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科论文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工商管理专科论文范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专工商管理毕业论文4100字【第一篇】

一、分析工商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迎接新的任务和新的形势的时候,工商管理部门优化组织的结构和打好基层的基础等一些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发展的情况来看的话,还存在着下面的一些问题。

(一)工商管理的相关人才比较缺乏。

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2年底的时候,对于初级的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是作为金字塔中间和最上面的,中级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就比较的大,特别是那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就更加的缺失。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上面的经济,相比起过去的工业和农业而言,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比较新的经济形式。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求了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还应该要具有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比较先进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工商管理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都是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根据相关的专业需求来进行培养,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可能会很强,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创新精神。具体主要体现在下面这两点,首先就是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途径主要就是高校的培养。而我国的高校对在培养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的时候,主要采用的途径还是学年制,而且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比较脱离实际,实用性和科学性都不是很强。其次就是在对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进行考核的时候,主要就是针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这样并不能看出这些人的综合能力。我国很多的高校在考核和评价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时候,主要的依据就是他们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的话就不能很好的反应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相关的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建设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部7刁的作用和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加大,这就要求了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去扩大其管辖区域的管理范围,并加强对当前管理工作中没做好的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来更好的实现与体现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工商管理工作的要求不仅仅是针对相关市场调节的一些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且还应该要加强对个体经营以及私营经济活动的管理。工商管理部门应该管理好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次序。可是,现在我国的工商管理制度是根据行政区域来分配管理工作的,这样就会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市场经济活动是不会分区域的,人为划分区域就会把一定的市场经济活动划分成条、块的现象,而各个工商管理体又根据各自区域分区进行管理,各自为政,使市场管理工作不科学。同时,区域相关行政部门都带有地方保护的“色彩”,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表现尤为突出。一些地方政府会出具一些地方保护思想的措施干预工商管理的工作,如地方分割和行业的封锁,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削弱了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节奏与步伐,就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工商管理体制,这同时也能帮助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

(三)工商管理的一些执法力度弱化。

工商管理部门是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和市场管理监督的职能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部门。所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商管理的职责的时候,他们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严格的行使权利进行从政,同时不断的去加强与提高工商管理执法的力度,切实的去完成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的职责。要把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和谐发展作为策划与设计工作思路的一个重要依据,检查工作流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工作当中,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工商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的时候并不能应对白如,而且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又被一直弱化。首先,相关的法律规定了行政的强制执法权和行政的处罚权是相对分离的,如果工商管理部门在做出了行政处罚权之后,就不具备了行政的强制执行权,这样就让工商管理部门的执行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大的削弱了。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在具体行政执法的过程当中时常会受到相关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严重阻碍。这些部门会认为工商管理部门的处理方式是在抑制他们区域内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是他们的绊脚石,他们就私自决定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执法管理时必须先经过政府部门的同意方能进行相关工作,否则是不谁对当地的企业、个体等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处罚的,这样也加大了工商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难度。

(四)工商管理部门内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还不是很完善。

工商管理部门是政府主要负责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督的一个部门,在社会的管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工商管理部门存在的一些内部控制上的问题。首先,就是工商管理部门本身体系就相对的比较大,下属所分管的各种职能部门也就多。因此,每年国家也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上面,可其中有的一些管理部门在财务的管理制度上建立得不够完善,缺乏对财务的监管力度。这样,就使得一些工商管理部门在使用资金的时候比较浪费,未能使资金使用率达到最优,导致国库的资产出现严重流失的现象。其次,就是工商管理部门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也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是针对工商管理体系中的全部事项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包括行政执法、市场管理、财务部资金使用情况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监管部门。但是在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中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还比较薄弱,这样的话就很难开展比较独立的经济活动,对于内部管理的控制与监管就比较缺乏。

