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优推10篇
小学生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当中明确的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教育基础内容,通过语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能力。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则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开展和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前言:
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却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实施,当前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能力培养开始加以重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于体现出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出保障。下面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只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学中除了读书、写字,没有其他的功能存在。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种掌握汉语的方式,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将德育教育内容逐渐的渗透到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去。小学语文教材中本身是有着很多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的,可以说教材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保证。同时,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得到集体观念的培养、家庭观念、责任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也普遍更加容易接受,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十分关键的。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并且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当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学生的语文的兴趣所在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强化都能产生重要价值,并且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因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中的问题
2.1传统观念深刻:我国长时间来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实施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已经在教学中形成了固化思想,即便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也难以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思想观念。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性学习,却严重的忽视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比较看重成绩的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加以重视。
2.2形式感强:虽然当前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但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在教学中是难以接受到德育教育的。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是很少涉及到的,或者在讲解过程中比较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将德育内容背下来或者抄写等。这样的形式严重的影响了教育的正常实施,也违背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导致效果始终难以提升。
2.3教材作用难以发挥:在当前阶段我国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存着很多的潜在德育教育内容的,但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上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利用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中仍然各司其职,采取一带而过的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难以发挥,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发挥不出语文教材的价值。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3.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关键人物。当前阶段在小学当中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向全面化方向发展,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适合教育的发展及趋势,能重视师德修养的提升,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表率作用。同时,教师要计划的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有意的、系统化的渗透思想道德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逐渐受到影响,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建立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2正确利用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有些德育教育内容并不够明显,有着一定的隐含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读,挖掘到当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可从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理解在这些内容中所包含的实际含义和价值,并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对于教材的剖析能让学生在知识性的内容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得到德育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进一步的感受到德育内�
3.3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定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好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要表示出关心和关爱,在教学中更加要为他们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关系能得到递进。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教育的效果提升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语
语文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关键课程,德育教育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发挥其育人的作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德育上的培� 但教师也应当注意,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学生的发展过程,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77—80.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77—80.
[3]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65—69.
[4]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56—59.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总之,我们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应当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学生们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摘要:生活化德育教育既能够体现实际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又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思考,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实际效果。文章主要围绕生活化德育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的有效实践展开探究,详细阐述了讲解生活事例,提升判断能力;搭建生活场景,考验行为选择;开展生活实践,检验教育效果等几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德育教育是小学整体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都产生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以及各年级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以增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指导性,进而使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断提升,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以及行为方式的正确性。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知识积累较为丰富,生活阅历有所增加,利用生活化方式开展德育教育,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较为明显,能够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一、讲解生活事例,提升判断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利用生活化方式开展德育教育的首要步骤是利用生活事例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对事物是否正确以及其中道德水平高低的综合判断能力。教师通过选择生活当中的实际事例,为学生进行阐述与讲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产生对生活事例的全面认识,进而根据自身已有的思想认识以及道德水平对其中出现的不同行为进行判断。教师在学生判断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判断能力进行观察,对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进行充分的掌握,为后续德育工作的进行提供重要参考。
小学教师在利用讲解生活事例提升学生判断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具备一定道德困境的复杂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而不仅仅用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而是利用增强难度的生活事例,吸引学生产生思考,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对其中的行为进行评判。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场景:在火车站售票机前,有人插队,理由是自己乘坐的火车马上要开,需要插队取票,教师让学生判断这种行为应不应当同意让其插队。很多学生认为火车要开,情况紧急,应当让他插队,但有部分学生提出火车出发时间是一定的,买票时就知道,应当自己承担迟到责任,不应当让其插队。学生的说法各有道理,教师通过这样鲜活的生活事例,不断考察学生,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
