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彩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堂有效性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标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前言

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学者们就已经为“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这样的问题展开了见地性的探讨与研究,关于课堂“有效教学”在漫长的探索和挖掘中已小有成就,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研究过程中试图寻找一个精确的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因此,在纷繁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或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标准,然而这些标准本身是否具有“衡量”课堂的作用和价值,对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一个值得细心斟酌、小心求证的事情。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

全面分析和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以明确和肯定标准的使用在指导课堂的有效教学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及其深远的意义

(一)标准是针对教师的还是针对学生的

此问题所围绕的中心是标准制定的对象性问题。任何行为活动的进行与开展都要确定一个对象,有对象,行为活动本身才能明确对谁施行,此行为活动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才算是意义上的行为活动。标准制定的对象性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制定标准以确保标准本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连标准本身所指导的对象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那么标准本身的核心内容再如何深入、完善,对于课堂教学也是没有任何指导性意义的,也就不能称作是有效的标准了。

从国外有效教学标准制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最初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培训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教改也有体现,我国“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集中地体现了这样一个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1]有效教学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学,教师的“反思教学”将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托。[2]

但随着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标准的制定也应该重新思考并摆正其方向。标准中应明确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最终要得到什么,这种获得应该是充分的,尽可能完满的,不仅具有短期的显性效果,还更应该关注其长远的隐性效果。

其实不管是只针对教师还是只针对学生,对于标准的制定都是不完整的,都会存在缺失与偏差,我们应该清楚的明白“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又是学生发展的基础”,[3]有效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而且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4]因此我们的标准既要切实考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标准才会是值得肯定的有效性标准。

(二)标准体现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还是生成性

近几年来,关于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的课堂还是生成的课堂的话题备受大家的关注。预设体现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而有意义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法、备教材,还要备学法、备学生,这样的预设可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有备无患。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因此标准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在个体行为上的变化的一种预期。泰勒的“目标模式”也肯定了这种静态的预设的重要性。然而,再充足的准备也无法完全抵挡一些突发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课堂状况,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永恒的、唯一的办法,一个完全在教师预设和掌控之中的课堂也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而耐人寻味的课堂,反而会将课堂引入一个僵化而死气沉沉的境地而无法自拔。课堂教学中需要生成,这种生成能很好的张扬学生丰富多彩的创造力,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乐趣与。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也强调生成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应考虑知识中的不确定性,毕竟,“教育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其不可预期性、神秘性和过程性”,[5]因此标准也应着力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应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标准的制定应体现课堂教学以预设性作为基础和导向的部分,与此同时体现出教学情境中的生成性。

(三)标准围绕学生掌握是认知性的还是体验性的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为高考做准备的场所,以至于教师教学遵循一切为了考试的目的,所教授的内容主要都是与考试密切相关的认知性知识。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认知性知识的重要性,毕竟它在帮助学生认知、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成长上起着基础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6]然而,要使学生个体达到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光是强调学习认知性的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以往的教学所注重的认知性知识也仅仅停留在知识识记等低级层面,而常常忽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层面。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采取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维度就很好的道出了要求学生掌握的体验性方面,维度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的、完满的、全面的关怀,也体现了“有效教学中,其终极关怀是促进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追寻”[7]这一要求。因此,标准的制定在围绕学生掌握的认知性基础上,更要重视体验性知识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

(四)标准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

所制定的标准总会反应一定时期内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封闭的、永恒不变的标准只会造成教育的落后,思想的禁锢。封闭性的标准往往是显性的、具体的、死板的,这样的标准会给人一种“老顽固”的感觉,会使标准本身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逐渐褪色失效;开放性的标准往往是隐性的、灵活的、机动的,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很有活力,而且是相当“虚心”的,其在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失,并自我反思、寻求纠正。我们应该牢记“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因此标准本身也应该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坚持与时俱进,体现其应有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三、结语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标准,而对于标准本身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却较为忽略,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单薄稀少,但这并不代表研究没有价值和意义。于此相反,我们应该将眼光延伸到对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上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有效性,才会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江西教育,2008,(Z2).

[2] 崔允。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3] 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4]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5]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9.

