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案例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范例(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第一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第二篇】

案例2、小胡,男,初三(1)班学生,初中就学于光明学校(私立学校,校风较差)曾学过武术。经常与同学打架造成恶劣影响,学校予以留校察看。从上一学期开始,与同年级的一位女同学关系较密,期末考试排名是班里倒数第二名。

以上两个案例的学生同属于“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一直是德育工作中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问题学生”的成因较为复杂。“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单亲家庭增多,父母离异或下岗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困难,社会上的游戏网络,“黄灾”泛滥和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等。这些都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侵蚀着他们健康肌体。另外,在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也有颇多问题之处。有时忽视了“问题学生”的存在,任其自流,对他们的教育缺乏针对性等。因此,“问题学生” 除了具有一般学生所表现出生理和心理特征外,还具有品德行为偏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甚至有严重违纪和轻微犯罪的表现。他们对正面教育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个性心理特点表现突出,孤僻、易冲动、自暴自弃等。对于案例中的两位同学,本人也跟他们多次交谈过,虽在思想上有所转变,但由于其基础较差在学习上还是没有进步。

本人是任教这两位学生的语文,这两位同学毫无学习兴趣,上课要么是睡觉,要么做其他事。我就在班上鼓励较差的学生,相信他们能跟成绩好的同学比一比到底谁学的好。在那一堂上,小徐不在睡觉了,竖着耳朵在认真听。我提出一个问题时,很多同学都不能回答,我注意到他能低声的小语,我就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马上就说:“小徐,请给出你的结论。”小徐红着脸低声地回答。当时,我在想这家伙打架倒不脸红,叫他回答问题时倒会脸红,这家伙还可以“救”了。于是,我就鼓励他:“你能否说的响亮一点。”他又难为情地大声回答了一遍。他一说完,我就赞赏道:“非常正确!”其他同学愣了一下,课堂里马上响起了热烈地掌声。无独有偶,在(1)班小胡身上也发生了此事。从那堂课之后,我备课时设计一些适合他们题目,每次他们也不会让我失望,经常得到表扬,时常听到学生跟我说:“现在小徐很用功学语文,把资料中的每一个题目做过了。”他们也经常来问题目,在期中考试中,小徐进步到了第10名,小胡进步到了8名。他们名次的提高主要是学习有了兴趣,各科不懂的问题敢于问老师,每天都能来办公室问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深得老师的喜欢。

在考试后,这两位同学对学习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兴趣。在期中考试后一个星期,学校召开了家长会。根据两位的家长反映,他们对所犯的错误较为后悔,并想把成绩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他们对我的信任对他们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学习态度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他们也向我保证在下半个学期在其他科目上再有所进步。我想这两位学生能在半个学期里有这么大的转变已是一个奇迹了,这些都是与所有老师们对他们教育的爱心、耐心、信心分不开的。

从小徐、小胡的案例中,我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有几分感慨有几分思考。

1 在思想上要有高层次的认识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能否较好地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系到改革发展的大局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一问题,才能不断克服“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勇敢地担当起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历史责任。

2 爱心是赢得学生信任的根本

在探索“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规律时,我们发现缺少爱是“问题学生”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爱,是实现教育转化的重要前提。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体现爱的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处处要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为使学生不再度受到伤害,班主任对学生不能有过激语言,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有的只能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教师们要视学生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正是靠这种真挚的爱,正是靠这种爱的教育,才能架起了一座座师生间感情沟通的桥梁。由于我与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关系较为亲密,在大多数学生心理把我看成是他们的朋友,因此他们比较用功学习。小徐和小胡的转化,与我和老师们关心他们,没有歧视他们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3 培养自尊心是“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关键

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是自尊心受到伤害。帮助他们找回自尊,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教育中,我们突出强调的是,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自觉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注意场合,讲究方法。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回避他们的过去,激励他们重新开始。在案例中,两位同学的进步,正是因为我抓住了他们表现最好时刻展示给全班同学,帮他们找回了自尊。

4 严格管理是“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关键环节

“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不是哪一天形成的,它经历了一个量的积累和演变过程。于是,在教育转化过程中,一方面注意从具体抓起,从点滴做起,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原则,又在一些细微之处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建立了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不急于求成,不怕他们违规违纪,允许出现反复,采取积极引导,循序渐进的办法进行管理,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空间。对小徐和小胡,只要他们犯了错误,我就会找他们谈心,时常去问问每天的作业是否都交了,或者是上课是否都能听懂,或者是近段时间有什么烦恼等等。