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并采用创新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工商管理提供有用的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不断普及,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对外开放建设的不断加强与扩大,对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就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要有创新精神,并有很强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因此,高等院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进行教育培养时,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索与改革,采用具有特色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完成社会交予他的任务。首先,高等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我国高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时候应该要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对于教育的思想要进行转变,对于教育的理念也应该要改革,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以实施创新教育来作为主线,用以实践教学的体系改革和创新实践的基地建设来作为手段,最终达到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目的。其次,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工商管理专业现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主要就是因为工商管理相关专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比较接近,培养出的学生也能很好与全球化经济想适应,所以在现在这个时期之下,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要具有相应的国际化竞争的思想。所以这就要求了再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必须要树立他们的一个竞争意识,同时还应该要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思想。最后就是要加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都是从事的分析和管理的一些相关工作,实践性都是比较的强,所以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也应该要重视对他们的实践培训,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

(二)对于工商管理的体制应该要进一步的完善,很好的发挥出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市场经济的主题也开始变得多元化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就要求必须要晚上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体制,这也是能够让工商管理部门发挥出其职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可以建立经济户口所属地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各个区域相互沟通执法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提高工作的连续性,增加工作的监管力度,使管理工作全面到位,实现工商管理的目标。其次,就是建立良好的宏观调控制度。在国家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中,工商管理部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对于国家各个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政策和要求,工商管理部门都应该要积极的配合,这样才能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最后,就是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对现有的一些管理体制进改革,增强工商管理的统一性、有效性以及权威性,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工商执法政策的改进,提高执法的效力。

首先,应该对工商管理法制体制进行全面的完善与优化。在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法律制度中,应该进行对象重点程度分析分别进行完善与优化,特别是需要把5合同法6、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5反不正当竞争法6、5反垄断法6等歹Jl为首要对象,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完善与优化。加强各个法制法规实施细则的建设,统一新法制与旧法制之间的矛盾问题,以便在执法过程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执法标谁。其次,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机构的监督体制的完善与优化。在现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下,工商管理部门不再只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体现更多的是服务工商管理。所以我们需要对工商管理的监督体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与优化,以使工商管理机构能感,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根据离退休老同志阅历丰富、兴趣广泛等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离退休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一是要举办庆祝重阳节、建党节、国庆节系列活动,如评选健康老人和文明家庭及组织长寿老人座谈会等形式来纪念自己的节日。二是要组织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如中国象棋、垂钓、羽毛球、门球、乒乓球、跳棋、竞技麻将等,这些都是为广大离退休人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三是要组织各种文体队伍,如太极拳队、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借这些活动让广大离退休人员享受晚年生活,快乐祥和地享受党和国家给予的关爱。“老有所为”是指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愿意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也就是发挥离退休同志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发挥余热,发挥他们的“智囊团”作用。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社会状况;教学对策;教学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开设的时间较晚,由于建国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使得各个高校都没有开设此专业,即使有所尝试,也都是中途夭折。真正意义上的工商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设立的,但此专业一经确立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在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经济竞争的重点之际,工商管理专业随之蓬勃发展。可以说工商管理技能人才是目前社会需求量最大、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如国家公布的一些新政策,如行政职位考取制、经理聘任制,经理市场的建立,无不说明国家很重视工商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状况

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就读此类专业的学生众多,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也是大学生创业中最大的群体部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工商企业管理将成为企业是否成功的核心。所以,有些省内教育专家戏称“湖南能办好工商管理专业,就等于办好了高职教育”。

按美国1989-2009年度的20年中人才培养情况,美国各科类本科人数由万增至万,增长倍,年均增长%;商科本科由万增至万,增长倍,年均增长%。历年商科人才所占比重约为20%(最高%,最低%)。根据近几年国家及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人才交流市场的反馈)和高校扩招的实际情况,参照美国商科20%的比重,2010-2015年,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预测如下:高职生:×20%=(万)。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于2005年起开设,根据人才培养的确定,本专业以服务衡阳市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各项管理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具有从事实际管理工作能力,适应企事业单位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五年的发展中,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是规模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发展前景良好。

根据服务地方经济的培养方向,笔者走访了衡阳市的部分企业,通过调研发现,本市绝大部分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有诸多特点:

