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汇编5篇】

冠军 分享 时间:

初中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思维表达,强调结构清晰、语言生动,鼓励创新与个性化,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与自信心。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初中作文教学,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 篇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以上几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1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司马迁写他们在起兵前,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人的独白,突出了他们不同的出身与性格:陈涉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贵族,加以才气过人,对秦始皇就敢蔑视;刘邦是个无赖,贪图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华生活便不自觉垂涎欲滴。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3、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如一个学生构思了1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中作文教学 篇2

从事语文教学,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如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重写不重评,重评不重改等。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替、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

二、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在自由式作文中,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现象等皆可成文。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在专题作文中,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从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作文。经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他们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主体意识的觉醒,更新了写作主体的观念,开拓了写作新视野。但放开写,让学生自由抒写,并非只纵不收,教师在学生的“放笔”中,仍要悉心指导,担当好主导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由抒写之后,有进一步提高。首先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1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笔者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利用阅读课,有针对性地搞专题讨论,学期末搞一次读书笔记大展览,由同学们投票进行评比。通过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片断训练。比如记叙文教学中,根据阶段重点进行训练就可以出一些题目,或就某种事件或现象引导学生如何写开头、结尾、或给两段文字培养学生怎样写过渡以及如何照应。还有当进行到小说单元时,可以补充一些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的片断训练,从而为整体的记叙文能更加生动形象打下基础。同时,要将作文的文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专题。这些专题材料来源于教师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示范作文,媒体中传播的最新出现的资料,它们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也来自书本,有其取材的新颖独特性,思维的严密性,“圣诞节前火鸡的遐想――评想象力”,“曹冲称象――说思维的独特性”,“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教师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引导,对症下药,为其步入写作道路奠定了基础。写作指导贴近他们,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写作再深入的激情,成功地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老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老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种形式。从批改者的角度,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从批改的方式来看,老师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作文讲评,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初中作文教学 篇3

写作几乎占据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往往太重视阅读,而忽略了作文,本该爱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我仅站在一线教师的思想高度,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我的几点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化作文教学,理念要先行。我认为作文教学往往存在以下误区:重形式轻内容,一味强调技法,而忽略了重心应是“写什么”;写得多导得少,对学生作文放任自流,完全让学生“自我成长”;见题写无序列,随意性太强,初中三年缺乏统一规划。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走出这些误区。此外,我还有以下几点看法:好作文源于真实的生活;好作者应有悲悯的情怀;好作文需要反复的修改;好作者应有丰厚的积淀。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的积极作为,需要循序渐进的悉心指导。

二、我的优化路径

(一)将写真进行到底

什么样的作文最感人?肯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想当年,一穷二白的老公追我很辛苦,有朋友甚至戏谑他“就是坐火箭都追不到”,但他偏偏就把我给追到了。靠什么?靠一封封情书,靠真情来打动!从此我真的抛下父母,放弃较好的发展机会,背井离乡死心塌地跟了他吃苦去。我也曾发现过一位成绩差的孩子写的“情书”,结果是读到了一份他写的最高水平的作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写情书的人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复制粘贴。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有以下建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课标的要求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吝啬说真话抒真情,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却故作深沉,假大空套话比大人还熟练。韩寒曾在博客中指出:“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请看以下我班一个初一优生写的《我的爸爸》之开头: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赞美母亲的、诗歌一大把一大把。是的,母亲确实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母亲的关怀、母亲的爱、母亲的期望……可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流淌的血液中还有一种不起眼却无比重要的爱——他,就是父爱。”

记叙文这样的开头套路还有很多,诸如语文老师几乎都可以背诵的开篇第一段在记忆中摘星星,拾贝壳之类的套话。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说套话?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滚滚红尘,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没有及时记录下写作素材和灵感,到写作时没有生活基础,自然就没有太多真话可说,但要凑成600字以上的作文,就只有难为他编假大空的话了。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教学的艺术在唤醒。因此,师生都应先有一种观念:作文即生活。让作文回归真实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不二法门。引用叶圣陶《例话》中的观点:“生活就如泉源,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不是生活上的一点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苏霍姆林斯基会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他把这称之为“蓝天下最快乐的学校”;莎莉文老师也会把小海伦带到自然中学习;《爸爸去哪儿》中的小孩写童年趣事肯定有话可说,因为他们亲历过。我们怕担风险,不敢亲自带学生去体验生活,但至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生活;引导他们作文就是说话,把真实的生活,把自己最想说的话用笔说出来就行。从初一的第一次作文开始,我就倡导原生态作文,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假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意识写真了。材料真实,感情真挚,这样的作文就会独特了。

