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老师论文(精编3篇)
【导言】此例“发表老师论文(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发表老师论文1
有学者认为,教师分为若干个层次:合格教师,好教师,名教师,教育家。
研究发现,一般教师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适应发展期:从师范毕业生到做一名合格教师,大约需要5~8年时间,在27~30岁之间,以评上中级教师为标志。大多数教师会获得一些较低级别的个人荣誉,极少数特别优秀者会获得较高级别个人荣誉,下面对五位四川省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进行对比。
晋建辉,1982年参加工作。1998年9月,第1篇获奖论文《处理好“两纲”和两本的关系》荣获内江市一等奖。2000年第1篇《高中物理素质研究》收录到《中国发展研究文库》。1996年获中教一级。
易连斌,1985年参加工作。第1篇论文《水――玻――玛定律实验的最佳润滑剂》发表在《物理实验》1995年第4期上。1992年6月,第1篇获奖论文《验证玻―玛定律学生实验的研究与改进》获南充市三等奖。1994年获中教一级。
彭孝勇,1990年参加工作。1997年10月,第1篇论文《对改革农村中学课程设置的构想》发表于《巴中周报》。1998年5月,第1篇获奖论文《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在巴中市经验论文交流中荣获二等奖。1997年获中教一级。
李书永,1992年参加工作。第1篇论文《探究一道力学选择题》发表在《理科考试研究》2004年第3期上,2004年10月第1篇获奖论文《浅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获宜宾市论文评选一等奖。1998年获中教一级。
李阳,1992年参加工作。2005年11月,第1篇获奖论文《怎样利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获遂宁市教育局三等奖。2008年6月,第1篇论文《应考策略》发表在《中国高校教育研究》上。1998年获中教一级。
通过几位老师的获奖论文、和评中级职称的时间看,1990年后参加工作的名师成长迅速,经历时间6~10年。他们和普通教师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二阶段是成熟期:从合格教师走向成熟,大约持续10~15年,在37~45岁之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教师,以评上中教高级为标志,大多数教师会在教学、教育、教研中取得一定成绩,比较容易获得较高级别的个人荣誉,这是教师出成绩的黄金时期,极少数特别优秀者会获得高级别个人荣誉,如省、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他们是朝着名教师迈进的有力竞争者。
获得中教高级的时间,晋建辉:2001年;易连斌:2001年;彭孝勇:2004年;李书永:2002年;李阳:2005年。
这是名师的创业时期,他们的主要工作在教学和班主任上,文章发表、论文获奖、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职称评定。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他们没有在教研上有大的建树,但却经历了人生漫长的累积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经验逐步丰富,为快速发展期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有别于普通教师的地方在于教学成绩和个人荣誉的获得,13位名师均荣获省、市骨干教师称号,还有省、市优秀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带头人等高级别荣誉。
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期:经过成熟期以后,从好教师成为名教师,大约持续2~6年,在45~50岁之间。一部分好教师会朝着名教师发展,如荣获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称号的老师,将经过三年较为系统的国家培训,承担一系列的名师工作,建立名师工作坊,承担名师课题研究,使他们向专家型教师过渡,其优秀者以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专业最高荣誉为标志。
这一时期教师精力充沛,头脑反应灵活,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再加上学校把更多的教学任务,更好的教学班交给他们,使名师逐步达到人生的巅峰时期。
参与比较的五位老师都是四川省政府2011年12月批准的首批名教师,至今为止,高级职称评定已有10~14年,一般教师早就进入了职业倦怠期,而他们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却能进一步提高。下面对这一时期的各项工作做一个统计。
晋建辉:获奖课件3个,最高省级二等奖,优质课和公开课6节,论文5篇,《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浅谈》获全国二等奖;专著2本,《数字化实验与中学物理教学》主编。高考最好成绩资阳市理科第一名。
易连斌:获奖课题5个,《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机制的探究》获四川省政府三等奖,公开课和示范课7节,在《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生学习报》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分层教育与四不原则的应用》发表在《学问》杂志上,获奖论文18篇,《扎实搞好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获省级一等奖。参编书籍有5本出版发行,《新编初中物理智能训练》主编。高考最好成绩南充市理科第一名。
发表老师论文2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方式;考核方式;配套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大学4年学习生活的总结,是取得学士学位和大学毕业证书的主要凭证,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绝大部分经管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偏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料的查询严重依赖新闻稿;对他人的观点肆无忌惮地抄袭;人云亦云的现象十分普遍;极度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缺乏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在校期间也鲜有练习写作的机会,不清楚如何完成1篇高质量的论文,对毕业论文普遍带有恐惧心理。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往往只强调老师“如何教”[1],而忽略了学生“怎么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大部分学生眼中,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是唯一的目标。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却被学生们认为是通过考试至关重要的法宝。为了遏制这种过度依赖考试前死记硬背、“期中闲,期末忙”的不良现象,也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笔者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特点,从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2个方面对传统的经济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二、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经济学课程改革包括2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方式改革。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加入了发表教学法(此处的“发表”指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过程,而非论文的投稿过程)。二是考核方式改革。采用传统期末考试与发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发表,将学生分为2部分。针对不愿意参加发表的学生,采用传统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针对愿意参加发表的学生,根据其发表的成绩,分为发表优秀和发表不优秀2种。发表优秀的学生获得“免试”资格,其发表成绩就是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发表不优秀的学生仍要参加期末考试。
