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一篇】

摘要: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场所。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一、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完善学科教育体系所必需。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场所。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最终要求是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必须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能力的培养。回顾过去,我们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这一角度讲,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基础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所离不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这“三基”是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源泉,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工具。只有把这些知识透彻理解,熟练掌握,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扎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中。否则素质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米之炊。

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前,数学课的学时少,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实行满堂灌。而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很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很多时候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喉干舌燥,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这样既没有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培养。要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五个环节。

1、学生预习。

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预习,同学们事先了解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复习。

教师复习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评讲学生上次的作业。学生课后做作业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学生的作业,笔者每次都是全批全改,指出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上课前做一评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错误的评讲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能力。其二是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

3、教师的课堂讲授。

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具体讲授时应抓住重点,采取启发式、主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意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力求自然、贴切,要把重点放在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而把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训练放在次要位置。教师讲授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归纳、抽象客观事件的过程。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讲授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而启发式教学,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加深了记忆;同时,也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应当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1)发现式教学。

由教师提供一些预备知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引申、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进而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发现式教学。发现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大有裨益。不妨引导学生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深,且计算中出错率较低。

(2)发散式教学。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时适时地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

(3)分析式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未知”出发,逐层深入地分析找出“需知”,逐渐靠拢到“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学生课堂复习。

教师每次课都应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让他们归纳、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应按照以上五个环节,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45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完成教师的神圣使命。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二篇】

泉州市实验小学郑瀛泽。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先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使小助手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而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三篇】

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作者:王洪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十中学,河北,张家口,075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功能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四篇】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高考考点较多,为便于系统复习和认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现总结八点注意事项,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注意事"先后"顺序

1.组装仪器顺序:先零后整,由低到高,由左到右,先里后外,拆装置与之顺序相反。

2.加热器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4.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5.用排液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导管后撤酒精灯。

6.用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醋酸铅试纸气体性质时,要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将试纸靠近气体检验。而用ph试纸时,要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到放在表面皿中央的干燥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7.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净的滴定管、移液管要先用待盛液洗涤2~3次后,再盛装试液。注入滴定管中的液体液面开始在"零"刻度或"零" 刻度以下。

8.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应先验纯后点燃。净化气体时,应先净化后干燥。

9.焰色反应试验中,每做一次,铂丝都应当先蘸取浓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做下一次。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溶液应冷却再移入容量瓶。

11.气体在热固体表面时,应先将气体干燥后反应。

12.硫酸沾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千万不得先用水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二、注意"数据"归类

1.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在测定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为保证加热过程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实验中需加热、称量、再加热、再称量,直到最后两次称量不超过。

2.滴定管的准确度为。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少于容积的1/3,也不能多于2/3。

4.试管在加热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要与桌面成45°角。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1/3处。

5.烧杯、烧瓶加热时,盛液体量均在容积的1/3~2/3处,蒸发皿加热液体时,盛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2/3。

6.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7.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烧杯、玻璃棒要洗2~3次,用烧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和1~2ml处,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8.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在2~3滴。

9.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不能含有小数;任何水溶液,h + 或oh - 的浓度均不能为"0",而是大于"0"。

10.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得要要"0"刻度以下;滴定管读数时装液或放液后,需观察1~2分钟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11.量杯、量筒、容量瓶没有"0"刻度;温度计"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12.托盘天平中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要调"0",使用后要回"0"。

13.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0"数字均是有效数字。

14.焰色反应完毕,要把铂丝放在盐酸中浸渍2~3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保存在试管中,使它洁净不沾污垢。

15.需恒温但不高于100℃,可用水浴加热。如溶解度的测定、苯与混合酸的反应、酚酞树脂的制备、银镜反应的发生等。

三、注意特征"标志"

1.仪器洗净的标志:以其内壁附有均匀水珠,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入最后一滴液体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立正,并将瓶塞旋转180°年塞紧,再倒立,均无液体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平视时,液面凹面与视线相齐。

5.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收集满的标志:用湿润的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色。

6.天平平衡的标志: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上)

四、"大小"关系明确

1.试剂保存在某液体中,试剂密度应大于液体密度(如锂可保存在液态石蜡中而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2.称量时先估计出其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去游码时次序相反。

3.使用干燥管干燥气体时(或除杂时),气体的流量应是从大管进从小管出(即大进小出)。

4.溶解气体时,溶解度较小者(so2、h2s等)可把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而溶解度较大者(nh3、hcl等)需在导管末端接一倒扣的三角漏斗,让漏斗边缘稍接触液面,以防止倒吸。

5.药匙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

6.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时干燥管效果不好,太小时气体不通畅。

7.固体药品要保存在广口试剂瓶中,液体药品要保存在细口试剂瓶中。

五、"上下"不能混淆

1.收集气体进,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小于29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分液操作是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方放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要引流时,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则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的内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线下)。

4.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中水从下端口进上端口出(逆流原理)。

5.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上。

6.制气体实验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时,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下。

