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最新4篇】
【导言】此例“《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最新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开天辟地》教案【第一篇】
设计思路
大班学习活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有一个名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样一个带有虚幻色彩的神话故事,会让幼儿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学艺术的美基于个体的充分感受,于是我将图书《盘古开天辟地》投放到个别化学习活动的阅读区中,静观幼儿的各种表现。
在这本书中,虽然每句话都配有相应的图片,但较多的文字削弱了幼儿自主阅读与理解画面的可能,以及产生联想的空间,不符合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幼儿的阅读经验。所以我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对书中的图片、文字进行了删减处理,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与想象。
仔细分析教材后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故事由一个较为突出的元素——“变”贯穿其中,凸显了故事的“神奇”色彩,而且变化的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每个想象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待幼儿自主阅读一星期后,我便组织了这次集体学习活动,想通过教学中高低结构的转化,让幼儿懂得如何从书中抓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解读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并试着从图片入手,看看幼儿会怎样利用这些图片来演绎属于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让他们通过看故事、聊故事、摆故事,逐步过渡到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活动目标
1.尝试对“盘古将自身变成大自然”的画面内容进行联想,并理解其合理性,初步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2.愿意大胆并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区的阅读角投放图书《盘古开天辟地》,让幼儿自主地看看讲讲,对故事情节有基本了解。
2.材料准备:自制图书《盘古开天辟地》、课件(教学PPT、视频故事)、黑板、粉笔、幼儿排图学具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聊一聊——交流自主阅读的感受,引发兴趣
1.回忆画面内容,聊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教师配合PPT的出现,用情景化语言导入。如:“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古人,他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他叫……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是……”
“什么是开天辟地?”
“这本书你们都看过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2.幼儿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看完图书后的感受,教师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交流分享环节,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让幼儿交流自主阅读后各自的感受。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幼儿了解书中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力与水平。
教师鼓励幼儿:看来你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有的小朋友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敢于大胆提问,非常好。
二、配一配、聊一聊——欣赏故事,了解想象的合理性
1.教师播放视频《盘古开天辟地》,让幼儿欣赏。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心中的那个故事一样?”
设计意图:播放故事视频,可以让幼儿与自己原先的理解进行对比,从而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2.幼儿再次阅读图书,以配对游戏呈现“神奇”。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其作用。
“袋子里是什么?这些图片是用来干什么的?”
(2)尝试用配对游戏呈现“神奇”。
“给你们这些图片,你们会怎么摆?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玩“配对游戏”,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设计意图:用“配对游戏”梳理“神奇”的变化,不仅能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画面,还能结合画面表现故事内容,尝试建立其逻辑性。同时,也让幼儿体验操作给阅读带来的乐趣。
3.通过交流分享,感受想象的合理性。
“玩了这个‘配对游戏’后,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教师也可将问题聚焦:“神奇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对画面的完整理解。通过质疑、解疑,让幼儿感知这些神奇的事物之间有着一定联系,联想每次变化内在丰富的合理性,为后续幼儿的合理想象奠定基础。
总结:原来盘古的“变”是很有道理的。
三、编一编、聊一聊——展开合理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1.利用合理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盘古,你会把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进行变化?变成什么?为什么?”
(2)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这个创编环节是幼儿学以致用的一种体验,只有当幼儿真正理解了两个变化事物之间的合理关系后,他们的创编才变得有意义。这个环节不仅反映了幼儿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趣”字。
2.总结、表扬幼儿想象的丰富性,以鼓励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想象创造、表达表现。
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想象与创造,并尝试记录,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反思
1.无字图书,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活动一开始,幼儿自由表述了自己阅读这本无字图书后的点滴感受:有的幼儿觉得盘古是一个武功盖世的人,因为他有着发达的肌肉;有的幼儿为太阳和月亮的同时出现大惑不解:有的幼儿发现盘古在不断地变呀变,感觉有点儿神奇……一个个小小的发现、小小的疑问,正是无字图书及自主阅读带给幼儿的。乐趣与思索,引发了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欲望。
2.配对游戏,凸显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配对游戏中,幼儿各有各的玩法;有的幼儿根据刚听到的故事内容进行摆图,有的幼儿边翻书边摆图,有的幼儿遇到不明白之处再翻书,还有的幼儿完成游戏后再翻书,检查游戏情况。这个环节充分凸显了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
3.图片梳理,帮助幼儿理解“变”的合理性
游戏过后,盘古的变化便很清晰地呈现在了幼儿面前,他们说:盘古把身体变作山,是因为他身上的肌肉就像山脉一样;盘古把脚蜷起来的样子就像一座山;盘古把眼睛变作太阳和月亮,是因为它们都是圆圆的,而且它们都在上面,眼睛在我们脸的上方,太阳和月亮则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由此可见,盘古的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变出的物体都和大自然有关。
4.续编故事,促进幼儿展开合理的想象
当幼儿了解了变化的秘密之后,他们也变身为“小盘古”,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创编之旅:他们把一颗颗牙齿变成了一颗颗星星;他们把硬硬的骨头变成了硬硬的石头;他们把一根根头发变成了暴雨;他们把手变成了花儿,因为手掌像花朵,手臂像花轴……
这个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创编环节,既不违背盘古“变”的精髓,又让故事越编越有趣、越编越多样,激发幼儿充分的合理想象。
5.自主教学,幼儿给我不断成长的机会
自主教学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开动脑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如此开放的教学活动对我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不同、想法不一,课堂上会有各种可能出现,教师的预设远远囊括不了幼儿活跃的思维。所以,自主教学活动考验的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如何及时有效地推进幼儿思考、如何给予他们更多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法,是我要不断学习的。感谢幼儿给了我不断成长的机会。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学情分析
“开天辟地”源于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对神话故事知之不多、辨别能历尚有待提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因而在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无神论的教育,区别神话与迷信,消除来自不同渠道的负面东西对学生的影响。
设计理念
1、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悟情。
2、努力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尊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神话故事及有关奉献的诗句。
2、学生准备:课前朗读课文。
3、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环节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打鸡蛋。有个大神叫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他,去感受这位神奇而又伟大的神——盘古。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复习旧知:
①、盘古开天辟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
②、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是怎样的?
