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案例【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生教育案例【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一篇】

教师教育专业化教育学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迫切需要教师教育模式从过去的学历教育转变为在较高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的资格性与职业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是说,教师专业化愈来愈依赖于教师教育专业化。”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教师教育的相关课程和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学是教师教育学院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师范生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家的要求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呼声,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育学的现实教学仍处于困境。目前,对教育学的教学现状,有来自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诘问,也有来自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判,甚至还有师范生的否定,但是仍然有诸多的研究者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着走出现实困境的各种可能性。本次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探究式”教学,优化教育学教学内容和结构,使教育学教学摆脱现实困境实现教学有效性。同时,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做出努力,更是对国家“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

二、什么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和自主探究教学(或称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呈现事先精心准备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组织开展案例讨论引起学生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最终走上“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其中,案例和探究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性词语。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育学在坚持实践取向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之一。它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和探究活动两个关键性环节,使学生通过反观经验、总结提升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之上建构个体的“意义世界”,获得教师专业性,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案例,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蕴含着一定的教育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提示学生对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不同主体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对于相同的教育案例,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这是教学中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对教育事件意义建构的过程。(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教师减少讲授时间,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建立理论知识与经验世界的联系,从而重构自己的知识图式。(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元化的差别评价方式,力求公正、全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在线及留言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并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机制。

三、“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我以“教育的构成”这一章中第一节“教师”(所用教材为张乐天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育案例是典型的、包含一定教育问题的事件。让学生觉察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激发他们思考、自觉开展探究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找合适的案例,并在案例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二是在引导上做文章,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产生疑惑。在讲授“教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通过呈现案例“一个孩子弄坏金表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母亲和老师分别是怎么对待这个孩子的,以此分析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之间的区别,并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呈现。表格如下: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性形成初步认识,为理解教师是专业人员以及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做好铺垫。

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

看到老师给出的问题后,学生总是急于知道答案。然而也很容易只求答案不顾其他,表现出求知欲望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思维训练的结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探究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由简到难、步步设疑的原则。通过引用国际上对教师地位的认定,以及我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规定,提出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然后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1)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人员。通过问问题:教师像什么?引出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经验性认识,“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人梯、指挥、教练、火柴……”课前,教师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教师的名言警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2)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提供国际上公认的职业专业化的标准,对比教师职业,梳理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立足于自己的经验性知识,不仅形成“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科学认识,还得到了较好的学术思维训练。

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个体的、情境的,而且是在共享性学习中习得的。合作性学习和讨论是关键的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交流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面对同样的情境和问题,学生会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而提出不同的研究假设。教师根据研究假设、学生人数、自愿选择将班级合理搭配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在强调小组讨论的规则之后,再让各小组进一步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最后提出各组的问题解决策略。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构成,各个研究小组,分别用PPT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此环节的基本流程: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提问、评价——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要求:一个小组在展示PPT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展示研究成果,既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肯定,又能给他人带来思考和启发。知识是习得的,也是生成的。有一个研究小组在其它同学提问时,想到了衢州市最美教师,很可贵。这一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结果

评价反馈是探究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升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对以上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专业理想形象。这一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师范生在后续专业发展中持续努力的强大推动力。基本流程:首先,通过和学生一起共同回顾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教师”。其次,和学生一起用图示(知识树或者知识结构图)将本堂课的内容再现出来。再次,每个研究小组对其他组的成果展示、回答问题和提问评价等情况进行总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做出总结性评价。最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用可能的方式(文字、图画等)设计自己认为的理想教师形象,并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任务同时发到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中,便于学生及时查看,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在线交流。这样,教学活动就不会受课堂限制,而延伸到课外。

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在反馈中得到提升。通过师生、生生相互评价,每个人都能从教学活动中受益,学生成长了,教师也得到了发展。

四、反思与建议

“案例——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思考和成果展现。本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研讨(探究)案例、总结评价,学会探究和反思,锻炼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案例”和“探究”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两个关键性词语。通过案例和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是有限度的,主要表现在:

1.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这种教学并不适用于教育学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内容,个人认为,“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就不适合用来讨论探究。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做好几项工作:首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再加工;其次,搜集、整理有效的教育案例和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另外,将课程内容和教育案例相匹配,完善PPT教学课件。

2.它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比如学校对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及其他教学管理规范等的各种规定。教学改革需要管理改革相配套,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弹性学时制是有必要的。

3.它还受到学校教学环境的限制,比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物质保障,教学设施的配备不仅优良,更要适宜。

参考文献:

[1]刘尧。尽快提高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7-8-27(5).

[2]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文件,2011.

[3]骆风。走出困境——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状况的回顾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1997,(04).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二篇】

案例教学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早应用在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的相关培训教学。目前国内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类专业教育、应用型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审计等、法学、信息技术、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许立新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为学生(即师范生或接受在职教育的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与思考,为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种极具价值、值得借鉴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①笔者认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学与其它专业领域相比有其独特性。第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的自我求学生涯即独特的案例资源。师范生在求学生涯中经历过真实的教育实践,也体验过很多教育问题,师范生对案例教学中呈现的教育事实具有较高的熟悉度,这一点是商业、法律等其它领域案例教学所没有的。第二,师范生培养中均有实习安排,师范生通过实习再次进入学前教育或基础教育现场,以独特的参与方式体验或观察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在实习中师范生会不自觉地将体验或观察到的教育事实与自我求学生涯中的教育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这都是丰富而又独特的案例原型素材。

2教师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类型与特点

索桂芳教授在《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根据案例作用的不同,将案例分为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前者主要是教育理论的运载工具,用于例证和阐明教育理论,后者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工具。②笔者认为案例的类型可以根据运用案例讲授的内容特点来分类。教育理论案例主要是指在讲授经典理论时所采用的案例,教育实务案例则是在讲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与学习的原则策略等内容时所采用的案例。经典理论一般具有明确的代表人物、清晰的基本理念和完整的体系结构,结构性相对良好,但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如教育实务。而教无定法,因此教育实务往往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务在结构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上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的选择要求就会有差异。教育理论案例的选取要匹配所教理论良好的结构性,教育实务案例要匹配所教实务的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索桂芳教授分析案例选择策略时也提出类似观点,如果案例教学的目标以掌握基本原理为主,则应选择与所学理论有密切联系、隐含着所要学习的教育原理的理论型案例,案例要与所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③以教师教育课程之一的教育心理学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经典理论,如何选择设计与理论高度契合的理论型案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3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困境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真实性,案例读起来像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④许立新在其硕士论文《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中提出,所谓案例就是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⑤具体到理论案例教学,笔者认为理论型案例要基于真实教育情境、同时匹配理论的理念和结构进行设计,即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笔者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案例教学中遵循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遭遇了两大困境。第一,案例的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之间存在冲突,主要体现在案例和理论的结构化水平以及两者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上存在差异。其一,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是问题式的,结构性较差;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是经过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思维结果,体系结构相对良好。其二,案例与理论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有别。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而提出的,范围较广;而理论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载体是文本资料还是视频录像,其展示的教育事实范围相对有限。第二,师范生实际理论基础与理论案例教学对师范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高要求之间存在冲突。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能够优化理论案例教学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对师范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原有理论水平相对薄弱,虽然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但是通过案例讨论进行理论升华时会出现理论表述专业性不强、理论知识相对零散、理论体系建构受限等问题。理论型案例如何设计才能兼顾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师范生的实际理论基础,这一问题促使笔者在教学中展开探索尝试。

