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元教学的感想【推荐10篇】
单元教学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整合,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互动效果,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对单元教学的感想,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1
第二单元以美好的愿望为话题组织材料,包括3篇课文,一个古诗诵读,一个语文乐园,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综合性学习。
《小作家》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能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行动。《米佳的愿望》让学生从同龄人的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和谐情趣,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变成什么好》教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关照自己。古诗《杂诗》,能让学生感受诗人独钟梅花,清高超脱的品性,领悟古诗传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中的一首儿歌,引导学生认识”鸟“字部的字,发现汉字的构造规律;通过比较近义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通过读中仿写体会关联词的表达作用;通过读成语故事,积累与历史典故有关的成语。”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洞与孔具有的一些特别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广阔的生活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我的作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任思绪飞扬,分享”追梦“的乐趣。口语交际以”他让我告诉你“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转述他人的话,并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的内容是选择喜欢的动物编故事、讲故事。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习本单元课文,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多进行角色体验,以”读中演“的形式,在别人的'梦想与愿望中充分感悟,尽情释放,促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构筑金色梦想、美好愿望,并做出行动上的回应,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小作家》在教学是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小作家“的心灵。指导朗读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头脑中勾画小作家的可爱形象。《米佳的愿望》在朗读是,要读出文中始终洋溢的那种欢快的氛围。重点指导读好米佳说的四句话,引导学生想象与此相呼应的文中描写的欢乐场面,体会米佳说话时的心情。通过读,把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变成什么好》课文较长,对话较多,但文字浅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了解内容。特别是长句子,要指导学生注意标点,读好停顿,有些虽没有标点,但也需要停顿的地方,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如,”但是蜜蜂一天到晚飞来飞去,这里那里采蜜,太辛苦,太劳碌、太累人。“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可尝试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如,”对话式“、”演读式“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了解内容,理解词语,学会欣赏自己。《杂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2
20xx年9月14日,在二实验观看了“基于数学素养提升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专家讲解的大单元教学让我们收获满满。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施中的“大”有三层合义:
1、要求教师拥有大格局;
2、坚持培育核心素养这个大原则;
3、要服务大社会。
九个“要点”:
1、大单元教学主题名称;
2、大单元教学知识结构体系;
3、大单元教学研究的方法即“一般套路”;
4、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
5、大单元教学内容解析;
6、大单元教学学情分析;
7、大单元教学的课时按排,专项训练等;
8、大单元课时教学设计与实施;
9、大单元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跨课时衔接,也可以是跨单元的衔接,甚至跨学科之间都能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把知识串成一个串,所以数学文化引领下的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大单元”教学。下面就来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大单元教学追求整体性、一致性,单元整体视觉的“大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统领、“系统化”分析、“整体性、一致性”编排、“结构化”关联的内涵特征。所以要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必须把初中数学穿成串,也就是把这些凌乱的知识揉碎了再重新组合。
二、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们都是以零散的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视角孤立地进行“课时教学”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老师们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出发点,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就能让知识间的联系更清晰,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
三、大单元教学让数学思想方法得以培养,《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定义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张老师指出:”数学文化引领下的教学就是要清楚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内容的逻辑结构,聚焦知识的核心价值,彰显数学的思想方法,增强数学的应用体验。”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大单元教学能够让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能够让学习方式的沟通更加有效,能够让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培养。在数学文化引领下,整合教学内容,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3
