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第一篇】

在最近工作室的活动中,我有幸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打开一本书,总有那么一刻,被躺着的文字所感动!而我时刻被触动着。此书的主要思想是教师对学生在智育问题方面提出的建议,以及论述教师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方法,注重用书籍去影响学生的心灵。读着读着,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要重视写教学反思,并坚持写

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教学日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中我们可以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如此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许多教师外出听课、看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这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这种学习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的品质。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教师要讲责任和使命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出色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每个班级都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究其原因,我们总是要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苏老在看到问题后,直截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孩子们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同时,他还提出了与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相似的观点,即要“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对“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都会感觉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关于给未来教师的建议

苏老说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而又个性鲜活的个体。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搬运知识,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挪动到学生的大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两个个性鲜活的个体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用自己的信心,帮助学生们进行积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学生表达出灰心和失望的态度。学生今天学不会的内容,也许过三年才能学会,那我们就要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他的力量,要始终坚信他可以做到。

一个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他的自我道德感。如果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对学习感兴趣,能产生自觉主动钻研的力量,也愿意刻苦用功,其中最重要的“原动力”,是出于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学校里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但是不认识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我十分确信,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也应该有一种深刻的感情,对自我充满肯定。自我教育的前提就是自我肯定,一个人的自尊感可以让他获得荣誉感和名誉感,让他变得自爱自强,这是他精神力量中的最大支撑。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当我的教育遇到瓶颈时,再捧起这本书细细地品读,一定能从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一定会给我的教育生涯带来柳暗花明的春天。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第二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灌注于他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当中,讲述了他给年轻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我的感悟如下:

1、做一个善意待人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善意待人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得更远,若教师对于言行举止稍有偏颇的学生言语粗鲁甚至拳打脚踢,那么这绝不是一个教师的做法,甚至不是一个公民应有的行为,若教师是在内心上有些许反感厌恶,但却没有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这也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做法,他的想法会逐渐扩大,最终会一点一点融入在自己的行为上。“容忍儿童的弱点,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职责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不懈努力,一切是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当教师心存善意,才会时刻为学生着想,心情因学生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一切为学生的好而出发去进行自己的行为。爱学生是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被学生所模仿,善意待人才会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并逐渐注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这个就是移情,教师在用自己的行为教会了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从他人的表情动作神态当中去体会心情,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课或者是让学生去看短片体会主人公的心情,教师要善于提问,提出的问题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那便是成功。学生用心灵了解人,帮助了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加灵活地进行脑力劳动,能够捕捉到更为触动人心的细节点。

2,做一个合理计划的教师

“教师应制定哪些计划”,教师应该对于自己的教学计划做一个统筹安排,包括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学段计划甚至为期数年的计划,每一天要讲授什么内容,本学期要完成什么任务,教师都是要明确的,教师要制定远景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而不至于因为自身的疏忽而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在到安排具体的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不够时,要对于既定的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局部规划而不会对整体规划有很大的改变。教师还应该留心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就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通过旁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或者听讲座参加研讨会的形式来提升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游戏、竞赛等方式,这些方式本身应该与所教授的内容相关联,才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还能够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多门学科相互交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学习到多门课程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若仅是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存在问题,那么要与学生进行一一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时常交流与沟通,可以采取开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的形式便于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利于开展教学。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第三篇】

近期在既是要求也是好奇心驱使的情况下,开始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并没有完成全篇阅读,只是对个人影响较大、引发共鸣的篇章来进行思考和探索。

该书是由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于1984年所著,后由我国多人进行译著,而让我产生的第一想法是:这本书竟是他国人早于我们整整四十年对教育、对教师的理性思考,但又不得不承认,即便如此,放在我国现有的教育理论基础上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可依性。迄今为止,我虽然从教已近七年,也学过很多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经过不少的培训,但在经验和系统教育教学及其联系性方面依然显得比较吃力,这本书给了我不少渴求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在翻看目录的时候,“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1篇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也是我一贯读书的习惯,先看序言介绍,然后看目录中是否有特别能引起我兴趣的篇章,接着从我喜欢的篇章看起,而这1篇无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对于后进生而言,是每一个教师的无奈与不甘,其书中也用到“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种词汇,并提出对后进生的范围所指——他们理解教材和记住教材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是其他大多数学生的2-3倍,并且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从这一方面来看,确实与我们身边的不少学生非常相似,带着渴望得到解决方法的心情继续看书,作者给出的结论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这些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给他们挑选一些有针对性、鲜明的、有趣的书籍和文章。并且建议对这些孩子可以多用一些惊奇、赞叹的语言进行刺激,书中提到“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这样的话。确实,在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时候,最容易对他们产生更加难以忘记的记忆。文中还用了大篇幅的文字进行了实际例子的说明。

