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

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如果社会和学校能够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降低或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升其工作价值感和生活幸福指数,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物质条件、社会氛围的改善与政策的完善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喜的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与许多学校的重视,推广和普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各种活动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正在被唤醒。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维护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更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教师自身做起。只要教师个体增强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就能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1科学认识心理健康,强化心理保健意识课题组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初中教师心理状况是积极健康的,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工作的体验是积极愉悦的。但也有不少初中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见,认为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传播的是正能量,自身心理健康不容置疑,就算是有问题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也有老师自我感觉存在某种障碍需要调整,可是碍于面子不愿意向他人流露,拒绝他人的帮助;还有一些教师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或不屑或抗拒态度。殊不知,心理问题不是短暂的情绪反应,而是消极的情绪反应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身心症状,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各种消极影响,甚至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和人生观。初中教师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处于承前启的位置,社会与家长的高度关注会给初中教师带来莫大的压力,所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当然,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每一个教师面对的是一大群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即使现在没有产生明显心理问题的教师,也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极有可能转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初中教师一定要摒除偏见,增强保持心理健康的自知力与主动性,这是教师有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首要环节。

2悦纳自己,完善自我,理性辩证对待成败

古人说“人无完人”,教师虽然属于高素质群体,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存在缺点在所难免。所以初中教师要学会理性评价自我,辨正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追求合理的工作和生活理念。既要欣赏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成绩,乐于追求卓越,更要保持信心,敢于剖析自己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当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工作受挫或做得不够成功时,要保持平静,悦纳自己,给自己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要勇于承认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相信自己在失败之后有能力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想办法解决正在面对的问题。比如,把问题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然后逐一地解决,这样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增强直面压力的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当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问题时,也不必苛求自己,要有允许自己失败甚至选择放弃的气度。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逐步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受人喜欢与尊敬的教师,充分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提高主观幸福感。

3学会观乐懂得理解,发展健康人际关系

初中教师在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交往时,要学会观乐,就是说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随时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引以为戒;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尤其是与学生交往时要善于走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分和谐。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坦诚相待,懂得理解与包容。既不要高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他人之上,也不要随便议论他人是非;还要理性看待并悦纳别人的批评与帮助,以积极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要善于倾听,以建设性的态度化解矛盾与误会。所有这些既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又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更是促进校内和谐与家校和谐,保证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4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学会调适心理压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初中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积极参加社会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心理健康培训活动,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学习调适心理压力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样就能够把压力当成个人成长与进步的良师益友,化压力为动力,提升应对教学压力与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有很多,比如,自我安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积极地心理暗示、合理地渲泄、多与人沟通倾诉等,其中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非理性观念,用理性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是一种非常适用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我们才可以不断增强自我内在的正能量,提升抗压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压力缓解见效大不大,教师成长快不快,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的主观参与程度,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并长期坚持。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对象———初中生的教育工作者,初中教师要时刻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储存尽可能多的合理的学生观和教育观。遇到困惑时要立即调动起心理自我调节的强烈意识,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巧妙化解各种问题。长期坚持,内心就会充满积极应对各种问题的力量,心理健康水平自然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5发展社会支持储备,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在学校,要学会与人共处,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热情待人;在家里,要承担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与家人分享工作中的快乐。这样初中教师就可以发展自己健康的人脉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支持储备,而积极的社会支持在应对和舒缓工作压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当自己面对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难以解决的心理困扰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和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缓冲压力,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状态。当发展到情绪严重低落和压抑,出现较为严重的躯体反应,一般的社会支持力量也不能够有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使这些影响到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异常情绪状得到及时缓解与纠正。另外,专门的热线电话、网络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方式也可以得到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帮助。