二、搭建生活场景,考验行为选择
教师利用生活化德育教育方式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事例来增强学生对不同行为道德水平的判断,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生活场景,将学生放置在非常逼真的道德选择环境中,使学生在这种场景中进行行为的选择,以考验学生自身道德水平如何。教师通过学生在仿真生活场景当中做出的'行为选择,总结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以及行为方式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得出不同学生在相同德育教育工作下得到的具体教育影响。而学生自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的表现,也会引起学生自身的反思,主动探求自身素质的提升。
小学教师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搭建生活场景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生活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当中进行选择,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最常遇见的场景进行设计,使学生既能有熟悉的感觉,但又与学生真实生活场景有所区别,吸引学生参与到生活场景当中,做出行为选择。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的人际交往为生活场景搭建的切入点。如将班上关系较好的两名同学,作为场景中的主人公,并设计出二人从未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吵架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应当如何处理与同学间的矛盾。有的学生回答自己会主动认错,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错误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自己绝不会主动认错,因为那样做很没有面子。通过学生的不同选择,能够看出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可能出现的选择倾向,为教师的后续指导提供参考。
三、开展生活实践,检验教育效果
小学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过程中,通过在仿真生活场景考验学生在面对不同场景的时候会进行怎样的行为选择,但学生最终能否将德育教育中的积极影响在自身生活中进行落实,则是另一个需要小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开展真实的生活实践活动,在真实生活当中检验生活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过程中,曾经为学生搭建养老院生活场景,询问学生面对养老院老人时会怎样做,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愿意为老人们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比如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讲一讲过去的故事。在后续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在周末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进行生活实践,在与养老院老人真实相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与老人聊天过程中表现出想要尽快结束聊天的倾向,这与学生之前在仿真生活场景中表示的行为选择截然不同,表明学生在仿真德育教育环境中的选择仍然由于不用承担真实的付出而具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通过德育教育在生活当中的实践,教师明确了应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怎样的改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效果进行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生活化德育教育策略能够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指导作用更明显,有利于学生转化德育教育效果,提升德育教育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淑萍。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04):12.
[2]吴莹瑛,吉敏。弘扬行知文化践行美德教育——江苏省南通市行知小学生活化德育特色报道[J].华夏教师,20xx(09):31-32.
小学德育论文 篇4:
小学德育论文1900字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促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正文: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影下,教学质量是显性的效益,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重智育、轻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近年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但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估与督查体系,督导流于形式,评价缺乏依据。在学校层面,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人员保障,教育的实效性与学生复杂多元的思想状态和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学生个人品德和心理问题所次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和师生矛盾也比较突出。在独生子�
二、正确把握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孟子说,“心庄则体舒”,“尊德乐义,可以嚣嚣矣”。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准确理解、认同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小学德育教育产生内化功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构成,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以灌输和说教为主,过分强调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这种方式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转变小学德育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和内化作用,运用心理咨询、角色扮演、沟通分析等心理辅导方法,逐渐改变学生的认知行为,不断了解学生个性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才会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增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小学德育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导向作用。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必然有什么样的思想和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学生会以心理失衡的状态出现,而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心理问题,它往往与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提高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质,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他们的态度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会起到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促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首先,要促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融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身心潜能,促进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在小学德育教育方法中,也要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模式,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使他们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自己选择、判断、领悟和调适,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其次,要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一要整合教师资源。要通过校本培训,使每个教师掌握基本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和心理学常识,确保各学科教师既能胜任学科教学,胜任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成为学校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在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中自觉渗透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整合课程资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几场体验活动和辅导报告,必须渗透到教育全过程和各方面。新课程实施以后,各科教材中都蕴藏不少的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教育情景,教师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态度、积极情感和积极的价值观。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5:
1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分数。
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太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分数为目的,来进行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培训教学,从而忽视小学生的品德与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无法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使小学生厌倦语文教学课程,也就发挥不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1.2教师尚未正确领悟德育教育的内涵。
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也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入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与此同时,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只是空谈,这样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品德问题,还会降低小学生的素质水平。