5 培育学习上的兴奋点

“问题学生”另一个特点,就是来自学习上的障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存在厌学情绪,对学习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同学说,只要不让我学习,让我干什么都行。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时,就明确提出是让孩子把九年义务教育混完,没抱希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用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文化课程的教学用补一点、教一点、争取落实一点的办法,对少数学习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开点小灶,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6 激活“问题学生”进取心

“问题学生”中的不少人在原学校被视为“火星子”,不被老师所看好,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自尊、自爱、自护心理受到严重挫伤。那么,他们究竟有没有进去心,回答是肯定的。如何重新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班级要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活动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在许多事务中,我对案例中的两位同学采取的方法是多给表扬,少给批评,挖掘其闪光点。这样,他们无论思想品质学习行为都有大的进步。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第三篇】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 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压力都在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导致家长大量精力都用在改善和发展家庭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的恶化,同时也直接制约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从而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 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影响学生思想形态的形成。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上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在侵蚀学生幼稚的头颅。这些不良因素也往往成了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诱因。

3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父母60%左右是当地“村改居”的农民,他们绝大部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意识,尚未进入“居民”意识,普遍忽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子女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把子女教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认为教育和家庭、父母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学生”;另外40%左右是外来务工人员,原来把孩子留守在家要么有爷爷奶奶抚养,要么托付外公外婆代养,有的甚至托付其他亲戚朋友看管,来泉州接受中小学教育后,由于父母都忙于打工,普遍疏忽对子女教育,给孩子“问题”的形成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大了教育的难度。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问题学生”案例的研究力度,探寻“问题学生”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矫正学生问题的对策。

二、“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对策

1 案例基本情况

孩子基本情况:学生陈某,男,15岁。

孩子基本问题:该生智力正常,注意力涣散,自我控制力较弱,刚入学时,上课喜欢表现自己,但上课又经常开玩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后,上课总是昏昏欲睡,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能自觉承担责任。虚荣心强,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要求父母来替自己解决。喜欢交朋友又不会关心别人,当同学都不与他一起玩时,就到社会上去寻求所谓的朋友。学习成绩不好,语数英三科总成绩加起来不上100分。既依赖父母又不喜欢父母过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多次耐心教育均无效果。

家长基本情况:他们是从四川来泉工作的。父亲在泉州从事基建工作,经常在外面奔波,母亲在本地一家工厂打工,经常加班,父母双方工作都比较忙。

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平时工作都很忙,对孩子无法顾及,物质方面也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满足,对孩子未能进行有效教育和指导,更多的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所谓“棍棒教育”。

2 查找造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原因

母亲为了工作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使孩子每天中午都在网吧度过。于是学会了撒谎、强词夺理。生活条件一般,又比较自我封闭,自我感觉不好,形成一种消极心理。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陈某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平时无法正常教育子女。平时教育多棍棒教育为主,以此强迫孩子好好学习。长期在棍棒教育下的陈某,心理和行为上都比较叛逆,经常与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经常很晚回家甚至发展到夜不归宿。当其父母不能接受陈某的这一种行为的时候,就更加粗暴地打骂。

3 提出解决家庭育人环境的主要措施、实施步骤

第一步:定期家访。根据家庭情况和家长谈心,正确指导家长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科学、合理地教育。要求家长要加强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只有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才能明白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对孩子进行健全人格教育,而不是纯粹的初放式教育。

第二步:要求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认识,调整心态。在学习上只要自己努力就行,成绩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一天进步一点,就能逐步迎头赶上。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力争赶上。

第三步:父母平时多花点时间与该生谈心,打消其心中的各种畏难逃避情绪,提出适合该生实际的各项要求,要求其根据要求努力学习,培养责任感。

第四步:要求家长合理解决孩子的午休问题,严格控制孩子的作息时间。平时多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增进父子之间的情感。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地提出来,不能简单的“棍棒教育”。

第五步: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孩子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教会学生正确择友,远离损友。

4 指导成果

学生方面:目前可以安心在班级上课,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与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已断绝来往。

家长方面:能较好地反思自己家庭教育方式,对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家庭初放式教育的危害有了较深的认识。能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三、结论和反思

