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全面发展
DOI:
/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专家余文森先生曾经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教学目标的,符合教育宗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教师教学压力也会减小。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了工作,不能只注重数学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初衷。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说明我国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与有效性相悖的问题。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做好课前准备,态度不够端正
提到课前准备,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需要教师做的,教师讲课要备课,毫无疑问。但是几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忽视了学生上课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那就是预习。经过调查研究,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极高,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这可能就已经接近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了,但这仅仅是接近,离真正的有效性还有很远的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单纯在课堂上学习,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而且课前预习,不单单影响课堂有效性,还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态度不端正,效率就更无从谈起了。而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家长要求孩子进行预习,他们大部分认为,数学这门课比较特殊,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预习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都忽视教育孩子进行数学的课前准备,认为数学没有必要预习。
(二)课堂气氛沉闷,感觉数学枯燥乏味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有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自由,遇到小学数学单纯的公式、数字,自然感觉枯燥乏味,无聊透顶,而且会渐渐磨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因为不感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自然沉闷。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难以实现。其实,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一直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或者说是永恒的追求。面对这样学生不主动参与的情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说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三)教学本身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单一
文化知识是生活的产物。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因为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运算法则等等,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更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设置,都简洁明了,从生活中来,这样更方便学生的理解。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课堂与生活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都来源于课本,课本讲了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所以授课内容单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堂的气氛就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开心、更有效。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下课堂教育必须重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到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还有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也是教育的要求和宗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本身的条件改善了,那么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就会更容易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自然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就会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也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借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反应变化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开化。讲课方式也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变化规律,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所有内容、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好小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内容的改变,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还不够。针对重要的知识点,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切实感受这些知识点。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方式,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遗漏、不放弃。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更有效果。例如,学到空间几何体,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几何体,感受空间图形的特性。讲到轴对称图形,就要让学生自己画,动手折,亲自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数学是创新的、发展的、前进的,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做到以上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3(8).
[2]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4(4).
[3]侯景丽。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读写算:教研版,2014(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堂;师生关系;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71―01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要求教师有效备课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作准备。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的意图、教学策略,又要能从微观角度入手有针对性设计与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制订详细、全面的能力培养方案,落实具体而庞杂的语音、词汇、短语、句式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语言、语法基础知识。要想在备课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兼顾到教学方法与具体语言语法知识点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首先,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策略。
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首先,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其次,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却是不同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去解决。课堂驾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机智,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平时的课堂上一些情境的积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讨教经验,增加自己课堂驾驭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一、设置导语,抓住学生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短小精悍,触及教学重点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营造氛围,创设良好气氛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精讲巧练,严密组织
教师上课若随意,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看不见任何有效的操练活动,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则出现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造成了教学时间无情、无效流失,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
三、问题引领,激活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他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当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情景时,这一特定的事物环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运用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
四、讨论介入,有效引导。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学之后,把心得体会、看法意见或对疑问的解答写成书面材料,作好交流准备;然后组织交流,先小组,后全班,既可推选代表,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发言,认真倾听,作启发性的总结发言,对有创新性的发言给予赞扬性评价,对不能“自圆其说”的意见指出其不足。甚至有时可以让各种意见并存,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文本。
五、灵活变通,高效教学
任何事情“变则通,通则久”,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随时随地改变我们自身的东西,才能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适时有效地保证高效的语文课堂。
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教学手段,它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新颁发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好可以为这一目标“加一把火”。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关键词:拖堂;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们身边,拖堂是一种很频繁也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很多老师满不在乎,觉得自己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多讲点知识,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但大多数学生对此却很“苦恼”,甚至对拖堂的老师产生反感。其实,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拖堂恰与这个原则背道而驰。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当前严重存在的拖堂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部分教师对“拖堂”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为此,笔者根据调查,就 “拖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对策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拖堂”现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备课不充分,未按计划安排好上课的时间,有时在快下课时引入新的知识点,必然会拖堂;教师缺乏时间观念,一上讲台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忘记下课时间;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不准,讲得过于具体甚至重复讲述知识点,拖延课堂;最后,跟教师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拓展课外知识,喜欢在课堂上讲题外话而又不能及时刹车,如讲故事、笑话、新闻等,以至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跟不上思路和节奏,老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另外,课堂纪律不好,教师花大量时间搞思想整顿或因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拖延了教学时间。有时偶遇课堂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也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拖堂。其他原因导致的拖堂,如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粉笔没有了,或者学校临时有紧急通知等外界因素。
二、“拖堂”的危害
首先,影响学习成绩,降低课堂效率。课间时间本来就很短,谁不想轻松一下呢?下课的铃声一响,很多学生的心思早已飞出了窗外,哪里还听得见进去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话呢?有的学生喜欢利用课间时间消化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预习一下下节课的知识点,而拖堂占据了所有的时间,致使学生无法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预习,老师拖堂上课勉强讲完也会成为无效的劳动。
其次,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听课本来就是紧张的思维活动,当快下课时,大部分的学生的大脑转为疲劳的状态,连续的上课,导致眼脑等发胀、疲倦,特别需要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放松一下身心。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效果也可想而知。另外,那些向上厕所的同学,也因老师的拖堂而更显尴尬,因为上厕所又造成下一节课迟到,恶性循环。
最后,影响师生以及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对于经常拖堂的老师,学生从一上这门课开始就带有一种“沉重”的心情,不利于形成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久而久之,会对拖堂的老师产生反感和厌烦情绪,甚至会讨厌这门学科。另外,有时候也会出现有趣的情景:拖堂的老师还在忘情地讲着,而下节课的任课老师已经在教室门口提前侯课,门外的急着进去,屋里的却不想出来,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和谐。
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拖堂”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根本上杜绝“拖堂”现象,需要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精研教材,精讲精练。从教师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完善备课环节,增强时间观念。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准确锁定教学起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并注意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
另外,教师要增强时间意识,听到下课铃声要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有时发挥过度下课时尚未讲完教学内容,这时也要服从时间。
其次,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此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对教师来说,语言应用能力不仅影响着自己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锤炼,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保证教学环节的流畅、紧凑,这样才能避免教学环节中松松垮垮的现象,才能降低教学时间的损耗。
最后,教师要提高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
(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河北 秦皇岛066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1 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2 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4 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6 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师调动申请书精编3篇
下一篇:教师个人剖析材料【参考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