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实用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实用精选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一篇】

这是1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1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二篇】

《难忘的泼水节》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热闹的。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激动与兴奋是我在预设教学目标时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原本,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的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适合运用媒体营造情境的文本,媒体使用恰当,可以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的作用,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朱作仁教授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予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我在教学中注重肢体语言与朗读的配合,低年级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体、动作和教师语言的引领下,学生们尽情高呼: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泼水节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让你觉得最激动的句子或段落时,学生都分外投入,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 简介泼水解。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 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 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           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           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教学过程 。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           指导背诵。

五、           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四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六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书空“泼”)。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6、齐读。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人们又是怎样泼水的呢?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人们做了什么准备?(指导读第一句话)。

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3、有人来得还要早呢!来做什么的呀?

4、泼水节用的水可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红花香水,多美多香啊!(指导读第二句)。

5、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人们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6、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7、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课文中有几句话就描写了图中的情景,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多么热闹的场面啊,再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能做个灌的动作吗?泼呢?

伴随着人们的这些动作,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12、衣服都湿透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一瓢瓢,一盆盆,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祝福啊!

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高兴吗?

14、指名读最后一句。

15、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2、交流,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情景吗?

总结。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

学习生字“幸”。你幸福吗?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师:这个难忘的泼水节是发生在哪一年?(1961年)出示最后两句话,读读。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读读课文后,回答。(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介绍周恩来总理。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3自然段。

能用一词来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的欢迎总理吗?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交流:

(1)“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4)“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5)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师:总理来了,我马上就要见到他了。多么幸福哇,(齐: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齐:1961年的泼水节)。

过渡:在一阵阵欢呼声中,周总理踩着“红毯”来到人群中。

3、出示图看图说说周总理的穿着和表情。

还看到了什么?用“笑容满面”说话。

师: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穿着民族服装,和傣族人们一起载歌载舞。多么平易近人的总理,多么值得我们爱戴的总理。请上自己的感受再读读。

师:48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

(引读: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

4、师:最激动人心、最热闹的泼水开始了。

(1)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想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情境。

(2)展示泼水图,并说明: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3)多么热闹的情景呀,再读课文。

(4)创设说话情境: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祝福话。(或动笔写写)。

5、师: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泼洒的越多,得到祝福越多,新一年也定是万事如意,美满幸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6、激qing导读,师: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读)。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傣族的泼水节这天,除了泼水,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他们会唱歌跳舞,会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2、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枝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知道的有哪些?(彝族的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瑶族“夕九节”、壮族“哥婆节”、苗族芦笙节等)。

四、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词句,选择其中的词或句子进行仿写。

2、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端、拿、泼洒、祝福。

傣族人民:欢呼、泼水、祝福。

泼水节的反思与教学设计【第八篇】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1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上完这节课之后才发现,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因此,在上这节课之前,必须讲解一些有关于周总理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的基本情况,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难忘。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这些,都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笑容满面”、“一边......一边......”联系现实说一句话,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个同学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爸爸一边抽烟一边看电视。我又借此向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知道我在上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没有充分利用好所出示的课文插图,对学生观察插图没有做适当的指导,更没有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去观察插图.....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路上,通过学习,我能够不断进步,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2 2883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