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质4篇)
通过半截蜡烛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探讨能量转化与物质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与兴趣。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质4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4、了解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
5、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细细体会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1、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背景介绍:
1939年,德国发动了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的手段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看录像(教师解说)。
2、师──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抗击侵略者的感人故事。
3、师──板书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二、读悟
1、了解故事梗概:
师──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交流。
2、学习3~7节:
⑴ 师──在一番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之后,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
生──小女儿杰奎琳。
⑵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思考交流,母亲和杰克也有功劳。
3、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到底怎样说更令人信服呢。
请大家默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在文章中标注自己的想法,小组的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生──读书、思考、讨论。
4、交流:(教师预设)
观点一:伯诺德夫人有很大的功劳。
出示: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⑴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
(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这样做及时舒缓了孩子们紧张的情绪。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⑵ 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尽管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⑶ 课文最后说正当小女儿“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⑷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
指名朗读。
观点二:杰克有很大的功劳。
⑴ 出示: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
⑵ 出示: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⑶ 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着。”
过渡: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此时此刻,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观点三:小女儿杰奎琳。
⑴ 师引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
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
⑵ 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
(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机智。)
⑶ 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你们体会出什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机智。)
⑷ 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
随机指导朗读。
5、填空:
(情况) (怎么做) (结果怎样)
当半截蜡烛被点燃后,伯诺德夫人点燃油灯,吹熄了蜡烛,危机暂时过去。
当半截蜡烛重新被点燃后,大儿子杰克拿走蜡烛搬柴生火,却遭德军中尉呵斥。
当半截蜡烛越烧越短时,小女儿杰奎琳请求拿着蜡烛上楼睡觉,结果成功了。
三、小结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2、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
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3、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点燃蜡烛 重新点燃 夺回蜡烛
轻轻吹熄 端起烛台 端起上楼
挺身而出 千钧一发
(机智、镇定、勇敢)
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三篇】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四篇】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上一篇:注意交通安全教案优推5篇
下一篇:《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