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科论文范例优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法律专科论文范例优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电大;学士学位;获取率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97-03
近年来,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不断更新,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已经实现了学分制,允许学生在所修专业的专业范围内自主选课,可以将学习年限延长至八年。在总结性评估之后,电大的开放教育从试点转入常规,保证可持续发展在电大系统引起广泛共识,北京市电大提出了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关注“四生”、提升“五率”,即:关注新生、提升课程注册率;关注老生,提升毕业率;关注专科生,提升专科毕业生续读本科率;关注本科生,提升“网考”课程通过率和学位获取率。随着本科学生对获取学士学位愿望的不断强化,学位获取率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对于学历之外更高追求,同时也是衡量电大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1电大朝阳分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现状
11近五年来总体趋势
电大朝阳分校自1999年承办开放教育至今历经14年,自2002年起本科各专业毕业学生数累计达到2200余人。已经开设的13个本科专业中有12个专业已有毕业生,自2004年中央电大与各高校合作授予学士学位至今,这12个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总人数超过400人。近五年来开放教育稳定发展、各专业人数相对稳定,申请学位人数相对保持稳定,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秋季到2013年春季的10个毕业季中,各季获取学士学位人数大致占到了该季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0%左右(见表1),我校学士学位获取率一直位列全市前列。
13各专业发展趋势差别大
将近五年各毕业季各专业学士学位获取率(见表3)绘成折线图(见下图)对比其发展趋势可见,一些规模相对稳定的成熟专业有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如:会计学专业,呈现出近三个毕业季上升的趋势,并且稳定保持在30%左右;小学教育专业,随着招生的暂停,以后将不会有新的学位申请情况出现;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近几个毕业季出现了下滑趋势。
2影响我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率的因素
在日常受理学位申请相关事宜的工作中,经常可以与本科学生、班主任老师密切接触,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本人在追求学士学位过程中的各种疑问与困惑。将这些学生反映的困难汇总,结合学位申请、审批、授予的全过程,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学士学位获取率的主要因素:
21各专业学位合作院校对学位授予的要求差别很大
由于中央电大并没有单独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自2004年起在各专业的建设中逐渐与相关合作高校签订协议,由各高校学术委员会对本科学生进行审核,为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这就形成了十多个本科专业几乎都由不同的合作高校授予学位,在对学生硬件条件的要求上(见表4),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如我校已有学生获取学位的12个本科专业中,有 9个专业合作高校要求提交毕业论文由学术委员会再次进行审核;而其余3个专业只要论文由各省级电大认定达到标准即可。有8个专业只要求在学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达标即可,而有4个专业除此之外,还对学位课程成绩有单独要求。在外语方面,有些专业则要求参加由高校专门举办的加试。
各合作高校对学位申请的条件达不到统一,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申请学士学位时有难有易,自然会对获取率有所影响。
22学生所从事行业对学位要求不同
在与学生日常的交谈中可以发现,学生从事行业的差别性和单位在职称、晋级方面对于学位的要求,使得学生自入学起,对学位追求与否就有了预期设想。如护理学专业,学生多数为医院一线护士,只对学历的提升有所要求,一般不要求获取学位,因此虽然该专业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有意愿申请学位的人数极少。又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半数以上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用人单位在晋级方面将学位的获取作为一个考核标准,因此这两个专业学位获取率保持稳定。再如社会工作、法学专业必须在本科毕业的同时获取学士学位,才能享受到国家相关学费支持,因此申请学位的学生数一直高居不下。
23各级省校与合作高校对学位论文的评判标准不统一
省校答辩小组在对各专业学生学位论文进行答辩审核时,经常由于评判标准过于宽松,使得一些本不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学生勉强通过答辩。而在后期学士学位的报送、审批过程中,经由合作高校学术委员会审核该论文不符合要求,使得学生本人失去了再次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并且在精力与财力上遭受损失。因此,学校应该在论文初审、答辩阶段投入精力悉心指导并力争掌握评判标准与合作高校看齐。
24学校方面鼓励措施
众所周知申请学位要比只申请毕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不但要从入学伊始就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每门课程考核力求高分,还要参加诸如学位课程、学位外语等专业教学计划之外的考试,因此在学生追求学位的道路上,学校方面的不断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在课堂内外的循序善诱,能够持续增强学生获取学位的决心。通过邀请已经获取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回校与在读生进行诚心的恳谈、近距离的交流,或学校在各类荣誉的评选时优先考虑这些学生,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
纵观电大朝阳分校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取的状况,虽然整居全市前茅,但多数专业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这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面共同付出努力。随着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逐步强化,我们会为广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自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着力于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力争使每一名毕业生真正成为为社会所需所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纪勇关注“四生”提升“五率”是实施质量工程的一个着力点[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8-11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双导师制;毕业论文;指导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268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学完相应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后,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在论文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项工作。作为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理论性过强、内容空泛、缺乏实证数据或者案例不当,应用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推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双导师制,让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毕业论文指导,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应用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选题
1.学生选题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有的学校分为会计和金融理财方向,毕业论文基本就是围绕这两个方向选题。选题不当是文科本科毕业论文中常见的现象,表现为:选题过大、陈旧、理论性太强、难度太大、以偏概全、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由于前期基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选题就是某一课程的某一理论,没有实践内容支撑;有的题目以某一公司为例,这一公司的案例就全包括整个论文的全部内容,明显存在以偏概全问题;还有选题偏难,不适合本科生写作或者已经超过能力范围,后期论文进展慢,甚至无法完成,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入。
2.双导师在选题中的作用
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配合,可以有效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保障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校内导师负责学生选题的初步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选择符合本专业培养要求的论文题目的大致范围,包括支撑论文的相关理论,如果校内导师有科研项目,可以适当让学生参与,提高科研能力,为今后的论文写作奠定科研基础。通过和校外导师磋商确定具体的实践和创新范围,校外导师根据自己在实践工作的经验,对选题进行审核,最后确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毕业论文题目。
二、论文写作
