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动起来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幼儿舞蹈动起来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 创编能力

喜欢舞蹈是幼儿的天性,在舞蹈中幼儿能找到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传达情感的方式。因此,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韵律感,而且利于幼儿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熏陶、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有着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摘要和价值。

学生通过见习和实习后,幼儿园老师总是感慨:“你们的学生跳舞感觉好,遗憾的是缺乏一定的幼儿舞蹈知识和技能”。可见,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要让学生进入童心世界。学生应把所学的各种舞蹈知识、技能转化为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美的培养、美的熏陶的能力。学生要掌握相当程度的幼儿舞蹈的创编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舞蹈专业语汇,同时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因此以基础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为主线,幼儿舞蹈组合、创编为主体,分阶段、多方式、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引导、实践,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基础形成阶段,渗透幼儿舞蹈及创编学习

学生入学前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与此同时,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的地对学生传输舞蹈创编知识和幼儿基本形态训练方法。

(一)在舞蹈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穿插舞蹈创编知识

在讲授理论中介绍舞蹈中不同种类的特点,分析比较,找出创编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手段,欣赏舞蹈在各个年龄阶段舞蹈的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舞蹈创编总体要立足于什么,体现什么。

例如:清华大学幼儿园编排的《我有一只小木枪》,表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幼儿,模仿的操练、打靶等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思想。通过表演,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并巩固了幼儿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又满足了幼儿好动等心理特点。结合以上实例,让学生列出几个富有特色的造型,而后让学生设计一个舞蹈造型,给予集体点评,这样不仅掌握了理论,而且还使学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利用舞台的思想。

(二)在舞蹈基本训练中进行创编练习

基础形体训练使学生的身体条件从自然体态转变为专业体态,为学习舞蹈奠定基础。可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因为形体训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而排斥舞蹈课程的学习,他们往往会失去自信心甚至放弃对舞蹈课程的学习。

对此教师可致力于对学生的畏难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动作难度降到最低,教师可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把幼儿舞蹈基本动作贯穿其中。利用已掌握的步法、手臂等动作,启发学生自行配合步法和手的动作。例如:古典舞步法中的圆场步与手臂双托掌、顺风旗、托按掌等动作进行组合,让学生找出是否协调,这样学生得到了简单的舞蹈创编练习。

二、民族民间舞蹈练习阶段,提高学生创编水平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汉、藏、蒙、傣舞蹈。这时学生可进一步地进行创编活动。

(一)因势利导,进行民族民间舞的创编练习

让学生掌握不同民族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对学生今后创编大有帮助。如藏族人民性格豪放、粗犷、纯朴。舞蹈表现应为欢快、外露,步法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当一个民族舞告一段落时,可乘热打铁,课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民族组合,一方面为节日准备舞蹈节目,另一方面锻炼了每一个学生,同时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作用。课堂上对学生创编的杰作进行互动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提高学生创编的兴趣和创编水平。还可以在完成成人组合的基础上学习各民族的幼儿舞蹈小组合,使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又能把握幼儿舞蹈创编的主色调。

(二)利用各种因素,积累创编素材

积累舞蹈创编素材,有多种渠道:其一,通过见习、实习了解幼儿生活、兴趣、爱好,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其二,通过节假日参加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收集有关的风俗习惯;其三,通过媒体收集、观看文艺节目等。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为创编积累素材。

三、巩固运用阶段,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该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幼儿律动、幼儿成品舞及幼儿舞创编,教学重点应放在提高创编技能上。

(一)丰富舞蹈词汇,组织各种创编练习

幼儿律动部分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角色意识,如互帮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轮流做组长,组长必须负责全组人员的课后练习和指导;又如角色互换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分析、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成品舞教学,我们可以选择既短小、节奏又明快的曲子加以简单动作编排,并加上队形变化,这样既教会学生幼儿舞蹈步伐,又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让整个训练充满乐趣。其中要有主题、思想、队形、造型等等。对于创编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采用“填充式”或“造句式”的创编活动,即教师在教成品舞时,有意识空出1—2小节的动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入组合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训练