六、理清"内外"关系

1.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而不是内焰。

2.用滴定管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插入反应器中,以免接触器壁而污染药品;从细口瓶向反应器中倾倒液体时,注入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中靠一下逐渐竖起来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体流到瓶的外壁。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免倒到容量瓶外。

七、"长短"也有讲究

1.洗气时用带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

2.用排液法测量气体体积时(量液装置),气体应从短导管进入,液体则从长管被压出(即短进长出)。

3.用作安全瓶时,两导管与瓶塞相齐。

八、切记多个"不能"

1.使用胶头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随意放置,未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别的试剂。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性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互用。

4.烧瓶、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5.药品不能入口或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na、k、白磷等危险品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计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9.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溶液。

10.酒精灯的使用不能用灯,不可用嘴吹灯,燃着时不可加酒精。

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定容摇匀后液体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蒸馏水。

12.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13.用试管加热液体,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14.进行焰色反应选用材料本身不能带有颜色,最好选用铂丝或无锈铁丝。

15.浓硫酸与其液体(水、稀硫酸、乙醇、苯等)混合时,不能将其他液体倒入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其它溶液中,以免出现液体飞溅等危险。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五篇】

微课,即在教学设计理念下,就某个主题、知识点或者为了把一个问题解决好,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有针对性地讲解,以视频教学形式而开展的的教学活动.由于视频能够循环播放、多为3~4分钟的时间,主题性强烈,短小精悍,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微课的尝试提出相关认识,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微课具有更生动、直观的表现,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微课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性.比如,在学习水分子的变化的知识点中,引导学习者建构微粒观概念为教学难点,帮助学习者从微观对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理解,其本质为分子破裂原子再次组合.尽管教材有图片,然而,学习者不容易理解.利用微课动画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形象地发现: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是怎么样破裂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怎么样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又是怎么样结合成氧分子的.在微课中,极微小的原子、分子能够可视,富有生命力.在教学难点突破方面,帮助学习者建构微粒观概念上,微课能够将实验素材的显著、安全效果体现出来,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部分化学实验自身具有危险性,部分生成物、药品自身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比如,“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探究中,用赤磷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测定.由于赤磷燃烧产生的p2o5为酸性氧化物,强腐蚀性是其特点,不能够直接闻气味,不能够用手触摸,也不可直接闻气味.在教室里,这个演示实验不可以做,需在通风橱里做这个实验.若链接有关微课视频替代实验,那么同学们不但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且没有危险,使污染空气也减少了.

学校经费受到限制,开展有关的实验就比较困难,然而,教学过程中又须对有关实验进行展示.运用微课视频做演示实验就可以克服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效果不错,教学目的可以达到.比如,自然界中的水蒸馏实验,冷凝管、蒸馏瓶已经不是必配仪器,怎么样获得实验用的蒸馏水是同学们很想了解的.把水的蒸馏实验视频引入课堂,让同学们看到水的蒸馏环节,了解蒸馏水是怎么样获得的.如此不但使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得以满足了,并且进一步使同学们了解蒸馏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是净化水中净化程度较好的操作方法之一.视频教学,有利于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

四、微课内容可重复播放、内容呈“点”状,可以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复习、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微课内容以“点”状呈现,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学经验技能、方法传授,考点归纳,题型精讲、教材解读方面的知识讲解、展示等.微课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具有精炼性,在几分钟的时间讲解比较透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把技能、小知识点展现出来,主要是针对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的.微课不但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相适合,而且适合同学们深度、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视频播放速度具有调节性,使不同程度的同学依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基础对视频播放的速度进行控制.因为视频能够反复播放,平时反应不快又羞于发问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很好地使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得到了解决.

五、反思。

虽然,微课在化学教学中作用明显,然而依旧不能够全部替代课堂教学,其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一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开展的安全实验,应当尽量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才会有深刻感受.

二是化学是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学们动手实施实验探究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构成环节,也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科学技能之一,不能将化学学科的实验功能弱化.

三是微课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使同学们借助小型多媒体播放器,随地随时可以进行化学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有些教学难点通常并非一两句话可以讲明白的,如此,就不能够离开教师的讲解,因为教师的讲解可以依据同学们的反应不断作出调整.