有幸参加我县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的培训,单元模块教学就是把语文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主题丛书与其他资源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再把单元内容分为整合阅读、语文实践、随笔写作三大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课型组成,课型之间紧密关联,随着学习内容逐步推进,学生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备课方式与教学操作范式。开展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我们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
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
它可以:
1、帮助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对语文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3、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4
本单元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4篇课文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但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学习中,因为孩子们与课文内容的历史背景相距遥远,有些内容不易理解,虽然通过引导孩子们搜集资料,分享资料,还是有些内容,有些孩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文中的“游击队”,有的孩子看过相关的书籍、电影知道意思,其他的孩子虽然通过资料了解一点,但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读、说、悟、思等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如在学习两篇小英雄的故事时,抓住“夜莺”、“雨来”两个小英雄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到了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小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来》中,引导孩子们给课文加个小标题这一环节。这也是我们班一部分孩子的弱项。《夜莺的'歌声》教学中我先引导孩子们通过读书观察这篇课文在结构上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个部分一空行隔开)再引导孩子在朗读的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四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用一个短语作为小标题。有具体指导孩子们以第一部分为例,通过读书、小组讨论等形式,指导孩子们加上小标题“唱歌巧周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给下面的内容加上了“歌声传情报”、“树林灭敌人”、“唱歌站岗哨”三个小标题。有了这一课的基础,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让孩子们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时,我提醒孩子们注意突出主人公雨来来,这一次孩子们很快在读书的基础上归纳出“游泳”“读书”、“掩护”、“枪声”四个小标题,另外两个标题“斗争”、“脱险”也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借鉴前一个小标题,很快找到“斗争、脱险”两个词来概括小标题。而且在加小标题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读书的热情也调动起来了。
在语文园地四的学习中,孩子们对本单元的课文以及“和平与战争”这一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的发现”中的四个比喻句时,前两句课文把雨来比作“小泥鳅”“小鸭子”,分析原因时孩子们明白了作者的本意,这样既说明雨来游泳的本领高,也为下文雨来脱险埋下伏笔。后两句把敌人比作“鹰、狼”很形象,也与文中的小英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习中我引导孩子们把这一方法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5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6
一、单元教学的优势
单元教学的优势在于多课、多篇、多体裁(题材)、多容量与多风格。
例如: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教材必修模块三第三单元外国诗歌单元共有四课,包括11首诗歌,第一课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首和美国诗人惠特曼长诗《自己之歌》节选,第二、三、四课则分别是法语、德语和俄语诗人的代表诗歌。作者和选文多为青少年学生所陌生;选文又是西方现代诗歌多种流派的代表作,为教师所陌生。
但教学文本的多元性为我们对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等多个维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元体验、合作交流与能力转化提供了条件。
二、多元体验诊断学情、引发问题意识、导入鉴赏情境、发表独到见解
1.学情调查,教学目标设置的起点。
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教材编排体例并写出读书笔记,使学生了解教材体例和单元编排模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学生作业案例1:
(1)精读。
①课题: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
②导读:对下面的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
③正文:学习的内容。
④边注和注释: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⑤课后思考练习:对文章的回顾和加深。
(2)泛读导引。
把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介绍更多与之有关的内容。
学生采用叙述式、条款(提纲)式、表格式等不同表达形式,真实展现了各自阅读文本的初始状态。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充分利用显性资源教科书及其注释、提示等,进行个性化的梳理与概括。
其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尝试根据诗歌命题形式为11首诗歌分类。
学生作业案例2:
无题的:《十四行诗》《当你老了》(以诗歌第一句为题)。以实体事物为题的:《一朵小花》《豹》《海风》。以诗人自我感受为题的:《慰藉》《爱》《浪游者的夜歌》《自己之歌》《致命运女神》。以一种情境为题的:《当你老了》。不知该分在哪儿的:《应和》。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理解,并对11首诗歌重新分类。
学生作业案例3:
友爱之歌:《十四行诗(选一)》。灵魂之歌:《自己之歌》《浪游者的夜歌》《豹》《致命运女神》。自然之歌:《应和》《一朵小花》。爱情之歌:《慰藉》《当你老了》《爱》。
两次分类练习再现了学生对外国诗歌阅读理解逐步深入的痕迹,也充分展示了其不同的体验结果。
2.通过多元体验引发问题意识。
教师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求其将阅读深入到发现问题、解读困惑、鉴赏疑难中去。学生每人必须提出两个自己认为困惑的问题,要具体到对诗句的理解,不可泛泛。
学生提问选例:
在《应和》中,诗人先写了声音,又写了颜色,最后写了芳香,可是我感觉这三者没什么关联。《海风》中,是什么促使作者甘心舍弃哺乳婴儿的少妇,离开家乡,向远方逃遁?《自己之歌》中惠特曼所强调的自我究竟是自我存在本身,还是对自我存在的意识和感知?《当你老了》中的它指代何物?是思念,还是爱情?夏尔将诗歌命名为慰藉,我没有感觉到获得慰藉的意味,相反却有无尽的悲凉与感伤。这是为什么?