1.3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要想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而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品德培养,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的主要措施。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素养。与此同时,感情熏陶法还可使小学生与语文教师的情感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展示,这样有利于语文教师德育教学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运用讲析理解法,对德育和智育进行完美结合,在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发� 这样才可促使小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课程,同时也能使小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含义。另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就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品德教育,可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2在实践中中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都得到提升。为了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师可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品德教育目的。与此同时,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这样还可促进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2.3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实施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德育融入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内容,还可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首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来准备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小学生的正确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小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另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小学生能够热爱语文课外阅读,促使小学生品德的提升。
2.4从教师角度出发实施德育教育。
为了能够使得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品德培养,这样才能使得品德教育更加具有实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正确的言行与观念,主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感得到提升。因为只有语文教师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另外,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制定培训计划,这样不仅可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四个角度实施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而且也可使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6: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措施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讨论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开展的活动,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当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来统一看法,还可以运用辩论的方式,或者组织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起到自我启发和教育的作用效果。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英雄人物。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榜样是学生身边的,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3.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对象,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思想、品德、习惯、爱好等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经常性的教育。因此,家长和教师要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做学生的表率,不要把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和行为传播给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们。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7: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 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当前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德育教育常常被忽视, 以至于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模式单一、不重视教学过程等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可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而且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数学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并对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 因此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以小学生实际需求为主,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德育教育, 以发挥其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一) 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 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若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则能够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但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未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导致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相互分离, 并且教学的传统化现象较为严重, 导致学生参与程度降低, 课堂效率低下。
(二) 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当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教学的灵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只是将课堂教学固定在教室中进行, 导致教学缺乏实践性,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得不到提升, 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欠佳。
(三) 对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
当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整个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 而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 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并且趋向于重视数学教学的结果, 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来进行的, 因此, 德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革新, 使德育教育充分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的方式, 使学生加入到游戏中,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数学游戏课堂的主体, 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 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意识, 并通过数学游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学习成长。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 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进行点拨, 在游戏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从而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 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二) 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各阶段教学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 教师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当前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并且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 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 应该围绕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 在讲解小学数学加减法算法的时候, 可以通过动画“数鸭子”的视频教学方法来对加减法运算进行教学, 通过鸭子在水中数量的增减, 可以使学生领会到加减的含义, 从而更加浅显易懂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 并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与此同时,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动画进行播放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动态图画教学来对这种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 使教学模式更加富有趣味性, 从而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点, 并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将德育教育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将德育教育的知识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因此, 教学的过程便显得格外重要,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结果比较注重, 并且较为偏向于应试教育,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味, 并会因此对小学数学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因此,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德育教育的内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从而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激励教学,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和阻碍, 教师应该加以指导, 并激励和鼓励他们, 使他们重拾自信心;当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进步或是提高时, 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当优等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成绩, 在班级中的学习名列前茅, 则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使学生更有上进心。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加强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能够提升教学水平, 并且还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进行德育教育应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消极影响的方式、观念和方法,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淑鹤。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 20xx (8) .