第一,衡阳企业对专科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很大。衡阳企业录用一般管理人员仍以专科毕业生为主要选择,这也是全国众多中小企业对基层管理人才需求的特点。这说明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吸引著名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专科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很大,专科学生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第二,衡阳企业希望高职管理专业学生更多的从事基础性管理工作。从衡阳企业录用高职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何种岗位来看,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位居前列。这说明衡阳企业对专科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营销、生产、行政人事管理等岗位上,即企业希望高职管理专业学生更多的从事基础性管理工作,这也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

第三,中小企业重视高职学生缺乏的职业精神和基本素质要求。从企业对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目前大学生欠缺因素排列来看,高职学生比较缺少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缺少创新能力和缺少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克服挫折能力;企业最看重的素质分别是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出乎意料的是,企业对相关工作实习经验放在了最后一位。以上两个选项结果说明,中小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基本素质要求、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三点却是高职学生普遍比较欠缺的,值得将来重点予以解决。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教学对策探析

(一)明确并坚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来构建其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考核方式、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这一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来组织各个环节。同时按照工商管理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精选教学内容,构建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应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实行分流培养。同时教材建设要了解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加大教材建设的投入,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教材质量;在教学计划中,应减少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课外培养课程学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在2010年5月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与会计系联合召开的财经大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与会专家均谈到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很多专家指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大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基本的商务礼仪、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曾有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从企业对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的重要性排列来看,75%选择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50%选择创新能力,%选择专业知识与技能,%认为学习意愿强、可塑性强和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克服挫折能力,%选择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选择相关工作活实习经验,%选择户口、性别和外语能力,%选择是是学生干部;由此可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正向高素质方向发展。从企业认为大学生目前欠缺的因素排列来看,%认为缺少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50%认为缺少创新能力,%认为缺少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克服挫折能力,%认为缺少学习意愿强、可塑性强和相关工作活实习经验,25%认为缺少专业知识与技艺,%认为缺少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认为缺少外语能力。这说明,中小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基本素质要求、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三点却是高职学生普遍比较欠缺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穿插对学生职业精神、商务礼仪、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建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增设《商务礼仪》课程,并将此课程作为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三)针对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要求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据笔者对部分企业的深入了解及访谈,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就目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专业课程应该进行改革和调整。%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营销知识,%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的企业认为应增加人力资源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财务知识和物流管理知识,%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行政和运作管理知识,%的企业认为应增加其他知识。显然,企业最希望学生掌握较好的管理实际操作技能。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很多毕业生到企业入职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体现企业管理任务,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建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就该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黑龙江省某高职院的做法:由工商管理专业带头人作为负责人,建立若干个工作团队,团队的人员包括专业教师及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对企业进行为期5个月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诊断和未来三年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并对企业中高级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管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与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状况分析;企业营销状况调查;企业典型部门运营情况诊断;企业竞争对手调查;企业外部环境状况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同时,邀请企业高管为教师和学生就现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实践探索工作、企业需求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问题做报告。运用该种项目教学方式既能使学院积极参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活动中去,又能解决教师双师素质的实践培训环节,还能增强本专业学生管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作为课堂内很好的教学案例来辅助教学。

(四)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体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在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必须要改革考核的方式。目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考试课程包括本系其他专业的考试课程全都要求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笔者建议应彻底改变该种传统的单一的考试形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特别是要将考核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继承老师讲授的《企业会计》课程在期末的考核过程中设立了三个环节:日常表现、综合能力笔试(小论文)、综合口试,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笔者建议该种灵活的考核机制不应该只局限于考查课或个别课程,而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普及到更多的课程考核中去,创新考核方式,灵活运用闭卷笔试、开卷、半开卷、一纸开卷、口试、课程论文、小组作业、案例分析、即兴演讲、课内实训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基本素质等各方面加以综合考核,逐步把终结性考试转向连续性考试,有效发挥考试的评价、诊断、反馈、引导功能。

(五)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学

大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本。离开了教学,离开了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所有的工作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育质量观,我们才能强化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事实上,一所大学,科研水平高,教育质量并不一定高,反之亦然。比如,有人曾对英格兰92个工商管理系的科研评估和教育质量评估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只有4个系获得双优,17个系(都在历史较长的较著名的大学中)科研质量高,而教育质量仅为“及格”,另有7个系教育质量优秀但科研水平不高。美国的情况也相仿,对212所大学调查结果显示,没有1所大学是“双优”的,如降低标准看,也只有11所私立大学(主要是文科院校),达到“双优”标准。这一现象说明,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要运用于人才培养,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得到保障。否则,成果就不能转化为人才培养成果,因此,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必须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丽。ERP沙盘: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新方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张旭辉,王宇。地方性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6(1).

