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汇总4篇)
【导言】此例“《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汇总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第一篇】
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纳兰性德 《纳兰词》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 《纳兰词》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纳兰词》
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 《纳兰词》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生平—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 《纳兰词》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纳兰容若 《纳兰词》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 《纳兰词》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 《纳兰词》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纳兰容若 《纳兰词》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纳兰容若 《纳兰词》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纳兰词》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 《纳兰词》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 《纳兰词》
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 《纳兰词》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纳兰容若 《纳兰词》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合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纳兰容若 《纳兰词》
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容若 《纳兰词》
那是一张美丽的脸,也是一张熟悉的脸,熟悉的`足足度过了两个年轻人的半生,熟悉的惊醒过容若多少辗转反侧的梦寐 《纳兰词》
谢家庭院残更里,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纳兰容若 《纳兰词》
一生一世一双人—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三月花 一世念 散似烟 年华限—纳兰容若 《纳兰词》
当年的娇俏小语长萦耳畔,那副欲语还休的羞涩模样犹在心头,鸳鸯小字里,似可见这位花谢语的身姿若影若现。然而,以为是一生一世的一双人,所托竟唯有几页满蘸相思意的旧时书。—纳兰性德 《纳兰词》
关于梅花的诗句——《梦江南·昏鸦尽》【第二篇】
《梦江南·昏鸦尽》原文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昏鸦尽》赏析
这首词应该是写在纳兰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深深地爱着雪梅这是事实。他与表妹曾经一块去读私塾,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对诗作赋。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一场早期的恋爱就这样成了泡影,叫谁能不痛苦呢?表妹走后,纳兰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但那是多么危险的举动。一经被康熙皇帝发现,那是要杀头的!匆匆一面,而且还隔着宫廷里的帏幔。回来后好长时间放不下,他思念表妹的心情谁又能了解呢?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可是,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这辈子也别再想了,心事变成了灰一样。 艺术特色:纳兰的词艺术成就非常高。特别是小令,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
《梦江南》有单调、双调和另调,这一首是用的单调《梦江南》。全词总共才27字,词的容量极其有限。但是,纳兰在这27个字中,塑造了一个失恋者的形象。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把内心的痛苦压抑住,强陪着笑脸应付家人与外界。其次,是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梦江南·昏鸦尽》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古诗词鉴赏【第三篇】
古诗词鉴赏集锦
一、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③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比作 ,又将 比作 ,表这了诗人 和对友人的 。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阅读许浑《谢亭送别》, 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 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阅读李货《南园》, 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 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 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诗人不说 “照”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
1、概括全诗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例如,20高考卷题目的设计就体现了把握主旨的要求,很多考生在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时,把该诗的主旨理解为是写离别之情,而实际上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思想之情。
2、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个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
3、分析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包括: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它或者用某句话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
三、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份律诗和绝句。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诗十分讲究格律。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一、二两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中间两联应当对仗,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阅读杜甫的购《江汉》, 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 ,――――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下面是《江汉》诗的中间四句, 它们的恰当顺序是
(2) 这首诗中, 诗人用哪些具有比喻意味的意向来作自我比况?
(3)这首诗麦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
四、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C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C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C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回答后右面的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1] [2] [3] [4] [5] [6] 下一页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 李白之友是顺江南下。
C. 严诗用一“秋”字, 主要是为了交待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 严诗中有诗人出现, 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着一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向?这些意向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艺术形式的把握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2、有关语言方面的: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性。
3、其他方面的: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愤、痛心等等。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快、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6、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排云:冲天。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3)、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诗篇1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墟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侈荒淫,然而笙歌未尽,隋兵已迫近都门。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什么诗?
(2)、你更喜欢哪首诗,请你就喜欢的其中一首诗,从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绚染这种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分:情份。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于司空曙是表兄弟。
(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2)、这首诗是怎样抒情的?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3)、“雨中黄叶树”之景,寓有怎样的情感,作者为表弟卢纶来访见宿而“喜”,此诗是以“喜”之情贯穿始终的吗?