多样的问题客观反映了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解决的方法,在学生的多元体验中实现教师的引领作用。
3.通过多元体验导入鉴赏情境,引发独到见解,交流共享。
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可以理解的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解读,写出300~500字的读诗体会。除教材提供的注释外,不允许参阅任何资料。
学生完成鉴赏作业的时间很有限,但是由于课堂上的认真读书,而且只选择一首诗歌鉴赏,学习任务针对性强,相对充分、深入。
在随后交流分享的两节课上,学生的解读、鉴赏涉及到了单元的每一首诗歌。教师掌控着课堂研讨氛围并协调发言争论,不参与讨论,也不作现场评价。让学习伙伴相互学习和启发,收到的效果远大于教师告诉学生答案。
学生鉴赏举例(节选):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首只有16行的小诗中,作者提出了11个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将读者带入了普希金的世界、小花的.世界,让读者也不禁为小花感到好奇与怜惜。同时,作者为每一个问题设立一个情景,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懂得去关爱那些微小的事物、微渺的人们。(读《一朵小花》)
三、学生多元体验后教师的教
单元教学中,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仍然面临教什么何时教怎么教的问题。所以在学生鉴赏分享后,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多元体验升华为能力,从读诗、读人表现手法的运用关于自我的彰显翻译语言等方面将单元教学收拢、总结、迁移,对仍然身陷问题之中的学生进行更高一层鉴赏方法的引领。
如以惠特曼、歌德和叶芝三位著名诗人为例,讨论诗歌是诗人所处的时代文化心理取向的含蓄表达,关涉诗人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认知的问题,传达出读诗首先要读人的理念;又如可以惠特曼的《自己之歌》和荷尔德林的《致命运女神》为例,引领学生关注西方现代诗歌中狂野呼告和自我张显的鲜明特征
有的教育教学专家将文学鉴赏类教学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引学生鉴赏,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向文本,使学生喜欢去读,读了以后还是喜欢(朱自清);二是帮学生鉴赏,教师借助自己的眼力,帮助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好处,传染语感与学生(夏丏尊);三是教学生鉴赏,指导学生学习文学鉴赏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等,使学生自觉地建构语文能力,达到对作品更高的理解和更深的感悟。其实,无论哪种教学类型,都离不开学生的自我体悟和教师的引导。
四、多元体验的传递、融通与升华
学生的个体反应是真实客观可信的,学生的体悟是教师设计教学、调整教学的尺子,学情反馈则是单元教学效果的验证。
学生课后反思案例1:
我对外国诗歌并不感兴趣,第一遍初始阅读感觉既乏味又困难,11首诗只看懂两首,硬着头皮再向下钻研,像《自己之歌》《慰藉》等几首诗就是读不出感觉,但歌德第二首《浪游者的夜歌》吸引了我,再读几遍渐渐感受到诗人的心境,有豁然开朗之感,此时再重新读其他诗歌,好像也不再那么艰涩了。
在此之前几乎从来没有读过外国诗歌,总觉得离我们很远。这一次,由于要完成作业,第一次将诗歌读了又读,竟似乎品出了其中的一些滋味,有些地方与作者产生了一些共鸣。当自己独自一人细细对一首诗进行琢磨,逐渐走入诗的情境中时,获得的是一种满足。
多元体验的价值正在于沉浸其中,与文本交融,在于没有权威束缚和没有资料干扰的深入与真实。
学生课后反思案例2:
写赏析时,自然会找与自己最有共鸣的那一首,一边写赏析一边也在加深对诗的理解。我最喜欢交流分享的那两节课,同样的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收获是加倍的。
自以为讨论阶段获益颇多,这是一个思想火花碰撞和成果共享的过程,尤其是起初看不懂的几首,像《海风》《慰藉》《当你老了》等,有的同学用很长时间研读,并在课上与大家交流,很有收获;之后老师在关键处的点拨也很具启发性。
分享与点拨给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不是结论、不是经典;来自同学间的启发,来自老师画龙点睛的收束,给了学生享受其间的乐趣。
学生对单元教学的整体感受和其读诗的收获令我们喜悦,更使我们深思。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中,体验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作品时有什么体验;二是在小组讨论时听别人有怎样的体验,别人的体验对自己的体验有什么触发;三是教师的体验以及各种参考书上的体验,对我们现在的体验有什么作用。在这三个方面,教师的作用在于发掘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动力,尊重学生的体验性和理解的多元性,促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的体验。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7
一、需坚持的做法:(收获)
1、把每篇课文后的生字分两次抄写,一个课时只写4-6个生字;在抄写本上只要求每个字抄写两次,并从中选出2-3个自己认为写得不满意的字再重写一次。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让他们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习的责任心。
2、作业有错改正后仍有机会得到“小红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改错的习惯。
3、重视指导学困生的课前预习,教给学习方法,减少听课中的学习障碍,提高他们上课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4、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和课外书报中积累优美词组,(带有“的、地”的短语),为今后学会把句子写具体做好准备。
二、要注意改进的方面:(困惑)
1、进一步提高学生当众朗读、说话的音量和水平,注意总结有效做法。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及与他人的有效合作学习。
3、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摸索如何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做到和谐统一,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有所得。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8
通过本次的学习,对大单元教学有新的认识,专家的讲座内容结合了初中数学知识和具体课例进行解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都是以零散的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的视角,孤立的进行课时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老师们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出发点,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就能让知识间的联系更清晰,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