3、谢欣,涂早武。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5).

4、骆忠良,柯涛。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做法[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吴天舒。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J].辽宁师专学报,2009(3).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第三篇】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体现我国政府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80%以上的(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1],某些专职学校也开始开设此专业,专业的趋同化越来越明显。如何能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民办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采取调查问卷方法分别对学生和企业进行研究,探析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之间是否契合,找出差异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作者采取调查问卷法,由教师和学生组队,分别向153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占98%。调查对象覆盖无锡及周边城市的各类性质企业,行业涉及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类等。通过EXCEL表格并利用相关统计工具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未来需求较为可观,90%以上的企业都有该类人才的空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素质方面都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欠缺。由于高校在初期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专业知识方面则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需求集中在市场营销管理、计算机知识、电子商务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方面。民办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集中在理论知识或资格考试方面,忽略了进入企业后的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二)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需求排名前三的实践实习能力占%,专业能力占%,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占%。企业最注重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协作沟通能力,而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大多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社会实践较少,导致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认识到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三)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合素质略显不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因此对他们的素质要求更高。从调查数据分析,企业除了关注专业素养外还注重道德伦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素质,而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则表现出专业素养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学生素质的不足,对企业而言,加强素质方面的培养是民办高校而非企业的职责。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以无锡太湖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除大一外的各级学生共发放8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0份,回收率75%,分别针对专业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进行调查,虽然学生对于学校各方面的满意度总体较好,但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一)专业课程无特色、考核方式缺少灵活性。无锡太湖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和其他民办高校一样,专业课程大同小异,都是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没有独特的课程,只有个别方向如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有一定的选修课程,但这类选修课程只是学生选择方向后“必修”的,而不是完全自主选择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课程考核方式是以考试或考查为主,考试课以试卷为主,虽然要求主观题比例较高,但题型无外乎几种固定题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理论;考查课多以报告或论文形式考查,难以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能力提高情况。(二)教学方法单一、能力培养有待增强。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应以理论、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甚至公办高校仍以直接传授方式为主,虽然某些高校已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2],但只是个别案例,并未普及,目前学生还是以被动接受为主,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目前专业课程的学习,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调研能力提高幅度较小;从学生主观认识出发,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它们最渴望提高的能力。(三)实践实习环节少、就业指导不足。从专业课程对就业帮助方面数据统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一般(,总分5),尤其是大四学生满意度最低(),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找工作是其面临的重要人生选择,而过多的挫败导致学生自信心明显下降,所学知识对就业帮助不大,尤其是缺少实践实习经历导致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角色转变,企业希望学生多些社会经历,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无法满足,除了自身原因外,学校对于就业指导方面缺少专业性培训是重要原因。

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两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次分析。(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知识结构不匹配。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包括基础扎实,专业性强,能够具备岗位所需的全部知识。研究表明2000家亏损企业中由于经营与管理不善导致亏损的占%[3],可见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性,但是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趋同性强,难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去培养,课程设置大而广。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事市场营销或人力资源等工作,不如对应专业人才更符合岗位需求,对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类岗位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在知识结构方面加以完善。(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能力水平不匹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具备管理者应有的能力,企业对能力的需求包括实践实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合作与沟通能力,但是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是独立完成学习的,进入大学后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只是单纯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管理者较重要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未能得到提高。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他们迫切需求的,这与企业的需求有吻合也有差异,民办高校应看到这些不匹配之处,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企业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如何弥补不足。(三)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人文素养不匹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企业不会让没有人文素养的人担任要职,国家素质教育向来把“德”放在首要地位,民办高校要将素质教育作为首位抓,这也是教育机构的职责所在。但从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来看却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道德素质低、心理素质差、专业素质不高、综合素质一般,这是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的现状,这从毕业生就业态度就可看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是部分学生的写照。如何提高素质水平以符合企业需求是民办高校管理层应纳入重点考虑范畴。