4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模式探索

理论案例教学之理论型案例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创编是理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应突出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案例具有模真性。索桂芳在研究中提出,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引人的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案例教学模式重视案例,但不止于案例,还要通过“直观”引出对本质结构的洞察。⑥对教育本质结构的洞察并非只能通过“直观”的教育实践中自然发生的事实才能实现。曹正文在《把握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点》一文中提出案例的模真性特点,由于教学时限的制约,案例作者往往按照自己意图基于自然发生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使得案例最终呈现为一个被简化或者优化了的客观实际。也正是这种真实性和模拟性相结合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能极大地凸显教学的实践性的特点。⑦笔者认为案例的模真性是创造性改编理论型案例的前提,其中真实性要求教师在改编案例时需要以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为依据,而模拟性则是教师改编案例时创造性的真正体现。第二,案例与理论保持高度契合性。理论的形成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研究,因此理论教学应该着眼于对更多或一类教育事实的分析,而不应局限于单一教育事实。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的案例创造性改编应该保持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材提供的理论框架进行教学,应该在深度研究所教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据此对诸多或一类教育事实进行概括化和模拟化设计,通过创造性改编呈现简化或优化的教育事实,原教育事实只是案例的原型素材。第三,案例具有启发性。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习者透过教育现象洞察教育本质。理论型案例需要在保证模真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基础上,启发师范生透过案例情境中的角色、行为和事件“反观”自我和真实的教育情境。如笔者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执教过程中基于“小马过河”进行创造性改编讲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透过小马的经历能够反观自己的成长以及当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理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需要结合模真性、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启发性三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改编案例。笔者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案例教学说明理论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领会所教理论的基本理念,确定理论型案例选择的基本方向。班杜拉认为“效能是一种生成的能力”,⑧自我效能的生成性这一特点突出了个体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这一基本理念。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小马过河”中“小马”的经历,当我们接受某种学习任务后,自身之前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小马接受“磨面”这一任务后,其自我效能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首先是遇到从来没有渡过的河流时产生的自我设问“我是否有能力成功过河”;其次是在老黄牛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设想“我可能成功过河”;再次是在小松鼠的言语劝说下产生的自我否定“我没有能力成功过河”;然后是在妈妈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期待“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在实践中尝试过河;最后是成功过河后产生的自我肯定“我有能力成功过河”。可以说小马的自我效能感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逐渐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所教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第二步,建构所教理论的整体结构,对案例中模真性的教育事实合理设疑,并进一步“反观”真实的教育问题。首先,笔者从妈妈布置磨面任务前对小马目前所拥有能力的评估进行设疑。从“小马妈妈为什么鼓励小马独立完成磨面的任务”。讨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汇报提炼如下:(1)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小马妈妈自己有过“过河”的经历,所以通过对小马过河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充分信任,并鼓励其独立尝试,增加小马的实践锻炼机会,丰富其自身经验。从教学效果来看,师范生可以就教师的设疑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做出的总结与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其次,笔者针对老黄牛、小松鼠和妈妈在小马过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设计问题请学生展开讨论“小马对自己能否成功过河的判断有什么变化,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笔者根据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生成时的影响因素对案例故事进行改编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如果在小松鼠之后,另外一匹跟小马个头差不多的小马顺利地从河的对面走过来,小马会有什么改变?(2)如果这是一场竞赛,鼓号声、啦啦队的加油欢呼声此起彼伏,小马作为参赛代表会有什么改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总结出的影响因素有言语的积极鼓励、言语的消极暗示、过程中的困难挫折、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榜样作用、外界环境、个人的性格等,与班杜拉的理论体系高度契合。再次,引导学生“反观”当下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低估孩子的能力,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任务,束缚孩子的发展空间,剥夺孩子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的机会。高估学生能力的家长和教师常常表现为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给予难度过大的任务,使得学生失败经验不断累积,如果得不到积极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无效能感”,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像小马一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原则与策略。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提炼出合理评估学生能力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对榜样和自我进行合理的比较评估、正确评估言语劝说的性质和作用、恰当利用外界环境,调控和维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等培养原则,表明学生对所教理论具备了初步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对案例进行延伸设疑。班杜拉在自我效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集体效能”的概念。基于此,笔者将案例进行了延伸性改编设疑:马群马拉松比赛现场,刚开始小马们都是热血沸腾的,跑着跑着,参加比赛的小马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太远了吧,你看我都喘不过气了,我坚持不下来了”,于是有小马停了下来;“算了算了不跑了,我不行的”,又有一些小马停下来……小马们陆陆续续地退出了比赛,只有一匹小马坚持到了终点。当人们为它欢呼庆祝时,才发现原来这匹小马又聋又瞎,它根本听不到同伴们说了什么,也看不到同伴们退出比赛。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学生能够结合自我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反观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与“我们能行”的集体效能感之间的双向激活以及“我不行”的自我无效能感与“我们不行”的集体无效能感之间的恶性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不仅要关注具体理论的体系,还应全面了解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回归实践进行延伸性设疑,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事实。第三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经历过的教育事实或实习中观察到的教育事实,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师范生这一丰富独特的案例资源。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因此,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该回归真实具体的教育事实,可以是单一的教育事实,也可以是某一类型的教育事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5结语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三篇】