1.学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文献检索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了论文文献资料范围狭窄、观点陈旧等诸多问题。文献检索不足,资料不够充分,使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程度认识明显不够,不能准确把握选题已有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论文写出来也就自然罕见新意,缺乏深度。由于平时训练较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材料组织方面的问题较多,存在论文结构不清晰、层次不够分明、段落间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2.双导师在写作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导师可以要求学生检索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科研专著和期刊论文,并限制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期汇报。如果导师有科研项目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并分配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不自觉地受到科研的熏陶,为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提供基础准备。校内导师对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把关,引导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并提出改正意见。让学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尤其是开题报告中的论文结构,一定要和双导师都确定后,再撰写。经过校内、校外导师确认后进入论文正式撰写部分,理论及结构、语言组织及格式规范问题由校内导师指导,实践、案例部分由校外导师指导,必要时可通过组织学生实习、调研等方式,获得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丰富了毕业论文的内容。双导师互相配合指点学生及时改正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之进行改正,而改正后的情况又时地反馈给双导师,再经导师指点、修正,几经反复,逐渐完善。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生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双导师制的实施无疑是提高毕业论文应用性的有效办法。虽然还面临校外导师的时间问题,以及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分工协作以及其他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充分发挥双导师作用,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仍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9
[2]邓玮光。对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想法[J].学理论,2014
[3]方亮。应用型高校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韶关学院学报,2014
法律专科论文【第三篇】
1、认识不足
医院领导中存在重工作轻培养、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提高、重近期利益轻远期效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CME的深入开展。在此情况下,医院CME的管理人员没有专职的,而多由医务科或科教科兼管。他们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存在着表面性工作做得较多,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受经费的制约,中医医院投入不足,开展和参加项目较局限,影响了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智力引进,从而影响了学科建设,后劲乏力。一些医院未建立CME制度或虽然建立,但培养目标、考核与职称晋升、待遇、评优评先、执业再注册脱节,难以发挥其促进作用,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参加CME的积极性。
2、CME项目水平不高,手段方式落后
(1)CME项目水平不高
①CME项目的申报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相近CME项目的重复申报,项目内容不符合“四新”、“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CME项目师资力量配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项目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②CME项目学科覆盖率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申报的CME项目学科覆盖面不广,学科结构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以及反映“四新”内容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使学习者选择性较小,难以满足和适应需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缺乏对CME管理及教学方法、效果的系统评价和研究,尚未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③CME内容不完善。CME中多注重医疗技术的继续教育,而没有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医德医风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导致个别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有所提高,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却停滞不前,两者不能协调发展,造成了医疗纠纷增多的不和谐局面。④中医专业和西医专业没有区别对待。中医医院中,中医临床医师对中医方面知识掌握要优于西医的诊疗技术,西医专业临床医师的诊疗技术要优于中医医师,但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功底较差。目前对于这两类临床医师的CME基本上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概而论的。
(2)CME手段方式落后
中医医院的CME方式多以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参加短期学习培训班等方式为主,而论文交流、院内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会、自学、科室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新技术新业务等开展的较少。因此,难以适应中医医院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中医医院开展CME的措施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是提高CME自觉性的前提
人是CME的内在因素,只有充分调动CME对象和工作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开展好CME。通过加大对CME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统一认识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习一阵子”为“学习一辈子”、变“单纯追求理论学习”为“提高能力”的前提。
2、成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是落实CME的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医院
应按要求成立CME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使医院CME组织体系健全。院领导的重视不是一句“套话”,是医院CME经费、人员以及政策的重要保障。医院的CME委员会应由院长任主任,分管副院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医学专家为成员。科教科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人员相对固定,保证准确把握政策和标准。医院人事、医务、护理等部门在医院相关制度、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对CME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视,如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执业再注册均要求提供CME合格证书,并将科室CME的合格率纳入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科主任、护士长对科内CME工作也应积极配合,相对固定一名能掌握CME标准的同志协助科教科管理科室内CME工作。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该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该院的CME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医院还应科学进行经费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对个人参加项目学习、接受远程继续教育、在各级杂志等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和奖励,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学分年度验证和CME档案及信息管理
为了保证CME学分授予的真实性,在学分授予、登记审核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审核制度,并为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CME个人档案,授予学分的论文、成果等资料的复印件经院科两级审核后归档保存。现在,宜昌地区已经实施CME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明显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科室开展CME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保证医院CME目标的实现。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CME的评价应由重过
