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第一篇】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都玩过纸飞机吧!今天让我们再来玩一次(飞出一架好的)!现在,谁想上来和我一起做飞行表演?来,起飞了!(谢谢)诶,为什么我的飞机飞得又平又稳,而他的却飞不起来呢?仔细观察两架飞机。这,其中的奥秘,又在哪里呢?(出示另一张PPT),这就是我《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导入。(同时出示标题彩色打印)

二、说教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学习正方体、圆柱等空间立体图形特征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数学思考: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态度:通过开展学生亲身经历,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过程的。

1、感知特征,步步深入

由于纸飞机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玩具,这样的导入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细心的学生已经观察到,左面飞机的一边缺了一个角,右面飞机的左右两边却完全一样。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顺势推出,像这种两边形状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之为“对称”。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到对称物体的特征。

接着,我由体到面,又依次出示了以下图形,(课件和实物同时展示,彩色打印剪纸)。并让他们拿出课前发下去的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很快,学生排出了这样的两类图形,并说这一行是对称的,而这一个则不是。在表扬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的同时,我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课件在这些图形的上面出示“图形”两字)。

但是,学生仅仅知道,对称图形“左右两边一样”是不够的。于是,我带着很大的疑问(课件出示问号)问学生:你们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你有什么方法去证明吗?此时,我大胆放手,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跃跃欲试。小组汇报时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是用尺子量的,发现两边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对折的方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了。对折、完全重合(出示关键字),真是个伟大的发现。我再引导学生打开对折后的图形(拿出对折过后的图形),去寻找更大的收获。学生却有点失望地发现,图形里除了一条折痕,什么也没有了。我却因势利导,指出这个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出示标题,拿走那个不是的图形)。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落实了新课标的“四基四能”,这样不仅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也促进了知识的真正内化,有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引导思考之后,全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课件和板书同时出现,记得抽走那个不是对称的图形)

2、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概念的引导过程,能来一点点鼓励的掌声吗?谢谢,真诚的掌声停止了,而课未停止。当掌声停止时,我示意学生观察我们灵巧的双手,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双掌表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我趁机引导他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她见过剪纸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我们双眼是对称的,还有的同学像受到启发一样,说我们的鼻子,耳朵,嘴还有小脸蛋都是对称的。我笑着对学生们说:是的,为什么生活中我们个个看起来这么帅、这么美,那就是因为我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对称。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其实,对称的物体还远不止这些,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几组不同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练习:包括数字、字母、汉字,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类练习:借助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两类典型的'例子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以及“这一行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一问题学生意见不一。我并不急着评价,而是让学生充分地折一折,辩一辩,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4、欣赏图片,延伸拓展

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对轴对称图形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我带领学生一同走进了轴对称图形世界,走进对称美的海洋。这是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法国巴黎凯旋门、中国天安门、上海世博轴。我问学生,这些图形美吗?还没等我说完,就有的学生高呼,我们方方正正的中国文字“美”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5、说教法、学法

纵观整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折一折、辩一辩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新课件)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转向指板书)。

6、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也力求做到工整对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五、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称美,数学美,生活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能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了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但在教学“画圆”时,我的讲授部分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有何不足在相互补充的话,这样的教学似乎会更好一些。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在《轴对称》这节中,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本节需要三个课时。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轴对称的特征.结合探索对称点的关系,归纳得出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解决折叠问题),并结合这一性质的得出,讨论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另外,为下一节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好铺垫,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所授课班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本册教材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案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激趣策略:通过折纸与剪纸的游戏,初步感知对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示范模仿策略:通过教师课件示范,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猜测、观察、动手操作、感念辨析、判断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准备实际操作工具剪刀,小刀及材料彩纸;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PPT和剪纸;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拿出剪刀和材料纸。首先把纸张折成两半,然后用剪刀随意剪成任意图形,之后打开。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让学生从剪纸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习新课做铺垫。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思考,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与活跃性。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电脑演示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觉到其实数学并不枯燥,而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轴对称的概念。

(1)像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出你所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检验学生本次课所学到的知识。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练习中轴对称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通过第二节课的课前复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基础知识。

(2)通过和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树立榜样和互评为主。

2、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和听课教师的交流来评价自己在本节课教学时优点与不足,并适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和学生交流来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情况是否合适,从而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第四篇】

本课主要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课上,我首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然后通过让学生把图片对折,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特征,并认识对称轴;接着从实物图片上升到平面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

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我出示了一系列美丽的对称的图片,包含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雄伟建筑,配上背景音乐,这些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赞叹声连连,学生自己观察,教师适当介绍,课堂氛围活跃。

二、实践操作中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课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折一折蝴蝶、天坛、飞机图形,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图片对折后都是两边大小、形状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感知完全重合。接着,要求学生独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完全重合的特征,再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些美丽的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后面的。试一试以及练习中,碰到学生有分歧的地方,也鼓励学生动手去验证。学生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对课堂的流程加以控制,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引入新知,欣赏图片的时候,就把中国的伟大建筑放在最后,介绍的时候也是重点介绍。在通过对折,感知完全重合时,再次指出天坛是我国著名的建筑,雄伟壮观。练习题,将书本上判断一串英文字母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改为判断China这个英文单词中,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询问China的中文意思,当学生说出中国时,我用激昂的语调指出:噢,是伟大的祖国!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学生瞬间也被我的热情所感染。接着,要求学生判断中国这两个汉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组织学生判断我们的国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出示了咱们的国宝:熊猫,一方面展示中国地大物博,另一方面提升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一系列的设计不仅仅仅围绕今天的主题: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渗透民族文化,也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个升华。

四、对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评价

关注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出彩的答案,带头送上掌声。如判断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交流方法时,有同学说到可以将下面的纸片展开,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而且很少有学生会提到,因此,在他回答后,我立马对他的答案进行了肯定,鼓励其他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并用多媒体出示他的想法。及时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感到自己被老师期待着,肯定着,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享受课堂。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给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处理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缺乏处理问题的敏锐性以及果断性,有些犹豫不决。如引入新知时,要求学生给6张图片分类,有学生说到按对称和不对称来分,我追问:你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两边一模一样。此时,我可以适时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蝴蝶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蝴蝶两边是一样的,大小、形状是相同的,让学生对对称的含义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回想当时处理的过程,显得很拖沓,浪费了不少时间。

此外,在处理试一试时,我预设第二个三角形学生会说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在上课时,学生产生了分歧,因此,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个办法,他们说可以折一折,通过对折孩子们发现这一个三角形,两边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得到我要的答案后,我就直接去处理平行四边形了。课后反思,我觉得我可以立马追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呀?只有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将三角形的知识点夯实,然后再去处理平行四边形,我觉得会更恰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2 496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