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礼仪【范例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教师应保持端庄仪表,礼貌待人,尊重学生,遵循职业道德,积极倾听,言行得体,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如何更好地影响学生成长?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教师的礼仪【范例10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的礼仪 篇1:

在《教师礼仪的细节》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教时,一次,在学校的走廊里看到一个男生在打另一个学生。陶老师马上上前制止,并且告诉打人的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找他。

放学了,学生乖乖滴来到陶行知的办公室。但是,办公室里空空的,陶行知没在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随着开门的声响,陶行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只见他一边让学生坐下,一边打开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块糖果。他面带微笑,将糖递到学生面前说:“着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老师守信用,老师迟到了。”

学生听到陶行知的话,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地接过着块糖。

陶行知看着学生继续说道:“老师今天在走廊里批评你了,经过调查我现在知道了,你是因为打抱不平才打了那个学生,所以,我还要奖励你一块糖。”

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看着老师递给自己的糖果,这名学生感到鼻子酸酸的,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此时,陶行知站了起来,走到学生面前继续说道:“你的眼泪告诉我,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着太昊了。要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使不能通过拳头来解决的,现在老师还要奖励你一块糖。”

学生放声大哭起来,陶行知用双手拍着学生的肩膀说:“不要哭了,你看,老师的糖都发完了,你怎么还不走呀?”

在书中,这一章节的题目是“换个角度说话”,我觉得陶行知也是在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做事、做教育。陶老师给学生的这三块糖分别有三个不同的用意,从中我也联想到了一些关于教育细节的问题。

首先,因为老师迟到,学生守信用,陶老师给了学生第一块糖。这反映了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和民主,陶老师没有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在学生面前享受特权,而是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守信用、守时,如果做不到,即使是老师也应该承认错误。

然后,为了表扬学生为别人打抱不平,伸张正义,陶老师给了学生第二块糖。这位智慧的老师从学生做的一件错事中找出他好的'地方并加以表扬,肯定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保存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最后,看到学生流泪,就此陶老师说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一块糖。在这里,这个学生流泪的原因到底是不是认识到了错误我们根本不知道,可能陶老师也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向着那个方向去夸他,就说他有那样的品质。陶老师就做到了,可能从此以后连学生也会认为自己是个善于发现错误,承认错误的人。这是第三块糖的智慧之一,还有就是陶老师借此指出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做法不对,并且告诉他“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拳头解决问题”,也就是告诉他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

仅仅三块糖,陶老师教会了学生平等地尊重他人,要伸张正义,还有遇到问题不能用拳头解决,真是高明!

教师的礼仪 篇2: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具备重要的道德品质。《教师师德与礼仪学习心得》是我对教师师德和师风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在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也将在以下内容中呈现。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关于教师师德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学习了教师的师德与礼仪,让我深切认识到师德与礼仪对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引导力量。他们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自身行为规范的体现,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的高尚品德与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正确、顺利实施。经过暑期学习,我对于师德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意识到要胸怀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伟大的责任感。对学生们,我们必须怀着母亲般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并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并勇于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规范化的做法。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最喜欢的教师。总是那些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育人楷模,我们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举手投足之间是否拥有礼仪,能否讲文明、懂礼貌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修养的尺度,当我们想让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我们的老师是一群好老师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向他们展示我们良好的学校教师形象。

所以说师德与礼仪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会认真学习体会。

教师的礼仪 篇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学习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规范》,从中我学习到了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师礼仪;懂得了什么叫做教师素养;教师的形象应该怎样去注意;教师的语言应该怎样去运用;教师的装饰、穿着应该如何搭配较得体;教师的仪表应该注重些什么……为人师表,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应必备的技能,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自觉地、高标准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出学生的健康人格。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中,扮演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角色。

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屏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针对课堂礼仪而讲,课前整理好自己的服饰,穿着得体,至少提前一天准备教案、教具,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位孩子,课堂上教师要和蔼可亲,平等交流,关注每位孩子,尊重每位孩子。在给孩子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效果时,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努力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

教师的言谈和人际关系也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态度真诚真实无虚,无论对领导、同事、家长还是幼儿,教师的言谈态度应该是真挚真诚的,多用探询、商讨的口气;用词准确注意文明,教师的言谈要显出教师的水平和修养,准确表述非常重要。夸奖的时候不能言过其实,批评的时候不能尖酸刻薄;对待幼儿,批评和表扬都要讲究艺术,批评时要就事论事,切中要害。特别不能用伤害幼儿人格和挫伤幼儿自信的语言,如:笨、蠢、没出息、神经病等都是课堂中的禁忌语。

“师表”是榜样、表率的意思。所谓“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人品学问方面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明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做到“美其言,慎其行”,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身教”甚于“言传”。平时我们总是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但是,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她是把“尊重”渗透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面对学生犯的错误她不是大声斥责,而是耐心地教导,懂得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帮我们做了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懂得真诚地对他们说声“谢谢”。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被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尊重他人。这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礼仪的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中传播人类文明的效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的幼教方针,忠于职守、甘心奉献,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对幼儿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偏爱、不歧视、不体罚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把品德、情感教育、良好的行为规范贯彻始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孩子服务的思想。教师是孩子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也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接物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幼儿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幼儿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能够仿效的榜样。特别要注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的启蒙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教师的礼仪 篇4: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讲文明,知礼仪,才知道怎样做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是我校的中职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差,品质低,无力考取大学,无奈才到职业中专学习一技之长的。这些学生的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常做出许多不文明的行为。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这对他们毕业后的求职、就业、人际交往,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中职生的礼仪现状

我校部分学生礼仪现状表现在:纪律方面,不尊重师长,课堂纪律差,上课时间吃东西、说话、玩手机、睡觉,更有甚者上课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甚至自由出入教室。与同学交往方面,不相礼让,没有宽容心,时有蓄意闹事等状况。言行方面,随口脏话、粗话,随意丢弃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很大,着装暴露,趿拉着拖鞋出入教室,与校园环境不和谐。中职生缺乏教养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中职学校应看到礼仪教育的紧迫感,开设礼仪课还为时不晚,让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2、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要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尊重,礼仪是最基础的行为规范。与人交往,如果有好的人品和道德修养,办起事来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要立足于社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功立业,在学校学习期间必须学礼、知礼、用礼,明白怎样做人,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通过礼仪教育,让中职生明确言谈、举止和仪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明程度,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有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中职学生,为将来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生将要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研究了许多成功者的案例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现代社会不缺人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中职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待人、言行文明、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才能开始成功的人生。