(二)让阅读为写作铺路

阅读和写作关系亲密,它无疑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秦文君曾说过,她从不给女儿讲作文应该怎样写,只建议她读什么书。我认为只要读多了,就可能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了。但针对学生课业负担重,读书时间少的实况,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也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阅读为写作铺路。

怎样铺路呢?

一是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教材起到示范作用。教材所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我们首先可利用它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如:鲁迅的爱国精神;杜甫的悲悯情怀;苏轼的豁达乐观等等,作文如做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作文也会拓宽广度深度,呈现生命的亮色;此外,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写作型读本,我们可以借鉴其写法。如:前两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小巷深处》。写母爱的很多,但本课选材很有特色,且本课主题浅显,我就着重挖掘了它在写作上的价值。我首先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咀嚼了课文中所选材料的价值,再分析了材料的共性:大多为生活琐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写妈妈,你会选哪些材料。学生说着说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少了,与送医院送伞等不同的生活琐事都出来了,有些孩子边讲就边哭了。课堂的最后,在学生配乐朗读了我根据课文内容改写的散文诗《致盲母》后,我作了小结:走进生活,走近身边人,以悲悯情怀,写出生命本真!课后跟踪写了1篇表现母爱的,收到了良好效果;再如,若把像《春》和《差半车麦秸》这样的课文处理成写作型读本:从《春》中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差半车麦秸》中学习细节描写,那学生就受益无穷了。

第二、压缩处理教材的时间,再把学生从题海战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步于阅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经典散文和名著等,目的是要丰富他们的积淀,同时也引导借鉴写法。鲁迅曾说:“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样看来,在阅读中学习和借鉴写法应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也曾说过:“要写出见心性的文字,阅读必不可少。我认为阅读必须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是啊,经典之所以为名经典,因为它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磨头脑的书,是因为经典中的忧郁、悲悯、典雅、圣洁等在感染着我们,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从中得到慰藉,得到鼓舞,或趋于宁静。经典除了有塑人的作用,它也有极高的对写作的指导价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每天背诵两首诗词,对他终生的影响绝对会优于题海的百倍。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它是贯彻阅读和写作的大门。怎么写?积累经典中的精美词句,在打磨消化后变为自己的语言;写读书心得,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进行内化,训练思维等等。此外,我们可以用阅读为写作导航。例如:学写人,我们可以借鉴名著中写人的方法:如鲁迅写阿长的方法,将人置身事件中写,把人“人化”而不是“神化”;可以借鉴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文字来指导学生抓人物性格,抓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写人。学生学以致用,定会受益匪浅。

(三)在描写上多下功夫

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应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很多孩子作文只有泛泛而叙,缺少描写,以致叙事干瘪,写人干瘦,如同嚼蜡。虽然我们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反对过度玩语言,倡导记叙文靠内容靠真情取胜,但这并不等于要学生只叙述不描写。没了描写,还有生命力吗?请看下面这个学生作文片段:

“妈妈总是在生活上尽量满足我,让我过好。每次吃饭的时候她总会把菜夹给我。而我却生气的说了一句:‘你怎么又给我夹菜?自己吃行不行!’而妈妈每次都说不会夹了,可还是一直在夹。”(《一个伟大的人》)

我的思考:选材好,用琐事表现母爱。但为何不把情景真实再现,不加上对妈妈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呢?缺乏了必要的描写,母亲的形象就不鲜活!外,标题太大哟!

