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精彩17篇)
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显著,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文化多样性增强,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民生改善持续推进。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 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孩子们对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计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们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本节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基本技能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本思想目标: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建模、迁移等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中国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重要知识点。
2.尝试发现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讲解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自己去列式,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3.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画线段图,感受文字与图形的转化统一。
4.最后运用概括总结法让学生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国王给大臣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你能来解决吗?皇宫里的水池是有多少桶水组成的?”学生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问题实际的解决方法引出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从而引出例题。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解决第一个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式。
3.尝试绘制线段图。
4.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试解答。
以上四个步骤都是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汇报,同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出完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解决其他问题
如果说解决第一个问题由教师的扶到学生的悟,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做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发现,独立去完成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本节练习我以“谁是数学小能手”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呈现了我精心设计的,层次不同的,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转化成图形的思想方法,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难易适宜的思考空间,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指导学生“想”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与讲解,请学生思考我们遇到此类的问题该如何入手,该找出其中哪些有用的信息,该怎样发现其中的问题,该如何进行分析和解决。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独立解决。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二、小组讨论、明晰思路。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四、完成书上练习,巩固检测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而本课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本课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才是有意义。因此,在重难点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这样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千克)
○20、33=(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倍数关系,想当然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习过;但能说清为什么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知识,也不是知识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理解是较为深刻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分数除法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呢?从学生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内在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数学思维习惯,都有积极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AB=A1/B
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包括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在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客观性及其本质更为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严谨思维。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变“教师教”为“引导学”。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引入新课、收集信息——比较发现、得出结论——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节、达成共识。
(一)引入新课、收集信息: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轻松、欢快歌曲。(播放视频)
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孩子们愿意把他们喜欢的课间活动讲给我听?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随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场景引入,获取基本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
信息:图上有(20)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篮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问题:跑步的人数是踢球的几分之几?
踢毽子的是跳绳的几分之几?
(二)比较发现、得出结论:
1、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操场上是有20人在活动吗?学生一定会发现这幅图只呈现了操场的一部分,显然答案20人是错误的。
请同学猜一猜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沉思片刻后会汇报许多数据。
教师进一步引导: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2、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跳绳的小朋友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小组中交流并汇报。
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借助线段图用除法计算、数份数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由学习者成为研究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最简便的方法。
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一定也许会说:前两种方法书写少、计算快、用起来顺手也很简便呀!教师不要立即否定,扼杀孩子们的思考意识;也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往下进行。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实我也很欣赏你的方法,谁能把�
最终得出结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比较简便。
4、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为了巩固这种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试一试,设计成两个板块:一是口答,二是笔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
口答:说出他们的数量关系:
①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
②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
③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
笔练:通过上述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并解答。
I、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
有多少天?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练习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练习、对比练习、拓展练习。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第一题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后面的两道题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基本练习:解方程:
х/5=7 3х/4=4 5х/8= 8х=4/7 2х3=6 3х/8=1
二、对比练习:
1、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场上有9人在踢足球,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练习:
1、原价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场内物品打折的情况,你知道
打折是什么意思吗?
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妈妈身高的5/16,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妈妈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鸡、鹅的孵化期分别是多少天?
鸭的孵化期是28天;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
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
(四)全课小节,让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里的收获,总结在学习中的不足。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7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除法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逆向思考,及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角度去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所以教材采用方程解发,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单位“1”是未知情况的开始,这是本节课要为学生展示的地方,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发现单位“1”的另一种情况,即单位“1”是未知的情况。
2、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题目。
四、教学准备:
题目贴纸,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启发导入。
1、出示小黑板第一题:有10道数学题,甲做了其中的 ,他做了多少道题?(此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提问:⑴单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来的?⑵如果用
表示单位“1”,你能把这个线段图补充完整吗?⑶怎样列式?
2、出示小黑板第二题:一本200页图书,乙读了这本书的 ,丙读的是乙的 ,求丙读了多少页?
教师提问:⑴单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来的?⑵如果用
表示单位“1”,你能把这个线段图补充完整吗?⑶怎样列式?
3、师: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分数应用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原来学的这些题的单位“1”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那么,单位“1”如果是未知的,该怎么解决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的热身,使学生回顾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同时,通过观察发现了单位“1”都是已知数这一特点,从而引发猜想:是否有单位“1”未知的情况呢?进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这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便于学生发现探讨。
(二)引入情景,探讨新知。
1、贴: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教师引导:
⑴谁能给大家分析分析这句话?
⑵咦,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啊。这还有一个条件呢!(贴)小明的体重?