、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在学校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不仅是教育自身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途径。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将极大地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使校园充满和谐与温馨。

3、实施有效途径,将中职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开设礼仪课程,把礼仪教育搬进课堂

开设专门的《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兴趣。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都与缺少教育的人相差万里。因此,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搬进课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种礼仪活动,逐渐培养礼仪行为习惯

学习礼仪知识,目的还是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礼仪修养,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如在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中,明确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提出礼仪要求。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教育,对文明行为开展评比活动,以班为单位,评比出“礼仪之星”、“微笑之星”、“文明使者”等荣誉称号,让学生认清美丑。

、为人师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常常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严格规范教师言行,提高教师礼仪素养,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表率。

、注重养成教育,营造校园礼仪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礼仪环境的氛围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如在校园内设立礼仪宣传栏和板报,教学楼墙面及楼道设立礼仪标语,教室内张贴礼仪规范制度等,宣传、普及礼仪知识,让学生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之,良好的礼仪素养对个人命运及社会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它的养成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在养成过程中,既要学习礼仪知识,充分运用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社会这个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以强化自身的礼仪修养,才能把礼仪文明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教师的礼仪 篇5:

党和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和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0xx年,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国目前就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上,大多数是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理论的、抽象的条例,具体实践的规范行为较少,切切实实的行为培训更加缺乏。许多教师不清楚教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不懂得如何将抽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所以,加强当代社会教师职业礼仪的塑造和培养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是礼仪在教育行业履行职能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向受教育对象开展教学育人工作时的有形化、规范化的正确做法[1]7。

2、教师职业道德。

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这一行业应该但并非必须具备的规范,它是教师调整与自我、学生、同事以及社会等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对教师的职业行为的概括与基本要求。

二、教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1、教师礼仪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外显形式。

教师礼仪是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规范的外在表现,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内在的抽象的规范需要通过教师礼仪得以显现。唐凯麟(1993)在《个体道德论》中指出:“任何一种社会道德只有转化为个体道德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只有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实际行为过程之中并转化为个性化的实践精神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流露出来的都是教师的内在职业道德修养,展现出来的都是教师积淀的职业道德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由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态度、处事方式等各个方面体现,良好的教师礼仪是衡量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应该严谨治学,言行一致,待人礼貌,谈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端庄。

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礼仪的必要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教师礼仪的关键依附,也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是教师礼仪在教学活动中的知行合一的落实,是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真正显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是教师礼仪的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教师通过实际的言语、表情、动作等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这些具体的、实际的话语及行动表现出的是教师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具体的教师礼仪行为有重要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礼仪的基石与石柱,是具体的、外在的教师礼仪行为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教师礼仪的塑造与培养既要重视外在美的雕琢也要加强内在美的锤炼。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礼仪的关系,说到底是善与美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是一种善。”普罗提诺则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可见师德与礼仪关系之密切。教师良好礼仪的塑造依赖于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在道德规范体系中,礼仪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师在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应该兼顾教师礼仪,感悟“为人师表”的真谛。

三、教师礼仪对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1、紧跟时代步伐。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使得加强对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十分必要。教师礼仪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的塑造,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师应该重视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极强的示范性,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职业道德,而且也要兼顾外在礼仪形象,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必要条件,也是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2、落实《规范》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我国20xx年修订并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六项道德要求[3]。这不仅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爱”与“责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与核心,明确指出了一个教师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实现其人生价值,不仅要依靠他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更要有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对同事的宽容与理解;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而这些都是通过教师礼仪所展现出来的。

3、内化道德情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而教师礼仪则是教师专业道德的外显和表现。良好的教师礼仪行为经过常年的积累沉淀可以内化为理智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道德情操。从这个方面来看,教师专业礼仪的修养程度密切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教师的专业礼仪进行培养和塑造也将必然会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升华。

4、提升道德境界。

规范的教师礼仪是教师职业道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现实意义得以体现其价值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有利于将教师的职业尊严更好地维护,将师生相互信任理解的教育桥梁更好地搭建,也有利于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更好地展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行动表现与实际行动是教书育人注重和强调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动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礼仪就是将这“首先”和“然后”连接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教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礼仪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礼仪它并非是一般的礼仪礼貌,更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一种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所以,每位教师都需要遵循教师礼仪,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四、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

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文化,认真完成学校开设的有关教师礼仪的课程,从而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水平。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教师的各项礼仪(形象礼仪、教育礼仪、社交礼仪)反映出教师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折射出教师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认真学习,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显示出自身良好的优雅风度和得体的礼仪形象。在学习礼仪的同时,教师也应时时刻刻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教师迅速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总结,及时改正,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其次,教师要积极踊跃地参加到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在一点一滴社会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修养既强调“修养”也不能忽视“培养”,离开了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师的道德修养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根基,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加强自身礼仪修养时,既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也要牢固坚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自己所学到的礼仪知识积极灵活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地不断坚持,持之以恒,教师才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增强自己的文明意识,提高礼貌行为,抛弃粗俗不雅的坏习惯,真正成为一个有着良好礼仪修养的人民教师。

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要坚持“自省”,即自我反省。孔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这说明要提高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自省”是重要且必要的。教师通过“自省”会及时发现自身行为的不足,有助于他们立即改正,进而帮助他们较快地塑造良好的礼仪行为。教师可以对自己日常社会交往的行为表现、课堂教学上的行为表现以及与学生相处时的行为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自省,找出自己存在的缺点从而及时修正,提升道德水平。教师自己如果无法全面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则需要虚心地听取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在他人的批评和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重新认真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这种适时适度的反省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警醒自己,使教师的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提高,使教师的师德境界处于更高水平。

五、结语

教师礼仪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使得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礼仪的培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也适应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将有声语与无声语有机结合,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这也是一名教师在专业水平方面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每一名教师都会得到逐步的完善,成为新时代内外兼修的人民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礼仪 篇6:

一、西装的穿着

在交际场所穿着西装的人越来越多,它的穿着十分讲究。

(一)西装

教师在选择正装时,通常都选择西装,主要原因是造型优美、做工讲究。同时,西装作为最为流行的一种国际性服装,对于教师也不例外,也成了教师在在正式场合的首选。教师要想使自己所穿着的西装称心如意,就必须在西装的选择、西装的穿法、西装的搭配、西装的场合等四个方面循规蹈矩,严守相关的礼仪规范。

1、西装的选择

由于西装对做工十分讲究,因此要想使穿在自己身上的西装替自己增色,首先要进行精心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色彩、款式、面料、图案、尺寸、造型和做工等各个方面的细节。一般说来,三件套西装(一衣、一裤和一件背心)比两件套西装(一衣一裤)要显得更加正规一些。西装以无图案为好,也可以选择以“牙签呢”缝制的竖条纹西装。颜色应选择蓝色、灰色或棕色,至于西装,则更适于庄严肃静的礼仪性活动。此外,在挑选西装时,必须检查其做工的精度。这主要从下述六点着手∶一是要看衬里是否外露,二是要看衣袋是否对称,三是要看表面是否起泡,四是要看针脚是否匀称,五是要看纽扣是否缝牢,六是要看外观是否平整。

2、西装的穿法

教师在身着西装时,必须对其具体的穿法倍加重视。若不遵守西装的规范穿法,或者在穿西装时肆意妄为,都是有违礼仪的无知表现。

第一,拆除商标。在正式穿西装前,务必将商标先行拆除,因为这就等于是对外宣告该西装已被启用,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第二,系好纽扣,穿西装时,上衣的纽扣,都有一定的系法,一般而言,站立时西装上衣的纽扣应当系上;就做之后,则大都要解开。唯独在内穿背心或羊毛衫、外穿单排扣上衣时,才允许站立之际不系上衣的纽扣。根据着装惯例,一个扣的要扣上,两个扣的只需要扣上面的1个,平时可以都不扣;三个扣的,口中间一个;双排扣西服,痛处情况下,纽扣全部扣上。

第三,保持平整,欲使一套穿在自己身上的西装看上去美观又大方,首先就要使其显得平整挺括、线条笔直。因此,除了要定期对西装进行护理外,还不能把西装当做披风一样地披在肩上,也不可以将西装上衣的衣袖挽上去,或者卷起西裤裤管。此外,把两手随意插在口袋里,也是不礼貌的。

同时,为保证西装在外观上不走样,应当在西装的口袋里少装东西,或者不装东西,在西装上衣上,左侧的外胸袋除可以插入一块用以装饰的真丝手帕外,不准再放其他任何东西。内侧的胸袋,只能用来别钢笔、放钱夹或名片夹。外侧下方的两只口袋,原则上以不放任何东西为佳。在西装背心上,白袋多具装饰之功能。在西装的裤子上,两只侧面的口袋只能够放纸巾或钥匙包,其后侧的两只口袋,则不宜放任何东西。

第四,慎穿毛衫。教师要打算将一套西装穿得有“型”有“味”,那么除了衬衫与西装背心之外,上身只能穿上一件薄型“V”领的单色羊毛衫或羊绒衫,而不能再穿其他任何衣物。

穿西装时内部通常不提倡穿毛衣,更不能穿多件毛衣。如果要穿毛衣,只可穿一件,若穿在衬衫外时,领带应放在毛衣内部,并且不穿带图案的毛衣,应穿素色毛衣。羊绒衫可穿在衬衫内,但衬衫内不应露出任何衣服的领子。

3、西装的搭配

穿西装时,十分讲究相关的搭配,所以教师应该对其有所了解。

第一,衬衫的搭配。与西装搭配的衬衫,应当是正装衬衫。一般而言,正装衬衫必须为单一色彩,以无任何图案为佳,其衣领多为方领、短领和长领,衣袖必须为长袖。穿着正装衬衫与西装相配套,还有下述四点注意事项∶

一是大小要合身。其衣领与胸围要松紧适度,下摆不宜过短。

二是袖长要适度。穿西装时,最美观的做法,是令衬衫的袖口恰好露出1~2厘米。

西装的袖长以达到手腕为宜,衬衫的袖长应比上衣袖口长出1、5厘米左右,衬衫的领口亦应高出上衣领口1、5厘米左右,这样有一种匀称感。西裤长度以裤脚接触脚背为要,穿西裤时,裤扣要扣好,拉锁全部拉严。西装坎肩要做得贴身,与西装配套的大衣不宜过长,一般以在胴窝下延3厘米为宜。

三是下摆要掖好。穿长袖衬衫时,不论是否穿外衣,、均须将其下摆均匀而认真地掖进裤腰之内。

四是衣扣要系上。穿西装的时候衬衫的衣扣、领扣或者袖扣都要一一系好。只有在穿西装而不打领带时,才必须解开衬衫的领扣。

第二,领带的搭配。在公务场合需要打上领带,在休闲场合则不必。穿西装上衣与衬衫时,应将领带置于二者之间。在西装上衣与衬衫之间加穿西装背心或羊毛衫、羊绒衫时,应将领带置于其与衬衫之间。此外,领带夹可用,亦可不用。使用领带夹时,应使之不宜被外人所见。

第三,腰带的搭配。腰带的宽度应在2、5~3厘米之间,颜色要与鞋的颜色配合。在腰带上,应尽量不挂手机、钥匙等物品。

第四,鞋袜的搭配。穿西装时,一定要穿皮鞋,黑色皮鞋和深褐色的系带皮鞋是最佳之选,袜子则与裤子、鞋同类颜色或较深颜色,勿选白色或者其他浅色。

4、西装的场合

西装配套是有讲究的。正式场合要着深色套装,以示庄重、自尊;非正式场所要力求和谐,以展示风度,讲究领带的选择与佩戴,以显示人的个性与人格。注重衬衫的选配,正式场合衬衫颜色力求素净文雅,整洁无皱的衬衫可显示人的内在美;西装款式的选择要与人的脸型、体型、年龄和性格相适应,以显示个人的身份。西装整体的协调更重要,要使身份、场所、年龄、季节、性格相互协调;要使西装、衬衫、领带、皮鞋、袜子和穿着方式相互协调。