纵观这些年的中考阅卷,描写功力强的学生作文更容易得高分。我认为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首先,格物才能致知,没有细致的观察绝对无从下手于描写,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是要务;其次,应把描写方法各个击破。如: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景物描写的方法,我们应该逐一指导和训练;第三:加强仿写训练,这应该是一条捷径。如,《小巷深处》中有这样一组句子“自我有记忆开始,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这几句妙在把抽象的家具体形象化了。语文教材和课外名著中有很多这种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来训练仿写呢?第四、巧用修辞。它对描写的作用,不再赘述。关键是我们要把此类训练常态化,以达到学生能应用自如的地步。

(四)把评改权还给学生

众所周知,好离不开反复的修改。我们应该重视作文的评改,可以把权力还给学生。只不过,这个“评改”应该是在教师一定要求下的有针对性的批改。如:魏书生就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了学生,他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改作文: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无病句;标点是否错误;中心是否鲜明集中;选材是否典型、合理;语言是否简练、准确。我们在每次评改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每次集中提一二要求。如:单一看有无亮点;再如初一学生“记一件事”,我们可以以是否是一件事,事件叙述是否具体感人,事件详略安排是否恰当作为评判标准等等。学生根据老师提的标准对号入座,很容易看出问题,长期训练下来,很多时候评的作文比老师还好。这么多年,我经常运用这种懒惰的智慧,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评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也可全班共改。凡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写完后的一次自改和评讲后的一次自改;对于全班问题都严重的作文,就要进行全班的升格训练,如前面展示的那个学生写的妈妈给她夹菜这件事,由于学生都爱犯只叙述不描写的毛病,又都有亲人给他夹过菜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班改写,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大家不妨试一试。

以上是我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思想还不够成熟,思考还不够深入,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已走在了思考的路上。各位同仁,不管语文教学改革将如何进行,也不管作文教学之路有多坎坷,我们只应宁静而从容地前行。只要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品尝到语文教学的绝美盛宴,一定可以还作文一片蓝天,一定可以给学生的生命打上健康的底色!

初中作文教学 篇4

农村初中的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是无话可说。咬着笔头很久写不出一句话,实在没办法就开始胡编乱造,倒不是想象力丰富,而是不知所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不说,语言干瘪得如同年近七旬的老人,丝毫没有色彩。畏难情绪偏重,如果是留在课后写作文,倒是容易得多。当堂作文,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所以本文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作文教学的困境

1、无米之炊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实在很有道理。学生写作文就像这个巧妇,有再高的厨艺,没有下锅的原材料,又怎能做得一手好饭菜呢?学生写作文,多数情况会遇到这个问题。当老师出示题目后,无论教师怎样指导、点拨,就是下不了笔,无话可说。不知从哪入手,即使有了一点点可怜的思路,仍是老生常谈;写亲情,就是父母在凄冷的雨夜背我上医院。写同学情,就是和同桌闹了一点不大不小的矛盾后,同学转学,我是如何的挂念。写奉献,就想到雷锋。写大爱,就想到张莉莉……

这样的选材非但不新颖,实在是味同嚼蜡,很难让人耳目一新。很难博得阅卷人的青睐。

2、语言贫乏

农村初中生的作文语言贫瘠得很。说语言贫乏不是说文章语言就非得华丽才算完美,是因为实在没有精彩之笔。无论是对事件的记叙,还是对某种现象的看法,无论是对人的描写,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都不会运用较为精彩的语言去表达。学了很多年的语文,学了很多种修辞手法,却写不出几句漂亮的比喻句、排比句。写人就都是大眼睛,双眼皮。没有人物的个性。心理描写更是很难把握,甚至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多为作者的主观概述。只有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才想到要去翻积累本,去翻作文书,看能否有哪个片段能够像膏药一样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作文中。

3、立意不新颖

其实,1篇文章的立意或说文章的中心,按理说应该是作者动笔之前就应该在自己的腹中的,想表达什么观点,想抒发什么情感,是应该“情郁于中”的,或许有人会说,考场作文如何找到“情郁于中”的感觉呢?其实,要想写好文章就应该做个有情感的人,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据笔者了解,目前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在立意上多半是平平淡淡的,大同小异甚至是完全相同的。加之选材几乎相同,立意再相近或相同,语言再没有色彩,如何能得高分呢?这样的情况给阅卷老师的只是深度的视觉疲劳。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使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做法可以一试。

