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精编5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学设计案例精编5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
[设计理念]
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出有个性,有创意作文。
采取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理真情切达意”,使作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不久前,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1篇话别的作文。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XXX
二、引导审题
1.看到问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说。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4.讨论小结: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意思是“话别”,所以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先看例文的片段,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例文主要写了哪些事?从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具体场景
4.教师总结:例文抓住了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本、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眷恋沈伯伯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选材
1.同学门已经想好了要写给谁,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欣赏部分学习、生活的照片)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或场景来表达你对这个人的眷恋之情。(的确,同学们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
4.集体评议,教师点拨。
五、完成习作
1.学生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2.指名读习作片段,集体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教你一招,向你推荐几个新颖的作文开头
1、抒情式开头:
童年,多么璀璨的一个词语;母校,多么值得依恋的一个地方;老师,又是多么亲切的一个称呼。X老师,我要深深地向您鞠一躬,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2、比喻式开头:
快要毕业了,每每想到要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心中就涌起一丝眷恋之情。啊,我的朋友——XXX,你是我记忆中永远的明珠。
3、具体场景开头:
“叮……”恼人的下课铃声又响起了,讨厌!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一堂语文课又下课了,我多想再看一会您给我们讲课的`神情,再听一会您给我们讲课的声音……
4、借用古诗开头:
“桃话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吟诵着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送别诗,我不禁想起了你,我的好朋友——XXX。
5、描写式开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悄地溜走了,无声无息。当我们要离开这六年来相依为伴的母校时,心中的那份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看看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流淌在我们心灵深处对母校的深深眷念使我们不忍离去。
6、开门见山式开头
沈伯伯,说起吴小亮,您一定会说:“哦,认得!就是六(1)班那个圆圆脸的胖小子。”是的,我就是吴小亮。在即将毕业的时刻,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这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您沈伯伯,我都忘不了啊!沈伯伯,请您听我说。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教学设计案例》,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人的优秀品质。
2.抒发对人物好品质的赞颂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好品质。
难点:学习用概述的方法而不是总起句写人物好品质。
教学准备
事先公布习作题目,由学生观察收集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2.重读《忆铁人》,学习参考片断,选择材料,开始习作。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这次习作《好》是什么类型的题目?
(写人的半命题习作,习作前须补全题目。)
习作可以写什么人?
(熟悉的有好品质的人都行:老师、爸妈、同学、邻居、民警、医生)
这次习作跟四、五年级写过的写人作文有什么不同?
(①这次必须写人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好性格、好脾气,光是天真可爱也不行;②这次不是用一件事写入,也不是记二三事写人,而是用先概述后举例的写法写人。)
2.选定写作对象。
在自己的身边,感到最亲最好的人是谁?在这些人中间,你和他们交往中印象最深刻,曾经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事?
四人小组议论全班指名交流。
3.重读课文,研究写法。
这次习作感到最为难的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①材料很多该怎么选定写什么?②怎样做到先概述后举例?)
(1)灯片出示《好妈妈》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判断。
中心思想:赞扬妈妈爱孩子、孝敬老人的优秀品质。
材料:①妈妈歌唱得很好听。
②妈妈双休日坚持读业余大学。
③早上妈妈抢过奶奶的篮子去菜场买菜。
④中午妈妈赶回家给我和奶奶烧饭菜。
⑤妈妈省下奖金替我买羽绒衣。
⑥晚上妈妈帮我解数学难题。
⑦那回奶奶中暑,妈妈背着去医院,陪了两天两夜。
⑧妈妈菜烧得很好吃。
根据中心思想,哪些材料无关不必写?哪一件材料应该作为
重点具体举例?哪些材料应该概述?
(2)重读《忆铁人》,研究先概述后举例的写法。
《忆铁人》举的是一件什么事?概述的是哪一件?概述和举例是什么关系?
参考片断《我们大院的好管家》写的是什么?这概述和总起有什么不同?
4.学生独立选择,先试写概述一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评价学生概述部分,突破难点。
2.交流举例的具体写法,完成习作。
(二)教学过程
1.交流概述段落的写法。
指名三人读试写的段落。要求读习作题目、习作中心,概述段落。然后评议:①概述是否符合题目和中心的要求?②概述的文句是否简洁而生动?③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应该注意?
2.修改自己的概述段落。
3.独立写举例部分。
4.让写作优生介绍举例部分,先读再介绍:为什么选
这个例子?是怎样把例子写具体的?
5.各自修改誊抄习作。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3
教材分析
《彩虹》是1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虹、着”等12个生字。
2、会写“那、着”等7个字。
3、认识偏旁:衣字旁“衤”。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课题识字
1、猜谜引出课题并板书。
2、指导读课题,学习生字“虹”,讲述“虹”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引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初步试读长句子。
依次“一座桥/一座美丽的桥/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3、想象说话训练: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是的。彩虹就是美丽的桥。瞧,不用说“像”字,我们也能说比喻句呢!那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呢?