领带

领带是与西装配套的饰物,在正式场合系上领带,既礼貌又庄重,且领带是西装“V”字型开领处的灵魂。在佩戴领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领带

领带的选配,应和服装的颜色相互协调,并且还要与衬衣相搭配,这是使用领带时最重要的一点。在较正式的场合,领带不宜过于鲜艳,以暗色为宜。在吊唁、慰问的场合,则必须配黑色领带。

2、领带打法

在领带的打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场合。在公务场合必须打上领带;在参加宴会、舞会时,为表示尊重主人,亦可打领带;在休闲场合,通常则是不必打领带的。正式场合必须系领带,领带颜色要讲究。宴会等喜庆场合领带可鲜艳明快;参加吊唁活动要系黑色或素色领带;参加商业界活动宜佩戴醒目且花纹突出的领带;职业领带往往是素色或深色,多无花纹。

第二,注意服装。穿西装套装时非打领带不可;穿单件西装时,领带则可打可不打;在非正式活动中穿西装背心时,可以打领带;不穿西装的时候,通常是不宜打领带的。系领带要注意衬衫领围大小,西服内衣有西服坎肩、鸡心领毛背心的,领带要放在这些衣服内,且领带下角不可从这些衣服下端露出。

第三,注意结法。打领带结的基本要求是令其挺括、端正,并在外观上呈倒三角形。领带结的具体大小,最好与衬衫衣领大小形成正比。打领带时衬衫应系好领扣,不打领带时,领扣应打开;要采取合适的领带结法,以配合衬衫领型,产生舒适、协调的效果。

第四,注意长度。打好之后的领带最标准的长度,是上面宽的一片须略长于底下的一片,其下端的大箭头正好抵达皮带扣的上端。

鞋袜

在正式样场合,男教师只宜穿黑色或深咖啡色皮鞋,不宜穿鞋跟过高或钉掌的皮鞋。穿皮鞋时,不论其新旧,保持鞋面清洁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西裤的'裤管不宜太长,一般而言,站立起来,裤脚前面都能碰到鞋面,后面能垂直遮住1厘米的鞋帮就行了。男教师所穿的袜子,颜色以单一色调为佳,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正式场合中穿一双白色或者是肉色袜子。袜子要是高及小腿上部,质地不要太薄或太厚,以棉线袜为最佳,尼龙袜最不宜穿。

总之,服饰的根本要求是整洁,要体现出着装人的精神面貌,应该使自己的服饰做到∶有洁白的衬衫,典雅大方的领带,裤线笔直的西裤,打油上光的皮鞋。

二、便装的穿着

便装,又称便服,通常都是指相对于正装而言、适于在各类非正式场合所穿的服装。一般说来,便装在穿着时没有多少严格的限制或规定,但同样需要遵守相关礼仪。参加面试的人员,一般不宜穿便装面试,但仍应因时制宜。下面有几点要求需要注意∶

(一)便装的选择

在选择便装时,应围绕着自身形体的特点来选择服装,同时要注意协调、风格统一。着装时既要注意防止出现多中心、多重点的装扮,还要注意到诸多因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例如,所穿便装的款式、颜色,一定要与自己的性格、年龄、形体、脸型、肤色以及所处场合、季节等诸因素协调一致。

(二)便装的场合

教师在非正式场合里可以身着便装,即只有在休闲场合才可以身着便装。在休闲场合中,教师着装应重点突出“舒适、随意、自然”。

便装指平常穿的服装,使用范围广泛,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环境,便装又分很多种。便装比正装随便得多,例如,上街购物、看影剧、会见朋友等都可以穿着。它很大程度上受流行趋势影响,是时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自身的客观条件去选择各种式样,但穿着时一定要注意到它是否符合将要去的环境与气氛。在家里时,可以穿着随便、舒适、轻松活泼。早晚穿着的有晨衣、睡衣等,但不能穿这类服装会客。若参加运动或出去旅游,可以穿旅游服、运动服,目的是舒适、实用、便于行动。

(三)便装的搭配

便装在穿着时有不少的自由度,可以任人发挥。但仍应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风格协调。牛仔装的奔放,运动装的矫健,家居装的舒适,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教师在身着便装的时候,应力求使其在风格上完美一致。

第二,色彩和谐。教师在选择便装时,除了要注意本人对色彩的偏爱和色彩的流行之外,还要使其在色彩上统一或呼应。

第三,面料般配。教师在选择便装时,不仅要对其舒适、外观美感予重视,同时还要令所穿的数件便装在面料上大致趋同。

教师的礼仪 篇7: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1]

一、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引导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的内容与作用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素质的培养。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在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礼貌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从根本的意义上说,这两者的作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礼形于外,德诚于中”,即思想道德修养蕴含于中,礼仪修养形诸于外。“在人际交往中,礼节、礼貌、礼仪形诸于外,交往对象可感知和体悟蕴含其中的感情襟怀。人的礼节、礼貌、礼仪是受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支配的,蕴蓄于中的思想道德是礼貌、礼节、礼仪的基础和内驱力。”[2]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礼仪教育侧重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和礼貌。思想道德修养则侧重于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与提升。“一个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3]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相结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帮助他们把握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4]。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综合体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紧迫性

1、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明礼仪体现于身边小事之中,但往往被学生忽略。在校园里,常常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场景:有的同学大打出手;有的同学乱丢、乱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美观。很多同学对他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对损坏他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第二,同学之间不礼貌现象常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加,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断在增强,对一些不礼貌行为的模仿,比如说出口成“脏”,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这种现象在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之间尤其多见;再比如说缺少尊重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看到学生对他人的苛刻要求,总觉得高人一等,不知道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早已被他们抛诸脑后。

