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主动思考,促进深度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提升阅读能力?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1

阅读指导方案

一、课外阅读指导思想:

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立志成才,特制定我校读书活动方案:

二、实施步骤:

(一)做好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始。

1、以讲诱趣

从新学期伊始,一有空闲,就可以让孩子们围坐在老师旁边,听老师给他们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让娓娓的话语带他们进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2、以境激趣

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愿望。

3、以活动促趣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精品天天读,感悟天天说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借阅书报,每天早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并记录活动过程,对阅读次数多、感悟精彩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推荐给学生的书教师也要读,并积极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二)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

阅读阵地建设分为:校园图书室建设,班级书架建设,家庭书架建设

完全开放校园图书室,把借阅的自由交到学生手中。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学生可以自由去借阅。

学校为班级增添一定数量的新课程必读书籍,不要阅读风刮来得时候就给班级3本5本的书,这样虽然每次花钱不多,但用处甚微,久之,钱就白花了。书保存好了,每学期班级之间,年级之间进行互换,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

家庭书架则是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学生在家的时间最多,也是阅读的重要场所。鼓励学生节约下零用钱,经常为自己的书架添本书。

(三)、做好阅读内容的推荐。

(1)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以1篇带多篇

收集和文章结构、主题方面相似的文章。比如在教《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让学生去找“非典时期无私奉献”主题的文章,让学生交流。这样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也会有帮助,因为主题相似,理解相对容易。

(2)结合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老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有足够的宽容,在孩子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孩子喜欢的差距。其实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还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足够尊重。

(3)必读书目推荐

有自由,也有强制,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还需要把精华呈现在他们眼前,多做些时尚的广告。主要采取推荐和自选两种形式。根据每个年级段学生的认识、理解特点,特在每个年段确定必读书目。

(4)阅读生活推荐

带文字的书籍我们要阅读,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关注我们的生活,阅读生活中的无字天书,这对学生来说,比较感兴趣,因为人似乎天生就爱道听途说,同时我们将重点落在“举世瞩目的新闻”方面。

例如:两会问题、热点、伊拉克问题、韩潮等等。

这些事情的推荐,目的是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在交流身边新近发生的人和事中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和生活实践有效的进行结合。

(四)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的五个习惯: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走边诵。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的好习惯,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根据课本的要求将之改为查工具书或资料;思考文本中的疑点、重点、特点;划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边走边读是针对“阅读生活”提出来的,生活即书本,平时多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就会学到很多的生存本领。

2、教给学生必需的读书符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①②③”等,在课外重点段的训练中,就可以大量训练,并多次强调,直到学生养成习惯为止。

3、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再比如,“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活动,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同时促进两个年级学生的阅读。

4.剪辑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写作的资料库。

5.文摘卡片法: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自己制作的卡片上。制卡片时要注意持久性和易于保存,还要做好归类,以便日后查找,此举贵在持之以恒。

6.写心得体会法:就是读完1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掩卷深思,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对文章中的教育意义加以分析,谈谈自己的感受、启发或由此产生的联想,抒发自己时惰感。

7.编写提纲法:看1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1篇文章的要点。

8.列表法:这种方法可避免读书只追求故事情节而不深入思考的不良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翻书”的习惯,对提高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9.批注法:当自己读到感受最深处就写上自己的评语或者眉批或者旁注,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可以看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收获。

三、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校:单周一节阅读课,双周一节阅读活动交流课;单周周四早读时间为课外阅读课。

在家:每周由家长签字督促孩子看3小时以上课外书,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学校和家长一起努力,让孩子的课外阅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和习惯的培养。

四、加强阅读的制度化管理 引入评价激励机制

1、学期初,宜为学生确定较为详细的分期阅读指标,包括每周(月、学期)应阅读的各类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科技信息、新闻杂志等等的篇数及字数,应该作好的读书笔记及读书心得的篇数及字数等,并指定专人负责阶段性的检查落实,教师定期抽查,奖勤罚懒。此举对于平时具有阅读习惯的学生而言,可以进一步使其明白阅读目的及任务;对于平时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而言,通过强制性的定量阅读,可以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便能蔚然成风。

2、引入评价激励机制 为学生阅读定量,实施制度化管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但是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想学生长久地保持极大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光靠制度化管理是不够的,还应适时适度地引进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开展阅读量的统计和竞赛活动

以天或周或月为单位,进行阅读登记。登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书名、篇名、页数、字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篇数、字数等。这样的统计和竞赛能一定程度地激励学生的阅读欲望。

②定期举行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的展览会 每次展览挑选其中较优秀的笔记或卡片展出,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既为其他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也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阅读兴趣。

③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演讲会、故事会、时事报告会、科技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等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在改造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

