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实用4篇
【导言】此例“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实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
5.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⑸ 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⑹ 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4篇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教学设计。
个性化教学设计2
作者简介:陈凯亮 (1994―),男,福建福清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
陆岩 (1994―),男,黑龙江鹤岗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网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教育工作面临着在信息时代变革背景下如何教学的深刻问题,其中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便是其中的重要热点。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不再以灌输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幅度扩展,学生学习时的时空限制也越来越少,这一系列变化的出现都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理想的实现。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不可逾越的命题,而本文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挖掘各种学习风格的不同,探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的技术实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及其必要性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学习环境创设者的地位,可以说个性化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不同,前者主要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了解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后者主要强调师生人数的多少。
个性化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观念在现代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实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一是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避免学得慢的跟不上、学得快的不耐烦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适应学习者的习惯媒介差异,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文字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视频、音频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差异,个性化教学可以采用特别的教学媒介;三是适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同的影响;四是适应学生兴趣及性格的差异,兴趣与性格的不同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针对其性格与兴趣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对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学习风格的网络教育环境设计
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环境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风格,然后进行提取,提取之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教学方案。具体网络教育环境见下图:
学习风格是最初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后来逐渐扩展到教育心理学、职业
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框架图
心理学等学科,其内容包含知识、情感、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在学习方面,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仅限于直觉、认知过程、认知控制等方面,而学习风格具有更大的范畴,可以说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部分。关于学习风格,英国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将学习风格确定为71种,并重点研究了其中13种;我国学者在研究学习风格时一般将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以及实践者。
(1)行动者。行动者喜欢活动具有刺激性,喜欢做中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安排做什么。例如成立学习小组,让行动者担任组长,完成竞争性的团队任务。行动者表现欲强烈,喜欢与他人交流,因此可以建立微信群,让行动者担任群主,老师甚至可以在群内向行动者匿名请教。行动者的缺点是喜欢冲动,所以在学习环境设计时可以提醒行动者先思考再行动。
(2)反思者。反思者喜欢行动之前对学习内容做充分的考察,喜欢观察与思考,不乐意做无背景的事情,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得好好《山草香·》想想。在对反思者设计学习环境时,可以给要学习的内容加上充分的背景资料,满足其热爱思考的特点。反思者与行动者不同,不喜欢抛头露面,更喜欢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做事细致,因此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担任收集资料的工作。
(3)理论者。理论者对文字、图片的敏感度不高,更喜欢有逻辑性的学习资料;理论者对学习资料中的含有逻辑性的字眼非常敏感。理论者逻辑敏感度高,喜欢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学习中,理论者可以担任小组任务中与关键技术相关的角色。理论者的缺点是对动手活动的积极性差,因此需要适当培训。
(4)实用者。实用者喜欢能够学以致用的学习材料,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用者最常见的问题是这东西有什么用。实用者喜欢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针对他们的学习环境应该设计成能够支持人们生活的事物。实用者的缺点是过于注重现实,对长远发展有利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兴趣,因此在培养时需要提供这方面的提示。
三、个性化教学的相关技术及实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3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什么),亦即教学目标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常须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
(2)设计教学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学策略设计。在设计时,从整体把握教学策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教得如何),亦即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决策性的评价模式,研究型的评价模式,价值性的评价模式,系统性的评价模式。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般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环节
首先,要正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部分是,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等等。
其次,在真正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过程;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如归纳法则(方法)、描述概念(定义)、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首选鼓励和激励策略,即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而后,教师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规范的表述,而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述。
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最后,根据课堂实际的实施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
三、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1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2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3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4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5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四、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各个不同领域关注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模型的过程
2.对于重要的公式、法则和规律,教学设计的素材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3.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4.代数式、方程、函数内容的编排适宜螺旋式推进
5.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使用计算器
6.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赋予教学设计一定的弹性 7.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素材的选取宜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背景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有丰富的数学内涵的内容
2.内容的呈现要突出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几何活动经验的积累
3.选择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
4.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5.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6.教学设计要有弹性,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体现统计与概率思想方法的素材
2.内容呈现形式上要强调数据统计的过程和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体验与刻画 3.教学设计要留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4.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
6.教学设计应为使用计算机、计算器提供可能
7.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四、联系与综合领域
1.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2.设置综合专题,使学生探讨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学设计教案4
杠杆(第一课时)
制作人:
林泽南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能在杠杆上找到它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
(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2)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论实验方法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5)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重点
杠杆的定义,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得出
教具
新媒体课件、剪刀、镊子、杠杆、钩码、常用工具(学生自带)
课时
3课时
环节
方式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备注
导
入
视频播放、讲故事、工具展示
播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象的重力的视频,结合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吸引学生注意力。
根据书本P76页图片“祖先使用工具建造宫殿”以及ppt上生活中的工具让学生体会简单机械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引出本节课学习重点---杠杆。
观看视频
出示工具
讨论
新课
通过生活实际工具总结规律
导学案练习
通过数学进行知识迁移
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学习和检测
师:钳子、剪刀、镊子、天平等工具,他们在力的作用下有什么共同个特征呢?(生:运动、围绕一个点转动)
小结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
师:在生产生活中你们还见过那些杠杆?(如跷跷板,铡刀、开瓶的起子、剪铁皮的剪刀、撬棒、钳子等)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
师:杠杆都是直的吗?(不是)
师:如图所示,给你们一根硬棒,如何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头?(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画图和杠杆的定义解释杠杆的五要素。
师(画出简图):通过定义我们知道,我们将这个绕其转动的固定点称之为---支点(板书)
活动一导学案:找支点
师:在杠杆上有力的作用,使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动力F1;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阻力F2
师:五要素我们已经找到了三个,还有两个叫做力臂,与动力相关的叫做动力臂,与阻力相关的叫做阻力臂。通过书本上描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我们先从数学的角度来复习一遍点到线的距离怎么画?
活动二导学案:点到线的距离
师:将刚刚的画法迁移到力臂上,尝试训练。
活动三导学案:画力臂
师:力臂一定要在杠杆上?(不是)
提出问题:跷跷板中,能否用一个小孩撑起三个大人?
活动四设计探究实验
师:我们发现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都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那我们通过一个探究实验来探究杠杆平衡时,力的大小与力臂长短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状态有静止和匀速转动,我们选取哪一个比较好呢?(静止---水平静止,方便测量力臂的长度)
思考:
甲乙两幅图同时处于静止状态,要选择哪一幅图?为什么?
(选择甲,水平静止时力臂刚好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长度)
总结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当堂实验分组小测(5min)
投影多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F1l1=F2l2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的定义以及五要素,还有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通过工具总结得出结论
完成导学案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画图进行数学知识点向物理知识点的迁移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两人互相监督的方式进行实验小测,互相评分
每个同学只测一组是为了节省时间,搜集多组实验结果是为了得到普遍性结论
板
书
杠杆
一、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下一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