⑶请你独立思考,然后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也可以找出关系式。总之,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练习本上分析题意,一会我们交流。(重点分析题意,画出线段图,写出关系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中必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分析的方式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的,都给以肯定。体现思维的多样化。
⑷你发现这道题的特别之处了吗?生:单位“1”是未知的。
⑸这样单位“1”未知的问题,我们之前没有学过。同学们,请你开动脑筋,想想用我们以前的方法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⑹全班交流解法,鼓励多种方法。板书方程解法,重点讲解方程解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还是以容易理解的方程解法为主。让学生多说思路,训练学生条例性思维。
2、贴我的体重是爸爸的
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的第二问,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画图,用方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仿照前一题的分析,放手让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40页,练习十:
1、做练习十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并要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理由。
3、做练习十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总结全课:经过例题的学习以及练习题的巩固,学生可以体会到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特点与解决方法。由学生自由的进行总结交流,最后由教师进一步补充。
(五)作业设计:练习十的5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抓住了单位“1”由之前的已知变为如今的未知,这一台阶进行课堂设计。总的来说,基本上可以突出本节的重点。但是,在题目的分析上,仍然欠缺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分析题目。以至于整节课显得呆板,死气沉沉。今后,我要更加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交流。让我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部分胶片、每组学生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投影)
1. 表示什么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
3、把一根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管的几分之几?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二、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3除以7,商是多少?(板书:3÷7=)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怎么办呢?学生一时语塞。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讨论操作
1、投影例2:工人师傅要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教师让一学生读题,然后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适时点拨。
师:谁能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因为钢管的长度是1米,把它平均分成3段,求每段的长,用除法,列式为:1÷3(板书:1÷3),但除不尽,商是一个循环小数,等于……
师:说的好,但说到商是一个循环小数时,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故声音小了下来。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求法呢?
生:要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段,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求1段的长就是 米。(师板书: 米)
师:太棒了。这样所求的钢管长度不再是烦人的循环小数,而是一个简洁的分数。随即指着1÷3和 米,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关系。因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它们相等
师:由上可知:1除以3,商是用什么数表示的?
师生共同小结:整数除法不能整除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
2、投影例3:幼儿园里,老师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师:
(1)要求每个孩子分得多少饼,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3÷4=)
(2)3除以4能否整除?我们能否像例2那样用分数表示它的商呢?
(3)如果能,那么商又是多少?现在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请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和剪刀,用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比作三个饼,4人一组扮作幼儿园里的4个孩子,你们帮助幼儿园的老师分一分。看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饼?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点拨,然后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分的。先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3个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3个士,拼在一起是 个饼。
生:我们组是把3个饼叠在一起,先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这一份展开,拼在一起得到 个饼,所以每个孩子得到 个饼。(板书: 个)
师:两种分法都对,相比来说,哪种分法简便些?(后一种)下面请同学们看后一种的分饼过程。
投影图形,与书本上的图形完全相同。(制胶片时要做成抽拉式的,使3个饼的`士部分可移动)(略)
据投影的图形,再让学生思考回答:
(1)三个饼的几分几就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反过来,一个饼的几分之几就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 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3) 表示什么意义?
四、探求规律
教师指着两个算式:1÷3= 3÷4= 提出以下问题。
1、观察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是什么算式?右边是什么数?你能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为了便于发现规律,教师可在等式上画出如下的箭号,并再次让学生讨论。
1÷3= 3÷4=
生: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并且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2.如果用文字表示:被除数÷除数=
3.在这个等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4、若用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表示?
学生板书:a÷b= (b≠o)
5、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6、分数的各部分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7、综合以上问题,能不能说除法就是分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师: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3÷7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
看书质疑。
五、练习巩固(略)
六、全课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略)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册书的重点知识之一,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充分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它包括了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但不论哪一种情况,计算时都要把“除以分数”转化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例2、例3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再通过例4得出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来计算的,进而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于是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②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③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合作乐趣。
教学重点:
①、通过验证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②、由前面的4道例题概括出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除以一个分数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和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论精髓,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预设的教学策略如下。
1、巧设情境,温习旧知。
2、读讲探究,合作交流。
3、初试验证,巩固新知。
4、分层精练,拓展延伸。
5、概括总结,深化感悟。
三、学习方法:
1、分一分、画一画等直观手段去理解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了算法
3、利用比较、类推,迁移的方法来尝试解决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
4、通过直观的图示验证。
5、亲历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温习旧知,巩固铺垫
出示几组口算题,每组个一种类型,指生说说计算方法,教师相机板书。
概括:一个数÷分数=这个数×除数的倒数
2、教授新知,合作探究
①、出示例4、引导读题,列式
(1)为什么这样列?(因为要求能倒满几杯果汁就是求9/10里面包含着几个3/10,这就是除法意义中的包含除。这样就沟通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的例1到例3的分数除法都是把除法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那么分数除以分数你会计算吗?