总之,在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怎么样较好地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较好地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建构信息技术下的优质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仍需要每一位化学教师不断探索.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六篇】

泉州市实验小学郑瀛泽。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

[1][2][3][4]。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七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化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劳动技能教育等,以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化学实验教学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验与观察。

实验与观察的有机结合,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科学方法,关键在于怎样开展实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且药品耗费过多,增加实验开支与目前实验经费紧张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应大力改革实验方法,创设一些节省药品,操作简便且现象明显的学生实验。

2.探究与总结。

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化学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找出内在联系,再归纳总结得出规律,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突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如引导学生运用辩证观点从化学键、化合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认识硝酸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再总结出一些规律,如稀硝酸比浓硝酸稳定,浓硝酸比稀硝酸氧化性强,硝酸跟金属反应的产物关系等。

3.应用与延伸。

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论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如应用硝酸的性质解答能否用稀硝酸制取h2(与zn反应),设计用铜、银和硝酸为原料选择最佳途径制取硝酸铜和硝酸银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掌握的硝酸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质。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教师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的示范,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展现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的实验作风,以及节约药品爱护仪器的道德品质等,可以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验提供的氛围以及围绕对实验产生的浓厚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受限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共同探讨实验现象,共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化学实验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发生化学变化的生动展示,它又是和形态各异的实验仪器分不开的。在实验教学中,装置的整体性会带给学生以整体美,这种美感有利于实验的规范化。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除了变化本身是一种动态的美——由一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的变化,也体现了其中具有的创造美,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固然带给了学生视觉上的美感,实验仪器本身也蕴藏着美,有直线美、曲线美及造型美,甚至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美的心理去赋予它们无穷无尽的美,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审美的陶冶。

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本身也是对一种劳动技能的掌握。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对于农村学生,学会土壤及水样酸碱性的测定,对学生自己测定土壤及水质的酸碱性,从而改良土壤,合理种植,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又如通过铵根离子的检验,使学生明白了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施的道理,从而合理施肥,提高肥效。再如酯的水解实验原理,被学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利用热碱水快速清洗油污,从而改善了生活环境。

化学实验隐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善于发掘化学实验所蕴藏的教育教学功能,广泛开展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八篇】

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实验课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完成好实验教学,能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专业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注重实验过程中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的特点。但他们学习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对于子女比较娇惯、纵容,造成了学生自身素质的结构存在缺陷。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及团队精神培养,通过教育、培养、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培养科学态度,树立科研意识。

生物工程实验课程是对学生的实验态度、方法、技能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认为有趣的积极地做,不感兴趣的只是应付任务,甚至直接抄袭他人实验报告。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

实验课程的首堂课,我们都特别强调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过程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动手参与,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验课记录,并要求学生客观地记录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科研的客观性、严谨性和严肃性,树立良好的学风和科研意识。

二、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再学习素质。

在以往的实验中,学生常常不重视课前预习,实验中完全依赖教师,做完一步就问下一步该怎么做,不独立思考,更不注意观察和判断。实验课成了按老师一步步要求,简单完成操作任务而已。有些学生由于平时生活中就习惯于家长包办一切,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验课时更是显现出不愿意动手的习惯,只是单纯地观察他人操作,然后写出实验报告完成任务。由于生活环境的优越也造成现在学生普遍不注意观察生活细节,缺少对现象分析的特点。

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教师先向学生剖析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但不直接回答学生下一步如何操作,而是在预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不能简单照抄教材,不能简单罗列实验结果,而必须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的,要求学生客观记录后,找出各种可能影响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独立性、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

学校的学习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还要求学生今后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实验课上,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外,我们还突出提高学生的再学习素质。比如,通过实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后还要认真总结思考。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自己查资料,再进行交流。教师在实验中还经常提出“除此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目的,这些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查询资料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对未学知识有新的掌握,同时对已学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比如在人口腔黏膜细胞巴氏小体观察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同样操作,有的人能很清晰看到细胞而自己却看到很多杂质?教师引导其回头仔细阅读教材取材方法,并对每步操作都弄清楚为什么,找出问题所在。再与制片较好的同学交流,分析取材操作差别,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提高,较好完成实验,而且懂得科学实验细节的重要性,注意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发现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三、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加强责任意识。

现在大学生中有较多的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致使一部分学生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团队精神差。在综合实验中我们特别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集体共同完成。在一个实验班的小团队中,所有学生轮流担任负责人,安排共同任务的分工协作,其他学生予以配合。例如在粗糙链孢霉的杂交实验中,将培养基配制、接种等工作安排实验班共同分工协作完成,杂交及观察等工作再由个人独立完成。如果不相互协作做好培养基配制工作,其后的实验――子囊果观察就无法进行。有的同学开始不想配合负责人的.分工,但考虑在自己成为负责人也需要别人的合作时,也会配合工作。在共同实验协作中逐渐培养出协作的精神。这样的实验课程既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技能,又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我们把教学内容的优化放在改革的首要位置。

在实验课程设计上,我们采用前期开设基础单项实验、后期开设综合开放实验的模式。平时实验课程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能依照教材完成部分重点实验操作,而在开放实验中不仅所有操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且实验过程由学生设计。

低年级的开放实验的重点放在强化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多项技能完成综合实验。而高年级开放实验则是以科研模式来进行。学生首先针对选题查询资料,设计优化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全部实验操作,最后完成实验总结。教师在各个环节中都鼓励学生采用新思想、新方法,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科研模式的设计和训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仅敢于思考,乐于动手,而且针对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也积极探索创新。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目标。学生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的,利用实验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特点,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22 2904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