幼儿舞蹈创编是对幼儿舞蹈学习的总结或鉴定,也是舞蹈艺术的实践,是在丰富的舞蹈语汇下进行的个性编排,是对幼儿舞蹈认识的体现和升华。幼儿舞蹈的创编必须把握住童趣的体现,创编者应以一颗童心去体现幼儿舞蹈的特点,活泼、快乐、富有想象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了幼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也要遵守它的个性特点。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拟人化等特点。在创作中先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幼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其次,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精品节目,开拓学生思路。教师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和简单、明快的音乐,让学生设计适合幼儿表演的舞蹈动作,分组观摩,师生共同探讨,使创编活动更具有幼儿特色。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技能,对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创编舞蹈的平台,让学生学有所用,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幼教事业中发挥自身的舞蹈创编才华。

参考文献:

[1]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

关键词:幼儿;舞蹈;艺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而如今在幼儿园教授幼儿舞蹈的过程中,老师很容易把着重点放于训练孩子的技能技巧上,忽略了孩子情感的发展。没有给孩子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而通过多年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我发现其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上两点,结合各种符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手段,是能够给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引导幼儿在艺术美的滋养中成长

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儿的知识面和联想虽然不够丰富,但对音乐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在听一首音乐时,幼儿往往会做出拍手、点头等动作,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对幼儿最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教师要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肢体语言,培养幼儿的舞蹈能力。比如,在欣赏《小鸭的舞》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相匹配,跟随音乐内容做相关动作,并从中体验音乐舞蹈所带来的快乐。

二、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动力

1.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成人化。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在教舞蹈时,教师可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以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态。

在教新舞蹈时,为了避免因舞蹈难学而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并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将动作较难的部分分解成局部动作,然后经过局部练习、单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在练习中,运动量和动作幅度要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一下子教很多。因为幼儿一旦曲解了教学内容,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幼儿舞蹈教学一般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即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幼儿必须记住舞蹈的律动、节拍以及流动路线等。这种学习方式效率较低,时常需要教师采用其他手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保证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延续性。比如,教师让幼儿提出舞蹈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又如,当幼儿不能表现舞蹈动作或表现不充分时,教师可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进行启发,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启发进行联想、回忆、理解,从而用形体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学习的领悟力。由于每名幼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领悟力等不同,因此即使面对同样的舞蹈幼儿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组织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每名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接受能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悟力。同时,教师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舞蹈教学,引导幼儿把已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以提高幼儿对舞蹈的领悟力。比如,在表演舞蹈《飞吧,小蜜蜂》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回想小蜜蜂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蜜蜂飞翔的情境,从而加深幼儿对舞蹈《飞吧,小蜜蜂》的领悟力。

4.激发幼儿学习的创造力。舞蹈的表现形式可谓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要把握好舞蹈教学形式的主动权。教师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对舞蹈进行创编,力求舞蹈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名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三、采用多种幼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语言讲解法。在幼儿舞蹈教学当中,教师对动作的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转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教师告诉幼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手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那么幼儿就很容易在这美妙的语言讲解中掌握该动作。

2.动作示范法。教师要用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来表演舞蹈作品,促使幼儿对要学习的舞蹈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讲解,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同时,示范动作要优美、准确。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

关键词:创编舞蹈;幼儿舞蹈;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101-02

幼儿舞蹈是属于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幼儿舞蹈还属于一种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形式。由于幼儿舞蹈的舞蹈表演者年龄比较小,对于其舞蹈动作的繁简度、技巧的高低等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创编出符合儿童学习的幼儿舞蹈。因此,培养幼师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使学生熟悉幼儿舞蹈的特点

创编幼儿舞蹈,就是创新性地编排出新的幼儿舞蹈。要求舞蹈特点的鲜明性和原创性。所谓原创性,就是编排的舞蹈是史无前例的,可以是舞蹈界以前没有的舞蹈,所在县市以前没有的舞蹈,所在幼儿园过去没有的舞蹈,自己以前也没有跳过的舞蹈。所谓特点的鲜明性,指的是编排的幼儿舞蹈,符合幼儿舞蹈的特点。要是创编的舞蹈,没有幼儿舞蹈的特性,或者不能够被同行鉴识为幼儿舞蹈,那么说明创编的不是幼儿舞蹈,这样的创编是失败的。创编的舞蹈质量固然重要,但是创编出的舞蹈是否是幼儿舞蹈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创编幼儿舞蹈,结果创编的舞蹈并非幼儿舞蹈,而是成人舞蹈或者其他舞蹈,那就背离了创编舞蹈的基本要求,成了另一件与工作目的不相干的事情。所以,创编幼儿舞蹈的关键是舞蹈要突出幼儿舞蹈的特点。

