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汇集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第一篇】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必将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课堂管理方式由“控制”转为“交流与沟通”

(一) 约束不应是唯一的调控方式。

传统观念里,课堂管理被认为是应对性的,即寻求应对学生“变故”的对策,强调以纪律作保障,运行预定的课堂程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一些教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控制学生的行为;一些教师沉溺于约束学生,忽略了有利于实现控制的教学准备,结果产生了更多的控制问题。这种课堂管理的前提与归宿是控制学生,而不是为教与学创设条件,必定遭到学生的抵制,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约束不应是唯一的调控方式。

(二)交流与沟通建立师生认同感。

新的教学观认为,课堂应是一种积极的师生交往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课堂管理必须将注意力从应对性惩戒策略转向前瞻性的或预防性的策略。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而沟通与交流也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促进课堂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减少课堂中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课堂目标的内在动力,产生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

(三)交流与沟通营造“支持型”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优质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以交流与沟通为主要方式的课堂管理,有助于打破“控制与服从”的程式、打破严肃与沉寂的气氛,让师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以“控制与服从”为特征的课堂管理,容易造成一种“对抗型”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创造力被扼杀。以“交流与沟通”作基础的课堂管理,有利于营造一种“支持型”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信赖学生、宽容学生,学生则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课堂管理路径由“静态封闭”转为“动态开放”

(一) 动态管理是生成式课堂的应然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因而教师采用静态维持式管理就能很好的调控课堂。新课程背景下,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例较大,课堂是生成式的、发展性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动态开放性”的调控方式,才能不断适应“生长着”的课堂。动态管理要特别注重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要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要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探究态势。

(二) 动态型管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预设程序的实施,教师传授的内容、方法等都是先前设定的,课堂管理就是要避免教学过程远离预设的运行轨道,这种静态封闭的管理,必然会形成以教为中心的格局。以教师的教来组织教学,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管理应由调控“教情”转向调控“学情”,用教师的教来引导、帮助、校正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动态影响其学习状态,强化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 开放式管理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以往的课堂过程,总是力求排斥一切干扰,防止“节外生枝”,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展开。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使课堂的师传生受变得“井然有序”,但也杜绝了创生的可能。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他们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独特的“心理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要“旁生枝节”,要生发出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时,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管理,包容这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转化形成学生的即时创造。

三、课堂管理手段由“惩罚”转为“激励”

(一) 激励手段的功效。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是倾向于“惩罚”,惩罚实现学生的顺从,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常常会适得其反。其实,课堂学习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遇到各种不同的阻碍是不可避免的,常常也是事先难以预料的。适当激励的措施与行为,可尽量克服这些阻碍。激励和引导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的激励学生,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会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激励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增强动力,使学生有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自尊感。

(二) 激励手段的运用。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第二篇】

[关键词] 能级匹配原理 课堂教学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级匹配原理是指组织中使其有不同能力的人能够配置在组织内部不同的位置上,给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和适应。要求能级管理必须按层级进行,不同的能级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责、利和荣誉,各类能级的对应是相对的,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真正完成监控、督促与评价的任务,必须建立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评价队伍,要依据一定的层次结构进行,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形成纵向和横向上严格而又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然后将所有组织成员按照其自身的能力、素质,恰当地安排在整个组织结构之中,确定其组织角色和身份性质,赋予其组织职责与权力。

一、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这个组织之中,处于组织上层、中层和基层的不同职位人员,对其素质能力的要求差别很大。上层人员应具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知识;中层人员应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决策能力;基层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操作知识与技能。

1.上层人员

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中处于最高机构的组成人员。他们对外代表学院,对内拥有最高职权,并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总体目标负责。他们侧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长远 发展 计划和重大政策的制定,拥有人事、资金等资源的控制权,以决策为主要职能。各成员主要应具备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环境和 问题 的观察、 分析 能力;对涉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局性、长远性等重大问题的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环境中特殊问题处理的应变能力等。

2.中层人员

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中处于中层机构的组成人员。他们是上层决策的执行者,负责制定有关课堂教学质评价具体的计划、政策,行使上层授权下的指挥权,并向上层报告工作。各成员主要应具备观察、理解和掌握教师的心理 规律 的能力;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3.基层人员

是指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第一线的组成人员。他们负责将组织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业计划,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各成员主要应具备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即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评价对象所属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 方法 的能力,其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二、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的构建

构建一支强有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务实高效的原则培养、选拔和配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人员,其总体思路是”一个体系”、”两条线路,两套人马”。

1.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即学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最高机构为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其领导小组主要由院领导、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各系部主要负责人、校外专家和学生代表等组成。

2.二条线路,二套人马

一条线路:由院长亲自挂帅,下设督导处,设处长一人,科员二人(抽调年富力强、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突出的人担任),主要对全院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和不定期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在各系部设立督导组(服从督导处领导),设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由本系部年长的,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敢于管理的的教师兼任),主要负责对本系部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和不定期听课,并对本系部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在系部设教学信息督导站(服从系部督导组管理),设站长一人,督导信息员四人,分别由各年级中 学习 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二条线路: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下设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由教务处领导,主管教学运行的副处长具体负责),主要负责对全院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对全院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工作;各系部设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小组,由各系部教学副主任、教学干事、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对本系部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对本系部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工作;在系部设教学信息站(服从系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小组领导),设站长一人,教学信息员十人,分别由学生会中学习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还负责组织本系部全体学生对本系部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工作。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参考 文献 :