这篇文章让我也切合到自己的教育经历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碰到过不在少数的“后进生”,其实我也在不断的寻找解决办法,而在我不断的尝试和不断改变策略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所谓“后进生”其实是相对的,他们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相对较差,反而是有着自己独特方面的长处,而这个长处很有可能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难捕捉到的。之前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成绩长期处于下游,并且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惯,平常作风强势,接近于班级小头头的样子,一开始我对该学生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只觉得他只是我教育教学中的一名过客,而且我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他,所以经常会就事论事,犯了错就去处理和批评,不犯错也不会可以去管他。然而,正如每个故事一样都会有反转,该学生的翻转也来的很快,在其多次因违反纪律处理无果后,不得以只能请家长来学校配合共同教育,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了问题:该学生的家长到校后显得非常拘谨,虽然穿着不差,但有着很明显不得体的地方,在其言谈举止中我逐渐意识到其家庭情况比较困难,但我并没有过多在意这个问题,反而是一贯的让家长坐下谈话,彼此之间处于公平的状态,并且出于年龄方面,我有时候会表现得更为谦虚,用该学生的话来讲“给足了面子”。而该学生原本因为请家长的事情很不高兴,甚至出现抵触等行为,但当看到我对其家长很尊敬后,慢慢地也没有了反抗的情绪,逐渐变得很认真地听我们谈话,当我慢慢捕捉到该学生的变化后,我意识到这名“后进生”也是有苦衷的,而且似乎与其家庭有关。很快,我与该家长结束了谈话,并在征得同意后给该学生请假同家长出去吃饭,而在学生回来后,特意带了些水果给我,并很不好意思地问我能不能跟他聊一会儿,在相互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该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是因为他本来非常擅长体育,得过很多体育相关的奖项,而其本人也一直想考体育相关的大学专业,但是其家庭条件实在不允许,他没能训练体育,不仅如此,家庭条件带给他的自卑感让他逐渐感到很多人都在有意或无意的调侃他,所以性情变得孤立且警备性强,而且对学习一直很难学会,导致他成为这样的学生,在了解其真正原因后,我一开始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改变他,在请教过其他多名经验型教师后,我开始“给足该学生尊严和赞美”,正如其他教师所说的,他不擅长学习,但他有擅长的东西,而学习是共通的,当这个孩子有了优越感后,他会很快的进步,于是,班里的抬水任务、卫生督查任务我交给了他负责监督,并且只要没有被通报,我就不时的对其进行表扬,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对其改变看法,另一方面增强该学生的自信心,很快就像我身边那几位经验型教师所预料的,该学生成绩很快就有了明显的进步。

然而,在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篇文章后,我也略过一丝苦笑,对于那名学生而言,我似乎已经让他脱胎换骨了,但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似乎并没有完全改变他,如果我在他成绩有很大进步之后继续给他布置相对的学习任务,正如书中所说让其进行大量阅读,并且寻找其感兴趣、有思维性的书籍或文章,也许他会有更大的变化。

就在我感慨自己的时候,我有随手翻到了“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1篇,似乎这篇文章也很适合我刚才所说的这个孩子。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第四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践,向广大教师提出了100条中肯的建议。这100条建议语言浅近,思想精深,读之使人受益。我从中拣出三条来,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与工作谈点肤浅的看法,以此同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坚持读书,与书籍交朋友

这一条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时间问题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个历史老师的故事说起,他认为课前的最好准备就是读书。书籍是前人和他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与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读书,无疑是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是在用别人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手脚,用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思想与方法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捷径。“传道、授业、解惑”是运用已有的思想、知识和经验去改变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在这过程中,思想、知识和经验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只有不间断地读书学习,不仅是以此成就自己,而且是出于本职工作的需要,是在用一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需求,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并且全身心地融入到教书育人领域中去,他才不会把读书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丰富和塑造自己灵魂的有力工具。

二、教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他同时又劝告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掌握教育技巧的要领的。”“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我们相信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各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这应该是指平常的生活中,是从博采众长的角度讲的。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本身,但客观地说,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地方毕竟是很多的。我们的年轻教师常常违背这种规律,好比打仗,不是要指挥千军万马,而是自己勇敢地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当然这决不是由他们打仗的激情和热情所致,而实实在在是因为缺少经验,缺少对事物的理性思考。“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早已被业内人士背得滚瓜烂熟,但真要这么做,恐怕还有很多老师一时半会适应不了。为了不教,就必须教给学生方法,“授之渔不授之鱼”;教给方法同样也不能停留在“告诉”的层面上,而是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觉思考意识和自觉思考习惯,即让学生自觉读书,自觉思考,自觉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共鸣,有深思,有时更是感慨万千,为读书相伴时的心灵的温暖,为教师的职业优势为我们所带来的简约人生,为教师的特质给我们带来的职业追求,更为了让每一朵花的盛开给予充分的理由。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第五篇】

要使自己的思想丰富,要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首先得学会读书。作为思想的培育者更要多读书、会读书。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苏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几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法、每一项措施,都要通过到阅读来实现。你听: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你再听: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历史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分辨清楚历史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学科思想的前沿问题。如:我应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历史教育领域的动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历史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成为历史教育教学的真正能手。

文中还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每一位老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都会感到都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孩子们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就拿学习外语来说,有些学生采用听的方式更有效果,有些通过看能过目不忘,甚至能成为同学中的活字典。教师面对不同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各个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按照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一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不断出现。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这些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无精打采等,其实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设计多种活动,以适合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课堂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自己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努力吧!

一首诗中这样写到:让生命不停增值;在十年以后更显丰盈。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23 2592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