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精编3篇)
【导言】此例“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1
由此,联想当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管理,教师到底是“教”还是“研”,诸多的评价标准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余人得道”,但却忽视了一直默默无闻,少获这样那样的奖项的教师。难道教师有“研”,但却无法诉诸笔端的教师就不优秀吗?
像陈寅恪先生在国外陆续留学二十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因此陈寅恪先生“述而不作”是不是也给了我们教师一点启示:我们教师要做教育家、研究家,但不一定要做“创作家”“写作家”。
没有就一定不是优秀教师吗
不可否认,“教”,毋庸置疑,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如果说没有“研”,很可能很多的教师会日渐懈怠,日复一日的单纯教学,而没有反思。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研”,“教师”可能不再是“师”,而成了“匠”,一个“教书匠”。但是,能做到“‘教’和‘研’并蒂莲”的中小学教师毕竟还是少数的“强势”教师。笔者相信,大多数教师虽然能做到“教”与“研”并重,但同时能撰写并发表大量教学论文的并不多。
笔者认为,不能搞好教科研的教师就不能上好课,即使能上课,也一定不会上得太精彩。但教科研搞得好不好不能只看有没有。像前几年报道的浙大优秀教师朱淼华,因其没有而没有评上教授曾遭到舆论,这里有个误区:我们忽视这些优秀教师教科研的隐性工作,论文只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评课交流、教育课件、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都应该是与“教学”“科研”结合在一起的智慧。这当然就都应该是教科研。因此像朱淼华老师能在大学多年上好课,并且上课能受学生欢迎,这其中为课内容而准备的整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复备,为课实施而准备的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为课效果而准备的“思备”(反思教学的成功做法;反思课堂失败、失误之处;反思课堂瞬时灵感;反思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反思课后再教设想)等等工作本身就包含很多研究。
优秀教师教科研内涵体现在哪里
目前笔者相信,大多数教师虽然做到“教”与“研”并重,还有那么多“朱淼华”这样广受学生欢迎却因没有的不能在这样那样的考核中屡得奖杯的优秀教师。因此从“曹梁”对话与朱淼华老师工作经历,学校管理者要倡导教师对教科研的一种内涵追求。
像朱淼华这类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这个磁场是由崇高的师德、学富五车的学识、精谙学生心理、高尚的个人魅力、精益求精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学艺术等要素构建的。试想,没有这些深入的研究,没有创新的教法研究,朱淼华教师上课能受浙江大学学生欢迎吗?
因此说当前不少优秀的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很有方法,能很巧妙地在工作中用自己独特的管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不知不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调节自身的行为,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虽没有写成论文,但这种知识与能力运用本身就是教科研。他们“优”在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育思想上,“优”在能“用思考行走”的业务自我提高中,“优”在有“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有效举措上。只不过是他的这些教学显性工作容易被认可,而支撑这些显性工作的背后――读书研究、教学技巧研究、学生管理艺术研究等隐性工作(教科研)没有形成文字或论文罢了。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倡导教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对学生负责,得到了学生的心,不要被所谓“论文”迷惑,这样“述而不作”有何不可?
