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优质课教学设计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隆中对》优质课教学设计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隆中对》教案设计1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层次
2、了解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的艺术手法
3、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诸葛亮躬耕南阳,虽自云:“不求闻达于诸候”,实则是“审时度势”,择主而事,27岁那年,刘备由徐庶介绍“三顾茅庐”以求复兴汉室之计,诸葛亮乃应时而出,我们将要学习的《隆中对》便是记录这方面的内容。文章以记言为主,作者记叙孔明纵论的天下形势,为刘备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方针,标题中的“对”是对策之意。
二、范读这篇文章,就生僻字词预以点拨。
父:fǔ亦作甫,《梁甫吟》汉乐府调名。
莫之许也:宾语前置句子。
诣:到……去
屏(bǐng) 退:同义复合词
猖蹶:失败(凶猛而放肆)
胄:后代。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学生笔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三国时人,由蜀汉入晋,入晋后举为孝廉,任左著作郞,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写成了《三国志》。
二、中心意思
本文记叙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表现了他胸怀大略,及惊人的政治远见和高度的分析能力。
三、课文简析
(一)诸葛亮隆中对策分析
分析天下形势,追往及今,由远及近,先彼后已,条分缕析,从现象到本质,而又突出人谋。从而归结出——曹操不可争,孙权可结盟。
孔明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1、乘有利之机占据荆益二州,建立根据地,奠定帝业之基。
2、在内政方面修明政理,革除刘章、张鲁的弊政,发展生产,安定民生,以保根基。
3、安抚和合四方少数民族,联吴抗曹,促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伺时机成熟,便采取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消灭曹魏,进而统一天下。
(二)全文结构分析: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孔明年轻时的事情。仅用49字,着重表现了诸葛亮的抱负,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2)徐庶向刘备推荐孔明,本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和事件,作者详略得当,只写对孔明的赞语,并提出了枉驾顾之的建议。
第三部分(3—5)刘备问计,孔明对策,表现了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的政治才能。
第四部分(最后)表明了刘备对孔明的。器重和信任。侧面烘托了孔明的卓越才能。
附一、《梁父吟》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基;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誰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反映了孔明愿辅贤君又担心被谗的心情。
附二、板书
╱自比管乐 显雄心抱负
侧面描写 庶喻卧龙 宜枉驾顾之
╱ ╲情好日密 衬卓越才能
孔明
╲ ╱与曹不争 与权可盟
正面描写 占据荆益 奠定帝基
╲修明政理 革除刘张
和合四方 联吴抗曹
《隆中对》优质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
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出师表》。试试能不能背诵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学生背诵之后,提问:这一段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的是哪一件事?学生很容易回答:三顾茅庐。教师接着明确:对,这是诸葛亮自己深情回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有所了解。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史书《三国志》。
评价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导语的设计可以稍长一些。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一、背景常识。
1.“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倾颓(tuí)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②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③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于是:因屏人曰
④为:a.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
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
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
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⑤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古今异义。
①猖蹶:a.古义:失败,例句:遂用猖蹶
b.今义:凶猛而放肆
②许:a.古义:承认,例句:时人莫之许也
b.今义:允许,赞许
③就:a.古义: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见
b.今义:多用作连词
④可以:a.古义:可以把(它),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⑤国:a.古义:地势,例句:国险而民附
b.今义:国家
三、重点语句解析。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把自己比作齐国名相管仲、燕国名将乐毅,当时的`人没有承认他这种说法。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入胜。写诸葛亮自比管、乐,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也记述了诸葛亮胸怀大志,不同于芸芸众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人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写出了诸葛亮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四、课外知识拓展
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隆中对》优质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点:
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学生讨论回答: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漳、张鲁)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博陵、颖、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1.亚.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级在人名前面。
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曹操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可以为援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可攻荆益
张鲁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有利条件
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
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漳: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四、发《三国演义》第37、38回的资料,做比较阅读。课下写小短文,探讨一下史学家和文学家笔下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五、建议:学完《出师表》一文,可与本文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再次解读历史人物诸葛亮。
下一篇:《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