[1]刘安鑫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p6-7页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第三篇】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都相对薄弱。本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为题进行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管理能力;管理策略

高效、灵动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有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一、教师课堂管理内涵及其基本类型浅析

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有着较广的内容范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首先,教室作为课堂活动进行的物理空间,是课堂管理实践的主要场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保障;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督导,进而维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状态,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课堂管理并非传统意义上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单一化管束、指责、批评甚至惩罚,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切实感受和体验为原则,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的必要沟通和疏导,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课堂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放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容易使学生忽视课堂秩序的重要性,注意力相对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专制型课堂管理以教师为主,教师依照制定的课堂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课堂活动,对超越规定界限的学生进行指责和批评,而这一管理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氛围较为呆板、严肃;民主型课堂模式旨在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有序、健康的课堂管理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合作。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意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灵魂。学生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为榜样,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中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一,对学生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思维活跃,敏感好动,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从而分散注意力,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意识,加强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其二,对教师而言,教师心理角色的合理转换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应尽多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助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素养与能力。

三、有效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策略探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共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对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规则的制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规则的制定可以由学生共同讨论形成统一意向,教师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依依落实为细则、条款,这一规则制定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配合后期的实施。第二,规则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制定,在听取学生的建议后进行适当地修改、整编和完善。其中,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规则的制定一定要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如学生个体差异性表现、课程与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教学环境的多维度等等;其二,道德性,制定课堂管理规则是针对学生的行为构建的一个正确标准,学生在发生错误时,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应对和解决,绝不能固守规则、机械刻板。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解决学生不良课堂行为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关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理论研究,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更有效应对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另一方面,教师应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尽多地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现阶段面临的困难或烦恼,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肯定,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遵守课堂秩序。

(三)正确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培养正确的因果归因观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教师在制定了具体的课堂规则后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课堂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缺乏维护学生尊严的意识。例如,一位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这样说道:“今晚必须做完15道数学练习题,否则明天站着上课!”,而另一位教师这样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10道数学练习题,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后5题也完成,明天课堂,老师愿意与你们共同探讨,一同分享正确答案!”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态度,后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再如,学生经常会被窗外的鸟叫声打断思路,漏听教学重点,导致无法与教师形成共鸣。此时,教师不应该趾高气昂地斥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巧妙地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窗外的小鸟叫声确实很动听,但接下来讲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哦!”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同时没有因教师的指责而迫使讲课停顿下来。久而久之,通过教师因势利导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可以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因果归因观。

(四)定期举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构建有效信息反馈机制

致力于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重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学校可以聘请从事课堂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传播教育、管理经验;另外,鼓励年轻教师向资历较深的教师学习工作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再次,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中,畅所欲言,加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定期举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促进教师心理角色的合理化转换与定位。

结语

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的,良好的课堂秩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但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自律自强、自尊自爱的高尚品德。因此,落实民主课堂管理理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作者:郑瑞华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舒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葛岩。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04)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第四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模式探讨

一、高校课堂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管理水平能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课堂管理模式,这就使得英语教学没有达到原有的目标。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原因。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我国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词汇量不足、英语口语水平低、听力存在障碍、英语语法知识匮乏、书面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低等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才存在自信心不强、学习恐惧心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高校都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持续时间较短、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使得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管理工作中。

(二)教师的原因。高校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课堂管理质量。第一,教师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管理意识,要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协调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课堂管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只注重传授知识,任务课堂管理是辅导员与班级干部的任务,这就使得高校英语课堂上出现混乱现象,影响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第二,教师的管理方法不正确。要想提高课堂管理质量不是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可以的,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大都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选择管理方法的时候还有所欠缺。第三,教师没有明确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教师把课堂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没有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高校英语教师要能够树立课堂管理意识。课堂管理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设计要能够监督教学活动的进展。英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树立课堂管理的意识,要能够意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教师要能够通过课堂管理来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要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高校教师要能够制定规范来加强课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才能够使管理活动得到学生的支持。在制定课堂管理规范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发扬民主精神,要能够鼓励学生的加入,以此来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管理的内容来相互监督,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规范课堂管理,创建一种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高校教师要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心理气氛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群体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氛围,可能是紧张的、可能是自由的、可能是生动活泼的,这些心理氛围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高校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创造一种比较宽松的课堂管理环境。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要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四)高校英语教师要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加强课堂管理工作。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能够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做好备课工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耐心解答,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够使课堂管理得到学生的支持,才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五)英语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英语课堂组织形式。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服从教师的命令,不能提出质疑。这种教学观念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尊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新课程与素质教育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要能够相互尊重,要能够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才能够规范课堂教学活动,维持好课堂秩序,才能够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保证英语课堂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郝志平,杨静著。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2] 戴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管理方式之研究[J].群文天地(理论园地),2011,08.

23 141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