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教育学论文精编5篇
【导言】此例“发表教育学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怎么发表教育论文1
一、把握“可遇”的写作灵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工作与学习中,就某一问题思考久了,必有灵感闪现——或是白天,或在半夜睡醒时。创作灵感来了,要及时记录。有人戏言:“灵感就是上帝跟你说悄悄话,但是上帝忙,不会跟你说第二次。”错过,也许你就失去了一次写作良机。
1.读中偶“遇”
工作以后,我杂七杂八写的文章不少,但都是些体会和随笔之类,算不上论文。真正能唤作论文且变为铅字发表的,是1篇题为《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审美训练》的文章。回忆此文的写作,也纯熟偶然。那时我正参加自学考试,复习《写作与鉴赏》这门课,其中讲到了文学创作的几个流程,并从审美角度谈文学作品的鉴赏。作为语文教师,我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有过一定思考,如今阅读此书,不觉为之一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素质培养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审美素养是学生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但有此意识并扎实开展训练的不多,能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审美训练的更是少之又少。何不就此入手,写一点自己的体会,或许有一定的前瞻性,给别人一些借鉴的意义。于是,我花几天时间完成了这篇论文,并怀着试试看的态度投给了《教学与进修》(当时我市自办的一份刊物),想不到很快就收到了录用通知。初次的成功鼓起了我进一步写作的勇气,也让我找到了论文写作的一点感觉。
2.做中巧“遇”
写作灵感,有不少来自日常的“做”。在学校,我负责文学社《小银杏报》的编辑管理,经常要去各班搜集一些好作文。一天早上,一位语文教师让学生送来一张她们班编印的《晨星》报。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报纸办得不错,据说,这已是第三期了。为了办好小报,这位老师挤出了许多业余时间,从选稿、打字、编排、印制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很辛苦,却很快乐。正如她在博文中写的:“忘不了调皮的杰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在班报上那种抑制不住的笑容;忘不了阅读班报时教室里的悄然无声;忘不了领导、老师对班报给予的关注与鼓励;更忘不了孩子们对班报的期待与默默努力的身影……”她的辛勤付出也有了回报——孩子们的作文屡屡见诸报端。我手上的第三期《晨星》报登了8篇习作,其中竟有一半已在公开刊物发表。相比之下,有的语文教师,工作无创意,日复一日走昨天的老路,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不但自己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也乏味。想到此,我立即提笔,写下1篇题为《做“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师》的文章,被《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录用。
3.听中有“遇”
外出学习培训,也能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启示。一次在某校听素质教育专家讲座,其间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初闻此言,我很是惊讶,细细体会,感到这并非危言耸听。我想到了伯纳德老师呵护残疾儿童的经典话语“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想到不久前在电视散文中看到的一个案例:某中学语文教师一句尖刻的批评改变了学生人生的走向;想到了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后背一阵阵发凉,于是,立即挥笔写下《一句话,也许一辈子》的文章,用以提醒自己,也唤起大家的言论警觉。这篇文章后来在《江苏教育研究》发表。
4.思中得“遇”
更多的灵感来自深入的思考。课改启动之后的一次期末考试,我和我的学生做了很大努力,成绩较以往有了一些提高。但和同轨班比,仍有一定差距。看着眼前的成绩统计表,短暂的欣慰被随之而来的失落击退。考试以后,如何理性评价一位教师、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作为身兼教学管理和班级教学双重任务的我沉下心来思考。我想到了课改纲要中的话:“课程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啊,考试,充其量只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考查的一种手段,对学生的评价决不能局限于分数,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样,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一两次考试上,而应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一两次考分来评价人,既不合理,也不可行……有了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让评价走向理性》的文章便呼之而出,并在《学校管理》杂志发表。至今想来,这几点体会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以上看似无心的种种“遇”,其实都须“用心”来把握。这几年,我养成了写教育博客的习惯,目的是在日常行走中留下一些思考的痕迹。题材哪里来?来自工作与生活中的顿悟、偶得。为此,我准备了一个小小口袋本,每天揣在身上,一有随感,马上记录下来,少则一个关键词,多则几点新思考。等有了空闲,便坐下来慢慢梳理,说不定,就是1篇不错的文章。作为扎根基层的一线教师,不要忽视这些随笔、叙事类小文章的写作,小文章积累多了,就能为大文章提供丰富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小文章的写作中,养成了勤思考、勤记录、勤动笔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耕耘“可求”的写作息壤
研究、学习是教育写作的息壤。工作中,选择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做阶段性研究,或参与规范化的课题研究,其间伴随相对集中的理论学习,更主要的是深入持久的实践和思考,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的创作灵感。
1.在做中研
问题来自实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工作质效,另一方面也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如语文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探索的同时,我还把研究的视角投向课外,坚持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我也从中积累了许多感性和理性认识,撰写的《重视课外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在省级刊物发表。一段时间里,我尝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撰写的《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作文创新能力》一文在全国中小学作文教改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我校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围绕如何营造书香氛围,如何开展儿童阅读指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全市阅读研讨会上交流。据此修改写成的《儿童享受阅读的条件建构》《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等文章分别在《新课程》《小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
2.在研中学