案例教学体育保健学研究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的应用还是空白,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典型的“四个一”特点,即一个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笔;教师上课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则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学生当作了装知识的机器,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缺陷,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思辨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更锻炼了语言表达,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合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体育保健学课程案例教学应用实践

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注重的是对案例的讨论,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结果多元性和深刻启发性以及过程动态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角色变为导演角色,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会按着老师的程序进行。为了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老师与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组织与评价案例教学的前提,体育保健学课程每个章节都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章节内容特点进行确定。为了保证制定的案例教学目标更科学与实用,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的选择。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应具有真实性,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比赛中的典型事件,案例的情节符合客观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实感,激发学生的动力。

(2)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案例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

(3)教学案例应具备丰富的材料,包括相关报告、图表以及当事人的主诉等。

(4)教学案例文字叙述要简练、生动,结构合理,篇幅不要太长。

(5)教学案例的内容要符合体育保健学的要求,无论是综合性的案例还是专题性的案例,是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体育保健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6)案例的答案具有开发性,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策略加以解决。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较大的争论空间,能引出许多不同的观点与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案例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传媒,在讲运动损伤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形式,发现教学策略,借助文字叙述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传媒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教学案例发给每位学生,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支撑材料,把握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及重要事实,掌握案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每个同学都要写出阅读提纲和案例分析报告。

展开案例讨论

上课开始,每一小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每个同学根据课前的准备都要积极发言,阐述发现的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的方案,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质询,对于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有小组长写出全面、详细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首先由每个小组长作中心发言,向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案例的分析报告 ,组织全班同学分析、讨论、评价。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提问,本组成员进行答疑,提问时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分歧,通过讨论,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路。

总结与延伸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既要扑捉有益的思想火花,也要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以表扬为主,肯定成绩,对积极发言的和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要循循诱导,对在此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分歧较大的地方,鼓励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共同思考和讨论。

确定教学评价

3.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体育保健学案例库的建设

保健学教师应精心编制适合体育保健学教学实际需要的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案例,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案例必须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过程中事实存在的一些事件,案例要具有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和答案的非标准化。

不断加强体育保健学老师的业务水平

保健学教师药全面掌握体育保健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譬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创伤学、营养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体育保健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小学生教育案例【第四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 中职幼师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LIN Liexiong

(Maoming First Vocational School, Maoming, Guangdong 525400)

Abstract Preschool has a unique place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you need to preschool teachers have a wealth of activities and profound 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pre-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use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vide a certain extent, to the you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profession of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interact at multiple level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a very positive teaching val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reschool and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in pre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cautions for the use of a detailed analysis, to provide relevant teaching futu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case method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认知性、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障幼师生能够快速、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从目前的学前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来看,理论性知识的培养体系较为成熟,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实现幼师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但是实践经验却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从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来看,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在教学中完成幼师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教学效率。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下转第136页)(上接第87页)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以讨论和小组合作为主,注重案例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展现案例教学的重心,即学生对案例自由讨论、剖析、观点表达和思想的碰撞。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师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3 545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