第三,部分同学荣辱不分。现代社会向多元化发展,由于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不同,对一些事物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免不了要受其影响,加上自身认知能力尚不完善,荣辱、善恶、美丑不分现象严重,把庸俗、粗俗、媚俗的东西当“个性”。比如说有些学生无视校规、校纪,将放荡不羁看成是有“个性”;学生中穿奇装异服、剪奇异发型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2、当前中学生不良陋习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现在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各方面的制度都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弊端,教育体制尤为明显。我们虽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目标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目前我国教育主要实施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这个背景下,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礼仪教育不够重视。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所以在与人交往和交流方面的能力就会有所欠缺,而不与人交往又何谈懂不懂礼貌呢,所以,学生良好交际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常常会发现: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的一天。

第二,学校教育不当。首先,目前我们的学校主要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仍然崇尚“分数至上”,这样多少会忽视学生的礼仪教育,而且,学校教育向来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在我们的.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味地给学生讲授空泛的大道理而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掌握无人问津。其次,个别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才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师只是教书却不育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这样有损于教师形象,也不利于礼仪教育的开展。再次,部分老师还缺乏爱心和耐心,不能够切实深入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分忧,对犯错误的学生更是缺乏耐心的交流和心理疏导。

三、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确定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如果对礼仪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5],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协调发展,这才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首要问题。

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显而易见,对公民的礼仪教育也包含其中。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礼仪修养。

2、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结合起来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确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出一个人有意义的人生就要为国家、集体、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反映了礼仪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的相通之处。

3、把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速度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不够,基本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荣辱善恶的选择存在迷失现象。胡锦涛同志及时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荣辱、是非、善恶的界限,给中学生判断自己的行为得失提供了基本规范。

(二)在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的同时,也要通过外在形式来加强

1、围绕学校德育目标,推进礼仪教育进课堂

首先,要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把礼仪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编写《中学生礼仪常识》等书,作为礼仪教育课本统一下发给中学生。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

其次,要合理确定教育内容。将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举止、谈吐、服饰、与人交往等礼仪常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中学生重点进行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以后多年的礼仪教育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创设情景―观察示范―合作体验―启发诱导―激情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体验感悟、行为培养、思想陶冶于一体。

2、挖掘整合多种资源,开展全方位礼仪教育

首先,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可以在校园悬挂有校风、校训、学风的展示牌;在楼道内张贴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在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等开设礼仪教育的专题节目,宣传礼仪知识、树立表彰典型等。

其次,要加强学科渗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要普遍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音乐、美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结协作的美德。

再次,要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形成示范效应。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自己榜样行为的示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

3、建立管理监督网络,实行自律和他律结合

教师的礼仪 篇8: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社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精神面貌和交际能力的综合反映。礼仪教育是指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交往程序等,学会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活动。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文明礼仪的使用,提高中学生文明素养,已经成为学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学生文明礼仪使用现状的确不容乐观。

一、当前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本人对某校高二年级的6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630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527份,收回比例是%。经统计合格问卷为502份,合格比例是约%。数据证明此次调查结果有效。

1、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偏低。通过调查中得知,有%的学生遇到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有%的学生从不说“谢谢”、“对不起”、“你好”之类的礼貌用语,有%的学生经常说“脏话”。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偏低。教育方向的偏差,家庭教育的失重,使中学生出现了礼仪修养的.“盲点”,在部分中学生的身上难以见到文明的举止,优雅的打扮,迷人的风度,礼貌的问候。

2、中学生对自身和周围同学的礼仪水平满意度较低。通过调查中得知,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水平较低,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水平很低;有%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的礼仪水平较低,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的礼仪水平很低。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周围人的礼仪水平满意度都较低。

3、中学生所受礼仪教育渠道偏窄,知识偏少。通过调查中得知,有%的中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教育,有%的中学生虽然接受过礼仪教育,但次数和内容很少;有27。9%的中学生是在学校获得礼仪知识的,有%的中学生是在家庭中获得礼仪知识的,有%的中学生是自己习得礼仪知识的;在学校环境中,有%的中学生是通过班会课获得礼仪知识的,有%的中学生是通过其它学科教学获得礼仪知识的,有%的中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获得礼仪知识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所受礼仪教育的渠道偏窄,知识偏少。

4、教师自身的礼仪影响偏弱。通过调查中得知,有%的中学生认为老师的礼仪水平较低,有%的中学生认为老师的礼仪水平很低。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从来不开展礼仪教育,或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而无暇顾及礼仪教育;或自身礼仪修养不高而无能力开展礼仪教育;或自身不修边幅而不能以身作则开展礼仪教育;或自身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开展的礼仪教育效果较差;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实效。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所以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自身的礼仪影响偏弱。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礼仪教育的欠缺,也有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有中学生自身不注重提高内在修养等原因造成的。

二、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

1、加强礼仪知识的教育。《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和江苏省《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如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

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重点讲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使这些文明礼仪知识入中学生的知、行;

其次,要根据语文、艺术等课程的特点,选准教育时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教育;

第三,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把相关礼仪知识教授给学生;

第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还要通过开发礼仪校本课程,来加强礼仪知识教育。通过以上各种教育,把相关的礼仪知识教给学生。知是行的基础,只有在知的基础上才能谈行。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学生没有礼貌,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可见加强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2、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学校和班级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中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使中学生知礼、懂礼,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这里所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目的是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全员、全面地开展,真正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水平。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礼仪习惯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渐培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较难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学校和班级应结合实际,适时开展各种活动。一方面,开展讲礼仪故事、进行礼仪辩论赛、进行礼仪知识竞赛,或开展礼仪征文活动,或成立礼仪表演队,或开展以自编小品、哑剧为内容的文艺演出,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每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契机,举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第三,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劳动等形式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能激励学生去效仿好的礼仪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教师的礼仪 篇9:

一、仪容规范

仪容是指人的外观、外貌,重点是指人的容貌。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化妆和面部表情对仪容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化妆

对教师来讲,化妆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突出、表现个人,更重要的是为了塑造本单位、本部门的鲜明形象;对面试人员来讲,简单的化妆是为了向评委表示尊重和敬意,增加试讲、面试通过的机率。鉴于此,教师和参加面试人员必须遵守有关的化妆规范及礼仪。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应当化淡妆,实际上就是限定在工作岗位上不仅要化妆,而且只宜选择淡妆这一形式。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又传神,其原则为∶自然、清新、优雅、整体协调。

(二)面部表情

1.目光

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在面试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面试官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1)目光的角度