从教以来,我积极参与学校承担的各类课题研究,通过规范化的研究拓展工作思路,提升理论素养。我参与了市“九·五”课题“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研究”,主持了省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优化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精神成长的享受阅读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坚持理论学习,通过搜集各类研究资料,阅读各种专业书籍,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了系统的认识,提升了论文写作的质量。如主持“享受阅读”课题,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我通过观察和调研,发现当前的儿童阅读存在种种弊端,孩子体验不到真正的阅读快乐。理想的儿童阅读应是怎样一种状态?它有哪些特质?达成的路径又有哪些?通过深入研究课改纲要和语文课标,认真阅读刘晓东教授的《儿童精神哲学》、刘次林教授的《幸福教育论》、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论纲》,薛瑞萍老师的《我们班的读书日志》等书籍,我有了初步感悟,结合实践提炼出理想的儿童阅读的六个关键词,归纳出达成的四条路径,写成1篇题为《追寻理想中享受阅读的伊甸园——对儿童阅读的追问与反思》的论文,在2007年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获奖,并公开发表。此外,围绕课题研究撰写的《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阅读指导课——儿童享受阅读的加油站》等论文也先后在有关刊物发表。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坚持在做中研,在研中学,就能获得汩汩的写作源泉。有了丰富的积累,论文写作自然会进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佳境。
三、架设“遇”与“求”的互通桥梁
1.在“求”中抓住“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搞教育科研,苦苦追寻中,会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也会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研究者,要善于抓住机遇,仔细欣赏这些巧遇的“景观”,为自己的教育写作提供契机。
如我校的“享受阅读”课题研究,目标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点亮儿童的心灵之灯,让儿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把他们领进精神成长的幸福家园。研究与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审视:我们的行动究竟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天,我在校门口晨迎。一个叫“蓓”的小女孩非常有礼貌地和妈妈作别,满脸笑容地走向教室。这孩子我熟悉,她以胆小、任性、淘气著称,就在半年前,还每天要妈妈送进教室,分手时从不和妈妈打招呼。上课时,她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东张西望,总要拖好长时间,家长为她操了不少心。短短半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于是,我叫住了正准备推车离开的她的妈妈。在一番交谈中,我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学校开展的享受阅读活动中,孩子渐渐爱上了阅读,每天把读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从书中,她找到了不少“好榜样’,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她渐渐懂事了,学习自觉了,对人有礼貌了,还改掉了任性、做作业吃东西、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等毛病,变得大胆、勇敢、有上进心。于是,我设计了调查表,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进行跟踪研究,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1篇质量不错的文章——《心灵,在阅读中沉静》。
2.在“遇”中确立“求”
有时,“遇”也能给教科研工作带来转机,提供“求”的方向。一次,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冯卫东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们向他介绍了这几年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享受阅读研究的情况,冯老师很是欣赏。谈话间,聊到今后阅读活动的推进方向,冯老师提到“互惠”一词,他说:“在倡导全民阅读但阅读普及率确又不高的当下环境里,儿童阅读氛围须进一步浓厚,要动员更多教师、家长乃至社区群众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通过彼此互助互惠的阅读,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中心,以阅读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次偶然的交流,让我们眼前一亮,对儿童阅读的纵深化发展有了新思考。此后,通过认真阅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华师大赵健博士的《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社会文化分析》等书籍,我们决定将“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互惠阅读实践研究”作为“十二·五”课题向上申报。在此基础上,我撰写了《互惠阅读——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儿童阅读新视野》一文,在南通市第五届教师专业成长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育写作,尤其是教科研论文写作离不开研究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丰厚土壤。脱离了读书、实践、反思,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遇”也未必见,“求”也不会得。只有勤勤恳恳读,实实在在做,认认真真思,才能乘上教科研论文写作这艘宝筏,饱览沿途迷人的景色。
怎么发表教育论文2
怎样的经历决定了怎样的观念,因此,一个人的经历是重要的;怎样的教育科研经历,也决定了怎样的“教育科研观”,因此,一个人的教育科研“经历”也是重要的。一个教师,如果他的教育科研是“做出来”的,那么,他就会持教育科研“有用论”;如果他的教育科研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甚至是“抄出来”的,那么,他就会持教育科研“无用论”。
这个“教育科研的经历”,可以是重大经历,也可以是“小经历”。比如,“微观”到1篇论文的“写作经历”。你的教育论文怎样写出来的,基本上就决定了你对教育论文的认识。我感到很奇怪,有一些人似乎是有特异功能的,他们可以“不做而写”,而且还写得有模有样,还可以发表、得奖。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不好,这个现象把教育科研功能的真相给搞乱了,给人的错觉是“教育科研”与“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我想从微观层面说说“经历”的重要性。我自己的体会是:论文是“经历”出来的。这个体会直接来自于我关于“课堂观察研究”方面的论文。2006年9月份开始,我在市教育局沈正元副局长等领导的引领下开始研究“课堂观察”,当时我也读了一些关于“课堂观察”的著作与文献,但我们不可能完全照着书本上说的去做,于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深度卷入学校“课堂观察”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断地设计,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我把每次研究活动的甜酸苦辣都记在日记中,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要回答一些问题了,比如,课堂观察的特征是什么?