如何引导教师追求教科研的实践价值
教师应努力做到教和研“并蒂莲”,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理想追求,但是这毕竟是个过程。绝不等于教科研究的全部。因为教育科研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倡导教师教科研的“五个”导向。
1.学习即提升。“读书学习――实验实践――反思提升”是教师一种精神需要,也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方式。而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和素养。教师唯有不断学习,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因此学校要倡导教师向书本学习、向问题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并鼓励教师不仅要读哲学理论、“三论”类书籍――这是专业成长的“深化剂”,还要读教育理论、教师传记类书籍――这是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不仅要读学科类书籍、教科研类文章――这是专业成长的“助推剂”,还要读自然类书籍、阅读报刊与网络――这是专业成长的“新鲜剂”。这样让教师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无形中使教师教育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教师也在读中增加了生命的厚度,从而生成教书育人的“底气、大气、雅气、才气、灵气”。
2.问题即课题。教学研究始于“问题”。因此教科研论文不是学校管理的规定就写出来的,而是教师做出来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假设、尝试、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科研的过程。因此学校教育中每一项课题都应经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个别实验――可能性论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过程,这是教师自主选择的结果。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关注课堂里的真问题、真困惑,学会从教育案例、成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失误、教学中的遗漏、教学中的感悟等教育实践活动观察中去发现论题、发掘论题,并提出假设、反驳假设、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修正已有的论题解释,形成新的见解,从而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师在备课反思中得到“磨练”,在授课反思中得到“快乐”,在思课反思中得到“解惑”,在研究反馈中得到“提升”。
3.反思即研究。“记录教学故事、倾听教学故事、研究教学故事、讲述教学故事”――教师教学生活不仅仅是平淡白开水,也是有内涵可挖掘的“富养水”。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为此,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教学研究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教师有选择发展和创造的自由度。只要教师善于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通过教育叙事,把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就是一串串的“珍珠”。这种教学反思成果表达主要采用叙述方式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师执教――倾听评价教学反思――修订策略――再施教学――撰写报告――形成教学课例”。这种方式更容易让教师掌握。
4.活动即载体。当前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行动研究方式之一。学校领导要以知识管理机制为抓手,将校本培训活动贯穿于“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之中,建立起“新教师――师徒研修”“成熟教师――反思研修”“成功教师――知识共享”等成长活动链,构建出新教师实习型的学习场、骨干教师研讨型的学习场、名教师展示型的学习场,创造性开展课改沙龙、课例探讨、同课异构、课堂开放周、优质课比赛、巡回示教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系统循环发展自主研究,学会不断反思追问,思教学成功之处、悟教育失误之点,学会“四思”:“感思”――对课堂里所发生的教学事件的个人感想;“察思”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说思”――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求思”――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个体所用教学措施能阐释了哪些教学问题,如何为之提供了经验支撑;教学措施能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什么新方法或怎样的新视野;教学措施有可能指向什么新的教学问题,用一种怎样新的理论来表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这样教师对课例意义活动的不断反思探寻,促使教师将教育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并将课例反思作为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专业研修行为、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一种高层次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5.成长即成果。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当前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就是以激励教师主体能动参与、积极的自我反思、主动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评价方法。对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与成果的反思也是教师自我激励的内驱力。为此,学校领导要为每位教师建立自己的书面成长袋、电子成长袋,记载教师成长规划及阶段性目标;展示与专业发展有关的教师奖励证书复印件、发表的教科研文章复印件;呈现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究课、讲座等活动的记录、报告、证明、评价表等;公布反映教师个人教育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交流教师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和典型事件;汇编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等。并将这些教师专业成长材料及时在校园网上交流共享。这样,让教师们了解自我、直面自我、感动自我,也被同事感动着,在感动中教师们体验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教师专业成长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2
关键词指示剂催化剂清醒剂兴奋剂
温总理在2006年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事关国家的未来。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离不开教育。有了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从温总理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教育的这种特殊作用关键在教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品质与专业能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我校是一所年青而具有活力的学校,青年教师占80%以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不断提升,新课程理念能否不断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新课题。
课改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为了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探索出一条“自主—合作—互动”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条“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一、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指示剂”
1、外向型校本教研——请进来,走出去
专业引领即先进的教育理论对学校教师研究的引导。它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其实质是理论对学校的指导。