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参加面试的人员,倘如碰到比较年长的评委,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眼光,表示对评委的尊重。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它可以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轻慢或者歧视。这种目光不宜多用,并且要慎用。

(2)注视的部位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意的部位。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反映着双方关系有所不同。面试人员在初次见到评委之时,都要严格遵守目光注视的基本常识,不宜“目中无人”,不宜过多地注视其头、腿、脚部与手部。通常允许注视他人的常规部位有以下几处∶额头、双眼’、眼部至唇部、眼部至肩部等。

(3)注视的时间

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1/3左右。若对对方表示关注,或者表示兴趣,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2/3左右。若注视对方的时间不到相处全部时间的1/3,表示你对谈话不感兴趣。

(4)注视的方式

注视他人,在交际场合可以有多种方式的选择。在注视方式上应当有所把握,切不可因为注视方式的不妥而影响工作或交流。比较常用的注视的方式有直视、凝视、环视、盯视等。扫视表示好奇、吃惊,不可多用,但打量学生的时候可用;睨视即斜着眼睛注视,多表示怀疑、轻视,一般要忌用;他视表示胆怯、害羞、心虚、反感、心不在焉,是教师平时所不宜采用的一种眼神。

2.微笑

微笑即是在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微笑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因此,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微笑。

(1)微笑要求

微笑要做到表里如一,要令笑容与自己的举止、谈吐相辅相成。要笑得适时,讲究笑时精神饱满、气质典雅,因为它非常自然地反映着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2)微笑练习

①对镜练习。使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在笑时和谐统一。对着镜子,用纸遮住眼睛以下的脸,然后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看看自己的眼睛里是不是充满了笑意,如果是,把纸拿开,你就是最美的“微笑先生”和“微笑小姐”。②诱导练习。调动感情,发挥想象力,或回忆美好的过去、愉快的经历,或展望美好的未来,使微笑源自内心,有感而发。

二、仪表规范

仪表是指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仪表,即人的外表,看得见的、展现个人风貌的外在衣着与服饰。着装,又称穿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饰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仪表规范指的便是着装规范。

仪表的基本要求是∶得体、整洁、随众。仪表规范的“五应原则”,是指在着装时,教师宜应时、应事、应景、应己、应制。

(一)女士着装

1.女士面试着装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协调高雅为总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教师的气质相协调、相一致。

2.女士的服装比较灵活。可供参考的法则是:虽然服装潮流应在首选之列,但要以内在素质取胜。先从严肃的服装入手,T恤衫、迷你裙、紧身裤、宽松服等,即便在社会上铺天盖地,也应列为面试的编外服装。

3.女士应聘教师,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这是最通用、最稳妥的着装。不论年龄,一套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和一件配色的衬衣或罩衫外加相配的小饰物,会使你看起来显得优雅而自信,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切忌穿太紧、太透和太露的衣服。

4.女性的裙装不要太短、太暴露,开气不能太高,否则稍一动作就会很尴尬。坐着的时候,双腿还需并拢。讲到裙装的风格,建议大家平时多观察职业女性着装的色调和品位,在不同风格中找出适合自己体形与气质的样式。

5.有些女性认为面试时一定要穿黑色套装,这种穿法虽然十分稳重,但是现在社会已能接受一些较鲜艳的颜色。不过,女性应该避开粉红色,这种颜色往往给人以轻浮、圆滑、虚荣的印象。

6.穿鞋总的.原则是应和整体相协调,在颜色和款式上与服装相配。面试时,不要穿长而尖的高跟鞋,中跟鞋是最佳选择,既结实又能体现职业女性的尊严。设计新颖的靴子也会显得自信而得体。

7.袜子以肉色为宜,黑色和白色只要与服装搭配得当也是可以接受的,搭配的风格和品位可以在平时的观察中多积累经验。另外至少准备一至两双备用袜子放在包中,以便“丝-袜勾破”时可以随时换上,免得尴尬。丝-袜的长度应该以坐下来之后不会露出腿的本色为宜。

(二)男士着装

1.男士首选西装。西装应保持同色配套,并且面料最好以深色或深蓝色为主。避免穿着过于老旧的西装。面试前,要将西装洗熨干净,这个非常必要。如果穿双排扣西装,纽扣一定要全部扣上;单排扣的西装在正式场合须扣上一个;两粒扣的应扣上不扣下;三粒扣的应扣中间一粒。不要将钥匙、手机、零钱等放在裤袋中。

2.任何季节都要穿长袖衬衫,最好选择没有格子和条纹的白色、浅蓝色衬衫。有条件的要干洗上浆。衬衫如有扣,最好选择式样简单的那种。

3.领带很重要,花色一定要与西服相配,最好在材质和风格上与已有的西装、衬衫是相同的。领带结要打结实,下端不要长过腰带。

4.别穿球鞋去应聘,皮鞋也尽量不要选给人攻击性感觉的尖头款式,方头系带的皮鞋是最佳选择。穿着黑色皮鞋,是最为保险稳妥的选择。虽然是黑色皮鞋,但是也一定要经常擦拭,保持鞋面的清洁光亮。

5.袜子颜色最好和鞋、裤子的颜色一致,保持足够的长度,以袜口抵达小腿为宜。

6.男士在面试前要彻彻底底修一次面。修面时小心不要伤着皮肤。下巴或颈部的伤痕不仅影响面容美观,而且会弄脏衬衫的衣领。胡子刮干净,随身带手包或公文包。

7.浓重的体味、口臭属大忌。刮胡水是男性香水适当的替代品;口气清洁,注意不要有口臭,临面试前含个薄荷口香糖,顺便缓解紧张。

三、仪态规范

仪态,又称举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动作,以及身体各部分在其过程中所呈现的姿态,是指人的肢体所呈现的各种体态及其变动的行为动作和表情,具体包括站、坐、行(走)等姿态。

(一)站姿

1.面试站姿

正确的站姿不但是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反映出考生今后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站姿的基本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下面介绍一下正确的礼仪站姿。