课堂有效性【第二篇】

关键词: 课堂提问有效性有效提问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互动,师生双边活动已成为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课堂提问则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一、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主要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意味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当代建构主义认为:有效互动必然建立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也必然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双方乃至多方获得新知识。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课堂提问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明确易懂无歧义,既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又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应灵活地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效的评价。

二、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度,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结合点处布设悬念,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于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2.教师提问要适时,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

教师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内容一定要斟酌,提在点上,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答问以适当的等待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在等待足够的时间后,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提其他问题,使其他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说明、补充或修改他们的回答。

有些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钟就开始让学生回答,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学生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而教师则花费更多的时间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课堂提问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课堂提问只有具备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进行适当思考,才能体现提问的价值。

3.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频度。

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然而,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导致学生“随大流”,而且导致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非常强调思维的深度、广度,表面热闹的课堂常常会降低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

4.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

教师的提问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作直接的回忆或具体事实作回答,很少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应学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的探究活动。

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封闭性问题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而开放性问题则没有固定答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获得及知识的应用,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问题题型。

5.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历感知、认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若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美和趣味。

6.教师提问要考虑学生整体。

教师提问要有层次,照顾到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备学生,课堂上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思维浪花,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课堂有效性【第三篇】

那么,具体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1.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千万不要忘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学的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老师学生都要灵活的驾驭教学工具如课本、资料、多媒体等。而且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师和学生必须要配合默契最好要做到关系融洽、心有灵犀那样二者都能学教当中取乐。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良好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

2.探究性预习

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能够在合作、交流之中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思考、接受、消化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输入与输出。实际上也就是有的老师所说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多练习。师生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节课下来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的话那基本上是失败的一堂课,教师如果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及时从学生那边得到反馈,这就要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能够使整堂课变得活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

提前预习带着问题的学习方法就是要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按其思路与方式得到的知识是最牢靠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真正的可以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的知识,也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通过现代考试的要求。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彰显新课程的概念科学性、实践性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

3.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莱辛有一句名言:“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也就是说,把获取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胜于把知识灌给学生。中科院院士钱钟韩先生曾经说,他钟爱一些讲课“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蹩脚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好莫过于此法。例如:在教there be时,我板书了四个句子,并在重要部位上打上标记,也就是提出问题,让他们自主讨论。

(1)There is a teacher and forty students here.

(2)There are forty students and a teacher here.

(3)There is a pen, two pencils and four books on the desk.

(4)There are two pencils, a pen and four books on the desk.

问题提出了,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很快就有人说be的数与and后的名词无关,随后又有人更进一步指出:be的数与最接近它的名词的数有关。他们从中学会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去总结它们的用法,这种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把脑筋集中到真正的难点上,而且只有自己认真去思考、学习与摸索才能弄清楚,才能找到答案,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这样做,教师教得轻松,但学生却学得精通,何乐而不为。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二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英语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英语课变得有意思起来,学生自然就会对英语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的会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5.布置社会活动作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第四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也可以说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的”。

二、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现象

1 降低或完成不了教学目标。主要原因:(1)对新课标理解不够。(2)对教材编写意图不明。(3)缺少实践经验。例如:对学生的“计算”教学,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计算难度降低,计算目标降低,计算课时减少了,使教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误以为计算教学不重要了,轻视了对计算的教学,练习量比过去大大降低,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下降。

2 赶时髦,流于形式。(1)为“情境化”而创设“情境”。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为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所以要设计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便于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地学好数学。。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去掉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抽象学习,达到培养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标准。而有些老师一味地流于形式,所创设的情境一是与教材内容偏差太远,缺少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渗透本节课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激发探究数学的好奇心:二是只停留在好玩,好奇、游戏上,忽视了整节课对数学知识的教学。(2)为“合作交流”而创设“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实社会所必须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但问题是不能盲目,要具有“合作交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有个老师在教学“红花10盆.黄花有20盆,一共有几盆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用10+20解决问题?”其实就没有讨论的价值,只为了在课堂上安排一个小组合作的环节。

3 简单问题复杂化。有些数学知识本来是自然的、简单的、好学的、易懂的,可有些老师非把它复杂化。学生反而不会学了,或者学生已经会了还在浪费时间。总把学生当成什么都不会来教,-这是教学无效的重要原因。

例如:(1)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你是怎么编出来的?这些口诀中哪一句最好记?(2)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学生已经讨论找出了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老师还让学生再做两道整数除法的题,显然多余,浪费时间。

4 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要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不能降低教学目标。随意简单化。例如在讲2、5、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直接问学生:“看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征?”“把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有什么发现?”等,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还有的老师给学生提太简单、太具体的问题而没有给学生去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空间,缺乏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发现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等。不要让学生轻而易举就摘到果子,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三、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 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缸水甚至长流水,就是提醒我们,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多看一些教育教学刊物,加强教育新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23 1929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