去年暑期召开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我们请屏东中学周灵副校长作《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福州八中现代教育研究室蔡隆副主任作《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专题讲座。今年一月份福州市数学中心组成员在福州教育学院数学中心组负责人郑新发带领下,一行十人到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数学中心组的专家领导在听取了李丽宽教师的高三复习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有关中点弦问题》之后,对这堂复习课进行了点评,专家们在点评中指出这堂课教学模式新,运用典型案例组织课堂教学,很有针对性;教学定位准,根据学情以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学定位,具有可行性;教学方法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通性通法,颇具有效性。同时专家还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在“量”与“度”的把握,在“动”与“静”的处理,在“难”与“易”的选择上与执教老师进行商讨,并提出符合校情、学情的建议。数学组老师在同专家们零距离的交流中,特别是听了专家对教材的解读、课堂的驾驭和别具匠心的设计后,深感受益匪浅。
上个月福州教育学院领导、专家一行十五人在院长助理教研处叶诚良主任的带领下到我校进行课改调研,听了11节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评课。学院的领导、专家围绕公开课开设的目的和意图,围绕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与开课教师、听课教师座谈,从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度和教学的有效度开展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专家“把脉诊断”,对我们指导、引领、总结、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专家引领,为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创设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在福州八中召开的“八闽高中教学校标协作组织06论坛“,暨06—07学年第一学期研究观摩课,借鉴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教学经验;参加市教院举办的高三专题知识讲座;组织教师观摩福州市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赛;组织年段长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讲座。派员参加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的第五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班,参加福建省语文、教学年会,参加市教师新课改培训和各学科培训。请进来,使教师在对话中深受启迪;走出去,使教师在视野上大开眼界。
2、课题式校本教研——求变革,探模式
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展课题研究能够得到专家及时、全面的指导,这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一年来,我们以教科研为龙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新课程实施,学校目前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常态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地位的转变,即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手段的转变,即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手段转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确立了教研组的子课题,并积极进行“情—导—探—评”教学模式的研究,确定了学科教学模式,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与思考,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我们体会到:教学研究是重点,课题研究是途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取得的进展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需要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我校还承担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市级教研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与管理的研究》,寻求变革,要理念创新;探究模式,要方式创新。
3、学习型校本教研——常充电,炼内功
课改实践需要理论支撑,需要思想源泉,实践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师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索到根源,教学实践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和拓展,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倡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一年来,陈雷鸣常务副校长作了《教育的三重境界》、《教师基本功的再提升》等十二场教育教学理论讲座,提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教科研基本功、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功、教学设计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基本功、互动与沟通基本功、语言表达基本功、文字板书基本功,实现了从“三字一话”向熟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提升,从“怎么教”的教学意识向“教什么”的课程意识的提升,从教师的主导向互动合作教学的提升。教务处先后下发了《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等校本培训材料十份,还在网站上开辟了教师培训专栏,及时遴选、上传教育教学优秀文章,包括杜朗口中学的课改系列报道,供教师学习。以学校为培训基地,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培训者与受训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诊断、评价与指导,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示剂”。
二、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1、团体式校本教研——聚合力,共成长
集体研讨也称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更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教师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有利于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合作双赢”的教研模式。集备活动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集备活动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集备记录、有解决问题方案,根据学校《构建三级校本教研网络管理的意见》每周每个集备组至少一位教师开研究课,同组教师观摩听课,课后集中议课、评课,每位听课教师要为上课教师发现一个亮点,提出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议,团体式校本教研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聚合力,达到合作双赢;共成长,达到一起提高。
2、专题式校本教研——定主题,求实效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学校校本教研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首届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启动高中新课改”,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的主题是“直面新课改、更上一层楼”,今年教学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专题研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主题的确定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各个教研组根据学校专题研究制定各组的子专题,做到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与教学常规相结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个体反思、案例分析都围绕研究专题展开,如语文组围绕“目标—激活—探究—提升”的教学模式开展专题教研,政治组围绕“情境—问题—探究—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专题教研。高一课改年段开展“小班化教学,最大化效率”的教学模式探究。定主题,具有渐进性;求实效,具有针对性。
