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编家庭事迹材料精

冠军 分享 时间:

【导读】此篇优秀范例“教育精编家庭事迹材料精”是由网友“冠军”整理分享的,便您参考学习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优秀家庭事迹材料 篇1:

张老师,是一位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的老师,她曾经帮助过无数家庭解决教育问题。近日,她接受了采访,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做法。

张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她在家长会上经常会和家长一起讨论教育问题,和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她发现,跟孩子沟通是关键。她会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讲故事等互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孩子的爱好和需求,同时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张老师强调,教育应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她会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让孩子自主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等。她还会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参加夏令营、读书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最后,张老师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长期配合和努力。只有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紧密协作,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 张老师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教师的力量。我们应该向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教师学习,拓宽教育思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张老师的思想和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家庭教育日益重要,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优秀的教育。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张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做法的背后。

首先,张老师重视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仅仅一刀切地教育是不可行的。因此,张老师致力于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并以此来制定教育计划。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更容易取得成功。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温暖。

其次,张老师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她会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讲故事等互动活动,从而了解孩子的需要和爱好。通过这种沟通,张老师建立起了与孩子良好的关系,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和关心。

第三,张老师强调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应当是由自己主导的,张老师在这方面引导家长,让孩子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依赖于外部的约束。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有动力去主动学习。

最后,张老师强调了教育的长期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久不变的耐心和坚持。她认为,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配合协调,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检验和反思,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张老师认为,家庭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与孩子的沟通、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教育的长期性。这些教育理念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让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和支持,营造一个浓厚的`教育氛围,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张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重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张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她认为,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张老师经常安排一些活动,如亲子游戏、心理素质培养等,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增强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其次,张老师注重把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她希望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学会独立生活和品尝生活的美好。例如,让孩子们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铺床等,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责任心。此外,她也鼓励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慈善募捐等,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平衡发展。

最后,张老师提倡适当的竞争和合作。她认为,竞争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提高能力。但是,竞争过度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张老师也提倡适当的合作。例如,让孩子们进行团队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相互尊重、合作、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总之,张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她注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注重情感和心理健康,把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同时适当地注重竞争和合作。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这些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营造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成长的引导,而张老师则是一位拥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优秀教育者。在她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张老师注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思考,注重因材施教,把握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其次,她非常注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通过亲子游戏、心理素质培养等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增强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此外,张老师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结合,通过参加家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孩子们学会独立生活和品尝生活的美好,培养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张老师提倡适当的竞争和合作,帮助孩子们激发学习热情和进取心,提高能力,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孩子们相互尊重、合作、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张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这些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营造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教育优秀家庭事迹材料 篇2:

我们遵循家庭成员学习,父母带头学习的原则。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家庭教育知识资料。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为目标,响应全社会“知书达理,知书达富,知书达睦”和“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两个口号,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家庭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努力实现家庭生活学习化,家庭成员知识化和家庭教育科学化。

一、学习型家庭长效化。

走进我家,随处可看到散落在茶几、沙发、柜子上的书和杂志。书房的一边是一个占满整墙的书柜,书阁中堆满了书。书房靠墙的一隅,摆放着写字台和电脑,加上几盆花草,整个书房充溢着淡淡的书香。我们生活简单,但很充实,是学习让这个家充满了情趣、活力和温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便是知识的不竭之源。我们除了教学上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看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常依课本为依据,延伸课堂,在生活中找米。也常把自我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发表出来与同行共勉。我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得过市二等奖,三等奖。我们每年都会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博览群书,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品味。如《读者》、《小小说》、《意林》、《家庭》、《好儿童》、《幼儿故事大王》、《幼儿画报》、《启蒙》等。也常上网浏览,拓宽自我的视野,查找资料,关心国内外时事,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不但重视营造家庭的学习气氛,注重读好书,用好书,学以致用。并且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与人分享。妻子20xx年底本科毕业后写了篇《自考,爱你不容易》,写出了自考过程的艰辛和毕业后的'喜悦。20xx年底还写了篇《我家有女初长成》,写出了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小女孩。两篇先后都发表于《师道》。去深圳海洋馆玩后,写的《海洋馆的一天》发表于《中山日报》。