五、成立学校阅读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 : 肖长萍 副组长 刘峰 彭刚 组员:刘春秀 李明 刘珍 聂树同 刘军 周方霞

职责:负责巡回检查同学的阅读情况,阅读汇报、故事比赛、读书笔记等。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2

一、事先准备:

开始阅读前,一定要为我们的阅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做好读书的心理准备。可以是书房,也可以是温暖的被窝。总之周围要非常的安静、舒适,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气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单独准备一个书架,把他的书籍分门别类地放在上面,并列出一个阅读计划。这个计划不用太长远,可以是一天的计划,也可以是一周的计划。当孩子开始阅读的时候,可以让他把每天阅读的页数记下来,跟自己的计划比较一下。这样,当孩子实际阅读的内容比计划少时,这个记录可以督促他们阅读;当实际阅读的内容比计划多时,就可以使孩子有些小小的成就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阅读欲望。

好了,找到适合我们阅读的地方后,我们就可以拿起一本书来阅读了。这时,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准备的工作,指导他们养成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1、看着书的封面、署名,试着想象作家与内容。一般我们给低年级孩子选的图书都是有好看的封面的,所以拿起一本书时,家长可以先指导孩子观察封面的图画,让孩子看看图画上都有谁,看看封面所画的背景,结合着这本书的书名,猜测一下故事的大概情节是什么。再看看书的作者,让孩子猜一下写这本书的作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看图写话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之间的迁移能力都会有所增强。

2、看着目录,与自己想象的内容做比较。要想迅速知道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因为目录是对这本书每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在孩子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看书先看目录的习惯,这对孩子们以后阅读“大部头”时,迅速掌握书的大概内容,找到阅读重点是有帮助的。可以一边看目录,一边和孩子讨论故事的情节,与刚才通过看封面和书名时猜测的内容做一个比较。这样对书的内容,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快速翻阅书籍,透过看到的插图想象内容。故事书中一般都会有一些生动的插图,它们大都画着书中的主人公,或反映故事情节,或反映故事背景。阅读文字前可以先看看这些插图,对书中主人公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家长还可以通过这些插图,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人物的形象,判断人物在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和作用。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抓住人物特点的能力,潜移默化中给了他们一些写作的知识。

4、先了解作家的序或者作家的生涯。读一本书一定要对这个作者有所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家长可以事先做准备,给孩子讲一些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作家的成长经历,帮助孩子尽量站在那个时代去理解故事情节,这样还有助于孩子对作家产生崇拜,更加广泛地阅读。不过此时要注意的是,不去看内容摘要的字句或是批评的字句。看过摘要,会对书失去兴趣,看过批评字句会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反而对阅读产生抗拒,进而妨碍正确的阅读。

二、念出声音: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正式阅读了。在低年级阶段,我建议让孩子们念出声音,也就是朗读。朗读有许多好处:第一是可以提升正确的辨读文字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在孩子的阅读初期是很重要的;第二点是可以协助孩子们,迅速进入书籍的世界;第三点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需要语感,其实汉语也是一样的。进入到中年级以后,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不会用标点符号,还经常出现病句的现象,这都是与孩子缺少语感有关,而语感的培养就是要靠大声的朗读。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语感的关键期,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朗读。

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小建议,帮助孩子乐意朗读,以多种方式促进孩子朗读能力的提高。

当孩子在念1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把声音录下来,之后再放给孩子听。一般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听不出自己发音上的问题。如果让孩子听一遍自己的录音,就可以注意到自己的发声状况,声音的强弱,声音是否适合等,当然家长也得帮助孩子改正。如果您认为孩子的朗读水平已经不错的时候,还可以把这些录音送给别人听,或者寄给电台的少儿栏目。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热情。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念图画书给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听,并赞美他,如此一来,孩子便会经常念给弟弟妹妹听。还可以带他到社区老人们聚集的场所,并让他在老人的面前,以流畅的声音念给爷爷奶奶们听。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多鼓励他,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可以给别人带来乐趣。这些小方法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家长们不妨试一试,并在生活中找出更多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默读

经历过出声阅读阶段,小孩子会自然地舍弃念出声音法,用眼睛来阅读。如果念出声音法是以单字为单位来念,那用眼睛的读法,则是以文章为单位。孩子到三年级以后,基本上应该以默读为主了。读书的速度会开始加快,书也越读越多,认识的字也是越来越多。

默读的方法也有许多,由于是属于中年级阶段所要训练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虽学经九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新教材的启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出台,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课外读本、推荐名著,综合实践活动等。指明了,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系统论中的整体

2、优化论

3、教育学心理学

4、《语文课程标准》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一)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二)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还给学生现象参与行为,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此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实践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以读为主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6、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校初一至初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3,4—13,7)。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13,9—14,1)。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4,3—14,7)。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告。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4