2、初试验证,巩固新知。
(1)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2)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58页的示意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刚才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验证结果是正确的,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用倒数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总结:由此验证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是乘除数的倒数。
(3)做58页“练一练”(课件出示两张)
3、分层精练,拓展延伸。
①巩固各种类型的分数除法:集体校对时可以找学生再说一说方法以得到巩固。
②13、14应用题: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③思维训练: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体现练习的梯度)
④□/11÷3=7/□□/5×3/□=6/355/9÷□/4=□/27
4、概括总结,深化感悟。
概括分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1)根据板书引导:我们学过的分数除法都有哪几种情况?
(2)这几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
(3)如果把被除数叫做甲数,除数叫做乙数,(乙数不等于0),你能概括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吗?
(4)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思考题: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整数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9/10÷3/10=9/10×10/3,让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整数除法中也好用。
帮学生把前后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这样的对话不仅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构建。
概述:
整节课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努力实践新的课程理念。通过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提升。在师生互尊,生生互爱,共享学习,共享智慧中展现数学课堂的无限魅力。
板书设计:
(略)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 ÷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 ÷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定位为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涂一涂,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学生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找到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直接去除;并举例操作验证这一算法。
第三层次: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让学生用探索到的方法来计算 。此时学生发现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不适用。知识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倒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一个“买白糖”的具体情境,并展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由于设置了三个递进的问题,学生不会觉得问题3的提出很突然,并且,由于有了问题2的铺垫,列出问题3的算式也较为容易。
(二)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 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是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 ÷2=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 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设计意图】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数十名同学会举例出数十道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的。
(四)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 ÷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 ÷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得到的算式是 ÷3= 。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 的 ,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 × = 。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再一次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五)再次验证,分层练习
多媒体出示:
1、 3/5÷3 =; 3/4÷4= ;4/11 ÷5=; 8/9÷6=; 6/7÷8=; 4/15÷12=;
2、 ( )×9=1/3 ;8×( )=; 5×( )= 4/3;( )×5= 1/2;( )×2= 4/5;4×( )= 1/4;
3、找规律填数: 8/9,4/9,( ),1/9 ,1/18,( )。
【设计意图】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发现了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四、说板书设计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
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2/5+3/5)×18
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
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
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
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
3、明确运算律。
提问:比较解决例1的两种不同解法,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让你选择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运算。根据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规律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五、布置作业。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
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难点是简便运算。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说过程
1.复习铺垫(分两个内容)
现价是原价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
让学生来说说等量关系,找一找单位“1”
合唱队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图:解决问题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关键句的等量关系,所以安排了这一环节,一来是回顾,二来是在这里分散难点,以便在接下来出现一个完整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能较为自然了。
2.教学新知
改例题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补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较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等量关系不变,变的是其中的`已知与未知的量,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刚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设为X,应该说学生是不会有困难的。
例题与补充题的比较是考虑到,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区别,数量关系不一样了,其中未知与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为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好准备的。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题,通过画线段图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参鼓励用两课时完成新课,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运算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法,对算法不再陌生。但线段图是第一次接触,观察和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一年多的有效课堂改革的训练,他们预习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创设平等宽松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六、说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我依据新课程所倡导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导学单,在“旧知铺垫”部分动了很多脑筋:通过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通过分数乘除法计算,回忆计算方法;创造性地把例题分解成两道小题,这样的设计,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打下铺垫。
在新知探究阶段,我以导学单为抓手,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做好角色转换。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检查导学单旧知铺垫部分。
1、直接写出答案,回顾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2、整数连乘,体会同一级运算的顺序。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4、小结:略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解含有分数的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进一步认识比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及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对应的思想,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感受分数除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探索实践的成功体验,并能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
解答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
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整理与练习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分数、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分数与比的知识,开展相关探索实践活动,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探索实践的能力。
二、反复读关系句,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1.黑兔只数的2/7是白兔的只数
2.一批水泥,用去了2/5 。
3.五年级期末跳高测验有3/4的同学及格
4.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9
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6
三、对比练习
第一组
1.常青湖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计划造价30万元,实际造价是原计划的9/10,实际造价多少万元?
2.常青湖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实际造价27万元,是原计划的9/10,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分别怎样列式计算。
第二组
1.芳芳有卡片56张,明明的卡片张数比芳芳少2/7,明明比芳芳少多少张?
2.明明的卡片张数比芳芳少2/7,正好少了16张,芳芳有卡片多少张?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组
1.某工厂有一堆煤,重4/5吨,用去2/3,用去了多少吨?