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 喜春来) 春思 胡祗通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2)、《春怨》和《春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创地送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北临长江。
(1)、诗家评说,待中“放入”二字最显气魄。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简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地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及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隽永的诗,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其中第二句话“宫花红”是何目的,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锦 薛宝
轧轧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该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请问:这首词的情凋是愉快地还是愁苦的?请简述理由。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
六、解答古诗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1、看清题目要求。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如年全国卷要求回答对“折柳”“关键”说的看法;就只需针对这一提问做出回答,而无需对全诗内容作具体解释。
2、恰当做出评价。如果要求考生对诗作的艺术成就(或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或作者态度进行评价,那就一定要从诗作的具体内容出发,不要曲解愿意,更不能人为拔高。一句话,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语句简明完整。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切忌嗦、词不达意。
七、古典诗词鉴赏举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折柳”原意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本诗中富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全国高考题)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击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是怎样描写边塞风光的?认真分析,写一段loo字以内的赏析文字,
(2)、“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孤城闭”三个字极有意蕴,仔细品味,写一段100字以内的评析文字。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e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e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 柳开
鸣f(qio)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①这两首诗都属边塞诗,作者一为唐人,一为宋人。李益是唐人,柳开是北宋人。
②边塞诗一般都是描写边塞风物、戍边将士们的军旅生活以及敌我双方的激战场面的,所写边塞景物奇特雄浑、广阔壮美。这两首诗可以作为两幅具有动感的画来欣赏,而其中的人物应该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第一幅画的主人公是 ,理由是: ;第二幅画的主人公是 ,理由是: 。
③这两首诗中描写的人物所蕴含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所表现的主题也完全不同,请简述之。
6、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注:厌,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①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边塞少年的形象?
②分析此诗艺术上的特点。
7、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①、首联“旧是胡儿饮马泉”一句,隐含着对怎样的历史变迁的感慨,
②、“何人倚剑白云天”――诗人希望能够有威震边塞的将领,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叹?
③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8、 阅读杜审言的《渡湘江》,然后回答问题。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
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2)、(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结合吴乔的评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角度谈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的特点。
(3)、说明“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4)、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叹?
9、 阅读李商隐的《贾生》,然后回答问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史记 屈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受厘: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1)、将注释所引《史记 屈原列传》中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2)、回答下列问题。
A.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 的情节做这首诗的题材。
B.诗中,“虚前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C.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D.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上鹭 张文姬
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
这是一首妻子劝勉丈夫的诗。其诗意一说是焦急期冀,一说是高旷昂扬。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徂:过去,逝。
(1)、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
(2)、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的一二句,展现了一幅什么图画?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天帝形象?塑造此形象有什么作用?
(3)、体味“路长日暮”的内涵。
(4)、分析“转”“舞”在词句中的表达作用。
(5)、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振,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苏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琉篱,争抱寒柯看五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出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为什么?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十五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准家。
(1)、三、四句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第四句中“落”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那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友人陆鸿渐没有遇见,这从“叩门无犬吠”句中可见。“欲去”还
1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花,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作这首词时任荆州主帅。
(1)、词的上片通过具体写景,展现了 天的季令特点,而“鸣鞘声里绣旗红”,渲染了边塞紧张备战的特点。
(2)、词的下片结句“酒阑挥泪向悲风”,表露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然:深远的样子,
(1)、“桃花流水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述。
(2)、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向,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那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22、阅读下面一肖诗,回菩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1)、从全诗内容来考虑,诗中“捣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万户”暗指了什么具体
的社会现实?
(2)、“玉关情”在诗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情?
(3)、请简析末尾两句诗的思想意义。
2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 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 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
(2)、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3)、概括此词的思想内容。
(4)、此词结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诗人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以怎样的感觉?诗人的心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所谓“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淡谈此诗的意是什么?再从“格”的方面,谈谈此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有何特点?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幸自:本自。为谁:为何。
(1)、开篇3句因情设景,“楼台”“津渡”“桃源”有象征性。试联系作者处境,简述“楼台”等物象的象征内容和三句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末两句委婉曲折,苏轼读之产生强烈共鸣,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作者说自己是“幽人”,应怎样理解?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个性?
2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文艺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根据词中所写的作者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对三个阶段的社会状况作简要概括。
(2)、作者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概括晚年的心境,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3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鉴赏提示:王湾是洛阳入,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首联写诗人沿一江“绿水”舟坎北固山下,驶向遥远的“客路”,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颔联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春潮涌涨,江水浩渺,岸水无界;好风助力,一帆饱悬,舟行似箭,景象恢弘辽阔。颈联写诗人于岁暮腊残,行舟江上,残夜将尽,海日东升:旧年将去,春意萌动。至尾联,恰在此时,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雁儿当会经过洛阳,于是托雁儿在飞过洛阳的时候,代为问候家人。尾联紧承颈联,又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试析此联写景是以什么特点做到“妙绝”的?