阅读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是教师的期望。苏联儿童剧作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曾经说过:“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珍贵的书,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绘本图文并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让幼儿获得更好地发展。

激发兴趣,让幼儿爱上绘本阅读。绘本阅读能引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童趣、想象和快乐的世界,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和信心,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温馨的环境和温馨的绘本”不仅能引发孩子产生阅读的愿望,更能引发孩子产生阅读的喜悦。

孩子总是对新奇、漂亮、独特的东西感兴趣。所以,老师在图书角的布置上要注意创新,如布置童话般的蘑菇小屋、树林小景、木偶、头饰等,引发孩子想阅读、想表演故事的愿望。绘本封面的颜色要温馨,图画要温馨,故事的内容要温馨。一本温馨的绘本能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一本本优秀的绘本,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孩子会从中吸取丰富的文学营养,领悟到真、善、美的真谛。

拓展想象,充分体验阅读乐趣。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拓展延伸活动。

比如幼儿读完绘本《逃家的小兔》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续编故事,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教学时可以采用绘画的方法,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续编故事不仅可以给幼儿打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让幼儿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使幼儿在阅读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但教师不必生硬地告诉幼儿绘本所蕴含的道理,而是要在不知不觉中感动他们。比如,绘本《亲爱的小鱼》是一个非常感人温馨的故事,借着一只猫的自我独白,表达着爱与理解的深刻内涵。如何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里爱与被爱的主题呢?笔者在给幼儿讲述时,把故事里的小猫和小鱼,假想为妈妈和孩子,让幼儿通过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体会到小猫对小鱼的爱,同时也理解了小鱼为什么愿意放弃自由,选择永远陪伴在小猫身边。

发散思维,让幼儿学会创造。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幼儿期是大脑发育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好奇好问,思维发展也十分迅速,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相当必要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活动情景,让幼儿感知形象、描述形象、想象内容。比如看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笔者引导幼儿将图片改编成故事。首先,笔者在黑板上布置一幅大背景,再分小组设置小背景和水果卡片,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提问:“虫卵变成毛毛虫后,毛毛虫饿了,会怎么办?”随后,笔者让幼儿自由讨论,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孩子们根据形象的材料,按自己的想法组合拼图,讲出了一个个情节生动的故事,充分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中,谈话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谈话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谈话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将他们对绘本的疑问、见解大胆地说出来。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让缺乏自信,不敢说、不会说的孩子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话语,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与激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5

学校教师读书节活动方案指导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颂奥运,迎世博”这样一个欢庆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启慧的每一位教工都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争创市文明单位的过程中,我们启慧的每一个人都想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人文底蕴,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继续通过读书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浓厚氛围,让教师在读书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读好书才能积淀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滋养心灵,让我们一起来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1、继续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团队。

2、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

3、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校办学品味的同步提升。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四、活动流程

1、第一阶段:读书启动阶段。宣传启动,召开教师读书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

2、第二阶段:参观世博展览馆,好书品读、迎“世博”学双语阶段。确定书类。阅读书目分学校推荐必读类和教师自读类。推荐书目确定《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为必读书目。全体教师在工会的组织下每月定期一起学习迎“世博”学双语的活动。

3、第三阶段:读书感悟阶段。学校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研讨的平台,交流成功的经验。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6

区域活动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从而让幼儿个性得到充分 发展。这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亦步亦趋的 指导模式,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有效指 导,成为众多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简要的 几点建议。 1 进行材料投放,发挥隐性指导 区域活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 式,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同时,区域环境是客 观存在的,对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参与选择会发挥隐性的指导作用。受 制于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幼儿们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基 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原则和 规律,进行材料的投放,从而发挥教育指导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顺 利实现。

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充 分发挥内在潜能的重要驱动力。这样,教师就不必进行专注力等方面 的指导。比如,在积木建构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动物、玩具或者城堡 的模型,在符合幼儿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也 可以为引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由于年龄小, 幼儿的思维发展需要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同时,幼儿 的认知过程也要经历从表象到深入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的材料投 放也要考虑一定的层次性,促进幼儿的循序发展。比如,在“制作风车” 的科学活动区域,教师的材料供给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呈现。

首 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车成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兴趣。其次, 展示风车制作的基本步骤。教师可以通过画面讲解或者视频指导的方 式,使幼儿明确制作的基本方法。最后,教师进行原材料的提供,引导 幼儿进行具体操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可 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又比如,在建构区,教师可以先投放一些大型 积塑,引导幼儿进行拼插、搭建。隔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再多投放 一些木板或者海绵块等材料,来启发幼儿材料的混合搭配,促进幼儿 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除此之外,材料的安全性、新颖性和生活性等,也 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发挥隐性指导的重要手段。总而言之,教 师要综合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地进 行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