6灵活转换自身角色,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一方面,初中教师在学校尽心竭力地工作,扮演着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的职业角色;另一方面,还要在家庭里面扮演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家庭角色。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扮演两种角色,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不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家庭不同的角色期待与要求时,内心就会产生冲突。由于工作需要,不少初中教师总是忙于事业而忽略了照顾家人,忽视了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造成整个家庭的不愉快,家庭问题的产生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不少教师因为在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上未能实现灵活转换,从而导致在工作上殚精竭虑,生活上身心俱疲。这时,职业角色抑制了家庭角色,如果不能灵活进行角色的转换,就会使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角色冲突状态之中,教师就会体验到无法言喻的痛苦,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个人生活的质量。因此,如何将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统一协调,灵活转换各种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自我概念,增强角色意识,灵活处理角色转换;要在主观上认同各种角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情境定位自己的角色,并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不同角色的需要,这样才能成功的扮演教师职业角色和家庭成员角色,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7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欣然享受多彩

人生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初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条件,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用宁静、轻松和快乐来缓解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压力。我们都知道,读书陶冶情操,旅游增长见识,运动愉悦身心,音乐使人忘忧。养花养鸟、绘画书法、跳舞游泳、烹调饭菜、做义工、与朋友小聚,甚至做个漂亮的发型、买件中意的衣服,都可以起到修身养性、开阔胸襟、愉悦身心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失衡的心理,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用欣然之态面对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就会觉得工作也是一种休闲,人生如此美好!

二总结

总之,在全社会都积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下,初中教师更要积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3篇教师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的相关认知。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

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高校这一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在开展校内各项活动过程中所共同营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组织活动、意识形态、规章制度和基本物质等,它是一个学校的传统文化、办学水准、道德风范和目标理想的综合体现。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吸收整合社会上的主流文化与其他亚文化,并与社会上的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等,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和延伸,并随着计算机普及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网络文化。这种文化渗透到学校并整合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它是借助校园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行为方式及其道德规范的总和,它聚合了所有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承、文化沟通、传媒娱乐、社区互动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还涵盖校园网站建设、网络自动化软件、校园文化的虚拟和延伸、网络课程构建等内容。

二、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通过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互作用,可以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是一个由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的成员自主群居的集体,在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中,“生生”之间、“师生”“生师”之间以及“师师”之间要进行深入的互动流谈心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校园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和隐匿性,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成员,可以在网络空间里匿名、自由随意地交换彼此的观点。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校园网络能直接了解学校的各种动态,参与各项活动,发表评论、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在线科技讲座、学术交流、文化艺术和传媒娱乐等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可以繁荣校园文化。设立校际之间的文化在线联动机制,如组建在线社团,开展在线联谊会、交流会等活动,可以促进校际文化互通顺利展开,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指数。

(2)校园网络文化可以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

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高校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角色,向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合作者、知心朋友等“综合”角色转换。校园网络文化为高校教师快速适应各种角色转换提供便利,他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各种角色的研习,体会角色的情感需求,领悟角色的行为规范,分析角色间的冲突,并借助交往对象的不断互动与反馈来提高自己角色扮演的水平,增强他们的角色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变革和压力。

(3)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

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便捷性与交融性,使高校教师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就可以快捷地享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相互联系又具有独立特征的多种文化的熏陶与交流,了解更新国内外的时事新闻,不断扩充信息和知识,丰富高校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在一个地域、区域社会、阶层和群体等特定的系统中,通过网络用户平台同外界进行多元化的学术探讨与合作研究,获取多元化的信息和资料,有效填补传统校园文化同社会上其他文化之间交流困难的缺憾,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

(4)校园网络文化可以提升人际交往的自由度,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有意识的互动过程,高校教师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个体,需要与人交往、互相分享、共同进步。高校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来引导、补充或促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将有助于改善现实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并保持和谐稳定的现实人际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5)校园网络文化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交往环境,有利于缓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养成宽容豁达的良好心理素质。

校园网络文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为所有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搭建起便捷交流的新通道,为高校教师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环境,使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外界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直接、方便和随意。高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空间里打开闭锁心理,自由发表评论、随时记录内心感想,尽情宣泄内心的压抑等。

2.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在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过渡依赖信息设备而引发肢体综合症。