学生能否创编出幼儿舞蹈,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在学生的心目中有没有鲜明的幼儿舞蹈特点。学生熟悉幼儿舞蹈的特点,在创编舞蹈的时候,会根据幼儿舞蹈的特点设计舞蹈,这样得到的舞蹈自然而然地包含着幼儿舞蹈的元素;再之,学生心中有明确的幼儿舞蹈概念,并且在心目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用幼儿舞蹈的概念衡量自己编出的舞蹈,发现舞蹈不像幼儿舞蹈,会及时矫正编舞的方向,使编舞始终沿着幼儿舞蹈的方向发展,这样得到的舞蹈,自然就是幼儿舞蹈了。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创编幼儿舞蹈,总会有一些学生编排出的舞蹈不像幼儿舞蹈,像中学生舞蹈、成年人舞蹈。学生之所以编出的舞蹈不像幼儿舞蹈,从表面上看,是其他舞蹈在她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编排舞蹈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把其他舞蹈的元素融入其中。从深层次研究,还是因为她们对幼儿舞蹈不熟悉。

幼儿舞蹈的特点说起来很简单:直观性、模仿性、童趣性和童幻性。把这些特点背下来并不难。然而,把这些特点应用到舞蹈的编排上就比较难。它要求编舞者有幼儿舞蹈的倾向,在编舞的时候能够首先反映出幼儿舞蹈的表象;还要具有自我矫正的意识,用幼儿舞蹈的属性随时检查自己所编的舞蹈。要使学生达到这一程度,教师在教学幼儿舞蹈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列举出幼儿舞蹈的属性,要用丰富的事例说明幼儿舞蹈的特点,用形象贴切的舞蹈表现幼儿舞蹈的特点,用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幼儿舞蹈的概念,强化幼儿舞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另外,还要讲述掌握幼儿舞蹈特点的重要性,提高幼儿舞蹈特点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字面意思是对音乐的感知,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等。不过,通常我们说的乐感,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一般说来,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以音乐为主的。也就是说,通常先有音乐,舞蹈的编者,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高,设计动作。很少有人先编舞后配音,除非编舞者非常熟悉音乐,或者自己有能力根据舞蹈创作音乐作品。对于原本没有音乐基础,只在中等幼儿师范学年的幼师生来说,很难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所以,中等幼儿师范的学生,大都是心中先有了一个熟悉的音乐,然后,根据音乐创编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并列关系。音乐是用声音表达思想情感的,舞蹈则是用形态表达思想情感的。二者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把音乐转换成舞蹈,把二者统一起来,与编舞者的乐感关系很大。当编舞者知道了音乐之后,编排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全凭编舞者对音乐的感觉。编舞者想到音乐的那一刻,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旋律就在大脑里不停地反复出现,产生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心理冲动,驱使肢体做出一系列反应。一般说来,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会使人的肢体有规律地抖动,声音的高低会影响到肢体运动的强度和幅度,音乐的旋律会影响到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闻音起舞。最初由音乐诱发的动作,只是形象地表现了声音,没有社会意义,即没有反映歌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要把它变成有意义的幼儿舞蹈,还需要编舞者对肢体运动做一些变形使它反映歌词的意思。由此看来,根据音乐创编幼儿舞蹈,其实是编舞者凭借自己的乐感,把音乐转换为肢体动作,再规范为有意义的舞蹈。所以,要培养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

三、教给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编幼儿舞蹈能力方面有这样的认识:创编舞蹈是创造性劳动,创新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经验可谈。没有经验也就没有方法。所以,教学创编幼儿舞蹈没有固定的方法。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创编幼儿舞蹈是创造性劳动,这一点不假。创新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也是对的。说“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经验可谈”就值得探讨了。通往山顶的路有多条,重新开辟一条路是创新,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这一条路来说,是没有经验可谈的。但是,人们在开辟其他通往山顶的道路中积累的经验,是可以用来借鉴的,也是可以用来指导开辟这条道路的实践的。根据某一首音乐创编幼儿舞蹈,没有经验可谈,但是人们创编其他舞蹈的实践经验是可以用来借鉴的。在人类舞蹈的历史中,人们创编了不计其数的舞蹈,其中,存世的幼儿舞蹈成千上万。人们在创编这些幼儿舞蹈的过程中,有失败的教训,有成功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创编幼儿舞蹈的宝贵财富。其中,有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经验值得后人传承。创编幼儿舞蹈,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比画。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随着音乐打拍子,使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出现舞蹈的雏形。接着,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改变肢体动作的力度,强音的力度要大一些,弱音的力度要小一些。而后,让学生根据歌词或者音乐表现对象的常用动作代替肢体动作。最后根据音乐的旋律设计出连贯的肢体动作。