五、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如何解决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应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次着手。(一)开展特色课程与全方位考核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如公办高校的生源好,因此应该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目标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另外,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就业岗位等内容出发,如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快,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分为不同培养方向(如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等),为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区别于统一模式培养出来的全面人才;除了针对企业培养特色人才外,还应考虑学生兴趣,开展各类特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目前高校考核方式只有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考核方式都比较单一,一些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观念上错误扭曲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导致最后毕业后学生感觉什么都没学到,进入企业还要重新培训,为此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考核时应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个性,自由选择灵活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加强实践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企业和学生二者都深刻意识到实践实习的重要性,缺少实践实训环节是民办高校甚至公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科院校在实践实训环节上不如专科院校,专科院校在各阶段学习过程中都伴随实习实训环节,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将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课程相结合,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或实训基地学习,全面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比公办本科学生实践经历丰富,又可比职业学院学生理论知识充实,取得竞争优势。除了实践实习能力外,其他能力的缺失是需要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灵活更易变革,教学主体由教师过渡为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理论结合案例、软件、实验等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提高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无论是实践还是教学都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加强对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国家人才规划重点培养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素质好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提升基础知识水平、加强特色专业教学、深入开展素质文化教育是改革突破口,只有三管齐下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在就业指导方面,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开展就业指导、心理分析、模拟就业等多方面的课程或培训,引进企业专家走进高校开展专题讲座,指引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学习全面了解企业运营,双向交流能保证毕业生摆正心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向社会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较高的人文素养是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更应加强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

六、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创新创业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4]。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力军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走向大众化,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角度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是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之一,供相关院校参考。

作者:尹芳芳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足膺。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266-268.

[2]王丽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导刊,2015(7):64-65.

[3]杨辉。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1-153.

大专工商管理毕业论文5100字【第四篇】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经济生活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止**年,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 6600 万家,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 90%以上,创造了超过 60%的国内生产总值,他们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及推动技术创新、拉动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开始主动调整,传统行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对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新常态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如下:首先是融资渠道过少,融资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通道狭窄,间接融资信贷支持不足;其次是企业投资意愿减弱,融资难度加大;此外,在经济增速总体下滑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融资成本相比大中型国有企业过于高昂。

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渠道过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上市的门槛比较高,并且政府部门对于上市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比较大,创业投资体系不健全,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公开资本市场运作来筹集资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大概仅 5%,而国际上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则达 70%左右。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同时也缺乏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支持,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和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时候首先想到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但是银行贷款的诸多限制性条件使得企业无法按时足额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资金的使用方向也受到较大限制,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新常态下银根一再的紧缩更是给中小企业融资雪上加霜。

银行更加惜贷,融资难度加大

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此外,市场不景气,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加剧了银行贷款坏账的风险等等,在这些新常态下的共同作用下,银行业处境艰难,这使得很多银行施行更加严格的贷款政策,惜贷现象严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进一步突出。

经营状况堪忧,融资成本升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信息不透明、资产抵押价值偏低、担保手续过于复杂且费用高昂等劣势,加上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等因素,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中小企业在借款时无法获得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的待遇,反而需要比国有大中型企业支出更多的浮动利息和担保费用,来保证借款的按时偿还。随着经济新常态下银行贷款的审查和限制越来越严格,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银行的高要求和各种限制性条款,推升了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的成本,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融资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率根据供需原则不断的上涨。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的获利连民间借贷的利息都无法还清,甚至还有人说中小企业伸手民间借贷无异于饮鸩止渴。

3 新常态下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外部环境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法规