3、研讨式校本教研——沉下来,推出去
每学年召开一次教研研讨会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每学期都要安排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这已成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在首届教学研讨会上,经推荐14篇论文在研讨会上交流,内容从教研经验到集备工作,从课堂实录到教学论文,从“窗口”建设到会考研究,从研究性学习到选修课程,从课程改革到教学管理,既有实践探索,又有理论思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案例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理念新,符合当前的课改精神;针对性强,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学教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改革与发展”暑期研讨会期间与会教师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认真学习《福建省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在研讨会上陈雷鸣常务副校长作了《直面新课改,更上一层楼》的专题报告。报告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任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重点与策略三个层面论述了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研讨会上高一集备组长作课改学习成果汇报。这次市级公开教学活动我们共推出22节青年教师公开课,受到了专家、同行的好评。沉下来,使教师在研讨中得到成长;推出去,使教师在实践中受到磨砺。
4、案例式校本教研——重提升,促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以课程理念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改革为抓手,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的教科研模式。“案例式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学行动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上学期学校组织了五次教师公开课、复习研讨课和汇报课,共开课141节,听课3425节,为了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课堂的实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教务处在每次公开课之后都要进行案例分析,进行公开课小结,从目标设置上做到“三维”目标的渗透和整合,从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从教学手段上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教学设计上做到与学科教学模式的统一等方面进行评价。一节高效、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设计中一要依据教材特点,做好教学设计;二要依据课标要求,优化教学设计;三要依据学生实际,做好教学设计,案例分析重提升,精心设计促发展。
5、网络式校本教研——搭平台,同切磋
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它是对校本教研的补充和完善、创新和发展。
学校现有电子备课室2间,73台电脑;多媒体实验室6间,网络合作教室1间,24台电脑;多媒体通用教室3间;计算机教室2间,107台电脑;多媒体教室23间。先进的教学设备为网络化的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建有教研组、年段、班级网站,实现了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备课,将自己的课件、教案等上传到教研组的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上学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总时数达4961学时,教师自制课件量达1408课时。
最近根据形势发展,学校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博客教研,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组建教师博客群,把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上传到教研组网站,与同行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博客教研改变了传统的定点、定时、定人教研方式,变形式单一为形式多样,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博客教研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成长。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三、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清醒剂”
1、个性化校本教研——话反思,谈得失
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实践基础,教师借助于个体反思,使自己的实践经验持续不断地得到总结与升华,从而有效地丰富和积累实践知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华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是教学研究话反思。“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每节课后要写简要的教学反思;每开完一次公开课要上交1篇反思性的案例分析,因为没有反思就不会警醒,也不会有变革的愿望和勇气,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整理零碎的肤浅的思维碎片,能帮助自己梳理教学思路。与此同时我们把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成长记录袋包括课件库、课题库、教案库、学习库、成果库、反思库,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教学—反思—提高”的有效载体,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成长历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是捕捉实践智慧的需要,是实现多元评价的需要,是教学问题诊断的需要,也是形成教师风格的需要。二是撰写论文写得失。撰写论文是教研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写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更新知识,梳理思路,提升自己的反思过程。撰写论文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教师要想撰写出有分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就会遇到寻求鲜活的教育教学素材及其支撑理论的“困惑”,这又促使教师回过头来,积极主动地关注并投身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撰写论文是一箭双雕的举措。我们学校规定每个学年每个老师都要写1篇教学论文,在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基础上汇编了学校教育教学论文集《半亩方塘》,建立在思考、实践、探索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是经验的总结、改革的探索、前进的思考。教师深有体会地说:“成长于反思,成熟于锤炼”。
2、会诊式校本教研——群言谈,升内涵
以课例为载体的集体研讨已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每次公开教学之后我们都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教学实践诊断。课例研究即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研究,这种会诊式校本教研把听、说、评课过程变为教师间的积极互动和反思的过程,改“一言堂”为“群言谈”,做到教师积极参与,激活思维,畅所欲言。会诊式校本教研针对教与学方式变革进行研讨,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四月份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公开课,福州教育学院的专家、领导亲临指导,为这堂课“号脉”、“会诊”,学院的专家、领导围绕公开课开设的目的和意图,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与开课教师、听课教师座谈,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诊式校本教研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了高起点地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学校成立了教研室,聘请了3位有丰富教学经验高、特级教师担任教研员,参与组织和指导学校的听课、评课、调研等教科研活动。发现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剖析、研究、解决,及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和最新信息服务。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清醒剂”。