2 进行活动观察,提供恰当指导 受制于认知经验等各方面的局限,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另外,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特定的身心发 展成长阶段,幼儿具体的行为表现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 要教师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再提供科学前挡的指导,促进幼儿自 主探索的持续有效进行。 比如,在绘画区域,一名幼儿东张西望,而不是如同其他幼儿,专 注在个人的作品创作中。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 是幼儿尚未确定绘画主题,所以东张西望进行借鉴,也可能是幼儿需 要深入了解周围环境来增加安全感,也有可能是幼儿兴趣不浓厚的体 现。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立刻进行干预指导,而是再观察一段时 间,进一步明确幼儿的参与状态。事实证明,幼儿在不久之后,就开始 于绘画创作当中。教师的不干预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又比如,在积木搭 建区,一名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进而向周围的小伙伴寻求 帮助。但是一轮求助之后,这名幼儿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灰心失望的 神情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主动提供帮助,使幼儿保持良 好的参与状态,并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 参与状态,并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从而提供科学恰当的指导,促进活 动的有序进行,实现幼儿的成长发展。

3 通过观察记录,给予评价鼓励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解决 问题的实践参与中实现成长的。在这个阶段,外界的肯定和鼓励是激 发幼儿自信心,不断规范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幼儿心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高度信服教师的言行评价。基于此,教 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参与状态的整体情况, 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幼儿的持续发 展和进步。 比如,在文本阅读区,

教师在幼儿结束阅读活动之后,可以从遵守 纪律方面,爱护书本方面,认真阅读方面,以及勇于提问等方面,给予 表现良好的幼儿以语言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且鼓励他们持续保持,从 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这样也可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使幼儿 明确活动规则,在未来的区域活动 中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不断获得 成长进步。 总而言之,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对 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引导观念,从材料投放、观 察指导和科学评价方面进行灵活得安排,从而促进幼儿的自我探索 和自我完善。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7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阅读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大部分幼儿就算拿着书也不知道怎么看,往往把书当玩具一样卷呀、扔呀、折呀,书一会儿拿倒、一会儿拿反,还会不停地换书……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结合实际情况,既然知晓了绘本的优点,面对五花八门的绘本图书,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绘本,如何针对幼儿兴趣利用绘本,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走出各种误区绘本阅读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各方面的知识经验都很少,所以在阅读中的认识水平都很低,。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图画选择,色彩要鲜艳。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当然,也有一些相当着名的绘本只有图画,而完全没有文字。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直接视觉冲击大于文字的影响,如我给幼儿讲故事选用了色彩鲜艳的故事书《小兔过生日》它里面的色彩大都采用了暖色调,无形中形成一种温馨的情感,深深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了幼儿阅读的欲望。

2.内容选择,要从孩子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幼儿对这个绘本有感性经验或者易获得感性经验的,内容是活生生的,幼儿经历过的。当然,教师除了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还应想方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

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它的封面就是一只很肥大的毛毛虫,毛毛虫对于孩子而言一点都不陌生。所以这个绘本内容是从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为起点,里面独特的构成,既诠释了简单的1-5数的概念,也让孩子知道毛毛虫有多饿,从而使幼儿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产生联系,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

3.避免误区,纠正认识的偏差。在绘本的选择和使用中存在”拿来主义”,即教师拿来绘本就用,不去分析年龄特点是否适合,不去理解绘本的语言内涵。还有教师本身对绘本的不熟悉导致孩子阅读绘本时的盲目性,即幼儿把一本书打开,忽地翻到中间、又忽地翻回前面,不仅对绘本损坏率高。这样不仅使绘本阅读没有发挥其优势,也使绘本阅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即”识字朗读型”” 故事讲述型”” 提问解答型”” 无指导阅读型”等误区。教师须避免这些误区,积累经验,增强认识。

二、激发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

        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化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指南》也提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幼儿有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促进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图书等阅读材料选择上的激趣教师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数量充足,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阅读的绘本。并定期更换一些新图书,给予幼儿一些新的刺激,会增进其阅读兴趣。因此,在区角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一批画面内容丰富、封面色彩鲜艳的读物,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经过反复翻阅之后,他们对熟悉的图书兴趣会逐渐减小,为此,我们将图书的更换与主题活动的开展密切结合,让幼儿把新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共同分享,并交换着观看,这样大家都能经常看到新图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和阅读兴趣。

2.愉悦的阅读情绪小班幼儿的情绪尤其易受教师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首先对阅读活动保持一种热情的态度,同时采用一些方法激起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引导幼儿进入自然、快乐的阅读状态。像猜一个迷语、唱一首歌曲、提一个问题、做一个游戏等等,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使幼儿阅读的手段。