程转为重结果。根据评价的阶段分类如下:①过程评价:学习者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②内容评价:评价内容的相关性、课程设置特点和复杂程度;③结果评价: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变化的情况以及学习者在实践中的行为变化;④对患者和社会影响的评价:很多学者指出这是惟一有意义、有效的测量,因为它评价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和医护行为变化的感知。
2.3开展具有中医医院特色的CME项目
中医学知识、方法、技术的更新,不是由理论的更新带来的,而是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已有理论,即经典理论的深入认识和不同感悟所带来的,这是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医医院的临床医师既要掌握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发扬传统医学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做好院内、院外CME工作。
(1)院内CME
①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诊疗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中医医院应从突出中医特色和专科特色去求发展,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应对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并能在本专科疾病的诊治中运用。此外,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经典理论做到熟读。经典理论是中医的本体,是中医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也是构成中医医务人员理论水平高低的决定性要素。中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数是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他们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医学操作技术。②院内办“西学中”培训班,积极鼓励科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的学习。培训班以自学为主,由有经验的中医专业人员讲解、答疑,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考试及考核。③利用教学医院优势,积极申办中西医结合CME培训班。宜昌市中医医院为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鼓励本院中医专家授课,促使其在备课的同时巩固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聘请上级医院的中医专家前来授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④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教育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应用。医院采取为名老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的教育形式,指导教师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实际操作,向继承人传授他们的经验和专长。组织人员对有代表性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与应用。⑤法律教育与医德培养应成为CME永恒的主题。依法执医、文明执医是现代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健康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久以来,医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点。CME不仅要补好这一课,还要使之贯穿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使医务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⑥重点专科建设与CME相结合。重点专科是医院发展的龙头,将CME与重点专科建设相结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服务水平。⑦积极引导参与医学科研、撰写论文以及自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促进医院学术风气的活跃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院外CME
大专法律论文【第四篇】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而言的。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高教学术界有些论者在探讨论述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时,一般将素质教育概括为四个大的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法律专业教育是指以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为目标,法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活动内容,都要直接或间接围绕法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法律专业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法律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社会法律行业对我国的法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法律职业工作,公正地执法,实现法律的价值并维护好法律的尊严。因此,法律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律专业人才为主要或首要目的来进行。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正是一个优秀的高级法律专业人才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方向;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核心;身体心理素质是保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法律专业教育对法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蕴涵在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中,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高等教育中各种层次教育及各类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及标准的总纲。
二、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可以从素质教育包含的四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保证了对法律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地位。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以德治国”,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一些以德治国方面的论述: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又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论语·述而》)等,这些精辟的言论,阐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不仅需要法律来约束其行为,而且更加需要道德力量来发挥主导作用。在教育领域,要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思想,并要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及“以德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法律专业教育,要培养高质量的法律专业人才,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试想一个法律专业人才不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他在今后从事的相关法律工作中,不公正执法,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在社会上造成怎样的恶劣影响。因此,法律专业中思想道德教
育的宗旨要为社会主义法的实施与实现服务,要同社会主义法的价值相符合,即要同社会主义法的自由价值、法的平等价值、法的安全价值、法的秩序价值、法的正义价值、法的效益价值相符合。我国法律专业人才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应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律专业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两个部分。法律专业人才不但要加强自身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而且更要注重加强自身法律专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是基础性和通识性教育,本文着重论述对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问题。笔者认为,对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法律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对真实和真理的探求是法律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法律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法律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并接近真理的过程。同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正义内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和完整,并且也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同。人类对真理和正义的探索过程是发展中有进步,前进中有曲折,其总的发展势态呈现出螺旋上升发展状。对法律专业人才法律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在法律实践中把对正义的良知和对法律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只满足于学习法律的职业逻辑规则和职业逻辑形式,要根据自己的真理观和正义观面对事实作出回答,这是现实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