四、累累硕果:教师专业成长的“兴奋剂”
“专业引领”扶进门,“同伴互助”长见识,“自我反思”升内涵。我校校本教研在“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路子,营造出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魏长兴老师的教学论文《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成长在课堂》获《中国教育》编辑部主办的“新课程与创新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邓金秀老师教学论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政治科教学质量”在全国第四届教育创新与实践论坛学术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游吉丽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教师参加福州市教育局开展了优秀教学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也取得了好成绩,江伟老师《对数函数》获市二等奖;刘焰岚、周兴华老师《陆地水和小循环》,吴秀琴老师《山居秋瞑》、《边城》,侯艳老师《非洲灵感》获市优秀奖。陈剑萍老师参加市教院举办的说课比赛获优秀奖。学生孙杰萍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福建赛区二等奖,学生杨聪等4人通过市级选拔赛后参加由省教育厅、省科协举办的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由省教育厅委托省电教管组织的第八届福建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活动,我校高中学生李翔睿(指导老师陈源泉)的电脑动画《光线的折射》和初中学生柯一峰(指导老师陈丽萍)的电脑动画《焰火》分别获得省高、初中组三等获。高一年段学生王均参加第十八届“希望杯”数学竞赛获市三等奖。语文组组织学生文章参加全国第四、五届武汉大学“写作杯”作文竞赛成绩斐然,有4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13人获三等奖,20人获优秀奖。在陈奕良老师推荐下朱虹同学作文《那片残阳》在省《中学生语文板》上发表,吴秀琴老师指导的李圣洁同学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黎明之声”作文大赛福州赛区的比赛中,获高中一等奖。学生李榕华、金慕思的两篇政治小论文《明天房价要降温啦》、《别把聪明打碎了》参加福州教育学院2006—2007学年福州市高中生思想政治小论文比赛获比赛表扬奖。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3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75-03
一、研究意义与背景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 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从国际背景考察, 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 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贯彻、实施《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 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而师资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化水平。
本研究从珠三角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困境,研发幼儿专任教师准入制、岗位任职标准等整体“打包”系统研究,以便在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师德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方向性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调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机时,虽然省(市)要求、学校要求及自身发展要求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主要原因却是为了职称评定的需要,占了%。这突出反映了幼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动机不明确,缺乏方向性。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提高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来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有缺失,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系统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师学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幼儿园需求并不完全对接。 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系统性,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
(三)工作欠规范,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保障性
许多幼儿园从工作规范的要求出发,布置大量的案头工作给教师,比如写教案、课后反思、个案追踪、观察记录等等,上级部门甚至以此作为幼师职称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幼儿园的一个班往往有三四十人,甚至多达五十多人。这样的环境过于嘈杂,许多教师感觉身心疲惫,很难做到研究性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案教学,尤其还要防止众多的孩子出安全事故,只能疲于应付。这样的工作量,导致教师很难按规范去落实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得不到有力地保障。
(四)机制不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实效性
目前,由于缺乏应有的幼儿教师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效果难以体现。园所内、园所之间的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相当缺乏,即使有竞赛,也暴露出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 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统筹全局,制定政策,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政府制订幼儿教育方向性政策,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就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可操作性的要求,为幼儿教育行业提供明确的教育方向指引,使幼儿教师有较明确的教育任务目标,能更好地根据任务目标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政府制订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及专业发展评价相关政策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标准等相关政策,为幼儿教师提供形式灵活、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教师培训,宏观调控幼儿教师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平衡公立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使幼儿教师在良好的行业环境下更好地发展。
(二)关注行业,均衡发展,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关注公办幼儿园发展,完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编制、合同管理等制度,落实同工同酬,以便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幼儿教育人才留在幼儿教育岗位上,通过在幼儿教育岗位上的经验积累与提升,不断地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关注民办幼儿园发展,完善教师合同管理机制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地方政府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对民办幼儿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教师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机遇,鼓励民办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老带新,置换交流,创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以老带新,选拔园所中优秀老教师带动新教师