3.安静、优雅的阅读环境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极易分散、转移。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幼儿阅读来说尤其重要。它首先要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其次是一个明亮的、漂亮的、能吸引幼儿眼球的地方。

三、研究小班阅读活动,明确有效的支持引导方式。

        1.创设阅读区,引导幼儿阅读绘本。

利用阅读区实现早期阅读目标也是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阅读区是幼儿园中每个班都必不可少的活动区域之一。教师巧妙创设阅读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同时,还为幼儿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使幼儿从中感悟绘本阅读的快乐,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

2.提供有趣的绘本,引导幼儿快乐阅读。

投放幼儿自带的绘本,鼓励幼儿给同伴讲述自己熟悉的书。另外可利用绘本画页的特殊设计,培养幼儿一页一页翻看图书的兴趣,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

四、有机整合各领域,为幼儿绘本阅读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幼儿阅读的能力主要在语言领域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而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交叉、融合于其它领域的活动中。如在艺术领域中,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孩子的心灵写真,作品中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利用这一点,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讲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通过画与话相结合,孩子阅读的空间扩大了。如在社会领域中,鼓励幼儿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送自己的画作为礼物,引导幼儿采用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同伴或亲人的情感。这些操作活动能让幼儿自始自终饶有兴趣投入活动中,幼儿阅读的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此外,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散步、参观、游玩时好看的风景,有趣的事件都可变成定格的画面,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每天教师可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开展”看到什么就讲”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

五、发挥家长力量,家园同步指导孩子绘本阅读活动每天安排时间进行亲子阅读。

        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看有趣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可适当地提问或讲解,让孩子通过看和说来表达对绘本中事物的看法,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绘本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同时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每人都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本,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总之,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家园配合逐步培养起来的,这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阅读是孩子的人生大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 绘本阅读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感知生活、发展自我的平台,让孩子有了认识世界的窗口。绘本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不管是幼儿园中的经典阅读,还是家庭中的亲子共读,绘本是一种最适合低年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儿)阅读的书籍。绘本阅读是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让我们一起阅读绘本,分享绘本,感受它的美妙吧!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8

教学探讨:幼儿阅读活动指导策略

实践告诉我们,中班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而丰富,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最具潜力的群体。因此,我们以指导幼儿阅读为突破口,以提高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为重点,促进幼儿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起初孩子对阅读区非常感兴趣,后来由于其他区域丰富的材料吸引了孩子,阅读区渐渐无人问津。为解决这种状况,笔者确立了本课题并就指导策略和教学实践,做如下可行性的探讨。

一、指导观察,恰当质疑,初步读懂内容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根据故事重点,提出多种问题和假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理解图书的内容。

在图书区,几名幼儿兴致勃勃地围坐在小沙发上,一起看一本新书《小羊和狼》。当孩子们看到小羊装腿疼、做出一瘸一拐的样子时,发生了争论。慧慧说:“狼抓住了小羊,小羊逃不掉了。”洋洋反驳道:“不对,我觉得是小羊想用自己的蹄子踢大灰狼。”齐齐也迫不及待地发表见解:“我看小羊的表情是很害怕的,它不会反抗的,因为他打不过大灰狼。”听到孩子们的争论,我介入其中,分别问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们纷纷说自己的理由。“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看看后一页好吗?”于是,翻到后一页,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问:“大灰狼托着小羊的后腿,并张着嘴,它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又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大灰狼想吃小羊的后腿。”有的说:“不对,我看过‘动物世界’,凶猛的动物想吃小动物的时候,都是先咬喉咙,把它咬死后,再慢慢地吃掉。”对于孩子们的争论,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建议再看后一页。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小羊谎称自己的脚扎了刺,利用大灰狼给它检查时用后蹄踢伤大灰狼,然后趁机逃跑。这次阅读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讲出了故事内容,还将自己的想法编入了其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集体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表达能力,还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得到发展。

二、挖掘内涵,步步深入,加深理解

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并使之与人物表情、心理活动、动作建立起联系,从而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图书内容。

在观察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书中的一些符号产生了兴趣,经常指着一些符号进行讨论。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如孩子们在阅读《猎人和鹰》时,对抛物线产生了兴趣,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孩子说鸭子是被猎人抛出去的,有孩子说鸭子是自己飞起来的。于是,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表情的变化。起初猎人的表情是愤怒的,而鸭子的表情很害怕,并且摔在地上后,头部还冒出了许多金星。可是后来猎人的表情变得很恐慌,身体往后仰好像在躲闪,而这时鸭子的表情变得愤怒,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反抗的模样。通过对符号的理解,幼儿更容易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抓住幼儿对符号产生兴趣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区墙饰上设置了记录表。孩子们将在阅读中看到的符号记录下来,并在后面用小图片来表示这个符号的含义。如表示颤抖的符号,孩子用一个表情很害怕的动物贴在后面;如表示打鼾的符号,孩子就找了一个睡觉的动物贴在后面……随着孩子理解的符号越来越多,他们阅读理解图书的策略也越来越丰富。