在经营成本上升和融资难、融资贵的双重挤压下,中小企业不得不“穷人吃贵人米”,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帮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是由于大部分政策还是过于笼统,相关规定可执行性差,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致政府虽然对中小企业实行的很多优惠政策并没有达到预先期望。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一些关于融资和企业信用担保的详细解决方案,增加政策的可执行性,与此同时,银行、民间资本、资本市场中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也应同时出台,各方共同努力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国家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该对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倾听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做出合适的政策而不是走形式,相应的政策出台后相关部门还应做好相应的监督措施并及时反馈给政策制定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切实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充分释放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配套平台,设立专门机构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为本国中小企业融资设立了专门的政府金融机构,我国应该参考国外的做法,设立专门的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监督等方面提供服务,增加中小企业的透明度,这些机构能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费用低廉的担保或者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优化资本市场,发展民间资本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应该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市场准入门槛还很高,导致许多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政府应该尽量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创新资本市场模式,探索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新模式,最新推出的新三板市场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应细化中小板块的分类,让处在各个规模各个发展阶段的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此外我国目前存在着

大量的民间资本,由于目前相关法规的缺失,导致我国民间资本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一味的禁止民间资本的运营绝非良策,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更应该立法引导民间资本的运营,使民间资本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转变银行理念,实现合作共赢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或信用度达不到要求,银行贷款普遍存在偏爱国有、大型企业,“抓大放小、扶强弃弱”的做法屡见不鲜,更有人将银行这一做法总结为“偏好锦上添花、少做雪中送炭”。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公有制、国企等概念在银行贷款中根深蒂固,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银行应当摒弃旧的观念,平等对待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消除所有制“歧视”。其次,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中缺少资金的不多,主要是中小企业缺少资金,银行应当修改自身的营运战略,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一套信用评价方案,并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实现合作共赢。

完善内部因素

^v^总理曾说过,打铁还须自身硬,仅仅有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经济新常态下,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动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核心的国民经济转型大趋势下,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传统的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位于“微笑曲线”最底端,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却获得较少的报酬,这样的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品牌价值低廉,自身发展受到订单的制约,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放缓,用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生存都难以为继,自然融资也就更加困难。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应该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掌握核心科技并且发展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难问题。

完善财务制度,优化管理结构

财务状况混乱、不透明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小企业的通病,这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信息透明开放,这样才能解决由于财务报告准确性不足带来的融资难得问题。中小企业应当不断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来打理企业,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就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银行方面才有可能愿意贷款给企业。

4 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没有中小企业参与的市场是不完整也是不可能的,作为当今多元化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我国中小企业吸纳了 80%以上的城镇居民就业,

在当今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不景气的新常态下,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在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外部政策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两大模块,分六个方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现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一定的启示,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继续推进,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必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篇2)

高职校企深度**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一、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来源于院校和企业两个层面。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院校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一系列设计融入院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诸多环节;企业为院校教学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反馈用人意见,不断为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双方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

(二)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人才。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优质、稳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准职业人”的身份真实体验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体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在企业具体岗位的实践,明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从而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学校也通过搜集实践期间企业和学生两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这样,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内容、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是为企业孕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需要让企业全程参与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企业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院校一起建立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选派企业高技能员工或者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相关课程的技术指导老师;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举办企业产品技术及信息专题讲座;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和教学规律,工学交替式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深度合作培育出来的学生既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紧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是促进校企双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企业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专门从事生产与服务的经济主体,其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应该成为相应的社会责任主体。企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现为: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互利共赢,积极承担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强最基本的两项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培养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二是为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的能力。

二、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思路 内容来自

分析现状,创新模式。通过各种方式的调研,对比省内外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校企合作的依存关系和社会功能,总结校企合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思路,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企业提供的融实践教学和企业经营于一体的实战性实训基地和学校拥有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为基础。校企双方整合资源,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或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同时也从企业中聘请若干兼职教师,负责承担课程嵌入式教学任务和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指导。探索路径,创造效益。学校与企业一起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达到社会认可、企业满意、学生受益的共赢的目标。

内容来自 三、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策略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融教学、实训、生产、培训、职业技能提高于一体,探索具有仿真教学环境、体。

48 1214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