③、出示第二自然段,找出几对反义词,读一读,议一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走进课文的意境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谈感受。(盘古太累了,他很伟大、)
3、你都读懂了哪些词?是通过什么方法的?
①、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重点理解“精疲力竭”)
②、你能说出带“精”的成语来吗?(学生说:聚精会神、精力充沛、)
③、能用“精疲力竭”说一句话吗?(学生说,教师引导)
④、你能把“精疲力竭”带入课文里再读一读,好吗?(学生根据理解读)
4、为什么盘古“含着微笑倒下了”?(学生交流,并回答)
5、是啊,面对死亡,他显得那样乐观,坦然而无畏,从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神?(相机板书:舍己为人)
6、舍己为人,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就让我们通过充满深情崇敬的朗读,来感受盘古坦然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吧!(生齐读)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1、过渡: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2、交流汇报。(从评价朗读和本段感悟方面交流)
3、这段文字优美,特别有些词语很优美。
①、请找出优美的词语,用括出来。
②、生分组找词语,读一读,并汇报。
③、出示词语,生带读。
④、这些词语优美,在平时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它们,让我们来积累这些词语吧!齐读词语。
4、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请用“——”标出来。
①、开火车汇报。
②、这里,先写盘古身躯的哪个部位,接着呢,之后又些什么呢?(弄清写作顺序)
③、出示盘古图片:看着盘古,看着连线提示,一同来体会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生对着盘古图片说)
④、同位互相说。
⑤指名说。
⑥、加上动作说。
⑦、出示盘古图片,没有提示,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
5、想一想,盘古的身躯还化成了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
6、带入情境:
①、师生合作欣赏小诗。
②、相机出示宇宙万物图片。
③、欣赏感悟:此时此刻,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④、动手写话:请在课题旁写下你最想说的话,留下闪烁智慧的文字吧!
7、从中你感受到盘古又是一个怎样的神?(相机板书:无私奉献)
8、朗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就这样,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2、齐读第8自然段。
三、知识迁移,拓展深化
1、出示练习题:连一连神话故事。
2、齐读神话故事成语。
3、这些都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那么神话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4、小结:感谢人类,用智慧给我们抒写了一部部动人的神话故事,感谢盘古,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代代相传。
5、出示有关奉献精神的诗句,齐读感悟。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①、指名复述课文。
②、通过学习本课,你都学习到什么了?
2、布置作业:
①、把《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②、把你收集到的神话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附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盘古
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三篇】
设计意图:《开天辟地》是中国上古时期的1篇神话。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祖先们对大自然演化规律的神奇解读,对生命起源稚嫩而独特的理解。《开天辟地》这则神话讲述的是上古大神盘古,诞生于混沌、挺立于天地,又化身为世间万物的故事。在初看文本时,首先是被神话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再深入读下去,深深打动我的是神话的缔造者赋予这位神伟大的、惊人的生命力,是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的礼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朗读、认识对偶句。
2.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神话故事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力。
3.通过对本文语言的潜心涵咏,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对偶句
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我们先来看一个句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字数相同,左对右,持对握,凿对斧)
这种前后对称、字数相等的句子叫做对偶句。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它也是一个对偶句,师生对一对:轻对( ),清对( ),冉冉上升对( ),天对( )。
对偶句句子很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男女生对一对。
在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等会儿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了。
二、概述课文
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1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想想《开天辟地》你能把它读成哪句话?(板书:开辟天地、化生万物)
三、研读盘古“开辟天地”
盘古这个大神是凭借什么开辟天地?(板书 神力)
1、“神力”
读一读﹩2----﹩6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可以体现盘古的神力。
a、(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咔嚓”是什么声音?“大鸡蛋”是你们家老母鸡生的鸡蛋吗?那是什么?所以你觉得“咔嚓”怎么读?看,“大鸡蛋”加了个双引号呢!再次请该同学读。
你再想,盘古只一使劲翻身坐起来,就听到持久而响亮的”咔嚓”声,接着这个混沌一团的“大鸡蛋”竟然裂开了一条缝,你说盘古的力量大不大?神不神?一起读。
b、(出示)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先自由读,你们看“猛劈猛凿”,连用了两个“猛”字,多勇猛啊,你们能想象一下盘古此刻脸上的表情吗?可能他的头发——,眼睛——,牙齿——,肌肉——。咱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再次来“猛劈猛凿”
c、(出示)三至五自然段
(1)这些文字都是在写盘古的身体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咱们先自己来读读这些文字,看看盘古的身体是怎么变化的?