三、评选好书,互促互评,提高理解能力

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最初我们只是关注幼儿是否理解故事,是否能大胆讲述内容,而忽视了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美的感受和文学的熏陶。于是我们准备了一些画有笑脸的书签,每次阅读后,幼儿可以将书签夹到自己喜欢的书中。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人说喜欢书中的人物形象,有人说喜欢书中人物的聪明、机智,有人说喜欢书中的颜色,还有人说能从故事中学到很多知识。随着幼儿推荐好书的内容逐渐丰富,孩子们在夹书签时发现,如果把书签制成不同的样式,就能一下看出这本书被喜欢的原因了。于是我们又制作了许多样式不同的书签,如针对喜欢色彩的,制成一朵花朵的书签;针对喜欢景色的,制成一个画有风景的书签;针对能从中学到知识或道理的,制成一个问号书签,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对图书的阅读理解情况及阅读水平,可以使幼儿之间分享阅读经验,分享从中获得的文学的熏陶。

四、总结与反思

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教师调整、完善教学模式及指导策略,确保阅读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中,我们根据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初步形成了评价框架,包括兴趣与习惯、认知与能力、个性等方面。如何利用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如何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中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有机结合,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些有效的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包括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小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9

在对小班幼儿阅读特点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早期的阅读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不善于理解主体与背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其表现为常常只能说出画面主体的名称;二是阅读集中的时间较短,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三是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阅读处于盲目的状态,常出现把一本书翻前又翻后,书本损坏率高,有效阅读率低。

怎样解决幼儿在早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自然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内涵,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呢?分享阅读作为幼儿早期阅读中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激发阅读的兴趣。它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而是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阅读,而不是在阅读中学习。尤其针对小班幼儿,首先,读本不仅画面色彩明亮,视觉效果突出,符合小班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画面大的图书的心理特点,而且读本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匹配,能引起共鸣,唤起儿童阅读愿望;其次,在教师与幼儿互动阅读大书的过程中,能引导幼儿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主题与画面的关系,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整合,萌发对文字的初体验;同时在幼儿阅读小书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家长指导幼儿如何翻阅图书,体会阅读的乐趣;最后在分享阅读拓展活动中,让幼儿更深层次地理解读本中的内涵,实现书本和幼儿生活经验的统合、语言和其他领域的整合。以小班的分享阅读活动为例,简述如何实施适宜的指导与帮助,让小班的幼儿初步学会阅读。

一、以幼儿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幼儿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但是当他们接触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时,还是会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他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读本前,要先从读本中挖掘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经验出发,积累与读本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在阅读分享读本的时候有亲切感、生动感和生活感。让幼儿感觉到读本中发生的故事仿佛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激发幼儿对读本的喜爱和兴趣,为幼儿乐意阅读提供了前提。比如《上幼儿园》的读本,在阅读前,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刚来幼儿园时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小朋友上幼儿园时会给小朋友准备些什么呢?”“在幼儿园里你喜欢做什么?”“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你们心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让幼儿回忆讲述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和心情变化,再引导幼儿进行《上幼儿园》的大书阅读,引导幼儿阅读大书了解到:“小河马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为她准备了什么?”“小河马到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因为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幼儿就很容易与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小河马产生共鸣,想要了解小河马上幼儿园是不是和自己刚上幼儿园一样呢?对读本自然就产生了兴趣。有了生活体验的铺垫,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就得心应手。

此外,运用实践让幼儿获取经验,在分享阅读的读本中验证,同样也能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在分析读本中,发现有些读本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小班的幼儿对知识更多的是通过直观行为而获得,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现象的发现,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比如《我的影子》的读本,幼儿对影子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很多幼儿知道影子是自己,但对影子和光线的关系并不了解。教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让幼儿阅读读本,必然会导致幼儿对书中影子变化的茫然,在阅读中会逐渐因为对知识的不了解失去兴趣。这需要教师在阅读前让幼儿观察:“影子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影子什么时候会变短?”“影子什么时候会变长?”让幼儿知道影子的变化,同时通过“我和影子做游戏”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影子和自身的关系。当幼儿对影子积累了一定知识经验的时候,教师再让幼儿去阅读大书,对于大书中影子的有趣变化,幼儿就容易接受。