(出示:下雨了,天上的彩虹像________)
4、比较“座、—、坐”。(选词填空:()下、()位、()好、一()山)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有一个小姑娘,看见了美丽的彩虹,可高兴了。她会想到些什么呢?自读第二段。
2、识记第二段的生字,学写“高兴”。
(1)(课件出示:浇、提、洒、挑)
学生自己练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2)这4个字,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总结三点水旁与提手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再读4个字。
(3)这4个字还可以做动作呢!谁愿意上台来表演?
(4)学写“着”。练习书写“着”字。师生游戏互动,老师做动作,学生猜“着”的朋友。
(提着、拿着、笑着……)
小结:“着”字常常跟在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正在进行。
(5)生字宝宝和大家交上了朋友,可高兴了。出示词语“高兴”,齐读,强调“兴”的后鼻音。
(5)指导书写“高”“兴”两个生字。
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中线上的笔画、“高”字两个“口”的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示“兴”字的点和撇都要写好。
3、练读长句子,读好第二段。
(1)学生自读。
(2)这段课文里,你发现了什么标点符号?(逗号和问号)看见它们,我们都要停一停。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新的符号朋友。(出示间隔符)它叫间隔符,看见它的时候,我们也要停一停。
(3)(课件出示第二段第一句,标上间隔符)指名读,评价。
(4)我们来挑战这个最长的句子吧!(出示第二段第二句)
指名读,教师指导,必要时示范,和学生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大组读。
(6)这一段里,还有很多问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师生合作读)
4、回顾第二段,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读长句子
1、复习词语。
2、再识间隔符号,并利用间隔符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学写生字“那”“到”,指导学生按照“结构、笔画、占位”的顺序观察。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当场评价、指导。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姑娘在彩虹上还干什么?同桌两人先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再一起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
2、识记“镜”字。(课件出示:“镜”字,镜子的发展变化图片)通过组词,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镜子。
3、识记“拿”字。请一个同学拿出“拿”字生字卡片。编记字口诀。(合手拿起甜豆豆)
4、识记“照”字。解释字理。
5、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分句间的停顿,读出问句的语气。
板书:镜子、梳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姑娘又去彩虹桥上干什么?小朋友轻声读一读,找找答案。
2、学写“千”字。学生自主学习写字。
3、学习“___来___去”的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
谁发现了词语的规律?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4、识记“裙”字。利用图片、挑战认读带衣字旁的字词。(课件出示:棉袄、袖子、裤子、袜子)
5、学写“成”字。关注笔顺。
6、学习了第四自然段,小姑娘在彩虹桥上干什么?(板书:荡秋千)
四、奇思妙想大家说
1、跟随小姑娘一起去看彩虹,齐读课文。
2、看到彩虹,小姑娘有了奇思妙想,你有什么好玩的、奇妙的想法?
3、小结:奇思妙想,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哦!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彩虹的色彩。
教学设计方案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 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疑点 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
(三)解决办法 讨论、交流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1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教学设计方案5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二能力目标: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三知识目标: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策略
一在朗读中逐渐进入情境,初步体会美好的感情/
二在研读中联系学生实际、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曾读过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背给大家听一听“远处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生交流)。今天,我们来共同看看巴金对繁星有怎样的观察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标识出生字、词
2学习,
补充:
萤:萤火虫
荧:荧光屏
莹:晶莹
模:mo模型、楷模mu模样、模具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交流作者情况
学生交流预习时查阅的巴金的有关资料、介绍有关作品(如《家》、《春》、《秋》)的情况等。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朗读1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对每句话来说,又要初步明确是用上扬调、平直调、曲折调、下抑调中的哪一种来表情达意:在一句话中,还要确定变音及重音的读法。
以第一段为例,师范读,表达朗诵全文。
2配乐朗诵
配舒缓的《小夜曲》,每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后谈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让学生尽情朗读,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对朗读有特点的每一处地方都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
3整体感知
说出作者四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大致了解,四次看繁星的情次和感受。或者填下表。
时间地点情景和感受
四、小结
由学生小结,师补充即可
五、作业
在日记中写一写你观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并写出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日记{师:从同学们的日记当中,可以看出大家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有的同学在天文望远镜前驻足,今天,我们来共同领略一下巴金眼中、心中,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
二、研究性阅读
1、作者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拿手起笔在书上画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三次看星情况和感受会不同。(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实在有难度,可以小组内合作,交流)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注意:由于学生的性格和感悟不同,答案肯定不禁相同,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见解。3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你能找出来并分析一下妙在何处吗?全班交流。4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段,再读第三段,回味、感悟。
三、质疑反思
文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或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说出来,大家商讨。
可能有学生会问:“第2段中,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还是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放映夜空的星座图多幅,师旁白:巴金读过不少天文学方面的书,认得一些星,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事了。在2003年的今天,人们对宇宙星空有了更深的探索。请同学们利用你眼前的微机,上网查
询有关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录音片等,与大家共享。
全班交流,欣赏。
五、小结
由学生小结,师补充即可。
六、作业
以下三个作业任选一项,下节课交流。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1篇小散文。
2自制一个与本文内容有关的幻灯片。
3画一幅画,并提上适当的文字。
板书:
二 繁 星
巴金
从前 家乡 热爱自然
三年前 南京 看繁星
如今 海上 向往美好生活。
上一篇:教学设计案例(精编5篇)
下一篇:《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