(2)“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句话你理解了吗?如果这是天,这是地,盘古的身体到底是怎么长的呀?你能自己在下面做做动作吗?
(3)刚才我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所以课文里“加厚”这个词改成哪个词似乎更好一点?
(4)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盘古的神奇变化吧!100天过去了,天升高——,(引读)地下沉——,盘古的身体跟着长高——;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盘古的身体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升得——,地变得——,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来,让我们抬头仰望盘古,你看得到他的头吗?太高啦,这就是“巍峨”。你看,“巍峨”都有个“山”,是说什么的,这里是说什么,此时盘古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之间,有个成语就叫“顶天立地”。
除了凭借他的神力,盘古开辟出新天地还需要什么?
2、外力
一把斧头、一把凿子
3、毅力
你从哪儿读出了他的毅力?
4、“勇气”
刚才我们用心思考,发现盘古开辟出新天地,不仅是靠他的神力,还借助了外力,以及用他的勇气和毅力。当天不再升高,地不再下沉,盘古含着微笑倒下了,他这一倒下,天地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四、研读“盘古身躯化万物”
1、播放课件,教师示范读
2、这世界美吗?那你也来美美地读读这段文字。指读。
3、你看这段文字,冒号后面的话都是怎么写得呀,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自由读,把这美丽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留在你的脑海中。
4、现在老师把“变成了”什么拿掉,你还能记起这段话吗?试试看,挑战一下你的记性。
5、你们的记性真好,不过也有课文的功劳,你看,口中呼出的气是在空中飘动的,它就变成也在空中飘动的风和云,眼睛是明亮的,它就变成月亮和太阳。这样呀,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虽然是想象出来的,但也要想象得合情合理,才会顺理成章。
6、来,让我们一起再次看着画面, 回忆这段话,并把些文字美美地出口,好吗?
7、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开天辟地》是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它在街头巷尾被人们广泛地流传着,盘古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那盘古的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呢?
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神,这个世界才会有原来的混沌黑暗到现在的美丽光明,这就是“从无到有”(板书)。后来它就慢慢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新的开始,也用来寓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开天辟地》,知道了一个叫盘古的大神,很凑巧,老师最近买了一件羊绒衫,它的牌子就是以盘古命名的,我去网上一搜索,发现还有盘古王表,盘古软件,盘古电磁炉等等,那么多的厂家企业都喜欢用盘古作为他们商品的商标。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
2、今天学习了《开天辟地》,它本身是一个神话故事,是想象出来的,我们的老祖宗把他们的想象变成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同时也把盘古的精神留在了每个炎黄子孙心里。其实每个神话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意义,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等,你们想读吗?老师给你们介绍本书,《中国神话》。
3、布置课后小练习,找对偶句。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四篇】
1、谈话。
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过的预习五步法进行预习,注意用上练习三出现的预习所用的符号。
(学生马上埋头苦干,时不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获得的新东西,很有意境)
2、全班读课文,找到自己读的还不熟的词句,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采取自由读的形式,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问题千奇百怪,比如说:书上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间,天地万物都还没有产生,那么盘古身上怎么围着一圈树叶?盘古这么伟大,他在睡着之前干什么?……)
4、灵机一动,与学生一起讨论神话的特点。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问题,我也来提一个问题,盘古一醒来,就发现身边有一把斧子,一把凿子,这是从哪来的?(颇有和学生较劲之意,学生回答令人意外,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借此引出自我探究)
生:也许他爸爸以前是个木匠,给他留下来的呗!
生:他的妈妈知道他是要做大事,好心给他准备的。
生:有位大仙路过,不小心丢下的。
……
我打断他们的猜测,问他们,你们认为这样争下去会有结果吗?(不会)
那现在我们想想,神话有哪些特点?用一个词来说说。
5、学生经过思考,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神秘的
生:不可思议
生:不存在
生:想象(将学生的想法赶快写到黑板上)
从我们自己发现的这些来看,的确没有必要争论不休,是吗?
学生笑了起来
考虑一下编者的意图吧!
下一篇:《蜜蜂》教学设计【范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