当然,在小班分享阅读的读本中,也有一些读本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是幼儿所陌生的。比如《雪人》的读本,由于环境的限制,使南方的幼儿无法切身感受到冬天堆雪人的快乐体验。这需要教师借助VCD等现代多媒体,让幼儿观看冬天北方幼儿堆雪人、打雪战的情景,同时通过堆沙人的游戏迁移,让幼儿体会堆雪人的愉快心情,初步了解堆雪人的简单过程。

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分享读本前,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教师挖掘读本中幼儿熟悉的体验,往往能让幼儿对读本产生亲近感,也就更乐意去阅读与他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相关的读本。

二、以环境创设切入,引发幼儿观察,体会阅读内涵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可见,环境的创设已经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根据读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实际,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为幼儿营造优美的意境和相关的活动氛围,借助教学挂图、活动图卡、大书、游戏背景图等,引导幼儿感知故事的意境、熟悉读本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体验角色情感、丰富知识经验、运用句式表述,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比如在《小海龟》的读本中,教师创设了大海的情境,以大海的音效和优美的音乐做背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让每个幼儿都来当小海龟,启发幼儿运用“xx看见了xx”进行情境描述,让幼儿不仅切身感受到小海龟出生后看到周围新奇事物的愉悦心情,而且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将“xx 看见xx”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同伴、教师积极、友好地互动。总之,环境的创设应与读本的内容相关,不管是对读本内容的铺垫,还是对内容的延伸,都应注重让幼儿在理解读本内容的前提下,在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学习阅读,将阅读所学加以运用和转化。

教师除了根据读本创设引发幼儿观察的环境以外,还应注意幼儿在小书阅读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包括明亮的空间优雅的环境,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幼儿想说、敢说和能说的空间和时机。环境作为隐形课程,是激发幼儿在分享阅读中进行语言表达的重要条件,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恰当的环境氛围,实现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以教师引导为契机,启发

师幼互动,提高阅读能力

分享阅读活动是教师和幼儿进行语言等方面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读本和幼儿之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把握读本的精髓,分析读本,了解通过读本能让幼儿知道什么,学习什么,幼儿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才能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教师在分享活动的引导将是一个契机,帮助幼儿把握读本的主体内容,学会高质量地阅读。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读本中问题的提出

分享阅读的读本中都有明确的内容,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主体内容,提出1-3个问题,通过幼儿的回答,让其明确每一页所提供的信息。同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内容上,学习高效率地阅读。比如《苍蝇,苍蝇快走开》的读本中,教师通过提问:“苍蝇在什么地方?”“小男孩喜欢苍蝇吗?他会怎么做呢?还会说些什么?”让幼儿在回答中了解到苍蝇是害虫,大家都不喜欢它,而且认识了身体的部位,学会了“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xx上”的句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突现读本中的重点。此外,对于读本中平行关系的画面,教师的提问不要过多重复,以免幼儿失去兴趣。在翻到后面几页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来说。比如在《小船》的分享活动中,一开始教师通过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船?”“它的帆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学习用“xx(颜色)的船,xx(颜色)的帆”的句式描述小船。在5-6页,教师就直接让幼儿尝试描述书上的小船。幼儿都能比较好地掌握,而且学会了句式迁移的方法。

(二)重视各种活动形式的运用

如果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必然会变得枯燥无味。尤其对于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且容易分散的小班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不断刺激幼儿关注活动,学习阅读。比如在《小海龟》的读本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故事表演,幼儿当小海龟,教师当海龟妈妈,让“小海龟”和“妈妈”说说自己在海滩上看见了什么,从中学习句式“我看见了xx”。在互动的表演中,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也体会到小海龟刚出生时,看见周围新奇事物的喜悦心情。

(三)关注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能力

除了集中分享阅读活动之外,教师还应采用适宜的方法,指导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尝试在小书阅读的时候,不仅文字阅读,还可以自己进行想象,甚至是创编故事。比如《上幼儿园》的读本中,可以引导幼儿说说:“除了书上所说,小河马还会看到哪些新鲜的东西?”对于阅读习惯不太好的幼儿,教师则应在小书阅读的过程着重指导其翻书,培养指认文字的习惯。对于在阅读理解方面较弱的幼儿,建议教师不仅在分享阅读活动中,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提高其对画面的理解能力。

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幼儿有效阅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注意,根据读本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帮助幼儿阅读,理解主体内容;还要注意通过怎样适宜的形式,与幼儿做积极互动,从中学会阅读;更要通过对不同能力幼儿有的放矢地指导,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