[2]郑永萍。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青年时代, 20xx (22) .
[3]王金萍。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教育界, 20xx (4)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8:
1.导入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开始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课程的导入,让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少数民族歌曲时,如:《娃哈哈》、《草原就是我的家》、《侗家儿童真快乐》等,都可以在导入时放一些和少数民族有关的影像视频。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学生不了解的民俗习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一切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陌生而新奇的,所以让学生了解“56个民族,56个家”,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成员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我们要民族大团结,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在教授学生革命歌曲之前,可以跟学生说一些和革命有关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教师在教授《义勇军进行曲》时,作为学生对这首歌并不陌生,但是并不了解这首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导入这课时,可以有步骤、有层次的深入,通过一层一层的启发和铺垫,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内涵以及当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名的革命故事,如:抗日小英雄王朴、朱德的扁担等。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为了歌颂这些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军人,歌曲中所有被压迫、被欺辱的中国人民都开始奋起反抗,进行民族自救,由衷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歌曲中所描述情景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树立起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歌曲,思想品德也受到了熏陶,强烈感受到革命历史歌曲所传达出的浓烈感情和丰厚的凝聚力。
2.内涵的挖掘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反应学生健康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歌曲,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歌曲所具备的内涵。一方面,歌词积极向上。如:《美丽的家乡》歌词充分赞美了家乡的美好;《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热烈歌颂了我们的首都,充满了浓烈的北京气息;《我们多么幸福》充分展示了儿童、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些歌曲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德育内涵,教师必须要用巧妙的手段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都受到歌曲独特魅力的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师在教授《萤火虫》这首歌曲时,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美丽且生动,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宁静的夏天夜色中,眼前出现了一群一群、一闪一闪的绿色萤火虫,这些萤火虫虽然只有非常短暂的生命,但是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都是不断照亮周围。对于其他类型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七子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从而提升思想美境界。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独特的德育内涵,就要在课程开始前对这首歌曲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拓展和实践
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堂小结,对一节音乐课进行总结和回顾。进行小结时,要针对班集体所有学生,对本节课涉及到的音乐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突出重点内容,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和音乐教学工作共同开展,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音乐人才。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注重音乐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在《我和小树来比赛》音乐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都希望可以为美化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让学生到固定的地方去种下属于自己的树,美化环境,生活才可以更加美好。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音乐兴趣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器乐队等,这些兴趣小组都可以是音乐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歌唱比赛以及一些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严守纪律的好品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在教授音乐课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健康向上的成长。
小学德育论文 篇9:
小学德育论文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
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祁菲菲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爷爷奶奶的娇惯使他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二年级时曾发现他悄悄拿别人的东西,经过教育他有了进步。可这次中午饭时他又悄悄拿了三(1)班李铎的字典,当我们班的学生告诉我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原来他让爷爷奶奶给他买新字典,爷爷奶奶说家里有一本旧字典先凑合用,当他看到别人都有新字典而自己没有时,想要一本新字典的愿望驱使他偷偷地拿了李铎的字典。经过谈心后,他哭了,我又把给儿子带的香蕉给他吃,他哭得更伤心了。这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祁菲,老师相信你今后永远也不会再拿别人的东西了,你说是吗?”他哭着点了头。我又说:“你的自制力是很强的,老师可以看得出来,永远不拿别人的东西,就凭你的努力并不难做到,因为你在班里是最能管住自己的人。”他笑了。在这里用了“自制力强”“有毅力”等拔高评价语,它藏起批评的锋芒,把兴奋点转移到了优点方面,使他撤消了对我的心理防御,很容易接受了我的行为指导。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别人的东西。第二天还悄悄地给我拿了一根教鞭,他这微妙的变化,使我感到了一丝欣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我们一味地用批评和惩罚的方法,很难说不产生逆反心理,很难说不遭到学生的拒绝,如果改用拔高评价的方法,透过优点的夹缝看缺点,儿童会容易接收也欢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中我感到拔高评价语具有优点放大的作用。在儿童身心发展进程中,随时体现着许多闪着童稚光芒的优点。但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去认识也是比较困难的,而老师的“拔高”评价语则能把他们的优点放大到可见程度,使儿童一眼就能看到有哪些进步的`优势,从而增强争取更大进步的内驱力。王忆是我们班有名的写字最差的学生,在一次写字课上看到他写字有进步,我就表扬了他并说:“王忆你可真棒,这次你的字写得真好,在咱们班排到了前几名,看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得多好,连老师都比不上你,照这样练习写字,你一定能成为咱们班的小小书法家。”从那以后他的字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把王忆称之为“小小书法家”。着实高于对他的评价,但这种拔高评价是建立在他有进步的基础上,所以他听了会产生“小小书法家”就是我的感觉,无形中给他努力写好字加了一把劲。
拔高评价还具有精神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哪怕是回答对了一个提问,做对了一道黑板演示题,或是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他们都会产生积极而愉快的心理体验,这时,我都会及时地给予拔高评价。如对儿童成功的回答和黑板演示,我就会说:“好!__的回答太精彩了。他不但回答得正确无误,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很强,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呀!
“真不愧是咱们数的上的数学专家,这次他的作业又全对了。”“现在咱们班涌现了许多热爱集体的学生,正是由于这些热爱集体的学生才使咱们班的卫生又得了满分。”等,这些评价语作为学生的精神刺激物,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为学生积极行为的不断涌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证明对儿童适时做出“拔高”评价,可充分满足儿童受表扬的心理需要,引起更高层次的积极作为,拔高评价语可以点石成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1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
上一篇:小学教师德育论文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