二、注重培育个性鲜明的学习型孩子。

伴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我们孕育着一个共同的家庭教育计划,用自我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一生与好书相伴,与学习相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果能让孩子一生与好书为伴,那他的灵魂就不会空虚,他的头脑就不会愚笨。课外阅读是少年儿童人格构成的半壁江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孩子们在一齐学习,会使枯燥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生机。家长的行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女儿受我们的影响,也很喜欢读书。由于喜欢读书,写的小作文,也常受到教师的表扬。

学习型家庭建设是基石,它将有利于优化家庭细胞、提高家庭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我们也常利用假期外出参观学习,去过北京、海南、桂林、郴州等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油然而生。我们不仅仅胸怀祖国,还放眼世界,我于20xx年暑假随市教委组织的英语教师团去澳大利亚学习一个多月,既锻炼了口语,又增长了见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使自我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我妻子也坚持自学考试,一边工作,一边学习,20xx年底最终拿到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

为了更好地工作,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平时我们也常运动,锻炼身体,一家人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也养成女儿从小爱运动的好习惯。闲来无事,也喜欢挥毫泼墨学学书法、练练字,也喜欢亮亮嗓子唱唱歌等。

学习让家人之间多了沟通与交流,算得是家庭生活情感互动的纽带,它已经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种兴趣使然养成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尽情享受着知识的魅力和学有所获带来的欢乐。

教育优秀家庭事迹材料 篇3:

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又在追求着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营造一个书香家庭,实现亲子共读是每一个家族的追求。

在我们的学校里,就有这样一对母女。房间里、餐桌上、图书馆等地,我们都能看到母女共读的身影。她们就是申赛霞教师和牛二璇同学。三年的同事相处,我发此刻她们的家庭里,平时注重了如下做法:

一、兴趣导航

人人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申教师说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在孩子1-2岁时她就读书给孩子听;到学前班时期,就陪着孩子读书;等到孩子能独立读书时,就让孩子读给她听。

二、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申教师在平时也是十分喜欢读书的,她先后订阅了《意林》、《读者》、《青年博览》等杂志,并且每一天晚上都有一段固定的读书时间。除了看杂志,读教育名著外,她还喜欢陪孩子一齐读书。她说陪孩子一齐读书,意味着你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再也没有比这样的方法更加有效的了。这学期,她孩子上高中了,她总是说“晚上少了一个读书伙伴,真寂寞!”

三、书籍报刊成为家庭的重要财富

书籍的积累她们是一点一滴完成的,每一个节假日她都带着孩子去逛书店,并会把孩子喜欢的书做为礼物送给她。平日里,只要外出,她总忘不了买书给孩子。她还告诉我,如果孩子想看新书,就必须写出1篇读书后的'感想或者讲讲书的资料等作为交换,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她读书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她的写作水平。

目前她家有较为丰富的藏书,约有1000余册,多为文学书籍、教育书籍等。读书的人,谈吐清新而不凡,举止稳重而端庄,思想活跃而深刻,自信但而又不自负。这是她们一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的非凡!书香浓浓,母女情深!愿这浓浓的书香能飘进每一个幸福的家!

教育优秀家庭事迹材料 篇4:

李x,在咸阳市百灵中学高中部任教,大学本科,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说她是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也是一名艺术型的教师,她用真诚的爱心,科学的管理,创新的思路,走在了教育事业的前列,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教书有路心为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揣摩,李x老师始终坚信这一点。她认为讲台就是舞台,站在讲台上的她总是充满激情,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李x老师始终关注弱势群体,对于班级里学习较差的学生,她从不放弃——课堂上她注意将简单的问题抛给差一点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她注意挖掘这些学生身上其他方面的才华,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作为班主任,李x老师认为,班级的管理需要讲究科学性,真正优秀的班主任是要把自己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于是,她在班级实行“三省六部”制的考核办法,全班由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组成“三省”,进行总体考核,下设六个小组,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六个小组长,小组长抽签决定各组组员,建立小组后,全班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班级就形成了“班主任—班干部—小组长—组员”的管理锁链,大大调动了班级同学的积极性,更增强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在学生眼中,李x老师是开朗的,乐观的,幽默的,她的课总是那样精彩;她对学生永远是那样关爱;他们很少能在老师眼中看到忧愁和焦虑,他们也因此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用李x老师自己的话说,教育工作应该是最纯净的工作,教师绝不应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到工作中去,学生的快乐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李x老师正是用全部的智慧和爱心诠释着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刻含义,她甘心做一片绿叶,在每一朵盛开的鲜花背后,她欣慰地微笑,微笑着品尝幸福!

教育优秀家庭事迹材料 篇5:

在宝山乡宝山村宝山屯有这样一户人家,25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家人始终和和睦睦,被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一走进宝山屯,就能看见一座砖瓦房,养满鸡鸭的院子虽然看似拥挤,但被收拾的干净整齐,走进房子,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电视,这便是小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小梅的公公。每当有人与老人谈起儿媳妇的时候,老人总是得意的说:“洪梅嫁到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跟我们老人红过脸,早些年条件困难,有好吃的,洪梅他们三口人从来不舍得吃,都留给我吃,我体不好,洪梅就借钱带我看病,买补品,跟我的亲女儿一样。虽然我现在去讷河老儿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会回来,要不太想他们了”她叫小梅,今年46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贤惠关爱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帮助邻里乡亲。

1990年中专毕业的小梅和丈夫朱振喜结连理,两人是中专的同学,青梅竹马,婚后便定居在了宝山村宝山屯,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结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别人家,平常就吃馒头咸菜,夫妻俩现在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饱满泪花,那真叫一个苦啊。但是苦难并没有打倒小梅夫妇,小两口借钱承包了几亩农田,开始种植黄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日子虽然辛苦忙碌,但是小两口却乐在其中。可是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黄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没有赚到钱,欠的债务也没有还上,雪上加霜的是小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顾。面对这些困难,小梅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安慰受打击的丈夫,同时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来赡养。秋去冬来,为贴补家用,小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贩卖,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都没有阻挡住小梅对家人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靠着卖柴解决了冬天家人的温饱。那个冬天小梅白天砍柴卖柴,晚上回家给公公洗脚按摩,换洗脏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还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来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这样,一年过去了,1991春节过后,小梅怀孕了,即将为人母的她,高兴之余多了一丝担忧,孩子出生后会不会有好日子过,黄豆能不能丰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来。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化的。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小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复了,身体变得硬朗起来;在乡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小梅和朱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俩给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儿子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随着小磊的长大,小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盖了新房子,虽说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窝,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来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劝小梅再生一个孩子,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但是小梅没同意,她说:咱们得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个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受教育,长大后回报社会。这是小梅的心声,也是小梅的理想,她为这理想努力着。她在种地和照顾老人、孩子之余,开始饲养鸡鸭,起初搞养殖只是想用鸡鸭蛋给老人和孩子补补身体,但是后来她发现,乡里的饭馆,都是从农户家购买鸡鸭,往往还供不应求,她决定把规模扩大,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了几十只,这样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又补贴了家用。1998年农村集体分地,小梅家的农地变多了,种起来没有原来那么轻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远在讷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决定把老人接去讷河照料,但是小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终达成协议,每年的春夏两季老人要回来小梅家,让小梅继续尽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宝山乡没有初中,要读书只能去县里上学,那意味着家里的开销又要变大了,很多人劝小梅,小孩子读完小学,认识几个字就足够了,别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还能给你搭把手。小梅反对的说:我不仅要让我孩子读初中还要让他读大学,只要他想读,我就一直供下去。小梅抱着这个信念,种地,养殖,栽木耳段,日子是过的越来越红火,不仅给家里盖了大砖房,更把小磊培养成了大学生,去年小磊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成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而小梅仍在努力着,劳动着,她要让好日子一直继续下去。

23 3324210
");