3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嫁娘词 (唐)王 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nbsp; 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鉴赏提示:1、旧俗,新嫁娘到夫家,在第三天要下厨做菜。但新娘初到婆家,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而她做的羹汤,能否让婆母满意,是决定她和婆母关系的大事。于是作为婆母爱女的小姑,最能了解母亲的食性,也就自然成了新嫁娘第一个请教的对象。“先遣小姑尝’,真是妙语天成,表现出了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新嫁娘的这一做法,能承顺婆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推而广之,是入境问俗的生活经验,其意义已非《新嫁娘》之题所能包容。
2、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源自《楚辞》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唐代举子应试,要行卷于名公巨卿,希求延誉引见。朱庆馀近试行卷张籍,以新嫁娘自比,借闺意以喻科场,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前途的科举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古代风俗,结婚的第二天清早,新嫁娘要拜见公婆。此诗描写新嫁娘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
《新嫁娘词》和《闺意献张水部》两首诗都是表现新嫁娘的生活的吗?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3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鉴赏提示: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肖翁、石林居士。宋徽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南渡后,两次任建康知府,对军事的补给工作做得很好,有助于前方的抗金战争。他的词受苏轼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豪放风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水调歌头》一词,前有小序云:“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作者因“病不能射”而产生了许多感慨。
水凋歌头 (宋)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①。寒声隐地初②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③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④: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⑤,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⑥。
[注]①秋事促西风:意即“西风促秋事”。⑦地:助词。①关河: 山河。④衰翁:作者自称。⑤虎士:指在场的将领岳德。⑥云中:可解释为地名。汉时云中是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边都,魏尚,李广都曾在此击溃匈奴的军队。
1.“秋事促西风”中的“秋事”本意是秋收的事情,从全词看,实际上是指什么?“岁将晚”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
2.“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中“醉”字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在词中主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处境?
3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练习。
鉴赏提示:张可久,字小山,庆元路人。做过小吏,不得志。专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小令855首,套数9套,数量居元代散曲作家之首。他的作品清丽典雅,适合士大夫的爱好,很受明清文人的推崇。《怀古》不是登临即景之作,而是读书有感,借史事以述怀,表现读书人传统的忧患意识。作者对典故胜迹并不细述,只把几个富于暗示和联想的印象记下来;然后是抒情,借以揭示不同画面的内在含义。作品反映社会历史现实,似乎漫不经心,流露的情绪像烟云一样缥缈,但留给读者的印象却深刻难忘、耐人咀嚼回味。
(中吕)卖花声
怀 古 (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②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注]①金谷名园:指西晋官僚豪富石崇在金谷涧所筑的园馆。②隋堤:指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
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三句,从西向东依次点到三处古迹, 事关 、 石崇、 隋炀帝三个历史人物, 所表达的共同主旨是 。
2.“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三句,化用 所写《 》 一词中的名句“ ”。
3.结合作者的身份(他不是失国亡家的统治者),简析曲中“不堪回首”所抒发的含蓄而 深沉的情感。
34.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练习。
鉴赏提示:
徐再思,字德可,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同时,曾为嘉兴路吏。好食甘饴,因自号甜斋。工散曲,与号为酸斋的赏云石齐名。后人把这两人的作品合辑一书,称作《酸甜乐府》。现存103首,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闺阁之情。擅用白描乎法,字句凝练,对仗工巧,曲辞清丽,抒情细腻深切,风格秀雅。一些怀古之作,寓意深远。格调悲壮。下面这首小令《西湖》,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化用典故,使全曲不仅风格秀雅清新,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
[中吕)朝天子
西 湖 (元)徐再思
里湖,外湖①,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②,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①里湖,外湖:两湖以苏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①销金锅:指两湖。
1.作品中“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一诗中“ ”的诗句;“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中,“老苏”指 ,“老逋”指 ,“杨柳堤”指 ,“梅花墓”指 。
2.全曲前四句重在写景,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写;后四名旨在抒情,引用“老苏”和“老逋”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只把两个人名、地名罗列在一起,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意象,表达出的感情是 。
3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练习。
鉴赏提示:张养浩能诗,工散曲。现存小令16l首,套数2套,都是在归隐以后写的。或描写山林景物,田园意趣,意境开阔,风格趋于清丽婉约;或叙述仕途险恶,官场黑暗,格调旷达俊朗。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 末央①怀古 (元)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址,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①未央;指汉代未央宫。
I、《骊山怀占》中的“阿房一炬”指的是 ,《未央怀古》中的“三杰”指的是 。
2、《骊山怀古》中的尾句“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抒发了作者: ,《未央怀古》中的尾句“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抒发了作者 。
3、简要比较这两首散曲的异同。
3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练习。
鉴赏提示: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江西高安人.工乐府,精音律,有感于当时北曲创作格律上的混乱,著《中原音韵》一书,总结了北曲用字、用韵等格式上的规律,为散曲创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时称“天下之正音”。所作散曲较多,在当时影响较大,现仅存31首,套数3套。作品题材较广泛,或写景抒情,或评价历史人物,或抒写闺情。音律严整,善于锤炼曲词,风格清丽,亦有雄放之作。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元)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①”,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②,中原士夫③,误杀人弃丘陵④南渡銮舆⑤。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注]①庙宇:指宗庙社稷。②旌节:朝迁使臣所持的符节。③士夫:泛指人民。④丘陵:指祖宗陵墓。①銮舆:天子的车驾,这里代指天子。
1.“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三句的意思是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二句的意思是 。
2.作者饱含感情,用“闪杀人”和“误杀人”两个通俗而又生动的词语,分别从 和 两个角度,描写 ,谴责了投降派的罪恶。
3.简析结尾“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三句的含义和特色。