规范站姿:正确的礼仪站姿是抬头、目视前方、挺胸直腰、肩平、双臂自然下垂、收腹、双腿并拢直立、脚尖分呈V字型、身体重心放到两脚中间。男士两脚分开,比肩略窄,将双手自然下垂;女士双腿并拢,脚尖分呈V字型,双手自然下垂或合起放于腹前。

叉手站姿:即两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这种站姿,男子可以两脚分开,距离不超过20厘米。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脚稍微向前,脚跟靠在另一脚内侧。这种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郑重中略有放松。在站立中身体重心还可以在两脚间转换,以减轻疲劳,这是一种长久站立时选用的站姿。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耸肩,双手不要放在衣兜里,腿脚不要不自主地抖动,身体不要靠在门上,两眼不要左顾右盼,以免上人产生不良印象。

2.站姿禁忌

(1)忌长时间手撑桌面。

(2)忌身体不稳。在擦黑板时,教师的站立要稳,不能全身猛烈抖动,左右摇晃,此举会破坏面试者的课堂形象。

(3)忌位置固定不变。讲课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

(4)忌侧身而站。心理学研究表明,侧身而站和面向黑板而站说明心理是封闭的,不利于阐述教学内容,而且给考官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

(5)忌站时重心移动太快。站时重心忽左忽右,彰显信心不足、情绪紧张、焦虑。

(6)忌远离讲桌,站在讲台的前左角或前右角。

(7)忌教师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这些动作会给考官一种傲慢的感觉。

(二)坐姿

1.面试坐姿

(1)正襟危坐式。又称最基本的坐姿,适用于最正规的场合。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都应当成直角;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双脚完全并拢。

(2)垂腿开膝式。多为男性所使用,也较为正规。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皆成直角,小腿垂直地面。双膝分开,但不得超过肩宽。

(3)双腿叠放式。它适合穿短裙子的女士采用(或处于身份地位高时场合)造型极为优雅,有一种大方高贵之感。要求:将双腿完全地一上一下交叠在一起,交叠后的两腿间没有任何缝隙,犹如一条直线。双腿斜放于左右一侧,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夹角,叠放在上的脚尖垂向地面。

(4)双腿斜放式。适用于穿裙子的女性在较低处就座使用。要求:双膝先并拢,然后双脚向左或向右斜放,力求使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角。

2.坐姿禁忌

(1)双腿叉开过大。双腿如果叉开过大,不论大腿叉开还是小腿叉开,都非常不雅观。特别是身穿裙装的女教师更不要忽视这一点。

(2)架腿方式欠妥。坐后将双腿相架的正确方式:两条大腿相架、并拢。忌把一条小腿架在另一条大腿上,两腿间留出大大的空隙,显得过于无礼。

(3)双腿直伸出去。这样既不雅观又妨碍别人。身前如果有桌子,双腿尽量不要伸到外面来。

(4)抖腿。坐时,不停地抖动或摇晃腿部,不仅让人心烦意乱,也给人以不安稳的印象。

(5)脚尖指向考官。不管采用哪一种坐姿,都不要以脚尖指向考官,这种做法缺乏礼数。

(6)脚蹬踏它物。坐下后,脚部要放在地上,忌用脚乱蹬乱踩。

(7)手乱放。就座后,双手应放在身前,有桌子时放在桌上。不允许单手、双手放在桌下,或是双肘支在面前的桌子上,或夹在两腿间。

(8)仰靠椅背,翘起并摇动二郎腿,会给考官傲慢和随意的印象。

(9)漫不经心地手托下巴。

(10)懒散懈怠地坐在椅子上转身板书。

(三)行姿

1. 面试行姿

正确的行姿可以表现一个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确的行姿,应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

行走时,应上身挺直,头部端正,下颏微收,两肩齐平,挺胸、收腹、立腰,双目平视前方,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左脚起步时身体向前方微倾,走路要用腰力,身体重心要有意识落在前脚掌上。

行进时步伐要直,两脚应有节奏地交替踏在虚拟的直线上,脚尖可微微分开。左脚前迈时,微向左前方送胯,右脚前迈时,微向右前方送胯,但送胯不要太明显。双肩平稳,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前后自然协调地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度,摆幅以30~35度为宜。

2.行姿禁忌

按照社交礼仪要求,下列行姿都属不雅:方向不定,忽左忽右;体位失当,摇头、晃肩、扭臀;或走扭来扭去的“外八字步”和“内八字步”;左顾右盼,重心后坐或前移;与多人走路,或勾肩搭背,或奔跑蹦跳,或大声喊等。

(四)手势

讲课时,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一般而言,手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三个部分所构成。在教学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两个方面的作用。

1.手势礼仪

(1)大小适度

在社交场合,应注意手势的大小幅度。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不低于自己的胸区,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应在自己胸前或右方进行。在试讲上,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次数不宜过多,不宜重复。

(2)自然亲切

在试讲上,多用柔和的曲线手势,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

(3)恰当适时

试讲应伴以恰当的、准确无误的手势,以加强表达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听课情绪。切忌不停地挥舞或不礼貌的,含有教训人的意味。

(4)简洁准确

在试讲时,手势要适度舒展,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一般说,向上、向前、向内的手势表示失败、悲伤、惋惜等。手势应该正确地表示感情,不能词不达意,显得毫无修养。

2.手势禁忌

(1)忌当众搔头皮、掏耳朵、剜眼屎、抠鼻孔、剔牙齿、抓痒痒、摸脚丫、咬指甲等。这些动作会令考官极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与风度。

(2)双手乱动乱摸、咬指尖、端胳膊、抱大腿、拢脑袋等等,也都是应当禁止的手势。

(3)不要用手指指点他人,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非常不礼貌的,含有教训人的意味。

(4)忌讳敲击讲台、黑板,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5)忌玩弄粉笔或衣扣等。

(6)忌高兴时拉袖子等不文雅的手势动作。

(7)忌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动作过多过大。

教师的礼仪 篇10:

教师文明礼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一、含义

(二)教师文明礼益范的适用范围

课堂教学中接待家长中同事相处中社会活动中

二、基本文明礼益范

着装了解并遵守西装的正醛着方法。

拆除销售商标。穿西装时,要注意在着装之前,务必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等先行拆除,因为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

衣扣的系法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时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时,则应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面两粒衣扣,或者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