校园网络文化使高校教师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受传统工作制度约束而更加自主,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也越来越严重,如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在电脑上工作而不注意休息,从而引发各种肢体综合症,如颈椎疾病、肩周炎、视力衰退等生理疾病,进而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2)网络信息侵袭校园网络的主体文化而导致高校教师对信息资料的恐慌。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由于对信息的控制技术和过滤技术还显得相对滞后,使得那些不健康的、以假乱真的欺骗性垃圾信息,也随着有用的信息资料混进校园,侵袭校园的主体文化。高校教师既要承受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从事复杂的科研脑力劳动,不仅要大量搜集、研究本学科的信息资料,还要吸收、消化其他相关学科的信息资料。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超载信息资料,将导致高校教师对信息资料过于敏感而产生恐慌心理,从而扰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三、对策与建议

1.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宣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专题讨论、文化艺术、心理咨询等师生感兴趣的活动来繁荣校园网络文化,使每位师生都能踊跃地参与、策划校园网络文化的组织与建设。第二,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和监督,构筑“信息海关”,及时过滤、删除校园网上的垃圾信息,严防各种危害性信息在校园网上泛滥流传。加强学校机房的规范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安全监控,设置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阻止黑客攻击破坏校园网络系统,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安全稳定提供技术保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第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结构优化的要求,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政治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能力强的精干人才队伍,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向高格调、深层次方向发展。

2.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辅助建设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与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动力与保证。因此,学校除了要经常开展各类教职工体育竞赛,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园体育运动、体育观摩等集体活动外,还应开设在线体育人文学科讲座,并创造条件为球迷协会、体育欣赏等文化性体育组织提供方便,为高校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宽松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络文化得到补充与发展。

3.注意劳逸结合,促进健康和谐

为适应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授课程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高校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来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消除心理压力。因此,高校教师应学会根据目标的优先次序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时间,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组织、预算和安排,避免超负荷工作,避免因过度劳累而产生心理异常行为,保持休闲生活与劳动工作相平衡。同时,校工会、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等部门要多举办一些大型的联谊文体活动,既丰富高校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增进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满足高校教师的归属感与人际交往的需要,促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和谐。

四、结语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

关键词:教师素质;学生心理;影响

学生处在成长阶段,生理状态的快速转变让他们在生活中尤其是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较强。因为思维方式的不成熟,对事情做不到全面的考虑和分析,任何一点外界刺激都会对其产生影响,经过日积月累必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影响。

一、教师各方面素质的体现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的道德素质代表着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它包含道德行为素养、道德认识、道德意志以及道德情感等方面。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情感、认知、意志都会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为了让教师拥有积极的精神面貌教书育人,指导学生们用良好的状态奋发向上,通过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来健全教师自身人格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活动中都要熟悉并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广大教师对职业道德的严格遵守是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态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良好的道德素质体现,会让学生感受到整个教育流程的完整性、和谐度,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教师的教育理念、交流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积极的情绪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自我认识等方面。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都将对学生自我评价和认识的过程带来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例如,教师与某位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态度,不仅仅影响该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思考,还会影响该学生周围同伴对其的看法和态度,从而悄无声息地改变该学生在同伴心中的认知。据相关资料表明,长年累积的心理问题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其中的缘由大多与不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有关系。

3.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仅与教育事业的成功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教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展现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给学生带来正确积极的指导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针对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出几点简要应对措施

1.保护教师心理健康,加强宣传心理保健知识。由于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期望过高,加上学生管理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容易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能力等产生怀疑,从而造成诸多心理上的压力,久而久之成为心理症结。加之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其生活上的单一化,对于心理问题很难找到一个出口去排解。所以,应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积极设法及时疏导教师心理症结,避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给学生带来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重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素质。高校教师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优秀的心理品质才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具有良好心理品质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教师也不例外。在具备较高心理健康的条件下,通过自身行为素养体现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教师形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行为素质和健康心理状态。

3.重视教师的思想理论素质。教师在教育理论和政治思想两方面的素质体现就是思想理论素质的主要表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工作需要教师充足的教育理论和积极正面的政治思想面貌。教育理论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师在新时代教育模式下掌握各类新媒体教育设备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学习最新的教育政策、方针以及教育研究成果,从而将健康的教育理念再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心理状况走向。

三、结语

教师职业的职责所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授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健康人格与良好素养的塑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首先是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春风,郑岩。浅析教师素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2):143-144.

23 837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