比如,根据歌曲《两只老虎》的音乐,编排一个双人舞。第一步,重温《两只老虎》的音乐,感悟音乐和音乐所包含的意境。第二步,根据音乐打拍子,添加肢体动作。可以听着音乐打节拍,可以不听音乐自己哼着音乐打节拍,也可以在心里一边唱一边打节拍。可以用头、眼睛、单手、两手、单脚、双脚打拍子,还可以用扭动身体的方法打节拍。第三步,根据音乐声音高低或者强弱的变化,改变节拍的幅度。例如,“两”字是强音,在唱“两”字的时候,如果使用脚打节拍的话,那么脚要踩得有力一些。第四步,用老虎跑步的样子代替节拍。因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两只老虎奔跑的,所以,必须用老虎奔跑的动作代替节拍。原来是使用脚、手、躯干原地不动打节拍,现在要在舞台上学老虎奔跑的样子,依然使用脚、手、躯干打节拍,不过打节拍的样子不能像音乐指挥那样,要夸张一些,使它既像打节拍,又像老虎奔跑。第五步,编排连贯的舞蹈动作。通常使用乐句串连动作。一个乐句是一个连贯的动作,旋律发生变化动作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两只老虎》的旋律是1231,在这个时间段里打节拍的动作要连贯在一起,可以是模仿老虎奔跑的姿势,手舞足蹈地向一个方向跳跃前进。

把音乐转换成舞蹈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一般先用动作表现节拍,再把打节拍的动作变换成与歌词相对应的、有实际意义的动作,最后,按照旋律把动作连贯起来。学生知道这一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就可以按图索骥、举一反三地创编出各种各样的幼儿舞蹈。

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中等幼儿师范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研究培养幼师生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提高幼儿师范舞蹈课的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尽早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尽快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舞蹈是舞蹈表演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编出优秀的幼儿舞蹈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更是促进了舞蹈文化的发展。所以,在明确了幼儿舞蹈创编的目的和技巧之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创编,并通过反复的联系和实践,最终创编出优秀的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

关键词:幼儿;学习;舞蹈

舞蹈是一种美德艺术,不但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而且能促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它可以塑造各种活泼可爱的幼儿形象,同时在舞蹈演出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祖国、爱人民、吃苦耐劳、勇敢向上的精神。古希腊哲学家疏善在《论舞蹈》中说:舞蹈是一种彻底的和谐的艺术,既净化了心灵,又锻炼了身体。我国汉朝班固在《白虎通。礼乐篇》中也这样谈到舞蹈:心中喜悦,口于歌之。手欲蹈之。幼儿时期学习舞蹈,目的也在于此,但在教学上,我们要注意多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励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使他们在舞蹈中感到快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舞蹈题材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和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题材,题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的审美情趣。如《泼水歌》就集民族性、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为一体。歌曲通过一个小姑娘把水泼到一个男孩子皮鞋上而引发一段故事,孩子听到这个音乐就会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 但在教授舞蹈的时候,由于孩子年龄小,对音乐的领悟力低,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让孩子听音乐而学习舞蹈,就会造成孩子对音乐的疲乏心里。这时候教师要把故事内容讲给孩子,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故事的概括,这样教师教授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自如。所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教材,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也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幼儿对舞蹈感兴趣的基础。

2.加强幼儿舞蹈课的游戏性,让幼儿动起来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而舞蹈本身就与游戏有着重要的联系。在一日活动中,恰当的给幼儿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主动参与活动。我们知道,幼儿舞蹈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出来的。从游戏演化而来的舞蹈有许多。如起源于劳动游戏演化而来的《秧歌舞》、起源于美国街道轻松玩乐的街舞都有浓厚的游戏色彩,互相的挑衅和斗殴都在舞蹈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舞者。总之,通过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在音乐视野、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均应逐步扩大、逐步深化,从而启迪幼儿智慧,发展幼儿的舞蹈才能。使幼儿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和内容情节、变化等等,在音乐声中,发挥创造性,能较真实形象而有感情地表演内容,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继而激发再学习的兴趣,促进动作和机体的协调。