3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9、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40、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4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F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4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nbsp;)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4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7、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4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49、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50、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51、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八、 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优秀的古典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是诗作者对现实生活感 知与观照。它包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与看法,因此,鉴赏一首古诗词除了鉴赏其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外,还必须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0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对此刊作了考查要求。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观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如: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
唐末农民颠沛流离,无以生存。这首诗反映的便是当时唐末农村的状况。诗中开篇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寅吃卯粮”――“卖青”(即把尚未产出的农产品低价抵押)、“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现象,血淋淋的现实既深刻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结尾两句作者又用“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鉴赏这首诗时,我们若能根据题意从把握背景信息着手,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就能比较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想感情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对现实的不满。再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居成都西郭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使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即思想感情,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因为诗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诗人“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联系这一背景,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2. 把握诗的情感, 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了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的感情切人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槽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问: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不凡的业绩与自己“早生华发”作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的扭结在一起,透露了他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从而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的政治态度。因此,从把握诗作的情感入手,去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可以作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种途径。
3、 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 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人手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如: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问:这首曲全篇有景有情,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分析这首元小令,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开篇以问陡起,而后通过“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残败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死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小令的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看,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死寂、残败的气象。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又不难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厌世态度。因此,据此可知,该题的答案是:“表这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厌世态度及一种绝望情绪。
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还有一部分是说理诗,这些诗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含有理趣义的诗句,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作中的观点与态度的关键句。如: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白年。
问: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山什么样的主张?
这首诗,中的李杜当然是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者用简略的文字“万口传”来描述了李杜诗作的魅力及影响,然后又通过后面的两句诗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愿望与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是“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两个理趣句,它隐含的意义是深刻的。理解了这一层,那么对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愿望与主张也就明确了,即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 表现出文学创什要创新发展的主张。
4. 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诗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而化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借以抒发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
新沙 陆龟蒙
渤湃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问: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首诗反映的是当时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诗中用了两个典故“蓬莱”与“紫芝”。蓬莱仙境,传说有紫色的灵芝,服用可以长生,在常人看来蓬莱是神仙乐园,不受尘世的一切约束,包括赋税的苛扰,但在诗人看来,这些都不过是天真的幻想,蓬莱仙境之所以还投直税吏的足迹,仅仅是由于仙凡路隔,如果有路让人可到,那么官家想必也要年年去那里收税。诗中化用典故“蓬莱”与“紫芝”,并作假设推想,包含着这样一个严峻的历史真实――官家搜刮的触须无处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赋税的净土乐园。通过对典故的辨析,明白了: 这首诗讽刺了当时官府的剥削无处不在, 表达了诗作者对官家厌恶嘲讽的态度。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
这首诗中作者援引了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5. 从涵咏(缓慢的吟诵)诗的意境着手, 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如: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天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中写景,鲜艳斑斓,对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红树”、“青山”、“绿草”、“落花“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 从这组意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的态度。再如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意境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突出了诗题“倦夜”意。那么诗人为什么“倦夜”呢?诗的尾联告诉我们,原因是“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诗构造的意境和抒发的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作者的态度与观点。
九、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题: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容易犯“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的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意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分析。
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上一页 [1] [2] [3] [4] [5] [6]
诗歌梦江南鉴赏【第四篇】
诗歌梦江南鉴赏
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简析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鉴赏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