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方法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精编5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1

“探究式阅读”的课题研究在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奋斗实践的路程感慨万千。从不解到释惑,从探究到理解,从拘泥到扩展,虽说艰辛,却充满收获。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启发教学引导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都能成为教师手中的道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如在教长春版教材中的。《窦娥冤》时,借助电影《窦娥冤》中窦娥临行前的一段唱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探究:“窦娥冤吗?”由此引导开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结合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

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 “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1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1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1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3、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 围绕矛盾处质疑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 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换位思考,使自己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引导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探究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探究式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2

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觉得该书十分适合小学科学老师借鉴,它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没有真正地掌握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经历了懵懂到入门的阶段,有这本书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学习了本书,让我知道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的越好,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要求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失败。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 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而且“教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向”。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学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的语言组织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我摘抄了书中的这些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引导语的提问内容,如以下:

1、谈论环节的引导语和提问

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是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

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儿吗?

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

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

2、进行实验和观测时的一些提问:

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

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我们小心地做了吗?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我们应该记录什么?

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

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

4、表达和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

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

这样 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

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

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问题关系一节课的成败,只有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3

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落后教育方式的影响,过分强调小学生对学习的接受与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小学生发现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要想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就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实际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与基本要求。其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可以找到不断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并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及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其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最为重要与关键。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富于创造的脑力劳动。笔者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且很难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与互动的良好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具体列出了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着力拓展语文教学渠道,培养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中认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创办班级图书角》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组织、动员和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努力为创办班级图书角献计献策;也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轮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究怎样管理好班级的图书角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因为多媒体比较直观和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在学生中组织建立一些课外活动以及学习兴趣小组,积极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也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验证等。

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识,我们首先要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浓厚兴趣。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一切知识都充满着新奇感,其求知欲望都比较强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引导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鼓励和相信学生一定会与语文成为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和语文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样,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和提问,而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应当适当地给予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与兴趣。

五、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探究意识主要来自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方面,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们大笑”这个线索,让学生自己思考“鲁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吗?”“人们笑什么、为什么笑?”等问题。如果学生仍然探讨不出结果,教师就应当及时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来是指社会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动派斗争所受的挫折、迫害,进而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善于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的精神,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比如在《穷人》一文教学过程中,对桑娜是否应抱回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认真探索,充分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意见,进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内容。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必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探究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勇于担负起责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着力推行探究式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4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快建立起“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学生的学习意识由被动→主动→自主的转变是最关键的一环。在化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①用气球收集尾气;

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

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

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

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二、 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 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不安于现状,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充分。

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应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如水质监测,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 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完善,探究式教学这种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这种教学方式的流程,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我说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接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提出假设,科学验证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要求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直至得出结论。这阶段是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

3、分析讨论,得到结论

这阶段是协作探究阶段,具体包括:(1)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2)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

4、组内交流,相互验证,测试反馈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解决,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切忌将知识奉送给学生。

23 42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