2.某工厂有一堆煤,用去2/3,正好是4/5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3.某工厂有一堆煤,用去2/3吨,还剩4/5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只列算式不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第一题的问题改成还剩几分之几,指名口答
以上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实际问题的特点,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利于知识内化,形成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比软、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第四组
1.甲农场在一块36公顷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 :5,分别求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
2.乙农场大豆的种植面积是36公顷。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 :5,求玉米的种植面积。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两个部分的比是4:5,但第(1)题己知大豆和玉米总面积36公顷,对应比里两部分的和,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要按每个部分的数量是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来计算;第(2)题已知数量对应的只是比的一个部分"4",求另一个部分"5"
对应的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要根据所求的这个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组对比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比的两类实际问题的特点,以及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虽然都是依据比的意义来解答,但第(1)题是典型的按比例分配一实际问题,第(2)题可以把比转化成所求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再解答,也可以根据每个数一量所占的份数进行思考。
四、提高练习
少先队员收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60件,植物标本的件数是昆虫标本的1/2 。两种标本各收集了多少件?
引导学生转化成植物标本的件数与昆虫标本的比是1:2来计算
五、综合实践
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
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与宽的比是1:3。
学生自由读题,并指名说出每题中的条件。
提问:根据两题中的条件,解决问题可以怎样思考?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第(1)题中面积是24平方厘米,可以列举出长和宽有几种可能,根据化简后长与宽的比是3:2,确定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第(2)题中周长是16厘米,找出长和宽的和是8厘米,再按长与宽的比是5:3,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
学生解答,得出结论:第(1)题中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4厘米;第(2)题中的长和宽分别是5厘米、3厘米。学生根据长和宽的厘米数,在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两个长方形。
集体校对,让画错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并改正。
六、总结
教学反思:
(一)注重复习方法的引导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力图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我认为数学教学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学生经过自己的`练习而整理归纳出来的知识,学生理解会更深刻,记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重点引导学生用代数思维解题,与初中接轨。
分数除法应用题老教材在解题方法上是以算术方法为主,侧重于让学生找单位"1",分析"1"的量是否已知,然后根据"1"的量知道与否决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在列算式的时候,注重量、率对应分析,即用公式模式:"1"的量×分率=对应的量,或部分量÷对应分率="1"的量。而新教材中的解题方法则淡化了这种用算术解题的要求。更侧重于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侧重于用代数思想解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的意思,用代数思维解题即让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这样思路达到了统一。
新老教材的这种不同让我觉得,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变化,不能强化学生的算术方法解题思维习惯,而应及早的引导学生叩开代数思维解题的思维大门,让学生的的思维更加开阔,更灵活,让他们的想象飞的更高更远。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畅所欲言。复习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充分讨论交流。展示时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都加以鼓励,因为每一位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或鼓励都特有成就感,以后做什么练习都会乐此不彼地去完成。学生发言越来越大胆,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这一节课我由于设计问题偏多,学生交流时浪费了一定时间,达标测评由于时间不够没做,对学案要进一步的整理,合理安排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16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
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
(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
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17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一)》(教科书55~56页)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
1、纸片。
2、彩色笔。
教师: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各数的倒数分别是什么?
7/8 4 / 1 1/6
2、举例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如30÷3表示什么?
3、揭示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分数乘法,那么分数除法你们想不想学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分数除法,你们喜欢吗?
二、探究新知
1、涂一涂,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边说边画阴影)
提问: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指、涂一涂)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板书:4/7÷2=2/7)
(2)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2、算一算,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2)师: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2/7吗?(在小组内先交流、集体反馈)(板书)
(3)师:如果要算4/7÷3呢?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分一分、涂一涂)。
(4)师: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多媒体课件。
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说说“把4/7平均分成3份”怎样画图?
师:被除数没变,除号改成了乘号(板书),除数2改成了2的倒数1/2(板书)。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小结: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0能不能作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补上一个条件(补)。
在今后的分数除法计算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无论分数的分子能否被整数都可以进行计算,不受限制,它的应用更普遍。
三、知识应用
1、完成56页练一练1,想一想。先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完成56页的练一练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重点沟通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
3、练一练的第3题。独立完成。
4、练一练的第4题。分析题意,学生独立解决。
5、练一练的第5题。学生自己尝试填一填,并说一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
1、计算
9/10÷30 15/16÷20 14/14÷21 8/9÷6 2/3÷6 5/6÷15
2、把5/ 6千克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千克?
3、某工程队需完成一项工程的2/3,要求6天完成任务,平均每天需要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7÷2=(2)/7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7÷3
= 4/7×1/3
= 4 / 2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上一篇:动物儿歌公开课说课稿(优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