大家都知道,一个良好的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结果。父母的思想水准、文化水平、生活态度、处世方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今后成长。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界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众多的学生家长当中忽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轻视教育的现象还大有人在。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第四篇】

关键词:“问题学生”;爱心;耐心;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07-01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在学习、行为、心理等任何一方面偏离常态,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学习基础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敏感、多疑、自卑,如何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问题学生”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学习类问题学生、一种是行为类问题学生、一种是心理类问题学生。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来研究如何转化行为类“问题学生”。

一、案例描述

(1)案例一:小L是一个有着“狂躁症”的“问题学生”。刚开学没多久,他就把一个非常乖巧的女同学打哭了。在老师处理的过程中,小L一言不发,既不为自己辩解,也不肯承认错误,还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老师尝试着降低自己的姿态,俯下身去,摸摸他的头,跟他谈心。虽然最后也没能让他开口,但是他的态度有所缓和,不再那么敌视了。一般情况下,“问题学生”背后应该有个问题家庭。但经过与小L母亲的交流,发现小L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有着体面的工作,对小L的学习也很关心。他们也很惊讶,为什么儿子会有这样怪异的性格。为此,他们还专门带小L去医院检查,找心理医生,结果都证明小L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

案例二:“老师,出大事了,小L和小J打起来了”,几个同学急匆匆跑来向老师汇报。当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小L正举着一只鞋,而小J躲藏在门后。老师大声说道:“住手,把鞋子放下……”话还没有说完,小L手中的鞋已经飞向小J。小J是全班最高的一个男孩子,而小L恰恰是班里最矮的W生,老师很疑惑一个大高个怎么会被一个小矮个欺负。“老师,我已经忍了很久了,他欺负我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了,这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小J一边说着,一边用双手上下摆动,不停地调节自己的呼吸,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其实老师心里知道小J是无辜的,虽然他长得人高马大,但是一个老实的孩子。在这之前,老师处理过几次小L打人事件,每次都没有正面责罚他,而是给他更多的宽容。这次老师跟小L发了很大的火,告诉他,人都有一个忍耐的限度,包括老师和小J都是这样,有不开心的事可以说出来让老师帮助解决,不能用欺负其他同学的方式发泄。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一直以来,对他关爱、包容的老师也生气了,小L感觉到了,这次他竟然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他会改正。

案例三:某天课间,班长小X和几位女生在一起聊天。小L想从她们中间穿过,小声说了句“让一让”,而几位女生并没有听到,小L认为她们是故意不让的,于是就用蛮力强行通过,结果把小X伤到了。小X很生气,要打电话告诉父母,让父母找校长处理,她认为班主任老师一直偏袒小L。知道了事情详细经过后,老师做通了小X的思想工作,让她知道,老师并不是袒护小L,而是给予小L更多的爱心和宽容,并希望小X能跟老师一起帮助他。

二、案例分析

小L,个性孤僻、易冲动,一有不开心、不顺意的事就会把气撒在无辜的同学身上,要么就生闷气砸桌子,要么不停地撕纸片,撒在其他同学身上或地上。时间久了,老师发现小L有些自卑,有些男孩子的活动他不愿参加。他嫌自己个头小,他想当然地认为同学们不愿意和他玩,他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愿向别人说出心事。找到小L的症结后,老师尽量说服其他男同学主动邀请小L一起玩耍。每当他犯错误时,老师不是严厉批评他,而是劝服受伤的孩子原谅他,以最大的宽容心去帮助小L。经过两年的努力,小L心中的寒冰终于被捂化,改变了之前的自卑,慢慢地能跟同学友好相处,小L的母亲曾多次打过电话来感谢老师对他的爱和宽容。小L是这些年转化“问题学生”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正是老师对他的爱和宽容,使他从低谷中走出来。在转化的过程中,老师主要做了以下两点:首先,用爱心融化寒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灵深处。其次,用坚韧耐心,感化学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教师在转化“问题学生”时,要有一定的耐心,耐心地倾听,耐心地沟通与交流,给他们多一点改正的机会,宽容、善待他们,持之以恒。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结束语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工程。教育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换学生的暖心,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心灵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用发自内心最真挚的爱去融化“问题学生”心中的寒冰,用爱心去愈合“问题学生”心灵的创伤,用真诚换来他们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张泽民,袁苗。教育公平发展背景下“希望教育”促进问题学生转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2]杨燕萍。“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探析――以S学生为个案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23 56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