二是坚定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信念。崇尚法律,法律至上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在依法治国的国家里,法律应该是公意的体现,正义的化身和权威的来源。人类社会除道德舆论评判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外,法律制度应成为评判人类行为的尺度和准绳。回顾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法律发展史。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事例都是人类要求变法求进步的血泪史。因此,不畏强暴,不谋私利,崇尚法律,捍卫法律是法律专业人才必备的职业思想道德品质。
三是培养恪守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精神品质。法律职业伦理主要包括崇尚法律真实以及崇尚程序公正和崇尚自律精神三个方面。崇尚法律真实是法律职业伦理道德中最基础的部分。歪曲法律事实所进行的程序公正将会对法律事件作出不公正的评判,更找不到法律从业人员的自律精神之所在。崇尚程序公正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崇尚程序公正是维系法律职业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各角色相互间对法律事件展开抗辩的前提条件,因而也可以说是保证法律正义和法律正当性的前提条件。自律精神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自律精神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而获得。除注重个人自律外,法律职业共同体更需要注重行业自律,即对法律规范的自觉服从。崇尚自律精神才能突现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优秀形象。在文化素质方面:文化素质是法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是一个人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方面的文化素养和品质。它是一个人通过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长期积累,逐步内化和升华而形成的。文化素质也是培养法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的基础。纵观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到综合与分化并存的发展趋势。在中外教育史上,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都是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浑然于一体的。从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些教育模式就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5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仿效前苏联的办学模式,设置专业强调按国民经济计划对口培养专门人才,以”专才教育“的思想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当时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专才教育“使本科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人才培养的口径越来越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宽,文化素养不高,所培养的专门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很差。因此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改革的步伐以及扩大对外改革开放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大学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科学技术知识与人文社会知识的融合;二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三是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融合。
在高度发达的科技与经济以及人们的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里,法律专业人才如果要想在法律社会实践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法律专业人才文化素质的培养应根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三个层面来进行教育。首先,在科学技术知识与人文社会知识融合的层面上,法律专业学生除掌握本专业所必须学习的书本知识外,在人文社会知识方面,应加强对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美学以及音乐艺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科学技术知识方面,除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的衔接问题不在此赘述),还要掌握现代计算机有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对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涉及了解。同时应了解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对现代信息特别是法律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势态及发展方向有所掌握,要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同步,做一个观念先进,思想通达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法律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及优秀成果,增加对自然界的理解,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对人类文明的理解,随时准备在今后的各种法律实践活动中为我所用。其次,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层面上: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其中,在科学精神层面上就是要培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不墨守陈规、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大无畏精神和科学精神。在人文精神层面上就是要培养法律专业人才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正确地协调好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人类社会自身的协调问题,促进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深刻理解法律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正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必须培养和具备的一种经综合了的内化并升华的人格品质。最后,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合的层面上: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既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又包括技术的研究手段。其中,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哲学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益的发展,现代技术的研究手段越来越智能化。因此,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促进并加速问题的解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系统的和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社会宝贵的财富。在进行法律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时,要引导法律专业的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并努力运用于法社会实践中去。
在专业素质方面:业务素质在法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是核心部分。高等学校是实施专门教育,培养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种行业(职业)的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我国高等学校实施专门教育,是根据学科或社会行业(职业)部门分类设置专业的。为了拓宽专业范围,有的大学试行按系科组织教学。但不论按专业或按系组织教学,都是实施专门教育的组织形式,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目的性或职业倾向性。为了实现法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学计划的整体要符合法律专业培养目标,然后对整体教学计划进行分解,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围绕着法律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法律专业的设置以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为宗旨。我国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时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状况,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法律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的本质与法的作用的具体体现。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信息瞬息万变。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2001年12月11日,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下一篇:学生会申请书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