3.发挥音乐的功能,帮助幼儿学习舞蹈

舞蹈发展到今天,是与音乐形影不离、难分难解的。虽然,音乐可以脱离舞蹈进行独自演奏,但舞蹈却离不开音乐。如果一节课中没有音乐,教师只是枯燥的喊一、二、三,二二三的让幼儿练习动作,那么,教学是毫无效果的。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舞蹈可以解释音乐,音乐则可以为舞蹈展开氛围,激励情绪。

对于幼儿学习舞蹈来说,音乐是第一课。首先,舞蹈应该注意乐曲的节奏,幼儿的思想活跃,在表达情感上也是明朗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形象鲜明、优美热情、节奏明快的音乐和儿童歌曲,让孩子多听、多想、多欣赏,或者一首曲子反复的听,使他们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教师不要加以限制,更应该提倡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反复欣赏音乐使孩子们具有一双善听的耳朵,而音乐直接激发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他们自己就能根据音乐创编好多舞蹈动作,这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得到。其次,对幼儿来说,就避免了学习舞蹈的枯燥和疲劳,对教师来说,减轻了教学中反复教授而没有效果的苦恼。

如动物模仿动作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把握动作特点,自由创造表现。像兔跳,可以是双脚并拢跳,也可以是双脚交叉跳;像鸭走,可以双手放在嘴前模仿鸭子的扁嘴巴,也可以双手放在体侧模仿鸭翅膀;像鱼游,可以双手放在身后做鱼尾巴,也可以双手一前一后做鱼鳍模仿游的动作……大自然蕴藏了无数的舞蹈语素,也给了幼儿模仿创造的动力,教师的点拨更让幼儿在模仿和创造中获得美的感受。可见,模仿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有一定的心理接受的合理性。不过早地强调"即兴",给予"模仿"充分的感性认识,让幼儿通过模仿超越旧的自己,创造新的自我,是实现"学舞蹈"的重要基础。

4.幼儿舞蹈应该充满童趣,以幼儿为主题

在长期的舞蹈教学中,我发现具有主题单一、节奏明快、情节有趣等特点的舞蹈幼儿容易接受。比如:《男儿当自强》、《中国功夫》、《小小康巴汉子》等这些舞蹈,孩子们喜欢,也感兴趣。他们自己就能边唱边创编,感情真挚饱满,学得特别快,一节课基本动作就能掌握,一群威武的功夫小子在摸、爬、滚、打中锻炼了意志。又如《嬉水的小丫丫》,我先讲故事:一群小姑娘来到小溪边玩水,他们看到碧绿的荷叶上盛开着粉红的荷花,高兴的呼喊远处的小朋友来看溪中美景。通过故事讲述,幼儿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表情和动作在表演中特别到位。

在舞蹈方面,不能过分要求技能技巧,应该多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创编幼儿舞蹈更是如此。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幼儿技能技巧到位,这样,既限制了幼儿发挥想象力,又使幼儿对舞蹈失去了兴趣,让他们感到舞蹈动作太难,产生排斥心理。幼儿年龄小,不能像成人那样追求扎实的基本功、高难度的动作以及规范的手位和脚位,而应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与舞蹈的艺术活动中来。教师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舞蹈的表现兴趣,从而保护兴趣的萌芽,使其稳定而不断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信心、自尊心。

幼儿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局限在幼儿教育范围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舞姿,经常出现在各种舞台上,经过舞台锻炼,不仅巩固了教学,也使幼儿的舞蹈表现日趋成熟,开阔了孩子们学习舞蹈的视野,增强了艺术审美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捕捉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创编出更好的、适合幼儿的舞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学习舞蹈、热爱舞蹈!