功能是什么?操作方法有哪些?等等。于是,我开始写系列的总结文章,如《课堂观察的四重意蕴》《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课堂观察的操作要点》等论文,修改后在《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等发表。再后来,在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中,我发现需要比较系统地回答课堂观察的理念与实践问题,于是,我就撰写了论文《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与初步实践》,文章1万多字,是在15万字“日记”的思考中提炼出来的。1万多字的文章到哪里去发表啊?我知道一般杂志不可能,就发给了《中国教育学刊》。后来,编辑给我打来电话、发来邮件,指导我略删了些文字,在2007年第9期发表。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作了全文转载。也因为这篇文章,我受到了一些同行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教师的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关在屋里推理出来的。也是在这篇文章之后,我的论文写作基本上就更加理性地循着“实践积累”到“理性思考”的线路进行。
关于我的教育科研“经历”,我曾经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1期上发表过1篇文章,叫做《在“这里”与“那里”之间穿梭》。西方人类学者把理论世界称为“这里”,把实践领域称为“那里”,认为理论研究者“在这里”,要“到那里去”,然后“回到这里”。我说我们实践工作者的“这里”与“那里”正好相反,实践场景是我们的“这里”,理论世界是我们的“那里”,而我的经历,正好暗合了“在‘这里’与‘那里’之间穿梭”的线路。2002年8月之前,我在莘塔小学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师,后来担任副校长,我在“这里”,发表我自得其乐的散文随笔,咏诵我喜爱的平平仄仄。而2002年8月改变了我,一是有缘成为“新教育实验”的早期核心人员,这个实验让我胸襟大开,看到了一幅前所未见的教育景像,一片广阔的教育天地;二是有幸成为了市教育局教科室的一员,尽管这个岗位并不是“理论研究”的岗位,但相对于学校场域来说,我已然来到了“那里”,但我并不敢停留在“那里”,而是不断地到“这里”去汲取营养。在与校长们、老师们一起“做科研”的过程中,我渐渐地“入门”了。于是,在我于2008年8月来到松陵镇第二中心小学担任党支书记,在2009年6月来到汾湖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的时候,在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在一线实践的“这里”与理论思考的“那里”之间穿梭,就成为了我的“科研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我的“科研经历”告诉我,教育科研绝对是有用的。我也与我们的老师一起循着这个思路做教育科研,收获了太多的“科研红利”,我们的老师也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历“做”就写出好东西来,就像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过十月怀胎而把孩子生下来。
二
教育科研应该要“解决实际问题”,搞了半天,除了发表了一批文章,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这样的教育科研要来干什么呢。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该是画饼充饥,不应是纸上谈兵。但是,教育科研的价值并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研究与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自身素养,不断地超越自我,而教师的职业幸福与尊严,就是在自我超越中获得的。所以,在我看来,教育科研的价值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在成事中成人”。“发展人”,使人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与尊严,应该是教育科研的终极关怀。
解决问题是重要的,因为人的能力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的。“问题”,从来都是“成长”的机遇。一个从来没有面对、研究、解决过的“问题”的人,是不能“成长”的。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不同,我们主张要通过“科研”的方式进行。事实上,一个教师,每天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一个学校领导,每天也会遇到里里外外的问题,如果不能用“科研”的方式进行,我们就是在试图“点对点”地解决问题。“点对点”地解决问题,是很成问题的。问题在于,表面上看,我们在“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变聪明、变智慧,我们只是在重复地面对“问题”,这不就成“问题”了吗?为什么我们研究了一节又一节的课,还是不能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就在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非“科研式”的,我们常常把一节课看成是一节课,而不能从原理层面去思考,把“某一节课”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例子而已。我们学校在与华东师大进行课程领导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用无数的课去琢磨“教―学―评一致性”,课程的原理在课堂上跌打滚爬,我想这就是尝试用“科研的方式”思考与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虽然年轻的老师们对于课堂把握还很缺少经验,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呈现了我们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偶然的成功。我认为,没有经过“科研方式”的所谓“好课”往往是“偶然”的。所以我认为,教育科研的“问题解决取向”,这绝对没有错。问题在于:第一,我们有没有明白我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是表面问题还是实质问题;第二,我们是不是在用科研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只是在解决点上的问题却没有实现人的提升。
三
在我看来,“科研”是一种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作为一种方式,它是无处不在的,学校里的工作,没有什么是不需要思考的,也就没有什么不需要“科研”的。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孤立地存在的一件事情,叫做“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藉此思考学校里的几乎一切工作。在我们学校每学期的“学校工作意见”中,就没有专门列出一块叫做“教育科研”的;但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方式的存在,我们也可以说充满在“学校工作意见”的字里行间。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科研也不可能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在教师的工作中,不应该存在一份独立的工作叫做“教育科研”。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在上课、在批作业、在与学生谈话、在出试题的时候,我们不在进行“教育科研”;而只有我们要写论文了,我们才开始进行“教育科研”了。这是必须要警惕的!我们说在学校里没有独立的一份工作叫“教育科研”,回过头来,我们也可以说:学校里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几乎也没有什么工作不是属于“教育科研”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与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的教育科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只要想,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日常生活与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的日常生活是不一样的,整天接触的人、事完全是不一样的,怎么可能做“方式相同”的教育科研呢?所以,要求一线教师做与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完全相同的“教育科研”,那一定是非常荒唐的。当然,中小学教育科研也应该向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科研方式”。