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厚毛衣。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领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多件羊毛衫。穿长袖衬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下摆在正式场合一律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衬衣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打领带时,领带夹儿位置致是在衬衫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领带的标准长度,应当是下端正好触及腰带扣的上端。

2.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女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该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各种颜色的皮鞋,可配以近似色调的裙、裤。原则是鞋的颜色应深于袜子,在鞋、袜、裙或裤子之间,鞋的颜色与裙子或裤子的色彩接近或相似才最为得体。女士穿鞋还应要特别注意举止,如不要在他人面前特别是异性面前整理鞋子,不要用手脱鞋、用脚趿拉着鞋或将脚从鞋中偷脱出来透风等等,这都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在公共场合绝对不允许。

3.教师的服装禁忌:

夏季着装时,男教师不宜穿短裤上课,以穿长裤为宜;不宜穿无领无袖上衣上课,即使短袖上衣,也应是有领的T恤为佳。女教师穿裙装上课,长裙为宜,不能穿短到膝盖以上的短裙。上衣领口不宜过低,透胸露背都与教师身份不符。室外体育课教学,女教师不可以穿裙装。穿凉鞋时,都要穿袜子,不可以光脚。

(二)化妆

脸部化妆脸部化妆一方面要突出面部五官最美的部分,使其更加美丽,另一方面要掩盖或矫正缺陷或不足的部分。经过化妆品修饰的美有两种:一种是趋于自然的美,一种是艳丽的美。前者是通过恰当的淡妆来实现的,它给人以方、悦目、清新的感觉,最适合在家或平时上班时使用。后者是通过浓妆来实现的,它给人以庄重、高贵的印象,可出现在晚宴、演出等特殊的社交场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要利用各种技术,恰当使用化妆品,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才能达到美化形象的'目的。

2.化妆礼节

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不要当着他人面化妆。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3.夏季怎样化妆?

夏季的化妆品宜用耐汗和不怕水的,以褐色色调为主调。粉底宜选用较肤色低一至二度的色调,可用海绵搽涂。比较容易出汗的皮肤及油性皮肤还可扑上暗色彩的香粉。双颊宜用乳霜状或粉状的褐色胭脂搽涂。用褐色系唇笔描出唇形,宜用褐色或桔黄色、的唇膏。可用蓝、绿、紫色眼影与夏季服装的华美色彩配合。上眼睑,下眼睑可用褐色眼影,眼角宜用绿色。眼线的颜色宜与眼影相同,眉毛宜保持自然形状

3.冬季怎样化妆?

冬季万物凋零,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以暗色调为主,因而冬季的化妆不宜过于艳丽,应与衣着的颜色、风格相一致。宜选用暗色调的粉底,薄薄施上一层,选用有防止水分、油脂丢失作用的润肤剂。双颊可用玫瑰红、明亮的桃或琥珀色、肉色烟脂涂抹,前者可产生温暖感,后者则有严峻之感。嘴唇可选用既有防干裂作用又有美化作用的稍暗色调的唇膏。眼线用黑色较好,眉毛宜保持自然形状。

(三)饰物

懂得打扮的人都知道饰品选择得当、运用巧妙会使人的打扮不同凡响,能起到画龙点睛、倍加风采的效果;之,则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虽珠光宝气,却庸俗不堪。女士常用的首饰包括耳环、项链、胸针、戒指等。佩带首饰最重要的是要与服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款式上相配合,色彩上相互补充。佩带首饰要以面容为中心,面容是女士打扮的焦点。首饰对体形五官起着重要的修饰作用,可以说是突出重点,掩饰缺点。教师上课时以不戴首饰为宜。

(五)介绍

在介绍与人相识时,先后顺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通行的惯例,一般应先把身份低、年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的;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可以就地点头笑致意外,一般应起立。

(六)握手

握手姿势标准的握手姿势应该是平等式,即方地伸出右手用手掌和手指用一点力握住对方的手掌。请注意:这个方法,男女是一样的。在中国很多人以为女人握手只能握她的手指,这是错误的!

2.在社交场合,行握手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②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③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④人们应该站着握手,不然两个人都坐着。如果你坐着,有人走来和你握手,你必须站起来。⑤握手的时间通常是3-5秒钟。匆匆握一下就松手,是在敷衍;长久地握着不放,又未免让人尴尬。⑥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⑦握手时应该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出左手。⑧握手时不可以把一只手放在口袋。

三、教学礼益范

(一)组织教学上课时,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敬,起立致意是为了表示对主讲人也就是教师的尊敬。师生互相问好,同时老师向同学点头致意,并对学生说:“请坐”。这些都是课堂的问候方式,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二)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提问时,使用礼貌用语,如:“某同学,请你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请坐”,都能使学生感到受到了尊重。伴随“请起”、“请坐”可以有手势,即用右手手心向上来表示,切忌用手指点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学会运用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同时可以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和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三)站立行走

1.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基本并拢,不宜叉开,脸上带有自信,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2.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进入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如果你要跷腿,两条腿是合并的;如果你的裙子是很短的话,一定要小心盖住。3.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放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也要轻轻的,不能够拖泥带水。

(四)教学语言

1.音量适中放低嗓门比提高嗓门让人舒服,声音到能让人听清即可。2.语调柔和语调柔和能起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避免粗砺尖刻的讲话,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温文而雅的形象。3.速度适度能给他人留下稳健的形象,还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4.吐字清晰口齿不清者,可以把讲话的速度尽量放慢,操之过急,毛病会更突出。5.抑扬顿挫呆板的音调往往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抑扬顿挫的音调能增强讲话效果。

四、接待家长的礼益范

(一)称呼与问候家长来时,不论其身份地位高低,都希望得到尊重。老师应主动起身,点头或握手并问好致意。在与家长交谈时,应使用“您”等礼貌用语。

(二)让座与敬水

接待来客人用的物品茶杯、茶盘等,要擦试干净。家长来了,不论是熟人还是第一次来的生客,都应该热情相迎。如果是按约定时间到来,应主动出门迎接,并互致问候,进门后应立即请客人落座。端茶时应用双手端,续茶时把茶杯拿离茶桌,以免倒在桌上弄脏客人衣服。

23 3469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