总之,作为教师应注重让幼儿在真实性舞蹈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获得动作发展、情绪体验、合作交流成功带来的成长快乐。在追求舞蹈教育创新道路上,教师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异。其实,我们更多的需要一种对教育本真的回归,要善于在最熟悉的地方寻找"风景",不能因为盲目地给予幼儿"自主",而让幼儿失去"学舞蹈"的机会。

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课时偏少等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舞蹈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想法,供大家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舞蹈课是专业必修课,其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能力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现状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课时偏少,教材与实践相脱离,等等。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大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她们几乎没有受过舞蹈专业训练,并且年龄稍大,身体柔韧性、软开度、肌肉能力等未得到开发。录取时也没有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舞蹈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受过一些舞蹈方面的训练,显然和前者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表现为课上怠慢、慵懒专业的学习。而那些本身基础差、底子薄,加上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进入大学后自制力差,学习难度的加大使她们缺乏自信,逐渐丧失兴趣,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差距性越来越大的现象。(二)舞蹈课时偏少目前高职院校的舞蹈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是总体课时安排偏少,如笔者所在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共开四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每学期十七周。这样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删减一些课程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相对减少,因此就不能完整的掌握舞蹈这门艺术。(三)教学方式过于老化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学形式仍处于老套呆板的状态。教师往往习惯于沿用口传身授法,采用较多的是模仿教学方式,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参与舞台实践、基层排练等机会有限,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名目繁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不能胜任幼儿的舞蹈教学。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策略(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都是女生,她们喜欢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的内容简单化,学习的动力也就增强了。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冲破这些难关,激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舞蹈教师面对的重要难题。这就要求老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把苦练变成趣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教师要通过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及欣赏舞蹈经典作品等方法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发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教学和示范都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挖掘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通过选择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音乐、夹杂游戏、变换训练模式等方法使单调、辛苦的舞蹈训练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而忘记疲劳和训练的痛苦。如此持之以恒,学习舞蹈会变得乐趣无穷。并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方法,持之以恒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以后发展的基石。(二)结合实践改变教学方式1.舞蹈基训舞蹈基训是非常单调、乏味、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对青春朝气充满活力的青年学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选好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其与课时保持一致。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基训是为了让其具有高雅挺拔的气质、饱满自信的情绪、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舞蹈教学的常用术语、基本的舞蹈名称和身体运动变化时的一般规律。从头、脖、肩、腰、腿等部位出发,结合正确的站姿,从最基本的元素到组合,根据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将训练中的软开度、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减少并降低难度。再一点一点地增加训练要求,使学生具备作为幼儿教师在舞蹈方面所需要的条件,为以后的舞蹈学习及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舞蹈语汇,拓展舞蹈知识,还能提高她们的舞蹈表现力和鉴赏力。同时也为幼儿舞蹈的学习创作提供充足的准备。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时短、学习任务重的前提下,教师要从民族风格的代表性、实用性、综合性上进行教学。首先要从每个民族的风格、特点入手,学生大概了解了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然后教师进行手位、脚位、体态、动律等基本练习。例如,蒙古族舞蹈中硬腕、硬肩,东北秧歌中的手巾花、跳踢步等等。在掌握一定的基本练习后,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舞蹈元素综合起来进行组合练习。如东北秧歌中的“跳踢步组合”和“手巾花组合”。因为“跳踢步”和“手巾花”是东北秧歌中最基本的动律练习,它不仅能锻炼手腕、膝盖的控制力,而且还能体现儿童活泼、跳跃的特点,非常适合以后儿童舞蹈的编排。其次,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赛乃姆”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组合,蒙古族的“肩”和“马步组合”,藏族的“弦子”和“踢踏组合”等等以及相关的幼儿舞蹈、集体舞、表演唱都有着不同训练价值和典型性及实用性。3.幼儿舞蹈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幼儿舞蹈学习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到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创编成活泼、可爱的舞蹈形象,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模拟动作来形成活泼、生动的舞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决定学生没有必要在舞蹈技巧的深度、难度上下功夫,而是应该学习在以后的幼儿园实践工作中怎样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具体说就是根据幼儿的生理结构特点重视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动作、形体训练的方法。如幼儿舞蹈动作应简单、并易于幼儿接受,形体训练应规范、系统、并富有童趣。同时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动作是一种最容易可行的途径,我们可通过直观、形象的影视图像来加深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可以选择那些既短小、节奏又明快的曲子加以简单动作编排,并在队形上进行一些变化,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幼儿舞蹈的步伐,又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让整个训练充满乐趣。舞蹈是一门艺术,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实施幼儿舞蹈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在现阶段高职教育新形势下,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针对其职业的特点和时展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完成舞蹈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为以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3 2953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