三、经济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专业知识归纳成讲义、教案等,并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传输给学生[2]。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会占用所有课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并且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面不会超过课本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即使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渊博,能根据所讲授的知识点恰当地引用“案例教学法”及“探究式教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学生也仅仅是针对现有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达不到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效果,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课堂听课的状态,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思考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以外,更重要的是制定激励规则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寻找研究课题,经过思考形成观点后,在老师专门预留的一部分课堂时间中发表。这时,学生是主角[4],老师只是一位听众和评判者。这些研究课题不同于课堂中的思考题,不是简单地判断对错,没有确定的答案,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与其他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提出课题、分析课题、搜集资料文献、论证、得出结论、成果展示”的整个发表过程。学生要在发表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与小组成员通力配合,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制定详细研究计划,进行合理分工。在“成果展示”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份书面的报告书,并将主要内容制作成PPT,最后利用多媒体工具向老师和其他学生展示。学生在小组发表结束后进行讨论,老师可以将讨论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全班学生分成2个阵营:对发表内容有疑问者形成一个阵营,从各个角度对发表过程提出疑问;发表小组所有成员及其观点支持者作为另一个阵营,对提出的疑问做出回答。老师作为第三方,既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帮助发表小组回答问题。2个阵营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做到表达清晰、论据充分,以争取更多学生的支持。老师尽量不要干涉讨论,但应起到引导作用,对双方的观点予以客观地评价与指正。如果遇到双方观点相持不下的情况,只要不涉及是非对错,老师可以动员其他学生对双方观点进行举手投票,以增加讨论环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老师要预留一定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发表,让学生有一个展示小组成果的舞台;增加讨论环节,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发表。如此一来,学生必须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扩大知识面,提高问题的思考深度。在发表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对PPT等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在讨论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除此之外,“发表”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对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经济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仅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而考核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那么学生不会重视教学改革。如果在针对课程基本内容的学习任务之外,学生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相互讨论、搜集资料、形成观点、成果展示,而期末考核方式还和原来一样,那么在学生看来,这种教学方式改革就是一种负担,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5-6],不利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实施。另外,如果取消期末考试,仅采用分组发表的形式进行考核,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因为面对一种全新的考核方式,学生没有相应的准备,对其打分标准也没有概念,再加上学生有“法不责众”的思想,可能觉得只要与其他人没有太大的差距,老师肯定会“放自己一马”。这样,学生在准备发表的时候,就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同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所倡导的考核方式改革是将期中分组发表和传统的期末考试2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允许在发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不参加期末考试,发表的得分就是其考核成绩,其余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则仍然要参加期末考试。目前,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课程的期末考试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想方设法向老师索要考试范围和考试题就是为了能通过期末考试,拿到学分。那么在经济学课程改革中,可以“免试”为激励方式,激励学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平时的发表上。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将平时的教学内容应用到期末的考核内容上,期末的考核内容也充分体现平时的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平时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方式的改革。
五、经济学课程改革的一般步骤
(一)角色的转变
在经济学课程改革中,发表小组占用课堂时间发表研究成果。老师转变为只负责“讲”的角色,学生转变为只负责“听”的角色。老师要在教学中多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充分讲解与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一部分课时交给学生来掌握[7],具体时间可以占到总课时的20%~30%,老师用剩下的70%~80%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将经济学课程的全部内容形成前后连贯的体系,在内容上做到详略得当,在教学方法上尽量用现实中的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不过于注重理论和模型。