中小学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有这样的特征:行动性、主题性、系统性。“行动性”,或者叫“实践性”,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第一特征”,中小学教育科研一定是“做出来的科研”,是“为了做得更好的科研”,是围绕着“做”来转的科研,我们在思考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思考的就是“行动”。“主题性”与“系统性”就是围绕着“做”来转的,就是为“做得更好”服务的。
“主题性”,或者叫“主题思考”,是“科研思维”的内容特征。没有学会“主题思考”,我们连个发言都会零乱不堪,怎么可以做研究呢?“主题思考”可以说是教育科研的“基本功”。最简单的比如我们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反思”,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学反思”之类标题,然后是几点反思,这“几点反思”是想到哪里是哪里,完全是“无主题变奏”。这样,看似“研究”了几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问题是真正在“研究”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开始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我们组织大家不断地尝试做“主题思考”,现在这样的“泛思”越来越少了,“教学反思”的主题性特征基本呈现出来的。这种特征呈现出来以后,“研究”才可能有深度,要不然,东一榔头西一锤,什么也研究不好。
“系统性”,或者叫“系统思考”,是“科研思维”的方式特征。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思考“主题”?我们说我们用“科研的方式”,那就要讲究“系统思考”。生活在教育一线的校长与教师,每天遇到的都是“点”。用“科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是要摆脱“点式思考”。比如我们在研究学校的时候,就重视“顶层设计”,重视文化切入的思路,每个学年,我们都举办“学校发展咨询会”,对学校进行框架性思考,通过“系统思考”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比如当学校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站在“点对点”的立场上“解决问题”,而是站在“文化”的系统高度使“问题解决”成为学校发展的契机,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我撰写了论文《沟通与改进:学校内部矛盾处理的方式选择》,初步形成了我们学校的“问题解决方式”,论文也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发表,并在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
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思考我们的“行动主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学校管理的研究如此,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是这样,是“行动”“主题”“系统”三方面的统一。我们研究“教学目标”、研究“课堂评价”、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我们研究这些主题,但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而是“做出来”的。怎样才能做出来?必须要“系统思考”。在这样的“做科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一些“成果”,我个人的论文《如何成就好课:一致性思考目标、评价与教学》《教学目标: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时被忽略的话题》《缺乏“大问题”:课堂教学的大问题》《表现性评价:点式课堂突围的一种路径》《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有效教学的视角》《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从任务设计到效果反思》等等,以及我们团队以“组文”的方式发表的《课程纲要长成什么样子》《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评价信息》《分布式课程领导:从理论概念到学校行动》等等,虽然只是些初步“成果”,但让我们欣慰的是,没有一件不是“做出来”的。“做”才是最重要的,“行动性”始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第一特征”,而没有“主题性”与“系统性”,就不能保证“行动”的品质。做,有主题地做,在系统思考中的做,让我们思如潮涌,源源不断;不做,我们一句话也写不出来。真正的教育科研,一定是做出来;通过教育科研做出来的,一定是好的教育,对的教育。
发表教育学论文范文3
历史学教学论教研室认真落实学校 十五!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在历史学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 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 学术找到了一条课程改革与教学实习实践的方向,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以教学立项促进课程改革, 以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科研立项进入新世纪, 教研室抓住机遇, 以教学科研究立项为切入点, 积极申报自治区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学研究项目, 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部级期刊从2000∀ 2006年, 我们获准 高师教学手段改革与探索!、 历史教育学教学研究!、 历史教育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 历史教育学(蒙文教材) !、 历史教育学课件研制!、 #历史教育学∃主干课程建设!、 比较历史教育学研究(教材) !、 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教材) !、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新世纪高师历史教育学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等涉及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10项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并获得研究经费数万元。
(二)教学研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 根据历史教育学学科特点开设了3个层面的课程: 第一层面为历史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包括学科研究动态、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方法手段模式研究等), 第二层面课程为教师职业技能强化训练的实践课程( 包括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各种教学技能、中学教材分析及活动课设计、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 第三层面课程为深化扩大教育视野的选修课程(历史比较教育学), 形成了合理的课程结构。