1、无米下锅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缺少观察、发现、思考。“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任何题材都应从生活中而来。所以,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农村学生虽然没有见过科技馆、博物馆、海底世界,但他们见过最普通的稻田,见过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见过真正的袅袅炊烟。所以应该引导他们去关注他们身边的现实的生活,引导他们去关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古朴的乡村生活。引导他们去关注“汗滴禾下土”的父辈们的辛勤劳作,引导他们去关注丰收时祖父脸上的开心的笑容,引导他们去关注千姿百态的乡土风情,引导他们去关注琐琐碎碎的家庭生活,从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有米下锅”!

2、解决语言贫乏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虽然大部分农村初中没有图书馆,没有更多的藏书可供他们阅读,但我一直坚持让学生们通过邮局订阅各种适合他们的报刊。如《阅读与作文》、《作文与考试》、《初中生优秀作文》、《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小作家》、《初中生学习》等。因为这些刊物要远比家长给买来的一大本的“作文书”要好得多,因为这些书籍是“与时俱进”的,能够紧跟时代脉搏的。是鲜活的、是灵动的。寒暑假期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篇目,让他们去读些整本的名著,但关键是无论读什么样的书,都要做好读书笔记,做好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把读来的文字或思想与自己的“大脑”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自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丰富他们的语言和思想。

3、有了题材,有了较为丰富的语言,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更是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说文”,说文就是在学生正式动笔之前,把自己的作文的主要写作思路说出来,包括选材和立意。只要是不重复的,我就都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看谁的更新颖,这个做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当中,因为这个时候,有比较,实质上就和竞赛类似,谁也不想落后。另外,我还要求学生:第一次想到的材料和立意不用,第二次想到的也不用,用就用第三或第四次想到的。当然,对于实在没有更多想法的个别学生来说也不用强求,持之以恒的这样坚持,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

初中作文教学 篇5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很大。因此,作文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为提高作文成绩,教师想尽了办法,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用整体论的眼光来看待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及训练缺乏系统性。

一、整体论与初中写作教学现状

(一)整体论的含义

整体论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它亦称“机体论”,是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其实质是强调整体不等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它要求整体地考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全面了解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二)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

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说,初中作文教学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训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过于随意,毫无系统性可言。即使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性文件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写作也是这样要求的:“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只有一个非常笼统的要求。7年级写作的重点是训练什么?8年级写作训练的重点又是什么?9年级的呢?他们之间如何循序渐进?《课程标准》没有一个细致而具体的说明,当然也就对写作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课程标准》尚且如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也就会没有系统性。他们往往没有作文训练计划,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训练手法、训练步骤等。所谓的训练就是去寻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作文题布置学生写作,作文要求千篇1律,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等问题面面俱到。结果是一次次地重复训练,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愈练愈烦,愈写愈差。初中生对于自己的写作目标并不明确,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随便应付,为了写作而写作,不注重效果。这样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用整体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既然初中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用整体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唯一方法。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语文教师要用整体论的眼光来观照初中作文教学,制定出各个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及目标。在笔者看来,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作文训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进行微格化、序列化的训练才能奏效。所谓微格作文教学,英国的G布朗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使学员容易掌握。”它是在作文教学中依据课标对各年级段写作的训练要求,瞻前顾后,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各项习作的子训练目标,建立解决写作问题的教学策略微观方案,并在语文教学的课内、课外活动中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把复杂的写作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以优化写作教学效果为目的的理论和方法。在笔者看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就是他们的目标。要训练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写人要学会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叙事则要学会把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经过写具体,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八年级,学生主要应提高写记叙文的谋篇布局的能力。结合课文所学,学会用倒叙、插叙、补叙或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从整体上对写作内容进行布局;九年级则主要应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既要训练学生学会完整地理解题意,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又要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去执行。在作文的布置,作文的批阅,作文的讲评及作文的修改等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认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达到了,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作文教学才会有实效。切忌在训练的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整体论、系统论的思维看待。只有这样,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22 3954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