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00字]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2100字1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社会需求来看,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将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心理教育有可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更大关注和欢迎。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美。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在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这些数字都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正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的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的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90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疾病。还有就是单亲家庭的影响、考试分数和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如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不屑,同学的鄙视等,就会形成心理压抑,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侵害着学生的纯洁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传媒,信息化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二、强化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班华曾指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可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培育人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应该认真上好每周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配有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热爱学生、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任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自护方法。
2、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否则就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降低学习效果。所以,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有愉快和轻松感。学生就会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长大后便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个性丰富的人。
3、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开展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科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帮助的作用。阿莫纳什维里曾说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经验,是个性形成的肥沃土壤。”因此,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是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如《黄继光》《詹天右》《我的战友邱少云》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教材。
4、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当今社会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个体户、丧父母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和严重。因此,要积极开通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社会利用媒体的报道多向家长宣讲家长教育子女的艺术方法。让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来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品质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2300字2
《浅谈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已经从没有疾病扩展到躯体、精神和社会三方面适应的完全状态,并已经充分认识到“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的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这里仅谈谈笔者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素质;认识自我
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
人的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1974年5月召开的第27届世界卫生会议强调研究心理因素在保健和疾病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因素对一切疾病的预防和处理都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适应环境。个人与环境的适应是指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与环境保持平衡。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看,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内心与生活的周围环境之间能保持平稳,能接受和承受各种社会刺激,能习惯地遵守有成文规定或无成文规定的各种社会规范,个人的需要和欲望能从社会中获得满足,个人具有安全感、稳定感。当环境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与欲望时,能积极地去改变环境,驾驭环境,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认识自我。正确地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实事求是的反映与评价,特别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社会角色、责任、义务等有清楚的认识。在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能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动机、欲望和行动,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做到心态稳定,精力充沛,独立性强,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具有现实感、愉悦感。
3、人格完整。人格完整表现为个人的需要、动机、欲望、理想、目标与行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由各种社会因素、情绪因素导致认识、情感、行为、意志等心理活动失调的症状。当前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障碍。如感知方面的感觉过敏、幻觉,记忆上的衰退、亢进、遗忘和健忘症、不识,思维活动的水平低下、迟钝和紊乱、虚妄的判断、言语障碍等,都是智力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2、情感障碍。情感障碍者常显示一些可察觉的特征:过分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自处、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宁等。它主要表现为病理性优势情绪、情感引起的异常、情感不协调、情感退化及其它形式的情感障碍。
3、意志障碍。主要表现为意志缺失、强迫行为、固执行为、排斥行为、运动阻碍等。意志障碍往往造成问题行为,为学习生活带来困难,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4、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一般根据发展程度分为障碍和封闭两个层次。人际交往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在与人交往时过度紧张,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更加强了紧张意识和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给人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
5、人格障碍。人格阻碍旧称病态人格,指因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形成特殊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并且影响了个体社交和职业(学业)功能,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三)青少年心理障碍的防治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它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学校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给学生减轻过重负担,提供独立学习条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进而促进智力发展,使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程度。
2、加强管理。要了解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表扬与批评既要及时又要恰当,还要帮助学生适应学校教育的各种规范,并让学生尽早地学会评价各种不良行为。
3、加强情感教育。学生已形成的良好情绪情感状态,是心理调节的一种巨大力量。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育要尽可能地为此创造机会和条件。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可使人多知,友情可使人欢悦。学校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集体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氛围,要利用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师生榜样作用,促进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5、进行挫折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航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挫折在所难免;要正确地对待挫折,冷静地分析各种困难因素,善于灵活应变,及时而理智地实现目标与情绪的转移,“吃一堑,长一智”。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
6、正确认识自己。应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对自己的态度,尊重事实,正视现实,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不斤斤计较,对学习、工作、事业孜孜以求,才是真正健康的心理。
二、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明日世界的风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石,是“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的基本要素,是人才成长、发展和成功的资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因此,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使他们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行为正常、人际关系和谐、个性健全、自我意识明确,能正确评价自己,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有自知之明,自尊、自信、自爱,坚持自我修养,勤奋进取。
青少年心理健康浅谈论文3
摘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只有我们一个人在哭。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哭,只有我们一个人在笑。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礼物,并且每个孩子都应该是生而平等的,我们在别人的欢笑与期待中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无助,迷茫,因此我们放生大哭,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是脆弱的,但同时孩童也是最坚强的,因为他们从无知到渐渐地认识这个世界,从只会放声大哭,到后来可以甜甜地叫妈妈;从看不到一切到能够欣赏大千世界;从只能让别人抱着,呵护着到可以站立起来走路…….这一切都证明孩童是坚强的,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美好未来
内容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最近老师的讲解关于孩童的心理发展以及成熟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一)婴儿期。这期间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婴儿前半年物我不分,分辨不出自己身体与外界的区别。(二)幼儿期(1~3岁)此期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幼儿期儿童控制自己身体及参与环境活动的能力增强,已能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相当的发展,学会使用工具,同时小儿言语发展相当明显,能用言语来沟通情感,有能力来探索世界,做多方面的尝试。(三)学龄前期(3~6、7岁)此期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具有进取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四)学龄初期(6、7~11、12岁)此期的儿童心理特征是发展勤奋的个性及克服自卑感。(五)青少年期(12~17、18岁)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值青春发育时期,故又被称为青春发育期。
青春是绚丽多姿的,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幅画卷,就可以领略到他们多彩的风姿。因此,我们将从大家熟知的一些文学经典、教育经典作品中对青少年的描写人手,从现代生活现象中青少年的心语心声人手去认识、了解与感悟青少年期。
然而,受遗传、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青少年学生群体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培 养除自身努力外,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全方位配合势在必行。
在21世纪的教育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而青少年作为素质教育对象群体之一便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青少年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价值观等对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而健康的心理对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的标志,即: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近年,国内教育工作者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存在多种问题,形式不容乐观。概括体现为:①心理不平衡,嫉妒心强;②焦虑不安,适应能力差;③偏激,固执,按意愿行事,拒绝采纳他人意见;④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孤僻;⑤时常抑郁,情绪不稳定;⑥学业压力大等等。
可以说,青少年学生群体不仅担负着发展自身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发展国家的重大责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分为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以及其它生物因素等;家庭因素分为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态度和家长的教育方法等;社会因素分为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其它社会因素。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来看,青少年阶段所形成的道德观、信念、习惯等对其今后步入社会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而置身于这个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环境中,青少年的思想更容易被不良社会风气所熏陶,因此,为使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健康的心理,无论是青少年自身,还是家庭,抑或是社会,都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状况。
对于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青少年需要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压力,变压 力为动力,经常与同伴沟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虚心向别人学习,擅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2.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各种压力与烦恼长时间在心中积聚而得不到释放和缓解的结果。而心理问题的出现又会导致自闭、抑郁等更为严重的问题的出现。因此,为防止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要坚持预防为主。
3.家庭、学校与社会各层次的协调与配合。家庭是青少年早期生活及教育打基础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结构、父母教育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青少年深刻的影响。此外,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要符合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与正确的心理辅导。社会上要增加经过专门训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他们与家长、学校里的教师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全方面配合,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4.提倡健康的活动和训练。从社会角度来看,除了成立一些提供心理辅导机构以外,还应该大力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活动与训练,让青少年通过参加活动和训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意识,同时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机构。应继续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的检查作用。
总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及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阶段,心灵上的滋补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为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社会需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进行施教,调整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引导青少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实现其心理健康发展。
上一篇:农村经济管理论文范例汇总4篇
下一篇:毕业生论文范例两篇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