在教学内容方面, 重新修订了所开设课程的大纲, 更新了教材,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 深化了教学内容, 把教师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编写教
材, 2005年编写了蒙古文#历史教育学∃教材, 使蒙语授课生有了蒙文教材划。#中学历史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历史教材分析∃两部教材也列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二学位教材建
设研究项目, #比较历史教育学∃列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教材建设项目。
在教学方法上, 以精讲为主, 注重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动口、动手能力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 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
法, 请中学历史教师传经, 组织学生观摩中学历史课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领悟教与学的道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给学生上台讲授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
采用学生自讲、自查, 同学间互学的微格教学方式, 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开阔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来观察、分析、研究、评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 教研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将90%课程制作了课件。随着蒙古文软件的开发, 从2002级蒙语授课班学生开始, 学习制作蒙古文历史课件, 不但提高了学
生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 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在制度建设方面, 加强了教育实习的科学管理力度、制定了科学的监管措施, 形成了制度化管理的工作, 尤其是在学生学业考核方面, 比较早地探索过程考核模式。( 1)建立了标准化试卷库。根据大纲的修订, 2004年编制了6套试题和标准答案。( 2)根据学科特点, 期末考试实施闭卷、开卷各占50%制度。( 3)从2005∀ 2006学年的第三学期开始, 将出勤、平时讨论、提问、演讲、作业等成绩列入期末考试, 实习2: 4: 4分数段, 平时成绩占20%,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占40% (闭卷考试),编写教案、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能力考核占40% (开卷),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4)对于中学教学技能训练的考核采取单项训练成绩与综合训练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5)对于中学教学技能训
练严格把关。由指导教师和院领导组成5- 7人参加的评价小组, 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都要经过评价小组的集体评价, 不合格的学生不许参加教育实习。( 6)教育实习的总成绩由在校技能训练成绩、中学教学实习成绩、班主任成绩和教育调查成绩组成。教学实习成绩取决于平时表现、编写教案、课件制作、听课、评议、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点评等的综合考查,使考核更公平, 杜绝了给印象分的片面性。
(三)科研成果
教学科研立项推动了教研室的教学研究。最近5 年, 教研室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围绕本科教学, 编写和修订了历史教学论!、 比较历史教育学!、 中学历史多媒体课件制
作!、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等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编写、出版了#历史教育学∃蒙文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撰写并出版了全区中小学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内蒙古历史∃; 发表了#课
程认识: 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谈起∃、#1999年高考试题答卷分高中历史如何适应了3+ X高考改革的需要∃、#高考答题技巧: 从2006年高考文综38题考生答卷谈起∃等
文章, 为我区高考文科考生和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了指导。同时, 还以教育硕士% 历史专业研究生教育为平台, 指导中学一线历史教师撰写并发表了#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思考∃等论文。
二、强化技能训练力度、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必不可少
的教学实践环节, 也是教师职业教育的特色。面对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学生素质下滑的新形势, 为了保证培养的质量,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 以教学论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为核心, 组建一支稳定的中学教学实习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 教学论教研室教师的4名教师和10名有指导中学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 形成了团结合作、优势互补的指导技能训练和实
习的团队, 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技能训练和中学实习的学生人
数在15人左右, 有效地保证了技能训练和实习工作的质量。
第二, 加强了教育实习的科学管理力度, 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每年实习前做好实习前的一切准备
工作, 联系好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的确定, 学生的分组; 实习计划的拟定; 经费预算; 实习前的动员大会、进入学校的见面会
等等环节上都作了较详细的部署。规定指导实习的院方教师最少听实习生2节课, 中学教师2节课, 由院系教师与中学指
导教师(专业课、班主任教师) 最后商定实习成绩。
第三, 以 信誉!建立了长期, 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巩固, 为教育实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实习
基地的选择上, 我们首先考虑初中历史教学, 因为初中年级容量大, 实习生上台讲课机会相对多; 其次考虑中学学校领导的重视与中学历史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热情; 再次选择离学校近、对实习学生安全的学校。因此, 除了附属中学外, 学院还与呼和浩特三十六中、三十五中、十八中、蒙古族中学和乌审旗蒙中、杭锦旗蒙中先后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2001∀2005年, 我们为3所中学培养了4名教育硕士% 历史专业研究生。我们指导教师的辛勤劳动、责任心, 直接影响着我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所以我们在实习中对实习生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为人师表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 赢得了实习学校的信赖。
