸爸、妈妈共同承担。因为我们长得特别,又是夜行动物,所以民间常把我们视为“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尽管我们捕鼠有功,但人类还是常常驱逐我们,猎杀我们,使我们居无定所,到处流浪。

亲爱的人类,别忘了我们猫头鹰是大自然最杰出的捕鼠能手,是你们的朋友,不要再伤害我们了,请让我们和你们在蓝天下和谐共处吧!

技巧解密

这是1篇介绍动物猫头鹰的说明文,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给读者以亲切自然之感。另外,作者紧扣说明对象“奇”的特点,分别介绍了猫头鹰“奇怪的外貌”“奇异的习性”等科学知识,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而且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将说明对象介绍得具体生动,科学准确。文章结尾的呼吁,赋予了这篇说明文以积极的思想性,从而达到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六、作文习作训练题

〔训练题一〕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确定两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列出两份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初二语文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在音乐辅助下,展开想象,通过听读、美读,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2、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所蕴涵的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过程方法:听读感知——赏读品悟——合作探究——比较拓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听读美读,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难点: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1、美读法 2、讨论法 3、质疑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盛夏时节,江南水乡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是啊,江南水乡盛夏,碧清如镜的湖面,青绿的莲蓬立于婷婷玉立的荷花和青绿如盖的荷叶间,接天莲碧,幽香阵阵。此时,采莲就是件乐事,挎个竹篮,踏上小船,一头扎进绿、白、粉、红交织成的斑斓世界,一边采莲,一边赏花,该是多么诗情画意!忽然飘来一叶莲舟,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谁?(采莲女)同学们想领略这美丽的江南水乡意境吗?让我们走进朱湘的诗歌《采莲曲》中,去尽情地体验和感受其中的美妙吧!

(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画面美: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学生静静聆听,默默感受,走入诗歌的画面。

2、教师提问:听着动情的朗读录音,你听出了美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听到了浆声应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嗅到了花香和衣香;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3、师引导:是啊,这首诗歌的画面不仅有色、有声,而且有味、有情,它就像一幅精致优美的水彩画,一支典雅悠扬的古典乐曲,让我们共同朗读诗歌,去具体品读这闪光欲滴的奇丽世界!

(在古典音乐背景中,学生分小节美读诗歌。)

(三)美读诗歌,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美:

1、师导入:通过刚才你的朗读,你读出了美吗?在这幅迷人的水彩画上,有景有人,你认为谁最美?(采莲女)

2、师提问:是啊,诗歌描绘了采莲少女,她的美无处不在,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说说她美在何处,让我们共同分享她的美。

(明确:美在外貌:荷花般妖娆;

美在劳动的情态:轻盈、欢快

美在采莲的歌声:婉转悠扬

美在采莲过程的情感:羞涩、甜蜜、喜悦

美在……)

3、师引导学生边朗读,边赏析,尝试着说说心中采莲女的形象,感受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四)赏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1、师质疑:读完这首诗,为什么我们眼中的采莲少女如此纯美,你明白是什么原因吗?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把人物形象完美精致地呈现出来?

(明确: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画面迷人的景色来衬托采莲少女的形象美,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师先进行示范赏读:(多媒体展示)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把握诗歌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去充实画面的内容,品读自己心目中的诗歌意境。

3、请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画面进行美读,个性赏析,相互交流,品读采莲女那欢快甜蜜而又羞涩的感情,感知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师提问:这首诗歌把纯美的采莲少女与优美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丽的境界,这种景象仿佛只在天上才有,那么作者在诗歌中描绘这样的景象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详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领会到了诗歌的美吗?让我们在典雅的音乐声中,选择你喜欢的诗节带着情感去朗读,随着采莲女的小舟飘摇到天上人间交融的绮丽世界。

(五)迁移拓展,合作探究,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采莲文化:

1、师引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是江南常见的农事民俗活动,自古以来,采莲的诗作就非常多。现在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同样是描绘采莲女的美丽和劳动场景,但是它与朱湘的《采莲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多媒体在音乐声中出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赏析,探究体会两首诗歌的写作方法的异同点。

2、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采莲诗文?请读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描写采莲的美丽文字,共同领略采莲文化的无穷魅力!(学生交流朗读)

(六)布置回家作业:

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改写《采莲曲》,领会不同文学样式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采莲曲

朱湘

(情景交融)

人(纯美)———————— 景(优美)

采莲女:外貌美 迷迷人脱俗的江南水乡

歌声美

情感美

心灵美

劳动的情态美

……

寄托:作者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

22 374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