(三)确定研究课题
老师在完成课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时候选择自身比较熟悉、擅长的行业领域。在学生发表的准备过程中,老师应及时了解每个发表小组的研究进度和方法,提出修改建议,在数据资料搜集、观点形成以及论证方法上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学生分组
将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一组5~7人,设小组长1名,负责协调工作。每个小组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思考题的资料收集、论证和发表。这样不但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还能让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对每一次论证和发表进行考核。在每个小组内,学生不但要和老师进行探讨,学生之间也要进行分工和讨论。
(五)发表
发表是将对思考题的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表达出来。每个小组要准备一份书面报告书和PPT。书面报告书应该包括小组成员分工情况、数据资料出处、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论证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等内容,并在发表之前交给老师,让老师对发表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PPT是对书面报告内容的概括,由发表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老师和全班学生叙述,发表时间应在15~20min。
(六)老师打分
每个小组一个学期有3~4次的发表机会,老师不仅要对每个小组的每一次发表质量按照评判标准进行总体打分,还要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发表者在发表的时候要说明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为了保证小组成员得分的公平性,小组每次发表中承担同一分工任务的学生不能完全相同。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2种:第一种是以书面报告和发表的形式进行考核,第二种是传统的以试卷为主的期末考试。老师对自愿参加发表的学生逐一评价打分,如果某一小组整体表现优秀,个别学生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达到了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就不需要再参加期末考试,老师给出的发表分数就是其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此类学生应该占全班学生总数的20%~30%。对于发表不理想的小组,或者小组表现尚可,但在其中没有发挥作用的个别学生则需要参加期末考试,老师给出的发表分数结合平时课堂表现作为平时分,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卷面分,最终成绩由平时分和卷面分按照固定比例加权计算。需要强调的是,参不参加发表完全是由学生自愿选择,老师允许部分学生选择不参加发表,此类学生的期末考核就按照现有的学生考核规则执行。
六、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已成为当今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我国高校现阶段采用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技术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大多注重基本理论的教育。教育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实践,与市场严重脱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经济学课程改革采取重新分配教学时间、设置思考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发表的改革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查询数据资料让学生掌握搜集专业数据的方法;通过小型学术论文的写作练习,增加了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怀峰。普通本科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1).
[4]冯阳。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初探[J].商业经济,2011(3).
[5]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6]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
[7]朱红,马莉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发表老师论文3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检验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就读的2009级78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获得专科文凭的年限、供职医疗单位的性质、单位级别、数目、论文形式、的期刊等级,以及至今未的原因等因素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一)学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见表1,学生的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4岁,拿到专科学历的年限为2~14年,平均4.3年,工作年限为2~20年,平均为7.1年。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有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
(二)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
(三)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三、讨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
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
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
有学者通过指导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鉴。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根据我校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紧和任务重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较少的现状,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考虑该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构想也有报道,建议我校教学和培养主管部门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提倡各位授课老师在上课时,理论课讲授结束后,讲解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科研思维,同时选用可能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写作论文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实践,还可以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下一篇:老师的鼓励作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