第四, 强化了学校教学技能训练的验收工作。到中学实习之前, 有4周的学校技能训练工作。对于该项工作, 采取了指导教师分组指导, 全院集中验收和抽查验收的对策。教育职称论文投稿每位指导教师对于自己指导的学生, 进行为期3周的个别指导和训练, 然后在第4周由院领导和全体指导教师组成的蒙、汉两个验收组与两个班级的学生一起, 分别观摩蒙、汉两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根据评分细则, 由验收组为每个学生打分, 进行为期一周的验收。这样做虽然加大了指导教师和学院的工作量, 但确保了学生的训练质量。2004年, 有两名学生在由学校团委、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4
关键词:数学 课堂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28-01
“以生为本”是“生本教育”的具体体现,郭思乐教授认为:“教育是依靠人的特殊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它最终或基本上是由一个带有整体性、活动性和生长(创新)性的生命自己实现的。”教育只有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点燃学生内在的发展热情,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便形成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的品质,外在的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给学生创设充分的自我学习交流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实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1 认真备课,关注学生特点
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等,特别要备好学生。这里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备课过程中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然后才考虑教学内容,才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用什么样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教学导语,课上对学生提怎样的教学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怎样进行点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怎样过度,课上设计怎样的练习,课后又设计怎样的作业题,作业设计怎样的类型,怎样分层留作业等等。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然后才是其他因素,这样的备课才会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先学后教,把空间还给学生
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先学后教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设计导学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重点,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等等。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们对导学案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有实效性的导学案。其次就是学生的学,导学案设计好以后,在课上学生就要按照导学案进行充分地学习,这里完全是以学为主,学生按照导学案是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要求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学习,可以几个人讨论学习,学习后也可以和同学交流研讨,总之学生是充分自主地学习。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学生中巡视,随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三是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学习之后要向教师和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单独汇报,也可以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四就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就是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时,教师要记录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要抓住那些共性的典型的问题,集中讲解,直到学生理解学会。然后就是当堂巩固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中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生要在当堂进行练习,出现问题,当堂解决。
3 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主体性
课上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其次,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创设最有利的最充分的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平台,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上小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形式。在课前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6个人,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上适时地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小组长要发挥组长的作用,组织学生学习、研讨、交流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或者两名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学生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三是学生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有效地交流和点评,学生还可以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给以评价打分,以分数的形式展示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每个学生都有本位的荣誉感,都有为本组争光的激情,所以在小组学习讨论汇报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都很活跃主动,效效果都很好。