四、以整合理念为突破,延伸各领域活动,促进幼儿多方位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分享阅读强调阅读学习和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相连,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分享阅读的读本内容设计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比如《小船》的读本中,涉及到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欣赏颜色搭配的美丽。在延伸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用硬纸皮制作小船,并且用美丽的颜色装饰小船,并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小船。将美工活动和语言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阅读以外的教育价值。再比如《苍蝇,苍蝇快走开》的分享阅读中,教师可结合苍蝇是害虫这一要点,结合认知活动,让幼儿认识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苍蝇这样的害虫可以和主题活动“我会保护自己”相结合,让幼儿知道遇到这些害虫要如何防护。

此外,很多主题活动也能通过分享阅读,帮助幼儿丰富有关的知识。比如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阅读《我会跑》,让幼儿知道有哪些动物具有跑的特性,从中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分享阅读活动从读本的设计到拓展活动的开展,教师应注重语言活动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整合,离开这种语言内外整合的思想,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此同时,幼儿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都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分享阅读读本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读本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是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是否学会阅读,是否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对年龄小、阅读能力薄弱和习惯较较差的小班幼儿来说,更需要教师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从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教学的引导以及活动的延伸等方面,采用适宜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其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体验阅读的乐趣。

阅读区教师指导策略 篇10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同样,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的话,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专业阅读。不间断的的阅读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道路,为教师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因而,阅读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大家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养成阅读和不断学习的’好习惯,让广大教师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我们一起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在阅读中丰盈自己,摆脱职业倦怠,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工作。为此,学校特制订此教师专业阅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

阅读,让我们诗意地活着

三、活动口号:

与知识为友,与书本为友

四、参加人员:

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五、读书内容

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建议教师阅读以下五类书刊:

1、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学习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这类书籍很适合师生共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名人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2、教育家的书:教育家的著作包含着对自身教育理论的针对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的时效性经验,可以对教师具体工作有多方面的启发知指导作用。比如曾作为教师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著作对我们的教学实践都有着指导作用。

3、专业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鲜活。

4、现代科技书: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读这些书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感悟现代生活,可增强自己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5、学习方法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成功关键,教师了解现代学习理论及方法,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

我们将以年级组为阅读小组,统一购买图书(每个年级20本),保证大家有书可读,并通过图书漂流的方式,让共读书籍资源流动起来,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家有充足的阅读内容又为共同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校图书室资源丰富,校阅览室里也有及时配送来的教育报刊杂志,大家可以在共同阅读的书籍以外,根据自己的需求借阅这部分图书。

六、读书方式:

1、个体研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精读的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并且要读写同步,每月至少写好4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2、集体阅读。写摘记、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

3、交流汇报。教师们互相推荐新书好书,无障碍发表争鸣,更多的时候发表指导学生读书以及自己读书的有感,通过师间心际交流,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

4、实践写作。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勤读、勤思、勤写、勤做”,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撰写读书笔记。

5、开展活动。根据本校实际,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研讨会、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读书,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

七、活动措施:

1、学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已配备)。

2、以年级组为阅读小组,由年级组长组织选定一名组长,负责读书交流会组织、书籍的调换、收集读书笔记等工作。

3、每月共读一本书,每位教师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共读书籍的阅读工作,每周撰写读书心得1篇(作品要原创,不允许网上下载)。所撰写的读书心得可以完成在读书笔记本上,也可以是输入电脑的电子档。撰写的读书心得大家要积极上传到新教育教育在线论坛上。

注:女教师50岁以上,男教师55岁以上以及临代教师,鼓励写读书心得,不做硬性要求。

4、共读书目为:《致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论语》今读、《教育的奇迹》、《让心灵快乐地舞蹈》、《培养孩子的快乐教育法》。

5、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读书情况进行调研、考评和总结,期末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和读书汇报演讲会,每项活动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在评优评先中,阅读活动考核会作为单项列出定等。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将会在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为读书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教干、各阅读小组组长

由教务处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实施,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校本研修读书活动。从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分工合作。

2、学校建立有关读书计划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把读书情况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3、学校将把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校本研训计划,把读书活动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4、成立读书小组,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专题讨论等,由校教干主持读书交流会,并对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作点评。

九、活动行事历

3月份

1、形成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

2、三月份全体教师共读书目《致教师》,每周撰写心得1篇。

3、开展师生整本书阅读展示活动。主题:我最喜欢的一本书。4月上旬(教师组:每年级推选两人,学生组:每班级1人。组织评选一二三等奖。择优上报教研室参加比赛。

4月份

1、四月份共读书目发放,一年级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二年级共读《论语》今读,三年级共读《教育的奇迹》,四年级共读《让心灵快乐地舞蹈》,五年级共读《培养孩子的快乐教育法》。

2、每年级组20本,由年级组长统一到图书室借阅发放。并做好发放登记。

3、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各阅读小组推荐2人做读书分享。专业阅读小组成员做点评。

23 4056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