选拔园所中教龄长、有较好专业发展的优秀老教师参与“以老带新”项目,并完善“以老带新”管理与考核机制,鼓励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推动新教师学习好经验,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习培训、技能竞赛等,提升新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化素养。
2.置换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的园所带动教师专业发展不完善的园所
创新园所间交流学习模式,开展园所间教师在保留原岗原酬的基础上“置换交流”,促进园所间的互动与交流,带动专业化发展不完善的园所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园所设立培训基地,成立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对新教师开展入职培训、职中培训、个人发展培训等多方位的培训,促进新教师多方发展,完善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机制。
3.园所与幼儿教师培养单位置换交流,完善幼儿教师培养方案
幼儿园所与当地幼儿教师培养单位,如高校、幼师学校等开展置换交流,使园所的教师到高校、幼师学校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基础理论,让高校、幼师学校教师到幼儿园所体验实际的幼儿教育,将幼儿园所对幼儿教师培养的真正需求带回单位,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幼儿教师培养机制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四)考核激励,完善机制,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完善幼儿教师激励机制,专业发展纳入考核标准
不断完善幼儿教师考核机制,将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技能竞赛等专业发展纳入考核标准,以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晋升条件等机制的融入,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潜能,使更多幼儿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
2.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对课题研究、、技能竞赛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晋升,激励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创新平台,激发兴趣,拓展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创新培训进修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培训进修的主要形式是看观摩课或示范课、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而针对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素质培训、进修平台并不多见。因此,应创新培训进修平台,融入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专业化发展内容,以网络课程、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化发展,激发幼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2.创新技能竞赛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技能竞赛平台极少,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然而,大型民办幼儿教育集团有较雄厚的资金与师资力量,集团中园所之间的幼儿教师技能比拼较为成熟,而对于一般的民办幼儿园而言,技能竞赛是相当缺失的。公办幼儿园间的技能比拼一般主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而教育行政部门极少开展此类竞赛,幼儿教师技能竞赛平台极为贫乏。教育行政部门全面统筹,创新幼儿教师技能竞赛,增加园所之间幼儿教师的技能比拼,使幼儿教师在技能竞赛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强化专业化发展。
3.创新宣传平台
关于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技能竞赛等专业化发展途径的信息宣传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知与参与度,创新宣传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影响力度,网络、平面等多方联动,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信息深入传播到幼儿教师当中去。
(六)规范模式,突破瓶颈,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规范幼儿教师事务性工作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然而繁重的日常事务使幼儿教师无法抽开身去做有关专业化发展的事情,规范幼儿教师事务性工作,模块化、项目化管理,模块到人,项目到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促使幼儿教师事务性工作的高效开展,使幼儿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专业化发展中。
2.规范幼儿老师专业教育工作
幼儿的教育关键在于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过多的学习任务会使幼儿超负荷,对小学教学内容也有直接影响。规范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工作,重点花精力在如何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教学内容只在常识性教育等,在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幼儿教师也有更多时间投入专业化发展。
四、总论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千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有利于教师树立对本专业的自信,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其对本专业学习和提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时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对幼儿教师增强自身职业吸引力有着积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2009(8).
[2] 黄海飞,叶敏玲。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浅析[J] .科技信息,2011(7).
[3] 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2007 (11).
[4] 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J] .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5] 相。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1(6).
[6] 李宝,谢康,马丽蓉。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7] 金李花。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及出路[J] .现代教育科学,2009(5).
[8] 郑忠平。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思考与应对[J] .高教论坛,2008(6).
信息荟萃
东莞模具职教集团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启用
据悉,位于新鲁班劲胜学院的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的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培训中心”、“智能制造创客中心”、“3D打印工程培训中心”“广东省智能制造名师名匠工作站”、“Delcam未来智造培训基地”于24日正式挂牌启用。
东莞市(国际)模具职业教育集团在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倡导下,联合多家企业,开展了工业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把集团所在地新鲁班劲胜学院打造成职教集团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其中第一期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实现了集团成员的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人才共育、产业共推、利益共赢。
上一篇:多媒体课堂教学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