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导入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一、新时代新要求——势在必行

20xx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xx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xx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20xx年4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xx版)》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对于多元文化交流目标的阐述中提到: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元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文化比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由此可见,新时代赋予了高等学校新的职能。高等学校除了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传统职能,也肩负着国际交流合作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兴使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化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必须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辨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对于中外文化的有效理解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文化意识培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家国情怀,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语言层面的显性目标即语言语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在社交、素养以及思维等隐性层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文化传承意识,提升跨国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比较意识,培养开放、尊重、包容的国际情怀。

二、文化导入困境——中国文化失语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多年来,中国的外语教学早已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加强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却存在过分重视目的语文化,轻视母语文化的现象。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是敲响了“中国文化危机”警钟第一人,她认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日常汉语交流中的表现也缺乏文化底蕴。

纵观我国各阶段英语教材的选择,有提倡原版引进欧美出版物的,有提倡阅读篇目选自原汁原味西方报刊杂志网络媒介的,有针对英语专业专门开设英美概况课程的,英语课外阅读书目也大多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以及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和输入也无处不在,逢节日商场的促销、林立的西餐厅、循环播放的欧美流行歌曲、热映的好莱坞大片,西方的节假日、饮食文化、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学生,加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场合中的“失语”现象。

英语教育工作者不仅是语言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递者。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应该坚持文化平等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民族文化,深刻剖析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中国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22 3431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