学生有效地激励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再给以适度的点拨和指导,给学生以赏识性的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尊重学生,实现赏识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改变就得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把课堂上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交流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堂上师生要和谐融洽,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弯下腰来和学生对话,对学生要和蔼可亲,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二是点评要以激励为主,在学生发言或汇报学习情况后,教师要给以适度的点评,点评时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用激发学生学热情的语言巧妙地指出学习中或回答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即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又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在点评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三是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教师会觉得这些问题不应该出现,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就要体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巧妙地指出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总之,教师就要彻底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发表教育学论文范文5
摘 要 对北京体育大学2003-2012年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研究高频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及其不同的特点,分析热点的形成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热点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词频统计法与共词聚类分析法。词频统计法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法。共词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研究结构。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
(一)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文利用《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出2003―2012年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共73篇,以73篇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为调研对象,通过共词分析法中的聚类分析探索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出北京体育大学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以及各个不同研究方向的亲疏性。本研究利用Excel对前期检索出的学位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共得到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283个,平均每篇硕士学位论文含关键词个。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以下处理:去除对反应主题没有积极意义的词,如“展望”、“问题”等,对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如“高职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职技高校”等标准化为“高职院校”,“高等院校”、“高等学校”、“高校”、“大学”等标准化为“高校”。
经过多次比较,最终选择词频大于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从而确定个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表1)。这个关键词总的出现频次为65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从高频关键词分布可以看出,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研究生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集中在“体育教育专业”、“分析”、“普通高校”、“竞技体操”、“北京市”、“教学理念”、“现状”、“发展对策”等。
表1 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表
序号 关键词 词频
1 体育教育专业 12
2 分析 10
3 普通高校 8
4 竞技体操 8
5 北京市 7
6 教学理念 7
7 现状 7
8 发展对策 6
(二)构造词篇矩阵、相似矩阵
对于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的统计,本研究利用,以每篇学位论文为一条记录,记录的内容为高频关键词是否在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出现(出现为1,否则为0),构造出词篇矩阵。以词篇矩阵为基础,在SPSS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类型选择“binary”二元变量,相似系数选择“Ochiai”系数,构造出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见表2)。相似矩阵中的数字为相似数据,数字的大小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大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反之,数值越小,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相似矩阵对角线的数据为1,表明某高频关键词自身相关度。
表2 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部分)
体育教育专业 分析 普通高校 竞技体操 北京市 教学理念 现状 发展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
分析
普通高校
竞技体操
北京市
教学理念
现状
发展对策
(三)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竞技体操的发展对策。包括关键词:竞技体操、发展对策、后备人才。
2.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包括关键词: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
3.体育教育专业与教学能力。包括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三、研究热点的特点分析
(一)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比较宽泛,选取对象比较广泛,包括普通高校、体育院校、竞技体操、体操普修课、教学理念等。
(二)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对教学理念及竞技体操发展状况的研究,旨在通过现状研究,探寻发展的脉络与经验。
(三)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对基本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宽泛。在理论分析上显得薄弱、创新能力欠缺。
参考文献:
[1] 高宝立,刘小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两个维度、四项指标――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为例[J].教育研究。2008(09).
[2] 迟景明,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9):20-24.
[3]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02).
上一篇:精编知识产权协议样例【参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