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范例(优质4篇)
【导言】此例“教学相长范例(优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相长【第一篇】
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
(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
1.自由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
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
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
(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
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
(板书:心系故园)
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人离家乡越来越远,心却更加思念故乡了。齐读这一句。谁能说出这一句的意思?
5.此时此刻,夜深了,他站在营帐外,看到了什么呢?(千帐灯)
为什么夜深了,仍然营火闪烁、无法入睡呢?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就是夜深千帐灯的原因所在。因为思念家乡,夜不能眠啊!
(四)小结
师:身向榆关,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思乡之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拓展延伸,领悟词情
1.此时此刻,词人想念着家乡,家乡的亲人可能在做什么呢?(也在思念他。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在皎洁的月光下聊天,小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朋友在喝酒吟诗……)
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哪!
2.引文拓展
而词人在向着山海关进发的途中,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叨叨,有的只是――山一程,……
这里,没有孩子的追逐绕膝的天伦之乐,有的只是――山一程……
这里,没有皎洁月光下和家人相偎依的幸福,有的只是――
这里,没有和朋友一起欢聚时的喝酒吟唱,有的只是――
是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三、质疑问难,升华主题
(一)学生发问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去从军,为的是什么呢?
──什么时候能结束使命回家去呢?
──你在行军途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令人高兴的事呢?
……
(二)亲人发问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妻子、父亲、儿子、兄弟、朋友)
师引读:
长亭外,古道边,杨柳依依,依依不舍的妻子深情地问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萋萋,天真的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他──
长亭外,古道边,秋风瑟瑟,头发花白的老人问他──
(三)作者反问,升华主题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四)小结
师:就这样,作者把自己对故园的无际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长相思》中。这就是作者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原因,这就是作者为什么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
师:现在,知道纳兰性德的相思为什么会这么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长长的思念,再读――长相思
师:让我们带着对故园无限的思念,深情地背出这首词――
四、作业
1.收集摘录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2.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板书: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思乡
教学相长 共同成长【第二篇】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学学习共同成长
一、对“教学相长”涵义的重新认识
我们以前时常用“教学相长”来形容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近日再读《学记》,发现“教学相长”其实是针对教师的成长与学习而言的。旨在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学记》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即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
二、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老师都有体会:开始时认为自己教课没有问题,但一上课,就感到有些地方讲不清楚,更不能深入浅出地、生动地传授知识,这时才感到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远远不够,需要虚心学习,包括从学生身上学习。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强”的体现。
教师应该不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法水平,应该一边教一边学,刻苦钻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与学”越深入也就越会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自反”,求得长进。所以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简言之就是“教中学”,“学中教”,这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在学习中不断成熟
人的一生都与学习联结在一起,教书必须读书,育人必须育己。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在知识的传授上,能力的培养上,“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教师似是而非,学生正误不分;在感情的陶冶上,灵魂的塑造上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理,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因此教学相长首先要从严于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入手。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首先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适应社会、适应课改、适应学生,我们应把读书学习作为毕生的选择。
古人很早就说过“开卷有益”,直到现在,阅读仍然是人们积淀文化底蕴、认识自我的理想途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形式超过内容,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比如社会节奏快;工作太忙;诱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满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阅读的魅力……在如此浮躁的世风下,也许社会可以轻视读书,但教师不可以轻视,也许大家可以都不爱读书,但教师不可以不爱读书。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的承传,而书本是文化的凝粹,不读书构不成教师的职业。虽然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和书本打交道,但是生活中许多教师恰恰忽略了读书。有的教师只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纵横天下,包用一生。我们平时倡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但有的老师自己的阅读量却少得可怜,又有怎样的说服力来让学生扩大阅读呢?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使自己的教育智慧永远年轻和充盈,真正胜任教育的工作。
教师的阅读一定要广泛,既要阅读经典名著,了解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又要涉猎流行文学,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以此拓展思维空间,寻求思想的营养、智慧的源头,从中得到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教师通过阅读提高自我修养,让心灵变得高尚,并且能带领着学生走向高尚,把教育做到更好,这是语文学科教师成熟的必经之路。
四、在教学相长中师生共同成长
教师的困惑来自教学过程,教师最需要的知识也是关于教学的,于是再也没有比教室更好的学习场所,再也没有比学生更好的学习对象。在教学中坚持平等的意识是教学相长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上课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个人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学生集体的潜能发挥出来,总能量往往会超过教师个人的水平,学生群体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在进入信息社会的当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大大拓宽,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尤其是互联网,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备课时不可能“一网打尽”。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给自己“充电”的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各言其志。在彼此对话之中,不必一味不强求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要乐于接受吸收学生的正确见解,从善如流。从此就可以教学相长了,毫不介意,才可最终以理服人。
当然师生不仅要在教学上提倡当仁不让、教学相长,更要在在道德上也相互砥砺。
教师还应善于锁定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观察、揣摩、模仿,习得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倾听不同的声音,在专家的引领下,从无意识的实践走向有意识的理性探索,这样才会迅速获得发展。
总之,没有学的教是匪夷所思的,教学应该是以教者亦学的方式进行的。我们要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壬,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在前进途中迈开“教”和“学”的两条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学相长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第三篇】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之一。
(一) 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等。
(三) 要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二、理论学习的重新思考
(一) 当代科技教育背景下,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事业发展大有益处。
(二) 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育素养,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通过编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指导书、开设教育理论课、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等途径来进行,其中以系统的岗前培训效果最明显。
(三) 在开设教育理论课或进行系统培训时,必须注意青年教师的特点,贯彻教学相长的基本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灵活的形式。
(四) 集中系统培训后,仍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相长【第四篇】
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的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而且层次较高,大都是名家之作和民间工艺精品。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但这些精妙的工艺品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心理,所以,教师在传授除“欣赏”以外的课题时,要配有另一形式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即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有图片等所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如讲授《立体构成———纸塑》,我自制了《傣族少女》,学生马上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矗再则,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那么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比如:讲授《装饰色彩基椽——色彩渐变》,上课时我挂出用色彩渐变构成的挂图,先布置“装扮海底世界”这一作业,然后讲授知识点,请学生欣赏、总结、归纳鱼的外形、鱼身的装饰图形,再做作业。这几大步骤全都处在我所设计的场景中。不仅激发起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吸取知识。
三、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心理。他们注重学习中的一切新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新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那么,美术教学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如:我教他们做《工艺人物》,启发他们的扩散思维,帮助他们做成各具特色的精美工艺人物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再如:教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的立体卡片,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师长。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实用知识用于美化自己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课题的设计首先就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作业制作过程中通过思索、体验、尝试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更多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他们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激动、自豪,教与学双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四、活跃课堂气氛,升华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一般重视讲解、学生练习,而不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不能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而机械地练习又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时时调配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来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竞争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上《立体构成———累积结构》这堂课时就相对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们的作业处于竞争状态,我要求每个同学完成三个立方体,然后分八组进行累积造型,制作建筑模型,看哪个组的建筑模型重心最稳,造型最新,结构最美。这种竞争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加强了技能训练,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创造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
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传授《装饰色彩基椽——色彩的感情与印象》一课时,让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欣赏音乐到回忆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自然环境,以及启发学生归纳和指导学生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全处于一曲《秋日的私语》伴奏的欢快游戏状态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及时评价反馈,巩固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