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实用8篇】
美术教学中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创造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与表现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2024年美术教师教学反思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1
通过这篇反思文章,能让我们看出这位教师上美术课的精彩。美术这一科目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它并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么认真。而从这篇反思里让我们了解到"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2
你在童年的时候玩过泥巴吗?你手中的泥巴会听你的话吗?《塑个小动物》是美术第三册第13课的内容。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我把课题改为《泥巴真听话》!一看课题就好象已经注入了活动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会听话呢?因此把泥巴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们天生爱玩爱动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审美情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孩子们对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泥巴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对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在家亲自动手用水和泥巴先尝试玩泥巴的感觉。在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观的泥塑作品,使学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让学生在欣赏中开眼界、激情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教师现场制作泥塑,把一块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以“这泥巴可真听老师的话”来引出新课。
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揉一揉,亲身触摸泥巴,体验对泥巴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点,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会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让学生动手制作泥塑,我给学生出示一些主题:如水果、蔬菜、玩具、点心等,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技法大胆想象,明确主题,构思制作出新颖而又别致的泥塑作品,教师可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我都给予鼓励。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或师生共同评价,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制作比较精美、有创意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和体会。目的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3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4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振奋。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践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如何上好“造型表现”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分析、造型表现能力,同时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从中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上《校园里的花》(人教版美术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这一课之前,通过几次与老师的共同探讨,我在这节课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上好此课我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几束鲜花插在花瓶中摆放在讲桌上,把教室装点得格外漂亮。
学生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的学习中。我连声称赞着:“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各种花的图片拿出来,在小组内相互传阅,并说说你喜欢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花。”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同学带来了杂志和挂历上花的图片,有的同学拿来了花的照片,还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各种花的图片。
“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老师也作了准备。”我展示两幅中外画家的作品:宋代画家李嵩的《花篮图》、荷兰画家凡高的《向日葵》。“这些和你们带来的一样吗?”学生经过辨认后回答说:“不一样,这两幅是画!”“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表现花的画还有很多,花卉一直是中外艺术家喜爱表现的内容。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表现花吗?”“因为花长得漂亮,很好看。”“对!这样的画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我又补充道:“还因为某些花象征人们高贵的品质,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菊花、梅花傲雪开放;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牡丹花在我国民间工艺品中随处可见,因为它象征着富贵,中国的国花就是牡丹花。”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我的讲课,有的还点着头。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5
事实上,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因为以我的经验判断,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不知怎么就想不出那么多奇妙的东西来了。这节课是针对五年级的孩子,我以为他们肯定会有些吃力,作业也会有很多雷同。事实告诉我,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们想象的积极性很高,我的预设根本不够他们用。他们想到了很多我没想到,教材也没想到的场景。有一个孩子甚至说图上的那个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来了一片笑声,但我表扬了他,因为我们都没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确实还有那么点意思。我想,我们成年人失却了曾经超级想象力就是因为我们的上一辈曾经嘲笑打压了我们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敢想,就该表扬,更何况是还想得像模像样的。要是这次打击了他,说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节课上得热闹,最后作业的效果也挺不错,应该算是我这学期上得比较满意的课之一了。但是后来我也想了,如果我能够多提供几个人物的动态,孩子们的选择空间会更大些,而他们的想象也会飞得更高更远一些吧!另外,每一组总还是有孩子参与得不够积极,也仍旧有照搬别人作业的现象,这些孩子这样做各有各的原因,我想,我还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毕竟,想象力是一辈子的事,想象力强的人会格外出色。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这一科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一点——不管是技术、人格还是想象力。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6
通过这篇反思文章,能让我们看出这位教师上美术课的精彩。美术这一科目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它并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么认真。而从这篇反思里让我们了解到“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7
本课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通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针对本课的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校和所上班级的窗景照片,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激发想象,享受创造。
首先让学生通过班级的窗景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我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拓展延伸,审美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前两个环节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的照片和图片,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这次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这对我而言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多媒体将图形、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经过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它的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的层次性很清晰。特别是能通过分析范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到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解决本课的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学评价不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简单、仓促。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4、通过这次教学,还使我看到在平时“学生如何合作?”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和制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和制作,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养成合作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8
通过这篇反思文章,能让我们看出这位教师上美术课的精彩。美术这一科目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它并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么认真。而从这篇反思里让我们了解到"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也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改革课堂旧式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
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书中“可爱的猫咪”一课,我就采用了以自编的“猫咪找家”的童话故事入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我和小狗一起玩”、“妈妈再见”、“猫咪迷路了”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又如“印印画画”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大海中的轮船”、“我的小汽车”“美丽的花朵”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作品通过印——贴——画的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我就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把学习的数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结合起来做成“数字变变变”、“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过去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二年级就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举例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空杯子内,再拿三个空杯子,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
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