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模板【实用10篇】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生物学科的全面理解与应用。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模板【实用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期末统考成绩三率达标。
(2)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了解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
1、()致同学们。
2、(、)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3、()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5、()国庆放假做好前九月份的复习工作(复习卷子)。
6、()第三节动物细胞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10、()期中考试期中评卷。
18、()复习期中考试以来的内容。
19、()总复习期末考试与评卷。
六、教学措施(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
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8、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已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9、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10、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11、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检测中考个好的成绩,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
2013年09月22日。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二篇】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
2.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4.继续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动物的特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的草履虫。
2.草履虫的呼吸、食物泡的形成、养料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
知识总结。
原生动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身体一般只由一个细胞组成。
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它的形状像倒转的草鞋,身体长圆形,前端较圆,后端较尖。它在水中自由运动,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
在载玻片上靠近草履虫培养液的一端滴一滴清水,用解剖针把培养液和清水沟通起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聚集在哪一边?由是可知道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而植物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草履虫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对照挂图或课本上的草履虫结构图辨认:草履虫的纤毛、口沟、大核、小核、伸缩泡等结构。
1.运动:依靠纤毛摆动,旋转前进。除极少数低等藻类外(如衣藻),一般高等植物均营固着生活,不能游动。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三篇】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
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
《伟人细胞》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
[4]。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五篇】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六篇】
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七篇】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幼根的生长。
1、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芽的结构。
1、芽轴——发育成茎。
2、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五、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八篇】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联系,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另外,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具体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采取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九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第十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没有,,的分化。
b)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背影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优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