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数学思想的整合教学,我们应该挖掘一个单元中符合课标的大的数学思想,学生需要掌握的超越知识和技能的数学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教材只是一个能力提升的素材,当我们突出一种数学思想时,应单元统筹考虑。教学应做到教前面的内容,如果后面有廷伸就要适度延伸,为后面学习开一扇窗,那怕敲一道缝,播一粒种子,让它在那儿慢慢拓开为一扇门,发一下芽。学后面内容应该往前面再“温故”一下,把当初不太懂的让孩子站在一个高台上回头看山下的风景,这样实现“教前顾后”、“教后顾前”来达到前后兼顾。大单元教学要求老师要对数学知识有整体的了解把握,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更高的了解,这样对大单元的把握才更清晰准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自己去整合研究,收获更多。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才能更好的教学。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9
通过共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我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认识,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也让我在教学上有了新的体会和探索。
1、关注点的转变
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其关注点应该有所转变。在之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基本上是确定了教学目标,然后把任务完成,再在学生演唱展示时检验教学效果。至于学生怎么学的,关注不多,只要他学会了会唱会说就行。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出现问题了。
在课堂上,应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是兴奋的还是有气无力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少数精英参与了,还是大多数孩子参与了;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之中是否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有没有问题提出来,是怎样解決的;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他们从这一课时学到了什么解决音乐难点的方法。
2、转换教学策略
在这本书里,我还了解到一种情境化的具体策略。如何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呢?在歌唱课之中不能只采用学生学唱的方式进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小老师”,“小演员”,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发生的,他们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
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名师都提出情境化教学策略,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似是而非。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懂得了创设情境,通过学习情境化教学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几种方式:联系生活实际、音乐、图像、动作等等都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投入进来,对音乐的感知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总之,余老师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要培养核心素养,也知道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指明了方向。
对单元教学的感想 篇10
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参加了省教科院开展的小学英语“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讨和线上展示活动,让我对单元整体设计又有了新的认识。
新课标中要求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具体做法要求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
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要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各层级目标要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体现层级间逻辑关联,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实现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
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本次活动专家对新课标的要求做了详解和细化,让我们更清楚教师要怎么做。本次活动分享的案例主题相同,设计却各不相同,也给老师们提供了多种思路和方向。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解决单元的时候,不要盯紧生词,要盯紧内容,根据内容来安排教学。我以前觉得重要的是这一单元的单词和句型,要学生背单词背句子,忽略了单元的语篇。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了语篇是一个单元非常重要的内容,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情、教材、内容”都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以教材为载体,以内容的连贯性贯穿整个设计,并且要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实际中,分解到课时里。
在第二天的课例分享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老师依据单元整体教学所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也有了新的感悟。
我发现,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老师们都是依据话题为主线,把每一个单元的各个课时联系起来,每个课时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方法上面,老师们都使用了小组研讨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堂掌控上,老师们都是作为引导者,通过一些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当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引导学生去内化去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的设计上,老师们各不相同,但都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本原则,设计了“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是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教授,更是加入了相关的科普知识、文化内涵、情感体验等元素;在作业设计上,老师们别出心裁,分层设计作业,既照顾了全体学生,又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输出本节课吸收的各方面的知识。
听了专家讲座和老师们的课例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也深深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一定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学习和研究,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